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洞沟遗址所反映的早期现代人扩散与人群互动
1
作者 李锋 《化石》 2023年第2期15-19,共5页
人类源于何地,又是如何扩散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这是我们乐于讨论的社会话题,也是国际学术界研究的重大科学问题。20世纪初,彼时的世界东方尚未有古老人类生存证据的发现,但却有不少西方学者认为遥远的东方尤其是蒙古高原是人类起源的重... 人类源于何地,又是如何扩散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这是我们乐于讨论的社会话题,也是国际学术界研究的重大科学问题。20世纪初,彼时的世界东方尚未有古老人类生存证据的发现,但却有不少西方学者认为遥远的东方尤其是蒙古高原是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之一。不少西方学者踏足东方追寻我们祖先的起源。那时中国虽有打制石器报道,但多见于地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制石器 蒙古高原 重大科学问题 人类起源 水洞沟遗址 人类生存 西方学者 扩散
下载PDF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水洞沟遗址与公众考古
2
作者 曾晨茹 《化石》 2023年第2期65-69,共5页
公众考古(Public Archaeology)是指考古从业者通过考古报告、论著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介向社会公众传播和普及考古知识,分享考古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及艺术价值,提高公众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长期以来,考古的热度和讨... 公众考古(Public Archaeology)是指考古从业者通过考古报告、论著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介向社会公众传播和普及考古知识,分享考古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及艺术价值,提高公众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长期以来,考古的热度和讨论度居高不下。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中华文明有着灿烂悠久的历史,留下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考古 考古报告 历史文化遗产 公众传播 中华文明 水洞沟遗址 互联网
下载PDF
远古四万年——2022年水洞沟遗址小记
3
作者 潘浩 《化石》 2023年第2期56-58,共3页
水洞沟遗址是旧石器考古工作者的圣地,自1923年发现并发掘以来,多少重要的考古工作者在此地展开工作和研究。按照学术界的阐释,水洞沟遗址是中国最早发现并发掘的旧石器遗址之一,该遗址出土的石制品同时具备华北旧石器时代特征和勒瓦娄... 水洞沟遗址是旧石器考古工作者的圣地,自1923年发现并发掘以来,多少重要的考古工作者在此地展开工作和研究。按照学术界的阐释,水洞沟遗址是中国最早发现并发掘的旧石器遗址之一,该遗址出土的石制品同时具备华北旧石器时代特征和勒瓦娄瓦技术特征,对于研究东西方人群的迁徙演化具有重要意义。2022年暑假,中央民族大学文物与博物馆系联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工作者 旧石器时代 石制品 古人类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古脊椎动物 中央民族大学 水洞沟遗址
下载PDF
宁夏银川水洞沟遗址2号点晚更新世晚期孢粉记录的古环境 被引量:8
4
作者 刘德成 高星 +3 位作者 王旭龙 张淑芹 裴树文 陈福友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67-472,共6页
宁夏银川水洞沟遗址2号点剖面孢粉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在晚更新世晚期孢粉组合以草本植物花粉占绝对优势,有Chenopodiaceae、Artemisia、Zygophyllum、Ranunculaceae和少量的Euonymus、Ephedra和Ni-traria等,木本植物花粉次之,有Pinus、... 宁夏银川水洞沟遗址2号点剖面孢粉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在晚更新世晚期孢粉组合以草本植物花粉占绝对优势,有Chenopodiaceae、Artemisia、Zygophyllum、Ranunculaceae和少量的Euonymus、Ephedra和Ni-traria等,木本植物花粉次之,有Pinus、Picea、Abies、Betula和Ulmus等,蕨类植物孢子较少,有Lycopodium、Selaginella和Adiantum等。根据孢粉含量的变化,可划分出4个孢粉带:Ⅰ带(72-38ka BP)孢粉浓度较高,反映区域植被属于生长有少量灌木的以Chenopodiaceae和Artemisia为主的温带草原环境,局部地区生长有比较茂盛的水生或湿生植物,为湿地环境;Ⅱ带(38-29ka BP)孢粉浓度较低,草本植物花粉占有绝对优势,反映生长有少量阔叶树的以Compositae为主的温带草原环境,较多水生及湿生植物的出现说明附近有湿地分布;Ⅲ带(29-20ka BP)孢粉浓度极低,表明该地区总体特征为生长有零星Betula、Ulmus的温带荒漠草原环境,附近生长有水生或湿生植物,周边山地上生长有少量Picea和Abies;Ⅳ带(20-18ka BP),孢粉浓度极低,反映区域植被面貌属于生长有零星Betula、Ulmus的温带荒漠草原环境,山地上生长有较多的Picea和Ab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洞沟遗址2号点 孢粉 环境变化 晚更新世晚期 旧石器时代晚期
下载PDF
宁夏水洞沟遗址第7地点石制品的剥片与修理技术 被引量:1
5
作者 牛东伟 裴树文 +1 位作者 王惠民 高星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67-378,共12页
水洞沟遗址是中国较早发现并且最早发掘的旧石器遗址,该遗址自1923年发现以来便因其出土较多具有欧洲旧石器时代中晚过渡期特征的石制品而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以水洞沟遗址第7地点(SDG7)出土的石制品材料为基础,主要从石核... 水洞沟遗址是中国较早发现并且最早发掘的旧石器遗址,该遗址自1923年发现以来便因其出土较多具有欧洲旧石器时代中晚过渡期特征的石制品而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以水洞沟遗址第7地点(SDG7)出土的石制品材料为基础,主要从石核剥片策略和工具修理策略两个方面进行石器技术的分析研究。石核、石片以及工具的分析显示,SDG7存在两大石器技术体系:一是中国北方常见的占主导地位的石片石器技术,该技术不存在剥片前对石核的预制过程,而是以简单剥片石核、大量的不规则石片以及修理程度较低的工具为代表,少量采用优质原料精致加工的工具类型体现出旧石器时代晚期该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二是Levallois-like石叶技术,以少量的Levallois-like石核(扁脸石核)为代表,与SDG1、SDG2(CL5a)以及SDG9出土的同类石核呈现技术理念的一致性,该技术以剥离较大尺寸的石叶/长石片为目的,且均具有台面的预制修理和剥片面的维护现象,应为外来的技术体系。SDG7石器技术的分析可为水洞沟遗址区技术演化序列的构建、整体文化面貌的揭示以及技术变化原因的探讨提供新的材料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洞沟遗址第7地点 石核剥片 工具修理 石器技术
下载PDF
宁夏灵武:水洞沟遗址
6
《大众考古》 2016年第10期10-10,共1页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水洞沟遗址进行了第六次考古发掘。发掘出士了一些有穿孔痕迹的鸵鸟蛋皮饰品,一些鸵鸟蛋皮饰品上还附着红色物质,这是当时被制作者着色还是后期被土壤染色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
关键词 水洞沟遗址 宁夏 文物考古研究所 灵武 考古发掘 鸵鸟蛋 制作者 饰品
下载PDF
水洞沟遗址地层划分与年代测定新进展 被引量:27
7
作者 刘德成 王旭龙 +4 位作者 高星 夏正楷 裴树文 陈福友 王惠民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2879-2885,共7页
宁夏水洞沟遗址地层划分与年代测定(光释光测年和加速质谱碳14测年)结果表明,水洞沟遗址SDG1,SDG2和SDG7地点含有丰富石制品的文化层主要埋藏于边沟河Ⅱ级阶地,沉积物以河流一浅湖.湖滨相堆积为主.旧石器文化层时代集中在距今3.... 宁夏水洞沟遗址地层划分与年代测定(光释光测年和加速质谱碳14测年)结果表明,水洞沟遗址SDG1,SDG2和SDG7地点含有丰富石制品的文化层主要埋藏于边沟河Ⅱ级阶地,沉积物以河流一浅湖.湖滨相堆积为主.旧石器文化层时代集中在距今3.5~2万年之间,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早段,分析认为SDG1的旧石器文化层时代略早于SDG2文化层,而SDG2文化层时代和SDG7的相当.边沟河Ⅱ级阶地粉砂质地层堆积时代跨度为72~18ka,基本上对应于末次冰期地层堆积.SDG2地层发育连续稳定,沉积厚度大,环境与文化信息丰富,可视为水洞沟地区晚更新世古人类生存环境研究的典型剖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洞沟遗址 光释光年代 地层对比 沉积环境 旧石器时代晚期
原文传递
水洞沟遗址沉积-地貌演化与古人类生存环境 被引量:23
8
作者 高星 袁宝印 +3 位作者 裴树文 王惠民 陈福友 冯兴无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00-1206,共7页
宁夏水洞沟遗址是中国北方具有特殊学术意义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该遗址剖面是中国宁夏-内蒙干旱区晚更新世-全新世具有代表性的标准地层,它蕴含古人类活动遗存,保存丰富的孢粉和脊椎动物化石记录,建议将该遗址晚更新世剖面定为“水洞... 宁夏水洞沟遗址是中国北方具有特殊学术意义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该遗址剖面是中国宁夏-内蒙干旱区晚更新世-全新世具有代表性的标准地层,它蕴含古人类活动遗存,保存丰富的孢粉和脊椎动物化石记录,建议将该遗址晚更新世剖面定为“水洞沟组”标准剖面.旧石器时代古人类在水洞沟地区活动的年代为30-24kaBP,属MIS3阶段晚期.当时气候较现今温暖湿润,植被为阔叶疏林草原,食草动物繁盛;水洞沟小河已经形成.由于降水较多,沿河形成一些积水洼地,水草丰盛,环境条件适于古人类狩猎和栖息.新石器时代古人类在此活动年代为9-5kaBP,环境条件与MIS3阶段时大致相同,适于古人类生存.由于尚未发现未次冰期冰盛期古人类生存的证据,推测气候进入盛冰期时,人类一度离开本区,说明气候环境变化对人类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洞沟遗址 旧石器时代晚期 古人类生存环境 水洞
原文传递
水洞沟遗址采集的鸵鸟蛋皮装饰品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春雪 张乐 +2 位作者 高星 张晓凌 王惠民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2886-2894,共9页
水洞沟遗址采集的鸵鸟蛋皮装饰品反映了古人类的一种象征性行为,根据其位于堆积的位置及其共出于地表的磨制石器来看,其年代应属于全新世初期.通过对装饰品的模拟实验和显微观察,发现古人类先对毛坯进行钻孔,后进行修型、磨光等,属于工... 水洞沟遗址采集的鸵鸟蛋皮装饰品反映了古人类的一种象征性行为,根据其位于堆积的位置及其共出于地表的磨制石器来看,其年代应属于全新世初期.通过对装饰品的模拟实验和显微观察,发现古人类先对毛坯进行钻孔,后进行修型、磨光等,属于工序1.这体现了该地区古人类已经具有了较高的生产力水平和审美能力,对于研究其在该地区的行为方式及原始艺术的起源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洞沟遗址 鸵鸟蛋皮串珠 模拟实验 原始艺术 全新世
原文传递
遗址公园景观、环境建构机制研究——以宁夏水洞沟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齐一聪 康琪 《上海城市规划》 2012年第6期30-34,共5页
随着社会文化建构的升级,人类开始重视文化遗产作为历史见证、文化载体的重要性,宁夏水洞沟作为人类发源的起点之一,正在成为关注的热点,迈向国际的舞台。在经济主导的社会体制下,在开发过程中必然以利益优先法则进行建构,故而在过去的... 随着社会文化建构的升级,人类开始重视文化遗产作为历史见证、文化载体的重要性,宁夏水洞沟作为人类发源的起点之一,正在成为关注的热点,迈向国际的舞台。在经济主导的社会体制下,在开发过程中必然以利益优先法则进行建构,故而在过去的遗址保护中出现了较多的问题。以科学谨慎的视角对水洞沟遗址公园在建设中存在的景观环境问题进行解析,映射我国在遗址公园景观环境建设中的诸多不足。作为文化遗产的捍卫者,有必要强调文化遗产所带来的潜在社会效应是巨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洞沟遗址 遗址公园 景观 环境 遗址展示 机制研究
下载PDF
水洞沟遗址第7地点石制品原料开发与利用策略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牛东伟 裴树文 +1 位作者 王惠民 高星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57-1466,共10页
水洞沟遗址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临河乡,是中国较早发现并且最早发掘的旧石器遗址。该遗址自1923年发现以来便因其出土较多具有欧洲旧石器时代中晚过渡期特征的石叶制品而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水洞沟遗址第7地点(SDG7)位于该... 水洞沟遗址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临河乡,是中国较早发现并且最早发掘的旧石器遗址。该遗址自1923年发现以来便因其出土较多具有欧洲旧石器时代中晚过渡期特征的石叶制品而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水洞沟遗址第7地点(SDG7)位于该遗址群核心区,发掘出土万余件古人类活动留下的石制品、动物化石、鸵鸟蛋皮串珠等文化遗物,光释光年代为30±3~23±2 ka B.P.。本文从原料的开发策略和利用策略两个方面对SDG7出土的石制品组合进行系统的原料分析,进而探讨该地点古人类在原料开发利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以及流动策略。研究表明,水洞沟遗址第7地点出土石制品的原料总体以硅质白云岩、燧石和硅质灰岩为主,原料种类及相关特征的对比显示其主要取自遗址附近阶地底部的砾石层,体现出古人类就地取材、着重开发本地资源的原料开发策略。遗址内主要石制品类型的原料总体利用状况与阶地内原料的分布状况呈现一致性,但不同类型的石制品所用原料往往呈现一定的倾向性。该地点出土石核、石片以及工具的利用程度分析显示,古人类对石质原料的总体利用率并不高,这可能与长时间的遗址占据导致古人类流动性降低有关,但复杂剥片技术、精致石器的存在以及部分优质原料的高效利用依然体现出该地点古人类在原料利用方面的选择性和灵活性。综合原料、技术和流动性特征,SDG7呈现出"装备地点"与"装备人员"相结合的技术装备策略。该地点原料利用研究为探求古人类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在水洞沟遗址区的适应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洞沟遗址第7地点 旧石器时代晚期 原料开发策略 原料利用策略 流动性
原文传递
我国史前文明宁夏水洞沟遗址第六次考古发掘启动
12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8-38,共1页
我国史前文明水洞沟遗址第六次考古发掘近日启动,由宁夏考古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及北京大学等国内知名旧石器专家组成的发掘团队近日入驻宁夏水洞沟,进行为期40天的考古发掘。本次考古发掘是水洞沟遗址第六次考... 我国史前文明水洞沟遗址第六次考古发掘近日启动,由宁夏考古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及北京大学等国内知名旧石器专家组成的发掘团队近日入驻宁夏水洞沟,进行为期40天的考古发掘。本次考古发掘是水洞沟遗址第六次考古发掘的第三个年度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洞沟遗址 考古发掘 史前文明 宁夏 古脊椎动物 北京大学 年度工作 研究所
原文传递
水洞沟地区白云岩细石叶的微痕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余官玥 仪明洁 +1 位作者 张晓凌 陈福友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3-207,共15页
水洞沟遗址是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晚期的著名遗址,石制品原料以就地取材的白云岩为主。本文利用水洞沟地区的白云岩生产细石叶和石片,进行了29组复制使用实验。对使用痕迹的观察表明:不同加工对象和使用方式导致细石叶上出现不同的微痕特... 水洞沟遗址是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晚期的著名遗址,石制品原料以就地取材的白云岩为主。本文利用水洞沟地区的白云岩生产细石叶和石片,进行了29组复制使用实验。对使用痕迹的观察表明:不同加工对象和使用方式导致细石叶上出现不同的微痕特征,细石叶适于装柄使用,以刮、切、削等利用侧刃缘的运动方式效率为高,尖部用于加工硬度较低的动植物效果较好。对比燧石、黑曜岩等不同石料的微痕实验数据可知,不同石料的产品,其使用痕迹存在一定差异。本文对白云岩细石叶的微痕实验,探讨了其适宜的使用方式和加工对象的范围,为分析水洞沟地区出土的白云岩细石叶功能提供了可资参考、对比的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洞沟遗址 白云岩 细石叶 微痕实验
下载PDF
他们脚踏黄土走来——为《水洞沟——1980年发掘报告》作序
14
作者 刘东生 《化石》 2004年第2期9-9,共1页
关键词 水洞 水洞沟遗址 旧石器考古
下载PDF
水洞沟:远古人类文化的活化石
15
作者 薛正昌 《丝绸之路》 2004年第6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水洞沟遗址 旧石器文化 历史文化 宁夏
下载PDF
三万年前的宁夏热带景观与“水洞沟人”
16
作者 张欣毅 《当代宁夏》 2003年第6期54-55,共2页
关键词 水洞人” 古人类文化 母系氏族公社 水洞文化遗址
下载PDF
萨拉乌苏遗址发现八十五周年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泽蒙 《内蒙古文物考古》 2007年第2期24-36,共13页
  "萨拉乌苏"(蒙语,"黄水"的意思),原本是条名不见经传的小河.然而85年前却因为"河套人"的发现而显赫一时,特别是自2003年底以来,伴随"'河套人'发现八十周年座谈会"的召开,萨拉乌苏...   "萨拉乌苏"(蒙语,"黄水"的意思),原本是条名不见经传的小河.然而85年前却因为"河套人"的发现而显赫一时,特别是自2003年底以来,伴随"'河套人'发现八十周年座谈会"的召开,萨拉乌苏一下子成为人们颇为眼熟的一个名词,并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急切的探究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人类化石 桑志华 德日进 动物化石 河套文化 学术界 河套人 古人 化石人类 鄂尔多斯地区 出土层位 水洞沟遗址
下载PDF
水洞遗址
18
作者 崔君岩(摄) 《共产党人》 2023年第7期F0004-F0004,共1页
水洞沟遗址位于宁夏灵武市临河镇内,4万年前就有古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是我国境内发现的第一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止,被誉为“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
关键词 旧石器时代文化 史前考古 水洞沟遗址 古人类 发祥地
原文传递
寻访水洞沟
19
作者 赵小平 《共产党人》 2008年第14期52-55,共4页
塞上湖城,七月流火。2008年7月6日,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8周年,共产党人杂志社全体党员和干部职工来到“水洞沟遗址”,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党日活动。水洞沟遗址是举世闻名的古人类文化发祥地,是一条远古时代就自然形成的河沟,距... 塞上湖城,七月流火。2008年7月6日,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8周年,共产党人杂志社全体党员和干部职工来到“水洞沟遗址”,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党日活动。水洞沟遗址是举世闻名的古人类文化发祥地,是一条远古时代就自然形成的河沟,距银川市大约十多公里,与明长城并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洞沟遗址 中国共产党 干部职工 共产党人 人类文化 远古时代 杂志社 发祥地
原文传递
《水洞沟——1980年发掘报告》简介
20
作者 司冬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75-75,共1页
《水洞沟——1980年发掘报告》由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科学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发行。本书为16开精装本,共233页,彩色图版4幅,黑白图版36幅,定价120元。
关键词 水洞——1980年发掘报告》 水洞沟遗址 银川市 旧石器时代 动物化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