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峡库区水源涵养重要区生态系统格局动态演变特征 被引量:17
1
作者 邓伟 刘红 +2 位作者 袁兴中 张跃伟 齐静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61-668,共8页
利用三期遥感分类数据为基础数据源,结合野外地面核查和生态空间分析方法,对三峡库区水源涵养重要区2000-2010年生态系统格局时空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各类生态系统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以森林和农田为主体生态系统;10a... 利用三期遥感分类数据为基础数据源,结合野外地面核查和生态空间分析方法,对三峡库区水源涵养重要区2000-2010年生态系统格局时空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各类生态系统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以森林和农田为主体生态系统;10a间,由于三峡水库蓄水淹没了大量农田和林地,导致森林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分别向湿地生态系统转化了179.99km2和191.27km2;其他生态系统(主要是人工表面)面积在时段内增加了506.63km2,主要是城镇建设占用部分森林和农田转换而来;时段内森林生态系统总的面积未发生较大减少主要是由于近年退耕还林、森林工程等生态工程的实施获得了大量补充;研究区后期的生态系统转化强度在逐渐增强,生态系统动态类型相互转化强度也显示出研究区生态系统类型的转化总体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 水源涵养重要区 生态系统格局 时空演变
原文传递
重庆市三峡库区水源涵养重要功能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17
2
作者 齐静 袁兴中 +1 位作者 刘红 邓伟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3期256-260,266,F0003,共7页
[目的]揭示重庆市三峡库区水源涵养重要功能区2000—2010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时空演变特征,为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在RS和GIS技术支撑下,选择生物多样性维持、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和碳固定4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建立... [目的]揭示重庆市三峡库区水源涵养重要功能区2000—2010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时空演变特征,为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在RS和GIS技术支撑下,选择生物多样性维持、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和碳固定4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建立评估模型。[结果](1)10a间,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高等级面积增加了386.14km2;(2)各单项服务功能中,水源涵养功能高等级面积增加了4 016.4km2,土壤保持功能高、较高和中等级面积分别增加了516.2km2,2 825.9km2和2 493.8km2;(3)空间分布显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较好的区域主要集中于开县北部、巫山县北部,奉节县南部以及长江干流支流两岸和区内植被覆盖较好的山脊(呈带状分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较差的区域主要分布于长寿、垫江、梁平地势较平缓地区和开县、云阳、奉节、巫山地势陡峭、地质灾害多发地区。[结论]研究区内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水源涵养功能10a间总体呈上升趋势,土壤保持功能、固碳功能总体较差,但两者呈上升趋势,好转区域主要集中于季节性水位淹没形成新生湿地的长江干流沿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三峡库 水源涵养重要区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时空格局
下载PDF
黄河重要水源涵养区跨区域协同保护与补偿基础问题探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宗鑫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7-64,共8页
针对黄河重要水源涵养区,以高寒草地水源涵养服务效益为载体,开展黄河流域跨区域协同保护与补偿,协调处理保护者与受益者利益关系,实现生态保护目标,应是生态保护与补偿的主体内容。其中,辩证处理生态保护与补偿中人地补偿和人际补偿运... 针对黄河重要水源涵养区,以高寒草地水源涵养服务效益为载体,开展黄河流域跨区域协同保护与补偿,协调处理保护者与受益者利益关系,实现生态保护目标,应是生态保护与补偿的主体内容。其中,辩证处理生态保护与补偿中人地补偿和人际补偿运作机理及作用对象,分清主次,理清补助、补贴、奖励和补偿缘由,定位跨区域协同保护与补偿所处阶段、承接内容及基础性条件,是开展横向生态保护与补偿的关键基础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域协同保护与补偿 水源涵养服务效益 人地补偿 人际补偿 黄河重要水源涵养
下载PDF
长白山生态功能区气候变化特征 被引量:9
4
作者 刘雅各 袁凤辉 +4 位作者 王安志 吴家兵 郑兴波 尹航 关德新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503-1512,共10页
为探究长白山生态功能区气候变化特征,本研究利用区域内及周边36个气象站数据与CN05.1格点数据集,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累积距平法、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1961—2016年长白山生态功能区内温度(平均气温、四... 为探究长白山生态功能区气候变化特征,本研究利用区域内及周边36个气象站数据与CN05.1格点数据集,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累积距平法、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1961—2016年长白山生态功能区内温度(平均气温、四季气温、极端气温)、水分(年降水量、四季降水量、降水日数、相对湿度)、光照(日照时数与日照百分率)和风速因子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961—2016年,长白山生态功能区气温升高、日照减少、风速减弱、降水量周期振荡变化.其中,冬季气温[0.45℃·(10 a)^(-1)]与最低温度[0.74℃·(10 a)^(-1)]大幅上升.年平均风速显著降低[-0.21 m·s^(-1)·(10 a)^(-1)]但并未发生气候突变.年降水日数大幅降低[-7.01 d·(10 a)^(-1)],使其与东北地区气候变化特点有所不同.虽然功能区内年降水量倾向率为16.06 mm·(10 a)^(-1),但不能以简单的趋势增加或减少来描述降水量变化特征,功能区内降水量变化以26年长周期叠加3年的短周期为主.研究结果对区域生态评估、生态系统响应气候变化、物候变化等研究具有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温度 降水 日照 风速 长白山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