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丁坝位置对河道水流交汇区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贺博 《地下水》 2024年第3期283-286,共4页
为解决交汇河道处支流对主流堤岸冲刷及航道通航的不利影响。通过在交汇口下游支流对岸侧建立丁坝,改变水流交汇区的水流结构,实现河道治理的目的。对物理水槽实验模型进行验证后,基于三维k-ε紊流模型、VOF法自由液面捕捉技术和PISO压... 为解决交汇河道处支流对主流堤岸冲刷及航道通航的不利影响。通过在交汇口下游支流对岸侧建立丁坝,改变水流交汇区的水流结构,实现河道治理的目的。对物理水槽实验模型进行验证后,基于三维k-ε紊流模型、VOF法自由液面捕捉技术和PISO压力速度耦合算法,建立关于丁坝对水流交汇区影响的数值模型。通过控制变量法分析丁坝布置位置对水流交汇区水位、流速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水流交汇区布置丁坝以后,丁坝下游出现回流区,回流区内流速值较小,可以对这一侧堤岸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流交汇 丁坝 水流结构 数值模拟 河道治理
下载PDF
水流交汇区的水动力学特性数值模拟 被引量:14
2
作者 刘盛赟 康鹏 +1 位作者 李然 魏娟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18,22,共6页
为开展水流交汇区污染物浓度分布研究,进行水流交汇区水动力学特性的数值模拟,建立适用于水流交汇区的水气两相流数学模型。模型采用Weber试验数据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模型模拟的自由水面、流场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针对交汇区浓度分... 为开展水流交汇区污染物浓度分布研究,进行水流交汇区水动力学特性的数值模拟,建立适用于水流交汇区的水气两相流数学模型。模型采用Weber试验数据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模型模拟的自由水面、流场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针对交汇区浓度分布试验的研究需要,模拟分析了不同交汇角、流量比和动量比对交汇区水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分离区的范围随交汇角、流量比和动量比的减小而逐渐缩小直至分离区消失,交汇角、流量比和动量比越小,交汇口上游水位的壅高及分离区内水位的下降程度越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流交汇 数值模拟 两相流 交汇 流量比 动量比
下载PDF
泥石流与主河水流交汇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春光 姚令侃 杨庆华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14,共5页
分析了泥石流与主河交汇试验的模型相似律并进行室内模型试验,探索了泥石流与主河水流的交汇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交汇口支槽与主槽槽底之间的关系不同,泥石流入汇主槽后的运动形式也不同,大体可分为潜入式交汇和分层交汇2种形式.潜入式... 分析了泥石流与主河交汇试验的模型相似律并进行室内模型试验,探索了泥石流与主河水流的交汇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交汇口支槽与主槽槽底之间的关系不同,泥石流入汇主槽后的运动形式也不同,大体可分为潜入式交汇和分层交汇2种形式.潜入式交汇中,泥石流龙头速度近似按线性关系衰减,龙头几何特征与异重流不同,它的高度与长度变化较小,横向宽度与长度可用线性关系表达;当支槽有回水时,泥石流头部受到水流的破坏,发生沙、石沉降,形成分层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模型试验 水流交汇模式 模型相似律 异重流
下载PDF
水流交汇区污染物输移扩散特性 被引量:11
4
作者 魏娟 李然 +1 位作者 康鹏 刘盛赟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22-828,共7页
为分析水流交汇区污染物输移扩散规律,开展了交汇区污染物浓度分布规律的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建立了交汇区污染物扩散的水气两相流数学模型,并采用实验结果进行验证,对交汇区不同流量、动量和交汇角情况进行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 为分析水流交汇区污染物输移扩散规律,开展了交汇区污染物浓度分布规律的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建立了交汇区污染物扩散的水气两相流数学模型,并采用实验结果进行验证,对交汇区不同流量、动量和交汇角情况进行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含高浓度污染物的支流汇入干流后,在交汇口下游支流侧形成较长的污染带,且支流与干流的交汇角和流量比(动量比)越小,污染带越狭长;在污染带范围内,污染物浓度梯度较大;污染物分布主要受随流输移和扩散的综合作用影响,其中在交汇区污染物的扩散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流交汇 污染物 输移扩散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明渠水流交汇区流动特征试验研究 被引量:31
5
作者 王协康 王宪业 +1 位作者 卢伟真 刘同宦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共5页
天然河流中存在着大量的主支交汇河流,在干支流交汇处,水流结构变得十分复杂。通过水槽试验,应用声速多普勒测速仪(ADV),观测了入汇角为30°时,支流斜接主流入汇型河道的三维水流结构。试验表明:入汇上游受支流顶托影响,产生一定的... 天然河流中存在着大量的主支交汇河流,在干支流交汇处,水流结构变得十分复杂。通过水槽试验,应用声速多普勒测速仪(ADV),观测了入汇角为30°时,支流斜接主流入汇型河道的三维水流结构。试验表明:入汇上游受支流顶托影响,产生一定的壅水,出现低速区,而对侧由于束水作用产生高速区。在入汇一侧下游较短的距离,产生回流现象,并形成分离区,而在下游一定范围内,靠支流入汇侧出现水流高速区,并形成二次流结构。交汇区水流流动主要有水流分离区、高流速带、低流速带及剪切面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汇水流 水流结构 声速多普勒测速仪
下载PDF
明挖管道水流交汇处泥沙下泄造成的影响
6
作者 斯科特.M.里德 保罗.G.安德森 杨明芳 《四川水利》 2000年第3期58-64,F003,共8页
近 2 5年来 ,对明挖管道水流交汇造成影响的研究表明 ,连续施工期间 ,下泄的泥沙短期内可致下游水生动植物的生活和环境发生变化。已确定的变化包括 :河床情况的变化 ;水下无脊椎动物群落数量和种类的减少 ;鱼群数量的减少等。但这些变... 近 2 5年来 ,对明挖管道水流交汇造成影响的研究表明 ,连续施工期间 ,下泄的泥沙短期内可致下游水生动植物的生活和环境发生变化。已确定的变化包括 :河床情况的变化 ;水下无脊椎动物群落数量和种类的减少 ;鱼群数量的减少等。但这些变化不会持续很久 ,通常一年内就可恢复原状。在某些交汇处 ,水流交叉结构改变了河床条件。同时也改变了水下无脊椎动物的繁殖条件 ,本文通过对交叉技术的有效性的研究 ,拟提高对管道水流交叉结构所产生的影响的认识与管理 ,从而减少下游泥沙荷载 ,使下泄泥沙对鱼类的亚致死效应和对温水鱼群的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挖管道 水流交汇 泥沙下沉 水生物植物
下载PDF
黄河上游高含沙水流交汇区河床形态及冲淤变化规律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原锋 王平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9-48,共10页
黄河上游交汇区为典型的高含沙水流交汇区,支流高含沙洪水往往引起剧烈的河床形态调整及冲淤变化。利用室内模型实验、野外观测资料,研究了支流高含沙洪水入汇干流后,交汇区变化过程及冲淤计算方法。研究表明,交汇区河床形态包括壅水区... 黄河上游交汇区为典型的高含沙水流交汇区,支流高含沙洪水往往引起剧烈的河床形态调整及冲淤变化。利用室内模型实验、野外观测资料,研究了支流高含沙洪水入汇干流后,交汇区变化过程及冲淤计算方法。研究表明,交汇区河床形态包括壅水区淤积沙坝、分离区沙洲、输水输沙主槽及分离区以下河段的沙洲等基本元素。进入交汇口上游壅水区的泥沙全部落淤,淤积量随高含沙洪水沙量的增加呈线性线增加;提出的交汇口以下河段的泥沙淤积模式,揭示了泥沙淤积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支流高含沙洪水沙量、汇流比、恢复饱和系数等,支流高含沙洪水沙量的作用更为明显,该模式可以定量描述交汇口以下河段的泥沙淤积。支流高含沙洪水形成的淤积沙洲的冲刷,取决于干流洪水流量及持续时间。黄河上游交汇区的淤积沙洲,较优的冲刷流量为2000 m3/s左右,冲刷历时为10天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沙洪水 水流交汇 淤积沙洲 河床形态 淤积模式
原文传递
交汇水流分离区特征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王协康 杨青远 +1 位作者 卢伟真 孙一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6,共6页
交汇水流在天然河流中大量存在,分离区水流特性对泥沙输移和污染物扩散的影响极为显著。当前的研究一般是以流体力学理论为基础,从流线概念定义分离区,且仅分析分离区的二维特性,从工程应用和物理本质的角度,该方法尚不完善。本研究以... 交汇水流在天然河流中大量存在,分离区水流特性对泥沙输移和污染物扩散的影响极为显著。当前的研究一般是以流体力学理论为基础,从流线概念定义分离区,且仅分析分离区的二维特性,从工程应用和物理本质的角度,该方法尚不完善。本研究以较为详实的水槽实验资料为基础,提出了基于主流向流速的等值线法定义分离区,并采用流线法和等值线法对实验资料进行比较,发现水流分离区几何尺度随着水深及流量比的变化而变化,而这种变化取决于交汇区域内二次流对流速分布的影响,由此认为等值线法比常用的流线法具有更好的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汇水流 分离区 流线法 等值线法
下载PDF
Y型明渠交汇水流分离区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郭维东 梁岳 +1 位作者 冯亚辉 胡志华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9-52,共4页
针对Y型明渠交汇口的水流特性,应用三维各向异性的雷诺应力模型,采用交错网格上的有限体积法离散控制方程,用SIMPLE算法求解压力-速度场。数值计算结果与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并据此重点探讨了不同交汇角条件下交汇口分离区尺寸的... 针对Y型明渠交汇口的水流特性,应用三维各向异性的雷诺应力模型,采用交错网格上的有限体积法离散控制方程,用SIMPLE算法求解压力-速度场。数值计算结果与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并据此重点探讨了不同交汇角条件下交汇口分离区尺寸的变化规律,提出Y型交汇水流分离区的定义和分离区尺寸与汇流比的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汇水流 水流分离区 分离区尺寸 汇流比 Y型明渠
下载PDF
明渠交汇水流阻力对平面二维数值模拟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杨青远 周苏芬 +1 位作者 卢伟真 王协康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6-242,共7页
与顺直明渠水流相比,明渠交汇水流由于存在分离区和自由剪切面,其紊动特性引起的阻力较为复杂,交汇水流除床面阻力外还受到较强的阻力。基于数值模拟与实验比较分析表明,分离流与自由剪切流所产生的阻力(紊动粘性阻力)对于交汇水流数值... 与顺直明渠水流相比,明渠交汇水流由于存在分离区和自由剪切面,其紊动特性引起的阻力较为复杂,交汇水流除床面阻力外还受到较强的阻力。基于数值模拟与实验比较分析表明,分离流与自由剪切流所产生的阻力(紊动粘性阻力)对于交汇水流数值模拟具有重要影响。同时,由于平面二维模型对二次流影响的忽略,断面环流较强时数值模拟会产生较大的阻力(环流阻力),而断面环流较弱时,交汇水流的三维特性相对较弱,采用平面二维模型和k-ε紊流模型能达到较好的模拟效果。因此,紊动及环流阻力的计算对交汇水流数值模拟的精度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汇水流 平面二维模型 入汇流量比 紊动粘性阻力 环流阻力
下载PDF
交汇水流三维数值模型 被引量:14
11
作者 茅泽育 赵雪峰 +1 位作者 许昕 赵升伟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7年第5期800-805,共6页
应用显式代数应力模型建立了交汇水流三维数值模型。方程离散采用交错网格上的有限体积法,并采用SIMPLE算法求解,代数方程求解采用TDMA逐行扫描法。针对交汇口几何特征分区进行网格划分,自由水面求解采用VOF方法。应用实测资料对计算结... 应用显式代数应力模型建立了交汇水流三维数值模型。方程离散采用交错网格上的有限体积法,并采用SIMPLE算法求解,代数方程求解采用TDMA逐行扫描法。针对交汇口几何特征分区进行网格划分,自由水面求解采用VOF方法。应用实测资料对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同时与应用k-ε紊流模型的三维数值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文中所提出的数值模型可以更好地模拟交汇水流独特的三维流动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水管渠 交汇水流 显式代数应力模型 三维数值模型 分离区 断面环流
下载PDF
长江-鄱阳湖交汇处三维水流结构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唐洪武 黄淑君 +3 位作者 袁赛瑜 李坤 肖洋 肖仲凯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8-135,共8页
为解决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由于尺度大、流速快、结构复杂而导致的水流结构测量困难的问题,基于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对该交汇处17个横断面的流场进行测量,并采用动能校正系数(α)和动量校正系数(β)表征交汇水流的掺混特征。通过... 为解决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由于尺度大、流速快、结构复杂而导致的水流结构测量困难的问题,基于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对该交汇处17个横断面的流场进行测量,并采用动能校正系数(α)和动量校正系数(β)表征交汇水流的掺混特征。通过测量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前后的水体pH、溶解氧和电导率,分析交汇前与交汇后水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长江经官洲分流后的交汇由于流速相近和河床高差导致水流迅速掺混,而长江与鄱阳湖的交汇在交汇处下游约2.6 km才实现完全掺混,掺混完全时α、β分别约为1.3和1.15。长江-鄱阳湖交汇处出现长约300 m的停滞区。停滞区下游形成成对反向螺旋流,环流强度可达0.6左右,并向下游衰减。受宽深比减小和码头等局部地形的影响,最下游2个断面出现单向逆时针螺旋流,环流强度低于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下游 鄱阳湖 水流交汇 ADCP 水流结构 螺旋流
下载PDF
感潮河段交汇区水流特性数值模拟——以宁波三江口为例 被引量:7
13
作者 戴文鸿 胡涛 +1 位作者 丁梦娇 谢谦城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71-177,共7页
河流交汇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便利,对区域防洪、航运及河道演变影响重大。针对感潮河段交汇区域特有的非恒定往复流条件,以宁波三江口为例,运用Delft-3D建立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基于实测水文和地形资料,引入四种评估参数对模型进行了率... 河流交汇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便利,对区域防洪、航运及河道演变影响重大。针对感潮河段交汇区域特有的非恒定往复流条件,以宁波三江口为例,运用Delft-3D建立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基于实测水文和地形资料,引入四种评估参数对模型进行了率定与验证。重点分析了洪、枯两季涨、落急时刻,交汇区流速分布及水面形态等水流特性。结果表明:涨潮时,交汇区流场可类比分叉水流;落潮时,则为交汇水流;交汇区顶点及左支入汇侧下游存在两个低流速区,并可形成分离区;汇流区流速整体呈落潮大于涨潮的趋势,洪、枯季间最大流速相近。此外,涨、落急时刻典型特征断面水面呈单一横比降,且落急时刻比降明显大于涨急时刻;落急时,交汇口水面呈混合层附近高,两侧低的"马鞍形"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潮河段 交汇水流 数值模拟 流速分布 水面形态 Delft-3D
下载PDF
90°等宽明渠交汇水流污染物混合规律数值模拟 被引量:5
14
作者 毛颂平 朱海 +3 位作者 王玲玲 华祖林 陆圣杰 薛晓鹏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4-69,96,共7页
为研究明渠交汇水流污染物混合规律,针对90°等宽顺直明渠水流交汇口,建立三维水动力污染物耦合输运数学模型,对6种不同汇流比情况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计算结果表明:交汇水流污染物分布存在明显的三维特征,且与二次流密切相关;水体... 为研究明渠交汇水流污染物混合规律,针对90°等宽顺直明渠水流交汇口,建立三维水动力污染物耦合输运数学模型,对6种不同汇流比情况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计算结果表明:交汇水流污染物分布存在明显的三维特征,且与二次流密切相关;水体表层污染带最大宽度与汇流比的关系和水体内部不同,表层水体污染带最大宽度在小汇流比工况下为主渠宽度,不随汇流比的变化而改变,在大汇流比工况下与汇流比呈良好的一次函数关系;中下层水体污染带最大宽度与汇流比呈二次曲线关系;汇流比越接近0.5,污染物混合越不均匀,且汇流比越大,污染物混合速率越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渠 交汇水流 污染物 汇流比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交汇角对明渠交汇口污染物输运特性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洁如 朱海 +4 位作者 毛颂平 武显扬 王玲玲 余真真 王寅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3-31,共9页
针对等宽矩形断面明渠交汇口建立三维两相流水动力-污染物耦合数学模型,将污染物视作保守物质,不考虑其降解作用。该耦合模型以雷诺应力模型为基础,定量研究不同交汇角工况下交汇口的分离区几何特性及污染物输运规律。计算结果表明:交... 针对等宽矩形断面明渠交汇口建立三维两相流水动力-污染物耦合数学模型,将污染物视作保守物质,不考虑其降解作用。该耦合模型以雷诺应力模型为基础,定量研究不同交汇角工况下交汇口的分离区几何特性及污染物输运规律。计算结果表明:交汇口分离区几何形状、污染物分布特性均存在明显的三维特征,且受交汇角影响;交汇角较大时分离区的几何对称性更强,不同交汇角下断面环流的位置不同,污染物的分布也不同,污染带最大宽度、混合界面宽度均随交汇角的增大而增大;分离区及其上游污染物混合速率随交汇角的增大而加快,在流速恢复区及其下游,混合速率基本不受交汇角影响,其沿程变化符合指数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汇水流 污染物 交汇 数值模拟 雷诺应力模型
下载PDF
非等温明渠交汇流的水力-水温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殷心盼 管光华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7-165,171,共10页
渠冰灾害是我国北方寒冷地区输水工程中常见运行安全问题。拟探究采用离线水库的底层温水来改善干渠水温,防止冰凌、冰塞等次生灾害产生的方法,对于提高调水工程冬季输水效率并保障工程冬季运行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工程意义。干支流交汇... 渠冰灾害是我国北方寒冷地区输水工程中常见运行安全问题。拟探究采用离线水库的底层温水来改善干渠水温,防止冰凌、冰塞等次生灾害产生的方法,对于提高调水工程冬季输水效率并保障工程冬季运行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工程意义。干支流交汇是天然河网和人工渠网的常见的水力现象,交汇处非等温掺混受其复杂的水力特性影响。本文以某大型调水工程与其沿线调蓄水库为研究对象,利用流体仿真软件Fluent建立了三维水动力学-热力学耦合输运模型,探究不同的掺混比、渠道交汇角时非等温库渠交汇的掺混规律及水库温水对干渠水温的提升效果。仿真结果表明:(1)交汇口下游水力-水温掺混存在明显的三维分布特征,下游出现明显的低速回流分离区及横断面二次环流区,断面平均水温在交汇口下游500 m后基本不变;(2)掺混比越大,水流紊动越剧烈,水温在横断面上扩散范围越大,水流掺混均匀后干渠温度提升值越大,最大为1.25℃;(3)交汇角越大,横断面环流越强,掺混均匀速率越快;不同交汇角工况水流掺混均匀后温度提升值不同,为保证水流掺混速率及水温提升效果建议选用渠道60°交汇角。研究成果可为调水工程冬季渠道水温主动调控及提高输水能力提供思路与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掺混 水温分布 交汇水流 渠冰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斜接型交汇河段水流特性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
17
作者 张毅爽 《陕西水利》 2022年第3期26-28,共3页
以新疆塔里木河段复杂的干支流分布为背景,对交汇角度为45°的斜接型交汇水流进行试验研究,分析得到在交汇角度为45°,模型尺寸大小、地形条件相同,改变汇流比RQ时,RQ越小(即主流流量越小,支流流量越大),流速变化范围越大,主支... 以新疆塔里木河段复杂的干支流分布为背景,对交汇角度为45°的斜接型交汇水流进行试验研究,分析得到在交汇角度为45°,模型尺寸大小、地形条件相同,改变汇流比RQ时,RQ越小(即主流流量越小,支流流量越大),流速变化范围越大,主支流混掺紊动情况越明显,分离区面积增大,主支流上游越易壅水;在汇流比、交汇角度、形体尺寸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交汇区域地形,地形越复杂交汇区域紊动情况也越剧烈;在只改变主支流交汇角度的情况下,交汇角越大,越不利于下游水流顺畅,但最大流速区在交汇口下游向对岸移动,易对交汇区域岸边产生冲刷,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应综合考虑现实问题来确定所要设计的交汇角度。所得数值模拟结果与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汇流比 交汇角度 斜接型交汇水流 水流特性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感潮河段交汇区三维水流特性数值模拟研究——以宁波三江口为例
18
作者 胡涛 《广东水利水电》 2020年第11期46-51,共6页
水流交汇处通常是河网间水位、污染物等水流要素的控制节点,对区域内防洪、航运、水环境等意义重大,加之其复杂的三维水流特性,长期以来都是水利学科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该文采用Delft-3D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宁波三江口交汇区二、三维耦... 水流交汇处通常是河网间水位、污染物等水流要素的控制节点,对区域内防洪、航运、水环境等意义重大,加之其复杂的三维水流特性,长期以来都是水利学科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该文采用Delft-3D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宁波三江口交汇区二、三维耦合数学模型,利用洪、枯季大潮水文资料对模型参数进行了率定。在此基础上,以洪季大潮为例,分析了感潮河段交汇区三维水流特性。结果表明:受交汇口地形的影响,随水深增加交汇口内两股水流的分界线不再明显,交汇后河道主流位于下游河道中部;两股水流交汇前后并没有形成明显的二次流。此外,水流在经过三江口时,水流流速在对应时刻的下游河道发生重分布,不同水深间的流速梯度均有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潮河段 交汇水流 数值模拟 三维水流特性 Delft-3D
下载PDF
抽蓄电站无压隧洞交叉区体型优化试验研究
19
作者 田静 顾长宽 +1 位作者 郭汉驰 薛海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5-117,38,共4页
交叉无压隧洞交汇区域水流的水力特性复杂,无压隧洞交叉区体型及交汇口水流水力特性的研究对确保水利枢纽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基于物理模型试验,对某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高落差泄洪排沙洞和放空洞交叉区体型进行优化,最终确... 交叉无压隧洞交汇区域水流的水力特性复杂,无压隧洞交叉区体型及交汇口水流水力特性的研究对确保水利枢纽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基于物理模型试验,对某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高落差泄洪排沙洞和放空洞交叉区体型进行优化,最终确定圆弧连接+交叉角21°的交叉区体型。对比分析圆弧连接+交叉角21°的交叉区优化体型下特征试验工况的水力特性。结果表明,6种特征试验工况下,泄洪排沙洞和放空洞交叉口及下游均为急流,明流泄洪且流态较稳定,均在交汇口下游右边直墙处形成最大水深,水深低于直墙高度,满足水面线不宜超过直墙范围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无压隧洞 体型优化 交汇水流 抽水蓄能电站 模型试验
下载PDF
河道交汇区涡旋结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林青炜 唐洪武 +2 位作者 袁赛瑜 陈康 肖洋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52-358,共7页
利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实现了基于涡量的剪切层和分离区位置的精确确定,同时对汇流区水平面内的涡旋结构进行系统观测和分析。研究发现:剪切层和分离区近水面和近底面水深平面的涡旋密度大,水深中部的涡旋密度小;支流流量增大的情... 利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实现了基于涡量的剪切层和分离区位置的精确确定,同时对汇流区水平面内的涡旋结构进行系统观测和分析。研究发现:剪切层和分离区近水面和近底面水深平面的涡旋密度大,水深中部的涡旋密度小;支流流量增大的情况下涡旋密度均增大。槽底壁面湍流是近底面涡旋密度大的主要原因。剪切层由水流剪切产生的剪切涡以小旋转强度涡旋为主,分离区由水流分离产生的分离涡以中等及小旋转强度涡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 河道水流交汇 剪切层 分离区 涡旋 涡量 旋转强度 水槽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