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7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Fe_(3)O_(4)在煤微生物降解产CH_(4)过程中的催化作用
1
作者 赵发军 邓奇根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50,共9页
目的为了研究纳米Fe_(3)O_(4)在微生物降解煤产甲烷(CH_(4))过程中的催化作用,方法采用晋城矿区矿井水和中原油田土壤中的两种菌群(厌氧消化菌,义马矿区)的煤样,考查温度和纳米Fe_(3)O_(4)添加量对反应体系产CH_(4)摩尔浓度的影响,分析... 目的为了研究纳米Fe_(3)O_(4)在微生物降解煤产甲烷(CH_(4))过程中的催化作用,方法采用晋城矿区矿井水和中原油田土壤中的两种菌群(厌氧消化菌,义马矿区)的煤样,考查温度和纳米Fe_(3)O_(4)添加量对反应体系产CH_(4)摩尔浓度的影响,分析产CH_(4)过程中伴随气体CO_(2)和H_(2)的摩尔浓度变化及其对CH_(4)摩尔浓度的影响,评估厌氧消化产CH_(4)反应体系中铁的作用和最大负载量。结果通过分析厌氧性产CH_(4)古菌和多环芳烃分解菌共营降解煤的生物化学过程,认为煤降解产CH_(4)厌氧反应由两个主要步骤组成:一是稠环芳烃活化的羧化反应,该反应使煤被多环芳烃分解菌降解为甲苯酚和2-萘甲酸等化合物;二是产甲烷古菌利用煤分解产生的有机酸、甲基和气体等,通过辅酶的生物化学反应生成CH_(4),该过程CH_(4)产气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起始反应需要大量CO_(2)气体。在产甲烷古菌和多环芳烃分解菌共营系统中添加纳米Fe_(3)O_(4)后,产CH_(4)量增加了39.6%~50.8%。纳米Fe_(3)O_(4)对生物化学过程的催化作用表现在促进中间产物(H_(2)和CO_(2)等)的生成,同时生物化学反应通过消耗H_(2)和含氧有机物并生成液态水以降低密闭实验系统的气体总压力,使催化反应持续正向进行。结论纳米Fe_(3)O_(4)对微生物降解煤产CH_(4)的催化作用需要多菌种互营环境,催化过程中存在最佳负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遗煤 纳米fe_(3)o_(4) 产甲烷古菌 细菌共营 煤层气 催化
下载PDF
磺胺嘧啶和磺胺二甲基嘧啶在纳米Fe_(3)O_(4)-nZVI类Fenton体系中的降解效果
2
作者 钟金魁 谢亚瑞 +2 位作者 李闻青 谢欣卓 张子涵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183-3193,共11页
用Fe_(3)O_(4)负载纳米零价铁(Fe_(3)O_(4)-nZVI)作为非均相催化剂,与H2O_(2)耦合构建类Fenton体系,以降解水中磺胺嘧啶(SDZ)和磺胺二甲基嘧啶(SMT).通过SEM、EDS、XRD和XPS对Fe_(3)O_(4)-nZVI材料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Fe_(3)O_(4)-nZVI... 用Fe_(3)O_(4)负载纳米零价铁(Fe_(3)O_(4)-nZVI)作为非均相催化剂,与H2O_(2)耦合构建类Fenton体系,以降解水中磺胺嘧啶(SDZ)和磺胺二甲基嘧啶(SMT).通过SEM、EDS、XRD和XPS对Fe_(3)O_(4)-nZVI材料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Fe_(3)O_(4)-nZVI类Fenton体系中H2O_(2)浓度、Fe_(3)O_(4)-nZVI投加量、初始pH及Fe_(3)O_(4)-nZVI循环使用次数对SDZ和SMT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SDZ和SMT初始浓度均为10 mg·L^(-1),H2O_(2)浓度分别为10 mmol·L^(-1)(SDZ)和15 mmol·L^(-1)(SMT),Fe_(3)O_(4)-nZVI投加量为0.8 g·L^(-1),初始pH为3的优化条件下,在180 min时,Fe_(3)O_(4)-nZVI类Fenton体系对水中SDZ和SMT的降解率分别为97.45%和95.51%,Fe_(3)O_(4)-nZVI重复利用4次后,对SDZ和SMT的降解率仍保持在87%以上,表明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磁回收利用性能.拟一级动力学拟合参数R2均在0.93以上,表明Fe_(3)O_(4)-nZVI类Fenton法对SDZ和SMT的降解过程均符合拟一级动力学方程.且在各因素最优条件下,SDZ的反应速率常数均大于SMT的反应速率常数,这可能与二者的理化性质及分子结构有关,即磺胺类抗生素(SAs)的pKa值和水溶解度越小,疏水性越强,杂环基团上的甲基取代基数目越少,SAs越容易被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_(3)o_(4)-nZVI fenton法 磺胺嘧啶 磺胺二甲基嘧啶 抗生素
下载PDF
纳米Fe_(3)O_(4)/超支化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
作者 赵欣 《化学工程师》 CAS 2024年第7期107-110,共4页
采用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对纳米Fe_(3)O_(4)表面改性并将其引入经亲水改性的含不饱和双键的端羟基超支化聚酯(BoltornTMH_(2)0)中,加入光引发剂后经紫外光照射得到Fe_(3)O_(4)复合超支化水性聚氨酯(Fe_(3)O_(4)/WH... 采用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对纳米Fe_(3)O_(4)表面改性并将其引入经亲水改性的含不饱和双键的端羟基超支化聚酯(BoltornTMH_(2)0)中,加入光引发剂后经紫外光照射得到Fe_(3)O_(4)复合超支化水性聚氨酯(Fe_(3)O_(4)/WHBPU)固化膜,采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分析,利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EM)和万能试验机对其磁性能和机械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Fe_(3)O_(4)/WHBPUA具有良好的超顺磁性,其硬度、抗拉强度、断裂伸长率和杨氏模量分别为3H、31.88MPa、91.51%、335.78MPa,相较于未引入Fe_(3)O_(4)粒子的WHBPU提升了约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超支化 纳米四氧化三铁 机械性能
下载PDF
Ti_(3)C_(2)T_(x)/Fe_(3)O_(4)纳米复合材料的吸波和电磁屏蔽性能与机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月霞 吴梦 +3 位作者 纪子影 刘璐 应国兵 徐鹏飞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27,共7页
在电磁屏蔽领域,铁氧体是常用的涂覆型吸波剂,但以Fe_(3)O_(4)为首的铁氧体存在一些不足。本研究采用冷冻干燥的方法成功制备了花苞状Ti_(3)C_(2)T_(x)/Fe_(3)O_(4)复合材料,Ti_(3)C_(2)T_(x)/Fe_(3)O_(4)复合材料的花苞状结构对电磁波... 在电磁屏蔽领域,铁氧体是常用的涂覆型吸波剂,但以Fe_(3)O_(4)为首的铁氧体存在一些不足。本研究采用冷冻干燥的方法成功制备了花苞状Ti_(3)C_(2)T_(x)/Fe_(3)O_(4)复合材料,Ti_(3)C_(2)T_(x)/Fe_(3)O_(4)复合材料的花苞状结构对电磁波的多重反射、界面极化和电磁耦合作用等使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微波吸收性能。当频率为6.74 GHz时,最小反射损耗达到-51.41 dB,对应的匹配厚度为2.8 mm,这意味着它可以吸收99.99928%的电磁波。本研究中特殊的花苞状Ti_(3)C_(2)T_(x)/Fe_(3)O_(4)复合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吸波性能,在电磁屏蔽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Xene Ti_(3)C_(2)T_(x)/fe_(3)o_(4)复合材料 吸波 电磁屏蔽 吸波剂
下载PDF
耐盐性PAM-AMPS/Fe_(3)O_(4)纳米减阻剂流变性 被引量:2
5
作者 秦文龙 李璐 +2 位作者 李国庆 李晗晰 秦国伟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7-145,共9页
采用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AMPS)共聚物接枝纳米Fe_(3)O_(4)合成了一种PAM-AMPS/Fe_(3)O_(4)纳米减阻剂,并利用动态流变仪研究了PAM-AMPS/Fe_(3)O_(4)减阻剂的剪切稀释性,分析了纳米Fe_(3)O_(4)、盐含量及剪切作用对... 采用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AMPS)共聚物接枝纳米Fe_(3)O_(4)合成了一种PAM-AMPS/Fe_(3)O_(4)纳米减阻剂,并利用动态流变仪研究了PAM-AMPS/Fe_(3)O_(4)减阻剂的剪切稀释性,分析了纳米Fe_(3)O_(4)、盐含量及剪切作用对其流变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PAM-AMPS/Fe_(3)O_(4)纳米减阻剂的粒径为100~500 nm、黏均分子质量为4.99×10^(6)g/mol;在30℃下,剪切速率大于0.3 s^(-1)时PAM-AMPS/Fe_(3)O_(4)减阻剂表现出显著的剪切稀释特征,该减阻剂具有更复杂的微观结构,其超临界质量分数为0.035%,相比空白聚合物表现出更优良的增黏性能和黏弹性;由于AMPS含有耐温耐盐基团,在NaCl和CaCl2质量分数分别为10%和5%的条件下,PAM-AMPS/Fe_(3)O_(4)减阻剂黏度保留率分别为69%和53%,表现出了较强的耐盐性;同时,该减阻剂在剪切速率1000 s^(-1)条件下剪切3600、7200 s后的黏度回复率分别为100%和94%,表现出良好的耐剪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阻剂 聚丙烯酰胺 纳米fe_(3)o_(4) 黏弹性流体 耐盐性 耐剪切性 流变行为
下载PDF
Fe_(3)O_(4)/PDA复合纳米材料回收高黏度油田采出水中油相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何佳兴 施文剑 +3 位作者 邵菊芳 朱玉蕙 Adi Pranoto 石美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7期170-172,共3页
高黏度油田采出水通常呈现乳浊液的状态,难以实现油水分离。本文采用共沉淀法制备Fe_(3)O_(4)纳米颗粒,在超声波辅助下将聚多巴胺(PDA)与纳米Fe_(3)O_(4)键合,制得Fe_(3)O_(4)/PDA复合材料,并采用FTIR、显微镜、物理吸附仪等表征。在交... 高黏度油田采出水通常呈现乳浊液的状态,难以实现油水分离。本文采用共沉淀法制备Fe_(3)O_(4)纳米颗粒,在超声波辅助下将聚多巴胺(PDA)与纳米Fe_(3)O_(4)键合,制得Fe_(3)O_(4)/PDA复合材料,并采用FTIR、显微镜、物理吸附仪等表征。在交变磁场作用下,实现油田采出水破乳,达到油水分离的目的。并考察了Fe_(3)O_(4)/PDA复合材料稳定循环使用次数、交变磁场频率对回收油相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极低磁场频率6.0 Hz下,所制备材料可稳定循环使用11次,为油田采出水重复利用和高附加值油相的回收利用提供了有效、便捷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_(3)o_(4)纳米材料 聚多巴胺 油水分离 油田采出水
下载PDF
纳米级Fe_(3)O_(4)分散液浸种对NaCl胁迫下番茄种子萌发及幼苗保护酶系统的影响
7
作者 陈思远 鲁尧 +5 位作者 武思凡 齐咏冰 郑青松 张馨月 赵文甲 陈军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66-1178,共13页
为揭示纳米级Fe_(3)O_(4)(Fe_(3)O_(4)NPs)调控作物耐盐的效应和机理,采用共沉淀法成功合成10 nm粒径的Fe_(3)O_(4)NPs,并通过了表征分析和鉴定;进一步研究其0、1、10、50、100、200、300、400 mg·L^(-1)分散液浸种处理对NaCl胁迫... 为揭示纳米级Fe_(3)O_(4)(Fe_(3)O_(4)NPs)调控作物耐盐的效应和机理,采用共沉淀法成功合成10 nm粒径的Fe_(3)O_(4)NPs,并通过了表征分析和鉴定;进一步研究其0、1、10、50、100、200、300、400 mg·L^(-1)分散液浸种处理对NaCl胁迫下番茄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其抗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下1 mg·L^(-1) Fe_(3)O_(4)NPs浸种明显降低番茄种子发芽、幼苗胚根和下胚轴生长,随着浸种浓度上升,其发芽逐步得到改善;100 mmol·L^(-1)NaCl胁迫下,200 mg·L^(-1)Fe_(3)O_(4)NPs浸种的种子发芽势和下胚轴长达到峰值,显著高于仅盐处理的对照。100 mmol·L^(-1) NaCl胁迫明显降低番茄种子成苗率、幼苗鲜物质量和含水量,1 mg·L^(-1)Fe_(3)O_(4)NPs浸种,导致其进一步降低,随着Fe_(3)O_(4)NPs浸种浓度上升,其数值逐渐上升,200 mg·L^(-1)Fe_(3)O_(4)NPs浸种的幼苗鲜物质量和含水量达到峰值,显著高于仅盐处理的对照。盐胁迫下,1 mg·L^(-1)Fe_(3)O_(4)NPs浸种的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上升,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下降,随着Fe_(3)O_(4)NPs浸种浓度上升,SOD和POD酶活逐渐下降再逐渐回升,CAT酶活逐渐上升再回落,100~200 mg·L^(-1) Fe_(3)O_(4)NPs浸种的幼苗SOD和POD酶活、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含量、超氧阴离子自由基(2O×-)和过氧化氢(H2O_(2))含量均最低,而其CAT酶活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幼苗鲜物质量、成苗率与SOD和POD活性以及MDA和活性氧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综上所述,在盐胁迫下Fe_(3)O_(4)NPs浸种处理的番茄种子萌发和成苗依赖于Fe_(3)O_(4)NPs不同浓度的调控特征,即1 mg·L^(-1) Fe_(3)O_(4)NPs浸种处理展示了进一步抑制的典型特征,其氧化胁迫加剧;而200 mg·L^(-1) Fe_(3)O_(4)NPs浸种处理表现为促进萌发、成苗和壮苗的显著作用,与其抗氧化得到明显改善直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盐胁迫 纳米fe_(3)o_(4) 种子萌发 浸种 抗氧化作用
下载PDF
双金属Ag-Cu纳米粒子负载的Fe_(3)O_(4)磁性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
8
作者 董雄涛 呼国茂 +6 位作者 邢艳 周琛皓 张瑾瑾 白小慧 高续春 丁新燕 马向荣 《化工科技》 CAS 2024年第1期12-17,共6页
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中空多孔性Fe_(3)O_(4)@乙二胺四乙酸(EDTA)磁性载体;以柠檬酸钠和NaBH_(4)为共还原剂将双金属Ag-Cu纳米粒子负载于Fe_(3)O_(4)@EDTA磁性载体(Fe_(3)O_(4)@EDTA@Ag-Cu NPs)的孔道内外,并采用XRD、SEM、TEM、EDX和VSM等... 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中空多孔性Fe_(3)O_(4)@乙二胺四乙酸(EDTA)磁性载体;以柠檬酸钠和NaBH_(4)为共还原剂将双金属Ag-Cu纳米粒子负载于Fe_(3)O_(4)@EDTA磁性载体(Fe_(3)O_(4)@EDTA@Ag-Cu NPs)的孔道内外,并采用XRD、SEM、TEM、EDX和VSM等技术对制备的磁性复合材料进行详细表征。t=25℃考察了Fe_(3)O_(4)@EDTA@Ag-Cu NPs在NaBH_(4)体系中对4-硝基苯胺的催化还原性能。结果表明,Fe_(3)O_(4)@EDTA@Ag-Cu NPs的表观速率常数分别为Fe_(3)O_(4)@EDTA@Cu NPs、Fe_(3)O_(4)@EDTA@Ag NPs的6.5、2.1倍,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证实了Ag和Cu NPs之间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Fe_(3)O_(4)@EDTA@Ag-Cu NPs经过5次循环利用后其催化降解率仍高于95%,表明该复合材料在水处理领域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_(3)o_(4)@EDTA 共还原剂 双金属Ag-Cu纳米粒子 催化活性
下载PDF
磁性纳米Fe_(3)O_(4)的氧化共沉淀法制备及催化性能
9
作者 侯思宇 李玮瑶 +4 位作者 刘家东 王斐 柳雯思 杨静 张莹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77-1582,共6页
以单一Fe^(2+)作为铁源,0.4%的H_(2)O_(2)为氧化剂,NaOH为沉淀剂,采用氧化共沉淀法制备了尺寸为7 nm的Fe_(3)O_(4)颗粒。为进一步体外模拟肿瘤饥饿治疗,设计了一个包含5 mL(10 μg·mL^(-1))的葡萄糖氧化酶和15 mL(5 mg·mL^(-... 以单一Fe^(2+)作为铁源,0.4%的H_(2)O_(2)为氧化剂,NaOH为沉淀剂,采用氧化共沉淀法制备了尺寸为7 nm的Fe_(3)O_(4)颗粒。为进一步体外模拟肿瘤饥饿治疗,设计了一个包含5 mL(10 μg·mL^(-1))的葡萄糖氧化酶和15 mL(5 mg·mL^(-1))葡萄糖溶液的体系,以探究纳米Fe_(3)O_(4)的类过氧化氢酶(CAT)与类过氧化物酶(POD)催化性能的最适条件。结果表明:在1 mg·mL^(-1) pH=5.0时,纳米Fe_(3)O_(4)的类CAT活性能推动葡萄糖氧化反应的反应速度增加、限度增大;pH=5.0时,纳米Fe_(3)O_(4)的类POD活性更好,能高效率催化H_(2)O_(2)产生活性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fe_(3)o_(4) 氧化共沉淀法 催化性能 肿瘤饥饿治疗 活性氧
下载PDF
纳米Fe_(3)O_(4)增强硅橡胶与铁氧体的界面黏结特性试验研究
10
作者 王功起 黄西成 万强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24年第4期126-134,共9页
目的探究纳米Fe_(3)O_(4)增强硅橡胶与铁氧体的界面黏结特性。方法分别开展准静态拉伸试验、界面法向和切向黏结强度试验。采用超弹性理论,分析纳米Fe_(3)O_(4)增强硅橡胶材料的拉伸行为,采用双线性和指数内聚力模型,分析纳米Fe_(3)O_(4... 目的探究纳米Fe_(3)O_(4)增强硅橡胶与铁氧体的界面黏结特性。方法分别开展准静态拉伸试验、界面法向和切向黏结强度试验。采用超弹性理论,分析纳米Fe_(3)O_(4)增强硅橡胶材料的拉伸行为,采用双线性和指数内聚力模型,分析纳米Fe_(3)O_(4)增强与铁氧体的界面破坏行为。结果通过拉伸试验获得了不同纳米Fe_(3)O_(4)含量的硅橡胶的工程应力应变曲线及两参数Mooney-Rivlin模型,小变形范围的模型误差在1%以内,大变形范围的最大误差为3.8%。通过界面强度试验,获得了不同纳米Fe_(3)O_(4)含量的硅橡胶和铁氧体界面的法向和切向力-位移曲线、黏结强度和界面断裂能,得到了界面法向和切向黏结强度内聚力模型参数。结论随着纳米Fe_(3)O_(4)含量增加,硅橡胶的拉伸强度增加,界面法向黏结强度和断裂能增大,而切向黏结强度和断裂能变化不显著。双线性内聚力模型更适合作为纳米Fe_(3)O_(4)增强硅橡胶与铁氧体的界面黏结强度表征模型,界面法向和切向黏结强度变化规律与实测值的吻合程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fe_(3)o_(4)增强硅橡胶 界面模型 黏结强度 超弹性 内聚力模型
下载PDF
Fe_(3)O_(4)纳米颗粒的共沉淀法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11
作者 徐舒婷 梁燕霞 +3 位作者 江莉 陶铸 琚文涛 卫国英 《中国计量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60-166,共7页
目的:开发高效、清洁、经济的磁性纳米颗粒,进一步推动磁絮凝法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四氧化三铁(Fe_(3)O_(4))纳米颗粒,研究了n(Fe^(3+))∶n(Fe^(2+))配比及反应温度对颗粒形貌、粒径、结构、表面官能团、Zeta... 目的:开发高效、清洁、经济的磁性纳米颗粒,进一步推动磁絮凝法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四氧化三铁(Fe_(3)O_(4))纳米颗粒,研究了n(Fe^(3+))∶n(Fe^(2+))配比及反应温度对颗粒形貌、粒径、结构、表面官能团、Zeta电位等的影响,并测试了样品的磁性能。结果:n(Fe^(3+))∶n(Fe^(2+))配比为1.75∶1,反应温度为50℃时,共沉淀法制备Fe_(3)O_(4)纳米颗粒粒径为10~80 nm,晶型稳定,表面基团-OH较多,Zeta电位绝对值小;其饱和磁化强度为67.18 emu·g^(-1),矫顽力为3242.00 A·m^(-1),剩余磁化强度为4.47 emu·g^(-1)。结论:采用共沉淀法制备获得Fe_(3)O_(4)纳米颗粒,可作为优良的磁絮凝材料促进水中的絮凝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絮凝 fe_(3)o_(4)纳米颗粒 共沉淀法 尺寸调控
下载PDF
磁性Fe_(3)O_(4)纳米颗粒强化微藻废水处理及产油效果的研究
12
作者 孟子棋 唐婧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0-74,共5页
针对微藻规模化废水处理过程中污染物去除效果不稳定、采收困难及藻细胞油脂提取率低等问题,以磁性Fe_(3)O_(4)纳米颗粒作为强化剂和絮凝剂,考察其对微藻废水处理效果、藻细胞生物量和油脂含率及后续微藻采收的提升作用。结果表明,在20 ... 针对微藻规模化废水处理过程中污染物去除效果不稳定、采收困难及藻细胞油脂提取率低等问题,以磁性Fe_(3)O_(4)纳米颗粒作为强化剂和絮凝剂,考察其对微藻废水处理效果、藻细胞生物量和油脂含率及后续微藻采收的提升作用。结果表明,在20 mg/L浓度的Fe_(3)O_(4)NPs作用下,斜生栅藻对污水中COD、NH_(4)^(+)-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8.82%、93.25%和78.22%,小球藻生物量增加49.91%,总脂产量增加66.92%;投加30 mg/L浓度的Fe_(3)O_(4)NPs可以在10 min内获得94%的小球藻收获率;当投加浓度增加到100 mg/L时,小球藻细胞的油脂含率由23.27%提升至38.66%,总脂产量增加68.38%。为制定集促进微藻净水效率提高、藻细胞生物量和油脂含率提升及藻细胞快速采收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Fe_(3)O_(4)NPs投加策略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磁性fe_(3)o_(4)纳米颗粒 废水处理 油脂产率 微藻采收
下载PDF
Fe_(3)O_(4)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载药释放性能研究
13
作者 高蓉 石森林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7-682,共6页
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获得氧化石墨烯(GO),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GO与磁性Fe_(3)O_(4)纳米粒子结合的GO/Fe_(3)O_(4)复合材料,分析了复合材料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磁化性能和载药性能,研究结果表明:GO/Fe_(3)O_(4)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结晶... 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获得氧化石墨烯(GO),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GO与磁性Fe_(3)O_(4)纳米粒子结合的GO/Fe_(3)O_(4)复合材料,分析了复合材料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磁化性能和载药性能,研究结果表明:GO/Fe_(3)O_(4)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结晶度,GO掺杂改善了Fe_(3)O_(4)颗粒的均匀度,晶粒尺寸为13~15 nm。GO/Fe_(3)O_(4)复合材料表现出超顺磁性,饱和磁化强度有轻微降低。利用GO/Fe_(3)O_(4)负载阿霉素(DOX)研究了载药释放性能,GO/Fe_(3)O_(4)/DOX包合物的DOX包封率均值为62.24%,具有较高的包封率,药物释放具有一定的pH依赖性,在pH=7.4时,GO/Fe_(3)O_(4)的累计释放率在75 h达到73.3%,摄入试验测试表明GO/Fe_(3)O_(4)载体具有一定的靶向性,在生物医学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fe_(3)o_(4) 磁性材料 共沉淀法 阿霉素 药物载体
下载PDF
Fe_(3)O_(4)基核壳纳米结构材料的制备及顺磁性研究
14
作者 胡可云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8-304,共7页
以Fe_(3)O_(4)为磁核,SiO_(2)为外壳,制备了Fe_(3)O_(4)@SiO_(2)核壳纳米结构材料,使用三乙氧基硅烷对Fe_(3)O_(4)@SiO_(2)进行表面亲水改性,研究了亲水改性对Fe_(3)O_(4)@SiO_(2)顺磁性能和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立方相结构的Fe_(3... 以Fe_(3)O_(4)为磁核,SiO_(2)为外壳,制备了Fe_(3)O_(4)@SiO_(2)核壳纳米结构材料,使用三乙氧基硅烷对Fe_(3)O_(4)@SiO_(2)进行表面亲水改性,研究了亲水改性对Fe_(3)O_(4)@SiO_(2)顺磁性能和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立方相结构的Fe_(3)O_(4)是核壳材料中主要的晶体相,表面的SiO_(2)为非晶态,表面亲水处理后未改变Fe_(3)O_(4)@SiO_(2)的晶格结构,Fe_(3)O_(4)@SiO_(2)为80~110 nm的不规则颗粒状,SiO_(2)包覆在Fe_(3)O_(4)外部,亲水处理后改善了颗粒的分布均匀性。亲水处理的Fe_(3)O_(4)@SiO_(2)的饱和磁化强度降低至20.31 emu/g,具有超顺磁性。以含Cd^(2+)的金属废水为吸附降解对象,表面亲水处理后的Fe_(3)O_(4)@SiO_(2)去除率提高至94.2%,二级动力学模型更适合于Fe_(3)O_(4)@SiO_(2)对Cd^(2+)的吸附,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9943,拟合效果更好,表明了Fe_(3)O_(4)@SiO_(2)对Cd^(2+)的吸附速率受化学吸附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氧化三铁(fe_(3)o_(4)) 二氧化硅(Sio_(2)) 核壳结构 顺磁性能 镉离子 吸附
下载PDF
磁性Fe_(3)O_(4)纳米粒子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
15
作者 姜姗姗 王恩通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62,共5页
为提升磁性催化剂的催化效率,研究磁性Fe_(3)O_(4)纳米粒子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用四氯化钛、无水乙醇、氯化铁等分别制备磁基体Fe_(3)O_(4),以及Fe_(3)O_(4)与四氯化钛摩尔比为19∶1、9∶1、17∶3、4∶1的4种催化剂材料。将四硝... 为提升磁性催化剂的催化效率,研究磁性Fe_(3)O_(4)纳米粒子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用四氯化钛、无水乙醇、氯化铁等分别制备磁基体Fe_(3)O_(4),以及Fe_(3)O_(4)与四氯化钛摩尔比为19∶1、9∶1、17∶3、4∶1的4种催化剂材料。将四硝基苯酚、硼氢化钠等作为待催化材料,用不同催化剂进行催化还原试验,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振动样品磁强计等测试催化剂的磁性能和催化性能。结果表明:4种催化剂均呈现出一定的磁强度,催化1 min后转化率均较高。其中,摩尔比为4∶1的催化剂磁性能更强,矫顽力可达0.54 A/m,为4组催化剂中最高,其催化时间更短,催化速率较快,在8次循环催化后仍保持99%以上的转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fe_(3)o_(4) 纳米粒子 催化剂材料 催化性能 四氯化钛 磁性能
下载PDF
磁刺激下Fe_(3)O_(4)@ZIF-8纳米颗粒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
16
作者 陈品叡 薛轶元 裴锡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3期4841-4850,共10页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工程和骨再生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如何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仍然是一个挑战。目的:探讨磁刺激下Fe_(3)O_(4)@ZIF-8纳米颗粒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水热法合成沸石咪唑酯骨架...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工程和骨再生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如何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仍然是一个挑战。目的:探讨磁刺激下Fe_(3)O_(4)@ZIF-8纳米颗粒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水热法合成沸石咪唑酯骨架(ZIF-8),采用一锅法合成具有磁性的Fe_(3)O_(4)@ZIF-8纳米颗粒(材料制备中分别加入2.5,5,10,20μg的Fe_(3)O_(4)),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衍射、振动样品磁强计检测等对Fe_(3)O_(4)@ZIF-8纳米颗粒进行表征,筛选出合适的材料进行后续实验。提取4周龄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与不同质量浓度(25,50,75,100,125μg/mL)的Fe_(3)O_(4)@ZIF-8纳米颗粒溶液共培养,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筛选出最佳的材料溶液质量浓度;筛选出材料溶液质量浓度后,施加磁刺激(磁场强度分别为0,50,100,150 MT),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筛选出最佳的磁场强度与Fe_(3)O_(4)@ZIF-8纳米颗粒,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实验。将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与ZIF-8、Fe_(3)O_(4)@ZIF-8、Fe_(3)O_(4)@ZIF-8(磁场干预)纳米颗粒溶液共培养,以单独培养的细胞为空白对照,成脂诱导后进行油红O染色,成骨诱导后进行碱性磷酸酶、茜素红染色与Runx2蛋白质量浓度检测。结果与结论:(1)扫描电镜下可见Fe_(3)O_(4)@ZIF-8纳米颗粒呈现十二面体结构,随着材料中Fe_(3)O_(4)含量的增加,纳米颗粒的粒径增大,选择粒径约250 nm(该粒径下的纳米颗粒功能性及生物安全性较稳定)的Fe_(3)O_(4)@ZIF-8纳米颗粒(材料制备中分别加入5,10μg的Fe_(3)O_(4))进行后续实验。(2)CCK-8检测结果显示,在100MT磁场作用下,50μg/mL的Fe_(3)O_(4)@ZIF-8纳米颗粒(材料制备中加入10μg的Fe_(3)O_(4))能够显著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选择该条件下的纳米颗粒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分化实验。(3)成骨诱导后,Fe_(3)O_(4)@ZIF-8(磁场干预)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细胞外基质矿化程度与Runx2蛋白质量浓度均高于其他3组(P<0.05);成脂诱导后,Fe_(3)O_(4)@ZIF-8(磁场干预)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脂滴形成少于其他3组(P<0.05)。(4)结果表明,在特定的磁场条件下Fe_(3)O_(4)@ZIF-8纳米颗粒可以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_(3)o_(4)@ZIF-8 磁性纳米颗粒 磁刺激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下载PDF
量子点修饰g-C_(3)N_(4)@Fe_(2)O_(3)纳米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在水性环氧-丙烯酸酯乳液中的应用
17
作者 陈细芳 肖玉玲 +1 位作者 刘如佳 张凯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71,共11页
水性环氧-丙烯酸酯乳液(WEP)因污染小、附着力好、耐候性好被广泛应用于涂料领域,但其不尽如意的耐腐蚀性大大限制了其在防腐涂料领域的应用。文中采用煅烧法制备了g-C_(3)N_(4)@Fe_(2)O_(3)纳米杂化材料,微波法制备了柠檬酸碳量子点溶... 水性环氧-丙烯酸酯乳液(WEP)因污染小、附着力好、耐候性好被广泛应用于涂料领域,但其不尽如意的耐腐蚀性大大限制了其在防腐涂料领域的应用。文中采用煅烧法制备了g-C_(3)N_(4)@Fe_(2)O_(3)纳米杂化材料,微波法制备了柠檬酸碳量子点溶液,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了g-C_(3)N_(4)@Fe_(2)O_(3)杂化粒子的结构和形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复合涂层的形貌,通过电化学阻抗谱和盐雾实验研究了WEP、g-C_(3)N_(4)@Fe_(2)O_(3)/WEP、经量子点修饰的g-C_(3)N_(4)@Fe_(2)O_(3)/WEP涂层的耐腐性能。结果表明,Fe_(2)O_(3)粒子成功负载到了g-C_(3)N_(4)纳米片上,经柠檬酸量子点修饰后,g-C_(3)N_(4)@Fe_(2)O_(3)在WEP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经柠檬酸量子点修饰的g-C_(3)N_(4)@Fe_(2)O_(3)/WEP乳液涂膜在质量分数3.5%NaCl溶液中浸泡1 d时阻抗高达1.5×10^(10)Ω·cm^(2),较纯WEP乳液涂膜高出2个数量级;浸泡7 d后,复合涂层阻抗值仍高达8.7×10^(9)Ω·cm^(2);盐雾168 h后复合涂层表面锈蚀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_(3)N_(4)@fe_(2)o_(3)纳米杂化材料 量子点 水性环氧-丙烯酸酯乳液 耐腐蚀性
下载PDF
基于Fe_(3)O_(4)-MoS_(2)-全氟磺酸纳米复合材料的铅离子电化学传感器
18
作者 刘鑫 刘士兴 +1 位作者 邵佳豪 胡海兵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24年第9期65-73,共9页
采用Fe_(3)O_(4)-MoS_(2)-全氟磺酸复合材料修饰玻碳电极(GCE),基于电化学传感原理,使用阳极方波伏安法检测水中微量的铅离子。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EDS)、Raman光谱分析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进行物理... 采用Fe_(3)O_(4)-MoS_(2)-全氟磺酸复合材料修饰玻碳电极(GCE),基于电化学传感原理,使用阳极方波伏安法检测水中微量的铅离子。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EDS)、Raman光谱分析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进行物理表征。结果表明Fe_(3)O_(4)已较均匀地分布在MoS_(2)上。为了得到良好的实验效果,优化醋酸盐(Hac-NaAc)缓冲溶液的pH值为3.6,最佳沉积时间为120 s,最佳沉积电位为-0.6 V,在滴加5μL的Fe_(3)O_(4)-MoS_(2)和5μL的全氟磺酸条件下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0.1~0.6μmol·L^(-1)铅离子浓度范围,Fe_(3)O_(4)-MoS_(2)-全氟磺酸-GCE传感器的线性度良好,灵敏度和检测限分别为25.05μA/(μmol·L^(-1))和0.11μmol·L^(-1)。该检测方法快速便捷,具有低成本、高效率和易操作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传感器 fe_(3)o_(4)-MoS_(2)-全氟磺酸 方波伏安法 铅离子 重金属检测
下载PDF
纳米Fe_(3)O_(4)粒子的制备及对粒径的研究
19
作者 迟佳龙 黄波 李鹏 《化学工程师》 CAS 2024年第11期6-10,共5页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亲油性Fe_(3)O_(4)微粒,通过TEM、XRD、FTIR等分析方法对纳米Fe_(3)O_(4)粒子进行表征。通过改变Fe^(2+)和Fe^(3+)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3个反应条件,分析对纳米Fe_(3)O_(4)粒子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Fe^(2+...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亲油性Fe_(3)O_(4)微粒,通过TEM、XRD、FTIR等分析方法对纳米Fe_(3)O_(4)粒子进行表征。通过改变Fe^(2+)和Fe^(3+)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3个反应条件,分析对纳米Fe_(3)O_(4)粒子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Fe^(2+)和Fe^(3+)摩尔比为26∶50、反应温度为85℃、反应时间为30min时,纳米Fe_(3)O_(4)粒子粒径最小,为22.3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_(3)o_(4) 纳米 制备 粒径
下载PDF
Fe_(3)O_(4)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20
作者 李泽宇 王光硕 《云南化工》 CAS 2024年第10期39-42,共4页
四氧化三铁(Fe_(3)O_(4))纳米粒子具有独特的磁性能、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近年来在生物医学、环境治理、能源及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通过文献综述了共沉淀法、热分解法、微乳液法和溶剂热法来制备F... 四氧化三铁(Fe_(3)O_(4))纳米粒子具有独特的磁性能、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近年来在生物医学、环境治理、能源及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通过文献综述了共沉淀法、热分解法、微乳液法和溶剂热法来制备Fe_(3)O_(4)纳米粒子的研究,深入探讨了Fe_(3)O_(4)纳米粒子在医学领域、环保方面、能源和信息技术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_(3)o_(4)纳米粒子 制备方法 应用领域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