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流分配策略随下坡坡度变化的多流向算法 被引量:24
1
作者 秦承志 李宝林 +3 位作者 朱阿兴 杨琳 裴韬 周成虎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50-456,共7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多流向算法方法(MFD-fg),其基本思想是水流分配策略应在空间上随着与下坡坡度相关的地形参数而变,从而地形对水流分配的影响可以得到合理、有效的建模。比较分析表明,MFD-fg采用以最大下坡坡度的线性函数对水流分配进行加... 提出了一种新的多流向算法方法(MFD-fg),其基本思想是水流分配策略应在空间上随着与下坡坡度相关的地形参数而变,从而地形对水流分配的影响可以得到合理、有效的建模。比较分析表明,MFD-fg采用以最大下坡坡度的线性函数对水流分配进行加权,是较好的水流分配策略。应用实验表明,与目前具代表性的单流向算法与多流向算法相比,MFD-fg方法的结果可获得更合理的汇流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 多流向算法 水流分配策略 下坡坡度
下载PDF
基于CFD技术的柴油机水流分配器计算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元华 唐学帮 《制造业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6-138,共3页
计算流体动力学是解决三维流动问题的有效手段。为解决某型柴油机水流分配器两个出口流量不均匀、出口流动阻力大等问题,提出了改进设计方案。为了验证改进方案是否满足使用要求,建立了三维计算模型,运用CFD前处理软件Gambit划分网格,... 计算流体动力学是解决三维流动问题的有效手段。为解决某型柴油机水流分配器两个出口流量不均匀、出口流动阻力大等问题,提出了改进设计方案。为了验证改进方案是否满足使用要求,建立了三维计算模型,运用CFD前处理软件Gambit划分网格,同时采用标准k-ε模型及SIMPLEC算法,对水流分配器内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通过分析,得到了水流分配器的出口流量以及内流场压力、速度分布特性,找出了改进方案中存在的缺陷,并提出了进一步的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水流分配 计算流体动力学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冷却器并联冷却管内水流分配特性分析与应用
3
作者 高春林 吴文波 《机电信息》 2022年第2期43-45,49,共4页
通过CFD数值模拟,对3种冷却器模型并联冷却管内水流分配特性进行分析和对比,探究水流分配器对冷却水流的分配作用,为提高冷却器的使用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提供应用依据。
关键词 数值模拟 冷却器 水流分配 水流分配特性
下载PDF
核电厂安全壳冷却系统冷却水流量分配试验研究
4
作者 龚培礼 《电工技术》 2022年第12期36-38,共3页
为了探讨安全壳系统对冷却水流量的分配效果,提升水流量的分配速度,对核电厂安全壳冷却系统冷却水流量分配试验进行研究。首先,利用额定分配法设定水流量的分配基准;其次,对冷却水流量分配环节进行细化;然后,计算出冷却水系统传输管道... 为了探讨安全壳系统对冷却水流量的分配效果,提升水流量的分配速度,对核电厂安全壳冷却系统冷却水流量分配试验进行研究。首先,利用额定分配法设定水流量的分配基准;其次,对冷却水流量分配环节进行细化;然后,计算出冷却水系统传输管道的水膜覆盖率;最后,通过注入氦气、氮气以及空气,控制管道内的定向压强,调整水流量的分配范围,获取最终的水流量分配速度。随着水膜覆盖率的提升以及管道压强数值的增加,得出的水流量分配速度分别为165.25 m/s、205.65 m/s以及275.35 m/s,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管道内部的压强和水膜覆盖率增强,系统对水流量的控制效果也随之增强,水流量的分配速度会得到明显提升;反之,管道内部的压强和水膜覆盖率越小,系统对水流量的控制效果也随之下降,水流量的分配速度也会下降,受外力影响程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厂 安全壳冷却 冷却系统 水流分配 分配检测 流量控制
下载PDF
A^(2)/O+反硝化深床滤池在城镇污水处理厂深度经济脱氮的运行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徐熊鲲 戚阳军 +3 位作者 蒋沛廷 王勇 伍刚 谢翼飞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0-134,共5页
脱氮是当前城镇污水处理的重点,其中A^(2)/O+反硝化滤池工艺是生活污水处理主流工艺,四川省岷江流域某城镇污水处理厂通过优化进水流量分配比、调节溶解氧和内回流比、碳源筛选等工艺试验,综合考察了工艺调控措施对系统脱氮效能的提升... 脱氮是当前城镇污水处理的重点,其中A^(2)/O+反硝化滤池工艺是生活污水处理主流工艺,四川省岷江流域某城镇污水处理厂通过优化进水流量分配比、调节溶解氧和内回流比、碳源筛选等工艺试验,综合考察了工艺调控措施对系统脱氮效能的提升以及脱氮成本的经济化控制。结果表明,A^(2)/O池进水100%进入厌氧区、内回流比200%、A^(2)/O池末端溶解氧控制在1.5 mg/L、反硝化深床滤池投加液体复合碳源,在有效深度脱氮的同时节约运行费用,总氮指标满足岷沱江标准,脱氮费用降低0.37元/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氮 水流分配 溶解氧 回流比 复合碳源
下载PDF
不同流量分配比下分段进水脱氮工艺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孙亚男 彭永臻 王伟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8-21,26,共5页
采用分段进水生物脱氮工艺处理小区生活污水,考察了在碳氮比约为7、污泥回流比为60%的情况下,进水流量分配比(λ)对系统硝化效果、反硝化效果以及去除TN的影响。结果表明,当λ为0.2∶0.3∶0.3∶0.2时,系统的硝化容量能够满足去除进水中... 采用分段进水生物脱氮工艺处理小区生活污水,考察了在碳氮比约为7、污泥回流比为60%的情况下,进水流量分配比(λ)对系统硝化效果、反硝化效果以及去除TN的影响。结果表明,当λ为0.2∶0.3∶0.3∶0.2时,系统的硝化容量能够满足去除进水中氨氮的要求,硝化效果最好。反硝化效果受λ的影响较大,当λ为0.2∶0.3∶0.3∶0.2时,进水中的碳源能够满足前段产生的硝态氮(NOx--N)进行反硝化的需求,反硝化效果较好。对TN的去除率受硝化和反硝化的综合影响,当λ为0.4∶0.3∶0.2∶0.1及0.1∶0.2∶0.3∶0.4时硝化不完全,对TN的去除率较低;当λ为0.1∶0.4∶0.4∶0.1时中间两段的硝化容量不足,最后一段缺乏足够的碳源,导致出水NH4+-N和NOx--N浓度都很高,对TN的去除效果最差;当λ为0.2∶0.3∶0.3∶0.2时,充分利用了系统的硝化和反硝化容量,对TN的去除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进水 生物脱氮 水流分配 碳氮比
下载PDF
流量分配比对改良A/O分段进水脱氮除磷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曹贵华 王淑莹 +1 位作者 彭永臻 苗志加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49-1257,共9页
采用改良A/O分段进水工艺处理我国南方低浓度、低碳氮比城市生活污水。在进水COD/TN为5.16,HRT为8.7h,SRT为15d,MLSS为5.66g.L-1,污泥回流比为75%,厌氧/缺氧/好氧体积比为4∶8∶10条件下,通过设置6种不同进水流量分配比,控制各好氧段DO... 采用改良A/O分段进水工艺处理我国南方低浓度、低碳氮比城市生活污水。在进水COD/TN为5.16,HRT为8.7h,SRT为15d,MLSS为5.66g.L-1,污泥回流比为75%,厌氧/缺氧/好氧体积比为4∶8∶10条件下,通过设置6种不同进水流量分配比,控制各好氧段DO为1~1.5mg.L-1,经过150d的连续运行,得到系统最佳流量分配比为20%∶35%∶35%∶10%;在此工况下COD、氨氮、总氮、总磷出水水质分别为33.05mg.L-1、0.58mg.L-1、9.26mg.L-1、0.46mg.L-1,出水优于国家GB 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原水COD绝大部分作为厌氧释磷和反硝化脱氮所需碳源,系统对碳源有效利用率达74%;DO和ORP的协同控制可以作为系统厌氧放磷段的控制参数;同时亦可作为缺氧段反硝化完成和好氧段硝化完成的指示性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A/O分段进水 脱氮除磷 低浓度废水 水流分配 过程控制策略
下载PDF
碳氮比对分段进水生物脱氮的影响 被引量:25
8
作者 祝贵兵 彭永臻 +1 位作者 吴淑云 王淑莹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41-645,共5页
探讨了6组不同的碳氮比(C/N)对分段进水生物脱氮工艺中进水流量分配、每一段中缺氧区好氧区容积比以及脱氮效率的影响.将进水总氮浓度恒定为42mg/L(凯氏氮浓度为40mg/L),以比较出水总氮浓度.结果表明,在一定C/N条件下,通过调整进水流量... 探讨了6组不同的碳氮比(C/N)对分段进水生物脱氮工艺中进水流量分配、每一段中缺氧区好氧区容积比以及脱氮效率的影响.将进水总氮浓度恒定为42mg/L(凯氏氮浓度为40mg/L),以比较出水总氮浓度.结果表明,在一定C/N条件下,通过调整进水流量分配和每一段缺氧区与好氧区容积比可达到高于95%的总氮去除率.同时污泥体积指数也会随着进水流量分配系数的升高而增大.出水总氮浓度主要是由进水流量分配所决定,每一段中缺氧区好氧区的容积比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 生物脱氮 碳氮比 水流分配 去除率 分段进水工艺
下载PDF
三段A/O工艺处理发制品产业集聚区综合废水 被引量:5
9
作者 肖才林 沈建华 +1 位作者 杨洋 李睿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04-1311,共8页
利用三段A/O工艺作为发制品产业集聚区综合废水生物处理单元,探讨了不同进水流量分配比和污泥回流比下COD、TN、PO——4^(3--)P的去除性能和微生物群落特征.结果表明,在进水流量分配比60%:25%:15%、污泥回流比75%、缺氧区与好氧区容积比... 利用三段A/O工艺作为发制品产业集聚区综合废水生物处理单元,探讨了不同进水流量分配比和污泥回流比下COD、TN、PO——4^(3--)P的去除性能和微生物群落特征.结果表明,在进水流量分配比60%:25%:15%、污泥回流比75%、缺氧区与好氧区容积比1:1、SRT 20d、HRT16h条件下,三段A/O工艺处理综合废水后出水TN平均浓度14.85mg/L,COD浓度低于40m/L;此时PO——4^(3--)P去除率达到最大值,为56.21%.参与处理综合废水的主要门水平微生物Proteobacteria和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是45.63%~60.13%和16.65%~30.55%.Denitratisoma、Thauera、uncultured-f-Saprospiraceae和Sulfuritalea等优势菌属相对丰度的增加,是三段A/O工艺TN去除率随第一分段进水流量分配比增大或污泥回流比降低而提高的本质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段A/O工艺 发制品 水流分配 污泥回流 脱氮除磷
下载PDF
母管制给水泵组的优化运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屈天章 韦红旗 +1 位作者 裴东升 江文豪 《华电技术》 CAS 2010年第6期22-26,共5页
采用Apros 5.04高级过程仿真支撑系统,以某热电厂给水管网系统为对象,通过系统提供的图形组态建模,自动化仿真计算,开发出给水管网模型。分析模型计算出的参数,掌握给水系统运行特性,得出不同给水泵组合方式下的电耗以及对高压加热器给... 采用Apros 5.04高级过程仿真支撑系统,以某热电厂给水管网系统为对象,通过系统提供的图形组态建模,自动化仿真计算,开发出给水管网模型。分析模型计算出的参数,掌握给水系统运行特性,得出不同给水泵组合方式下的电耗以及对高压加热器给水流量分配的影响,进而优化出给水系统的经济运行方式。该项目的实现将大大提高全厂给水系统的运行水平与设备监控水平,完善经济指标考核与分析,对提高全厂机组运行的安全性、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管制 给水系统 仿真 高压加热器 水流分配 给水泵组合
下载PDF
分段进水SBR工艺脱氮除磷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孙丽娜 马小军 +1 位作者 杨志宏 赵海钊 《工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10,共3页
某污水厂采用SBR工艺处理城市生活污水,SBR工艺难以稳定地实现生物脱氮除磷的问题,其系统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对进水碳源的利用顺序导致出水TN和TP不能达到GB18918—2002的一级A排放标准。采用分段进水的方法以提高脱氮除磷的效果,研... 某污水厂采用SBR工艺处理城市生活污水,SBR工艺难以稳定地实现生物脱氮除磷的问题,其系统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对进水碳源的利用顺序导致出水TN和TP不能达到GB18918—2002的一级A排放标准。采用分段进水的方法以提高脱氮除磷的效果,研究不同进水流量分配比(λ)对脱氮除磷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进水流量比λ为5∶3时出水TN的效果最好,且各项指标都能达到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R工艺 分段进水 水流分配 硝态氮去除量
下载PDF
C/N值对混合污水氮和有机物去除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石明岩 胡淑茵 +3 位作者 王施政 何康生 李江鹏 关宇霆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3-96,100,共5页
C/N值是保证混合污水(由渗滤液、粪便水和城市污水构成)氮和有机物高效去除的关键。为此,采用A-倒置A^2/O法,在水温为25~32℃、SRT为20 d、HRT为10 h、预缺氧池与厌氧池进水流量分配比为6:4、DO质量浓度为2.5 mg/L、外回流比为80%、内... C/N值是保证混合污水(由渗滤液、粪便水和城市污水构成)氮和有机物高效去除的关键。为此,采用A-倒置A^2/O法,在水温为25~32℃、SRT为20 d、HRT为10 h、预缺氧池与厌氧池进水流量分配比为6:4、DO质量浓度为2.5 mg/L、外回流比为80%、内回流比为100%的条件下,在混合污水C/N值为2.7~12.8范围内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表明,TN去除受C/N值影响相对明显;低C/N值(3.4~3.9)下,将进水流量分配比增至7:3,可保证出水TN质量浓度达到GB 18918-2002一级B标准;进水C/N值控制在3.4~7.9可保证出水达标排放,相应地渗滤液混入比例为0.02%~0.23%,粪便水混入比例为0.25%~0.63%;为维持系统相对较高的脱氮水平,C/N值最适范围为6.0~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值 混合污水 有机物 A-倒置A2/O法 水流分配
下载PDF
高水力梯度和大雷诺数情况下交叉裂隙中水力特性的试验研究
13
作者 赵士鹤 彭文祥 《河南科技》 2018年第7期88-90,共3页
设计制作一系列 “一进两出” 交叉裂隙试样, 通过自主设计的高精度渗流测试系统中完成试验, 发现在高水力梯度和大雷诺数条件下, 交叉角处形状会对裂隙中水力特性产生严重影响.发现 “夹角模式” 会影响两条出水裂隙流量分配比 (ε),... 设计制作一系列 “一进两出” 交叉裂隙试样, 通过自主设计的高精度渗流测试系统中完成试验, 发现在高水力梯度和大雷诺数条件下, 交叉角处形状会对裂隙中水力特性产生严重影响.发现 “夹角模式” 会影响两条出水裂隙流量分配比 (ε), 并给出了影响分布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 交叉裂隙 水流分配 夹角模式 交叉角度
下载PDF
进水流量分配比对SMAOBAF工艺处理效能的影响
14
作者 孙海龙 周鑫 +1 位作者 张琦 张鑫爱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1-124,129,共5页
开发了一种基于分段进水的多级缺氧/好氧曝气生物滤池(SMAOBAF)新工艺,并将其用于处理模拟生活污水,考察了进水流量分配比对系统除碳脱氮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进水流量分配比对COD和氨氮的去除影响较小,但对缺氧反硝化及好氧同步... 开发了一种基于分段进水的多级缺氧/好氧曝气生物滤池(SMAOBAF)新工艺,并将其用于处理模拟生活污水,考察了进水流量分配比对系统除碳脱氮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进水流量分配比对COD和氨氮的去除影响较小,但对缺氧反硝化及好氧同步硝化反硝化(SND)影响显著。当进水流量分配比为2∶5∶3时,对TN的去除率最高(70. 8%),其中第2段的SND和缺氧反硝化对TN的去除贡献最大。合理分配各段进水量有助于碳源和溶解氧的有效利用,充分发挥硝化/反硝化的最佳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缺氧/好氧曝气生物滤池工艺 分段进水 水流分配 生物脱氮 同步硝化反硝化
原文传递
基于碳源需求的A-A^2/O处理低C/N污水的中试研究
15
作者 董阳 吕贞 +4 位作者 陈俊 许光明 陈波 王洪臣 齐鲁 《山西建筑》 2016年第26期136-137,共2页
以实际生活污水处理为研究内容,考察了不同进水点对A-A^2/O系统生物脱氮除磷的效果,结果表明,进水流量分配对系统去除COD_(Cr)及NH_3-N影响不明显,对总氮和总磷去除则影响明显;缺氧区增加进水有利于为缺氧段的反硝化脱氮提供充足的碳源... 以实际生活污水处理为研究内容,考察了不同进水点对A-A^2/O系统生物脱氮除磷的效果,结果表明,进水流量分配对系统去除COD_(Cr)及NH_3-N影响不明显,对总氮和总磷去除则影响明显;缺氧区增加进水有利于为缺氧段的反硝化脱氮提供充足的碳源,进而提高反硝化速率和实现高效脱氮;分段进水有利于碳源的合理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A^2/O工艺 水流分配 脱氮除磷
下载PDF
两侧分流时侧渠变流量的计算方法
16
作者 夏云翻 《水利水电快报》 1996年第6期28-29,共2页
提出了渠道两侧分流变化流量的计算方法,不同的流量有各种计算方法,对分流区几种具体控制方案作了较为详尽的研究。
关键词 渠道 水流分配 水力计算
下载PDF
大型集中空调水系统调试浅析——以京沪高速铁路上海虹桥站为例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森成 栾后祥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7-50,共4页
总结了大型集中空调水系统调试过程中需要注意和解决的几个问题,对传统大管径空调水系统冲洗方法提出了质疑,对调试过程中的水流量分配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希望为大型集中空调水系统的调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空调水系统 冲洗 水流分配 保温
下载PDF
Measurement of Two Phase Flow in Porous Medium Using 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被引量:4
18
作者 蒋兰兰 宋永臣 +4 位作者 刘瑜 杨明军 朱宁军 王晓静 豆斌林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1期85-93,共9页
Measurement of two phase flow in porous medium for sequestration was carried out using 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technique. The porous medium was a packed bed of glass beads. Spin echo multi seq... Measurement of two phase flow in porous medium for sequestration was carried out using 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technique. The porous medium was a packed bed of glass beads. Spin echo multi sequence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distribution of CO2 and water in the porous medium. The intensity images show that the fluid distribution is non-uniform due to its viscosity and pore structure of porous medium. The velocity distribution of fluids is calculated from the saturation of water and porosity of porous mediu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fluid velocities vary with time and position. The capillary dispersion rate donated the effects of capillary, which was largest at water saturations of 0.45. The displacement process is different between in BZ-02 and BZ-2. The final water residual saturation depends on permeability and poros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o phase flow porous medium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ATURATION CO2 velocity DISPLACEMENT
下载PDF
京沪高铁上海虹桥站土壤源地源热泵水系统调试研究
19
作者 刘森成 《安装》 2011年第1期36-38,共3页
国内对空调水系统调试文章较多,但对土壤源地埋管系统调试研究较少,如何保证小口径垂直地埋管内部的清洁,发挥每一孔地埋管与土壤的充分热交换,是保证地源热泵系统成功可靠运行的关键,该系统与传统空调调试差别较大,本文以上海虹桥站为例。
关键词 埋管系统 小口径PE管冲洗 水流分配
下载PDF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Water Utilization in the Gavkhuni River Basin, Iran
20
作者 H. R. Salemi M. S. M. Ami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0年第3期60-64,共5页
Analysis of water supplies and demand over the past 50 years in the Gavkhuni River Basin(GRB) indicate that despite large investments in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the basin remains just as vulnerable to drought as... Analysis of water supplies and demand over the past 50 years in the Gavkhuni River Basin(GRB) indicate that despite large investments in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the basin remains just as vulnerable to drought as it always has been. During the period of analysis two transbasin diversions and a storage reservoir have been constructed which have more or less doubled the annual supply to water to the basin. But with each water resource development extractive capacity for irrigation, urban and industrial use has increased by the same amount, so that all new water is allocated as soon as it is available. The most recent developments, since 1980, have actually increased vulnerability to drought because extractive capacity is greater than average flow into the basin. Whenever demand exceeds supply all water is extracted from the basin and the tail end dries up. During the past 50 years flows into the salt pan at the downstream end of the basin have been negligible for more than half the time. Prospects for the future are bleak because once the current phase of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is completed no further water supplies are likely, but demand continues to rise at a steady rate. Ultimately agriculture will have to concede water to urban, industrial and environmental dema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supplies water demand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Gavkhuni River Basi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