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刘云鹤疏影横斜水清浅——品朱立梅的书法世界
- 1
-
-
作者
刘云鹤
-
机构
中国书法家协会
-
出处
《书画世界》
2021年第7期68-73,共6页
-
文摘
书法发展到如今,时闻对楷书的认知,感觉大多数人还停留在对唐楷的体认上,以为只有唐楷才代表中国书法楷书的最高水平.此言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失之偏颇,只能说唐楷是中国书法发展史上一座难以企及的高峰.除唐楷之外,还有魏楷和晋楷,它们自有千秋,各具特色,从艺术角度而言,难分伯仲.不过,把唐楷树为当时官方正统的流行书体,恐当之无愧,此处不展开讨论.正因如此,那种认为只要把唐楷写好了,书法也就写好了,且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练成了所谓的书法真功夫,或"自嗨"已取得了书法真经,实在令人哑然和莞尔.
-
关键词
唐楷
疏影横斜
楷书
艺术角度
水清浅
书体
发展史
-
分类号
J29
[艺术—美术]
-
-
题名那一片桃红花海
- 2
-
-
作者
张芯语
任芝群(指导)
-
机构
重庆市江北区洋河花园实验小学校
不详
-
出处
《今日教育(作文大本营)》
2024年第2期38-38,共1页
-
文摘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早春时节,百花还在沉睡,而梅花却已经悄然开放了。周日上午,趁着阳光明媚的好天气,我们一家来到照母山森林公园赏梅花。爬过一层层石梯,穿过一条条婉蜓曲折的石板小路,我累得满头大汗,感觉背上已经凉沁沁的了。
-
关键词
疏影横斜
森林公园
早春时节
水清浅
梅花
-
分类号
I2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林逋:最成功的一位隐士
- 3
-
-
作者
赵淑萍
-
机构
不详
-
出处
《宁波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
文摘
这是最好的梅花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读之,暗香袅袅,清芬满口。这首诗,是北宋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林逋,字君复,他的故乡,是奉化的黄贤。但是,这位宁波人在杭州的孤山留下了“梅妻鹤子”的千古佳话。四十岁前,他曾在江淮一带游历。游历的过程就是长见识的过程,同时,在纷纭世相中对自己后半生的生活作了取舍。四十岁后,他一直在孤山种梅、养鹤。二十年,“足不及城市。”他种了360株梅花,他把无限的情意,都给了梅花。他外出游湖访寺,有客来,童子就纵鹤放飞,鹤影蹁跹,他远远看到,于是,棹着小船,从湖上归来。他写诗、画画,写完,画完,就随时丢弃,只是为了自娱,不想传世。最后,老了,在自己的茅舍边筑墓,作诗云:“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意思是自己可不像司马相如,从没写过阿谀之词。他写的是自己的文字。
-
关键词
疏影横斜
梅妻鹤子
林逋
梅花诗
宁波人
千古佳话
水清浅
后半生
-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K244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岁寒三友
- 4
-
-
作者
张雅蓉
-
机构
《文化产业》杂志
-
出处
《文化产业》
2024年第6期I0001-I0001,共1页
-
文摘
岁寒三友,梅花、翠竹、青松,各有其性,但都有着凌寒独立的风骨,不随时迁,不以境移,亘古永存。“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拾级而上,漫步梅园,众芳摇落间,百树梅花竞相绽放,弯弯曲曲的虬枝,暗香充盈的花瓣,更显梅园之清幽,无一不绘出寒梅清莹的冰骨、傲然的风节。“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梅花冰洁无尘,哪怕零落成泥,碾作尘土,依旧清香如故,凭超然脱俗的气韵永恒留存。
-
关键词
疏影横斜
冰骨
竞相绽放
梅花
水清浅
风骨
暗香
-
分类号
I2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运用比较提高学生的古诗词素养
被引量:2
- 5
-
-
作者
徐颖
-
机构
陕西商洛市中小学后勤管理服务中心
-
出处
《陕西教育(教学)》
2015年第9期73-73,共1页
-
文摘
比较阅读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对比分析,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深化理解的阅读方法。在古诗词教学中,运用比较阅读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迁移思维的能力,深化学生的人文积淀,提高文学素养。其方法有以下三个方面:一、同一题材作品的比较我们以咏梅词为例:林和靖《山园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着笔于梅的自然风采,绘其色、描其形、传其香,寄托他"妻梅子鹤"的隐逸情趣。辛弃疾《贺新郎》
-
关键词
古诗词教学
妻梅子鹤
文学素养
疏影横斜
水清浅
内容和形式
咏梅
人文积淀
对比分析
于梅
-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由“遗憾”而引出的一席话
- 6
-
-
作者
施言
-
机构
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
-
出处
《伊犁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98-100,共3页
-
-
关键词
学术论文
学生自我意识
自然段
科研成果
科技成果
水清浅
教育部人事司
读者
编审人员
末加
-
分类号
G6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点铁成金——谈点化
- 7
-
-
作者
孙占琦
-
出处
《当代修辞学》
1984年第3期29-30,共2页
-
文摘
汉语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就是对人民群众口头创作和前人书面作品的语言,进行再加工、再创造,赋予新的内容,造成特有的语言艺术境界。这种现象我们称为"点化"。例如: ①责令李白改诗句,黄河之水"手中"来。(贺敬之《三门峡歌》) ②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西厢记》) ③蓝天似盖,大地如盘。万里晴空下,白雪履盖着祁连山顶,山坡下是一望无际的绿色草原。远远望去,草原上蠕动着牛群、羊群。(李准《牧马人》)例①中李白原诗是"黄河之水天上来"。诗人为了表现劳动人民在社会主义新时代改天换地。
-
关键词
水清浅
原诗
黄河
李白
黄叶
艺术境界
王勃
传说
-
分类号
H05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犯古与点化
- 8
-
-
作者
王翼奇
-
出处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1-,共1页
-
文摘
自书其诗以呈人,方用"两正"、"并书",而某书家赠人条幅,录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一绝,末竟署"某某方家两正"、"某并书",识者匿笑.《苕溪渔隐丛话》讥颜持约画杏花图,以罗隐诗题画,下署"持约",然颜持约并未云"并题",亦未乞人"两正",既作画,又题画,署名不为过,唯未注明所题乃罗诗耳.……
-
关键词
水清浅
颜持约
题画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执迷不悔
- 9
-
-
作者
周瑶华
-
出处
《文化艺术研究》
1998年第5期86-,共1页
-
-
关键词
戚雅仙
戚派
舞台形象
粗犷豪放
清板
薄纱
疏影横斜
水清浅
《玉堂春》
水伊人
-
分类号
J812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梅兰迎春画展作品选
- 10
-
-
作者
无
-
机构
梅兰芳纪念馆
-
出处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I0002-I0002,共1页
-
文摘
戊戌流逝,己亥悄至。一场春雪,加速了季节的更迭,大地苏醒,世界斑斓多彩。此刻,梅兰芳纪念馆,更是洋溢着春的温暖喜悦和浓郁的艺术芬芳。梅、兰的清洁和品性得到文人高士一致的称道,也成为诗人墨客笔下的佳句和画作。"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气若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等这些脍炙人口的佳句,都是咏梅诵兰的。
-
关键词
疏影横斜
斑斓多彩
水清浅
若兰
梅兰芳
纪念馆
佳句
作品选
-
分类号
I2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秀句小议——语言美随笔
- 11
-
-
作者
胡奇光
-
出处
《当代修辞学》
1983年第2期65-65,共1页
-
文摘
苏轼说:"秀句出寒饿"(《次韵仲殊雪中游西湖》)。意思是美的诗句出于真切的生活感受。这话值得重视。且看一个实例吧。宋诗人潘大临有"满城风雨近重阳"一句传世。这一秀句是如何创造出来的?据《冷斋夜话》卷四,他在致友人的信中,已作了说明: "秋来景物,件件是诗思,恨为俗气所蔽翳。昨日清卧,闻搅林风雨声,遂起题壁曰:‘满城风雨近重阳’。忽催税人至,遂败意。止此一句,奉寄。" 这段话说得再明白不过了:是"景物"激起"诗思","诗思"化为秀句。自入秋以来,他事事有感触,天天在构思,可是一时难以下笔,及至得到"搅林风雨声"的触发,这才找到了下笔的突破口。他引"风雨"二字入诗,但在"风雨"
-
关键词
语言美
言语美
秀句
水清浅
-
分类号
H05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数字在诗歌中的修辞作用
- 12
-
-
作者
周溶泉
徐应佩
-
出处
《当代修辞学》
1984年第2期23-25,共3页
-
文摘
苏州某园林里有这么一副对联: 千朵红莲三尺水一弯新月半亭风四个数字与四个量词配搭,构成了对偶句式.写出了明丽爽眼的景色:红莲簇长,池水清浅,新月如钩,亭阁灌风。吟读之后,叫人直觉得幽美若画,叹其浑然天成。由此,我们想到抽象的数字,到了诗人笔下,能通过它们的修辞作用化为具体的形象,产生特有的艺术魅力。数字运用得巧妙,变成诗歌形象里有生命的细胞。组合成对偶与夸张以及比喻等句式。往往有助于写景状物。请看杜甫的一首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
关键词
修辞作用
写景状物
水清浅
翠柳
红莲
拉雪兹公墓
上青天
天安门诗歌运动
《孔雀东南飞》
《琵琶行》
-
分类号
H05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梅花》与《山园小梅》之比较
- 13
-
-
作者
吴传户
-
机构
中共庆元县委党校
-
出处
《丽水学院学报》
1993年第1期24-25,共2页
-
文摘
林逋(967—1028),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他一生过着隐逸生活,不仕不娶,结庐西湖之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日以种梅养鹤为乐事,因而有“梅妻鹤子”之称、后人称之“和靖先生”。喜为诗,长于五七言律,其诗风格淡远,尤以咏梅诗著称。《梅花》与《山园小梅》就是他的两首七言咏梅名作。诗如下: 一、梅花 二、山园小梅 吟怀长恨负芳时,为见梅花辄咏诗。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人怜红艳多应俗,天与清香似有私。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
关键词
小梅
七言
边篱
疏影横斜
林逋
梅妻鹤子
水清浅
咏梅
隐逸生活
胡姬
-
分类号
G6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林逋籍贯新考
- 14
-
-
作者
张士荣
胡玉佩
-
出处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88年第1期146-147,共2页
-
文摘
北宋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一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传世名句,早已脍炙人口。然而这位八百多年前的作者出生地望一直讹传至今,几成定论。因为几乎所有的辞书,诸如:《辞海》、《辞源》、《中文大辞典》、《中国人名大词典》及各种版本的《中国文学史》与有关古籍,都称他是钱塘人(今浙江杭州)。近日翻阅旧县志,对林逋是‘钱塘人’之说产生了疑问。最近有机会读到孙瑶奇先生来信(详见下文),更确信林逋实为奉化人。下列史实可为佐证。
-
关键词
林逋
北宋诗
疏影横斜
水清浅
《中国文学史》
小梅
钱塘人
中国人名
林通
隐逸诗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为有暗香来
- 15
-
-
作者
朱娟清
-
机构
浙江嘉兴市秀洲区梅里小学
-
出处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09年第1期47-47,共1页
-
文摘
梅花开了,就在对着教室的楼梯转弯口,黄花零零碎碎地点缀在绿叶之间。下课时,喜欢和学生一起来到树下,亲吻一阵阵清清淡淡的芬芳。今年的梅花比往年开放得早,是天气的原因。
-
关键词
一朵朵
百花凋零
儿小
疏影横斜
水清浅
春泥
傲霜斗雪
上课铃声
小黄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沉沦的村庄
- 16
-
-
作者
知无邪
-
机构
贵州
-
出处
《当代教育》
2020年第3期173-173,共1页
-
文摘
国庆假期,到西南某县农村走亲戚。十五年后,我再次踏上这片土地。跟十五年前一样,这个江南水乡似的小河湾,更加美丽便捷了。村庄前溪水环绕,翠竹环抱;门口一方水塘,塘水清浅,周围长满甘蔗和野草。
-
关键词
水清浅
沉沦
江南水乡
村庄
-
分类号
I2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孤山无限寂寞开
- 17
-
-
作者
宋旸
-
机构
不详
-
出处
《浙江林业》
2022年第12期40-41,共2页
-
文摘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也只有如此极致纯净的灵魂,才能构筑出这般清澈的画面。独花无叶的花枝舒展出婀娜的体态,在清丽的月光下跳一支静态的舞蹈,朦胧而幽雅。无关家国,无关风月,仅单单是一幕风景、几个意象,便能予人以深切的感受,这便是“梅”的力量,也是“气”的力量。梅是有股“气”在的。这股气照见日出时的翰林院,九英梅下元稹的胸中丘壑,也照见梅花屋中临水照影的墨梅。
-
关键词
疏影横斜
元稹
翰林院
水清浅
水照影
-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梅韵清幽
- 18
-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
机构
不详
-
出处
《文化产业》
2023年第35期I0001-I0001,共1页
-
文摘
周敦颐赞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郑思肖誉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陆游则赞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梅花是冬日的精灵。寒冬腊月,百花凋零,一场大雪过后,大地裹上了银装,梅花犹如一位技艺高超的画师,给大地添上了一抹淡雅的色彩,或粉,或白,或黄……世界变得俏皮起来。对此,林逋写到“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仅用寥寥数字就向人们展现了冬日梅园的一派旖旎景象。
-
关键词
疏影横斜
林逋
郑思肖
陆游
百花凋零
水清浅
梅花
周敦颐
-
分类号
I2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问
- 19
-
-
作者
佚名
-
出处
《营销界》
2015年第17期88-,共1页
-
-
关键词
夜空下
子难
一鹤
疏影横斜
水清浅
-
分类号
I22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大雁河边
- 20
-
-
作者
钟寿军
-
机构
内蒙古牙克石
-
出处
《内蒙古林业》
2014年第9期43-43,共1页
-
文摘
我八小时以内忙工作,业余时间忙自己的事,一天又一天,除了吃饭、睡觉,几乎没有闲暇时间出去,以至于看到"江上燕子故来频"、"春城无处不飞花"时,才惊觉季节的变换。周日上午忙完手头的事后,尚有一下午的时间任我挥霍,于是我一个人去了大雁河。来大雁河看山看水的人寥寥无几,一架铁索桥寂寞地跨过宽阔的河面。
-
关键词
不寂寞
闲暇时间
子树
芍药花
一朵朵
静美
水清浅
野菠菜
沙沙声
声地
-
分类号
S865.34
[农业科学—野生动物驯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