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塘堰湿地对农田排水氮磷净化效果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吴军 崔远来 +1 位作者 赵树君 童晓霞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7-172,共6页
为了研究不同塘堰湿地与稻田面积比β以及湿地水滞留时间对稻田排水中氮磷污染物净化效果的影响,在江西省灌溉试验中心站针对以白莲为湿地植物的塘堰开展了原位试验.试验以TN,NH+4-N,NO-3-N,TP去除率为判别指标,结果表明,白莲塘堰湿地... 为了研究不同塘堰湿地与稻田面积比β以及湿地水滞留时间对稻田排水中氮磷污染物净化效果的影响,在江西省灌溉试验中心站针对以白莲为湿地植物的塘堰开展了原位试验.试验以TN,NH+4-N,NO-3-N,TP去除率为判别指标,结果表明,白莲塘堰湿地对稻田排水中氮、磷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排水进入湿地后的前3~4 d,各项指标随水滞留时间的延长上升较快,之后并没有随水滞留时间延长而明显提高,即湿地最佳水滞留时间为3 d.不同β湿地对氮、磷的去除效果在白莲成苗期和花果期明显好于成藕期.以成苗期和花果期去除率为辨别标准,不同β湿地对TN,NH+4-N,NO-3-N的去除率从大到小依次为SD1,SD2,SD3,其中SD1与SD2之间差异不大,但均显著大于SD3.不同β湿地对TP的去除效果差异不明显.综合考虑经济及对农田排水中氮磷的去除率,最佳β为SD2湿地的1∶6.SD2湿地成苗期和花果期第3天对TN,NH+4-N,NO-3-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2.5%,71.7%,55.6%,6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塘堰湿地 白莲 水滞留时间 湿地与稻田面积比 去除率
下载PDF
山仔水库富营养化与水华爆发的水文因素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周亮进 《广州环境科学》 2007年第3期1-5,共5页
文章通过水质主要指标的时空变化及其与水库流量、水位、水滞留时间等关系,研究水动力条件对山仔水库富营养化的影响。研究表明,由于山仔水库蓄水时清库不彻底,总氮、总磷浓度较高,从1997年开始呈现下降趋势,2001年后又有所回升;水库水... 文章通过水质主要指标的时空变化及其与水库流量、水位、水滞留时间等关系,研究水动力条件对山仔水库富营养化的影响。研究表明,由于山仔水库蓄水时清库不彻底,总氮、总磷浓度较高,从1997年开始呈现下降趋势,2001年后又有所回升;水库水滞留时间大于2周的年份,相对年均水位低,水库水华爆发的几率大;水库的进口、支流入口的总磷、COD、藻类数量和叶绿素a相对较高;山仔水库与下游塘坂水库因其水库形态、库容、水力交换能力的差异,藻类数量和叶绿素a含量也存在明显的差异,说明了山仔水库水华的发生与水文因素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水滞留时间 文因素 库调控 山仔
下载PDF
山仔水库富营养化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周亮进 《能源与环境》 2008年第1期63-66,共4页
通过水质主要指标的时空变化及其与水库流量、水位、水滞留时间等关系分析,研究水动力条件对山仔水库富营养化的影响。研究表明,山仔水库水华的发生与水文因素关系密切。
关键词 山仔 富营养化 水滞留时间 文因素 库调控
下载PDF
小型水库蓝藻水华影响因子和防治措施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冯兆敏 胡克武 +2 位作者 李辉 胡韧 林秋奇 《城镇供水》 2011年第4期79-81,99,共4页
于2008年调查了珠海市某水库浮游植物分布特征,探讨了影响微囊藻水华暴发的影响因子。植物细胞密度变幅为911-12050个细胞/毫升,呈单峰型变化,最高密度出现在6月份。浮游植物基本上由绿藻、硅藻和蓝藻组成。在绝大多数时间,绿藻是第一... 于2008年调查了珠海市某水库浮游植物分布特征,探讨了影响微囊藻水华暴发的影响因子。植物细胞密度变幅为911-12050个细胞/毫升,呈单峰型变化,最高密度出现在6月份。浮游植物基本上由绿藻、硅藻和蓝藻组成。在绝大多数时间,绿藻是第一优势类群,蓝藻只是在2月和6月相对丰度比较高,其它时候均不超过10%。微囊藻是主要的优势蓝藻种类,细胞密度变幅为0—5025个细胞/毫升,季节变化呈单峰型。微囊藻只是在水力滞留时间相对比较长的6月份细胞密度比较高,并在6月初暴发水华。由于地处热带边缘,常年水温和光照强度较高,再加上常年调入营养盐水平的河水使得水库具备了暴发微囊藻水华所需要的营养盐、水温和光照条件。但是,受水库调水影响,水力滞留时间比较短,水力滞留时间成为约束微囊藻水华暴发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滞留时间 防治措施
下载PDF
Pharmacokinetic investigation on nteraction between hydrophilic lithospermic acid B and lipophilic tanshinone IIA in rats:an experimental study 被引量:3
5
作者 Wang Xiuli Gao Wei Sun Mao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2期206-210,共5页
OBJECTIVE:To elucidat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ydrophilic lithospermic acid B and lipophilic tanshinone Ⅱ A in rats.METHODS:A reliable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method was adopted for simultaneous deter... OBJECTIVE:To elucidat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ydrophilic lithospermic acid B and lipophilic tanshinone Ⅱ A in rats.METHODS:A reliable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method was adopted for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lithospermic acid B and tanshinone Ⅱ A in rat plasma,through which the pharmacokinetic interaction between lithospermic acid B and tanshinone Ⅱ A by intravenous injection was investigated.RESULTS:The simultaneous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tanshinone Ⅱ A and lithospermic acid B significantly altered the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of both compounds when compared with the individual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of each compound.The area under the concentration-time curve of tanshinone Ⅱ A and lithospermic acid B increased by 18.35 and 59.31%,respectively.The mean retention time of tanshinone Ⅱ A and lithospermic acid B increased,respectively,from 9.3 to 32.8 h and20.2 to 49.1 h.The concomitant use of tanshinoneⅡ A magnified the volume of distribution at steady state(V_(ss)) and time for the drug in the plasma to reduce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 by half(t_(1/2)) of lithospermic acid B,while at the same time the V_(ss) and t_(1/2)of tanshinone Ⅱ A changed significantly in the presence of lithospermic acid B.CONCLUSION:Lithospermic acid B and tanshinone D A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following simultaneous intravenous injection in rats and this observation may expand the clinical use of Danshen(Radix Salviae Miltiorrhiz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nshinone Lithospermic acid B Pharmacokinetics Drug interaction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