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纳米材料对水生生物毒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杨林 许恒毅 +2 位作者 杨孟 熊勇华 黄小林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02-909,共8页
近年来纳米技术发展迅速,人工纳米材料(MNMs)在生物医学、航空航天和建筑等领域中广泛应用。然而,随着大量MNMs不断进入水环境,人工纳米粒子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已引起人们的关注。通过调研人工纳米粒子对水生生物毒性的最新研究成果,... 近年来纳米技术发展迅速,人工纳米材料(MNMs)在生物医学、航空航天和建筑等领域中广泛应用。然而,随着大量MNMs不断进入水环境,人工纳米粒子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已引起人们的关注。通过调研人工纳米粒子对水生生物毒性的最新研究成果,重点对人工纳米粒子在5个方面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进行综述:1)对水生生物个体生长的毒性效应;2)对肝组织、鳃组织和脑组织等在组织细胞水平的毒性效应;3)在分子和基因水平上对DNA结构、mRNA和相关蛋白质表达的影响;4)对水生生物的生殖毒性效应和机制;5)对其他生理作用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毒性影响。同时还分析了MNMs对食物链的影响,进一步对MNMs在水体环境中的毒理学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中国学者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纳米材料 纳米材料结构 水生生物毒性 食物链
下载PDF
水生生物毒性试验在工业废水监测和管理上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楼霄 张哲海 王国祥 《生态科学》 CSCD 1992年第2期23-30,共8页
本文对南京市13个行业25家工厂废水,进行了水生生物(鱼、蚤、藻)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毒性试验研究。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LC50(或EC50)值能反映废水的综合毒性程度。依据LC50值,急性毒性单位以及年排放效应单位,建立了工业废水毒性强度... 本文对南京市13个行业25家工厂废水,进行了水生生物(鱼、蚤、藻)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毒性试验研究。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LC50(或EC50)值能反映废水的综合毒性程度。依据LC50值,急性毒性单位以及年排放效应单位,建立了工业废水毒性强度分级标准,确定了优先监测和控制的工业废水类型,根据废水处理前后LC50(或EC50)值的变化,可监控废水处理设施处理效果。亚急性和慢性毒性试验确定了A_1厂、A_5厂、B_1厂废水对大型蚤的慢性毒性阈限值分别在0.0125%~0.025%、0.032%~0.056%及0.0056%~0.032%,应用系数(AF)分别为0.0403~0.0806,0.0627~0.1099、0.0156~0.0889。本文还探讨了水生生物毒性试验在工业废水监督、管理。以及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实施方面的应用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生物毒性试验 工业废水 水质监测 应用
下载PDF
水生生物毒性试验在环境损害司法鉴定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军 李珊 +1 位作者 张雅楠 王元凤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43-264,共22页
近年来,随着环境损害案件日益增多,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日渐成熟,政府打击生态环境破坏案件的力度也在不断增大,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意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日益凸显。如何选择科学、全面的判定方法以确保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的科学性和公... 近年来,随着环境损害案件日益增多,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日渐成熟,政府打击生态环境破坏案件的力度也在不断增大,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意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日益凸显。如何选择科学、全面的判定方法以确保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的科学性和公正性?这逐渐成为法庭毒物学和生态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在现有环境损害案件中,水污染案件占据重要部分。水生生物毒性评价试验对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意见(尤其是水体污染案件)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生态毒理学意义。通过水生生物毒性试验可以综合、全面地分析污染物对生态环境以及生命体的影响。本文从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实践应用角度出发,对发光细菌、藻类、溞类、鱼类以及大型甲壳类等《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推荐的水生模式生物的优缺点进行了系统性总结,并对不同的水生生物毒性评价方法在生态环境常见污染物毒性试验中应用概况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我国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水生生物毒性的研究和判定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污染物 水生生物毒性 环境损害司法鉴定 生态环境损害
下载PDF
国外动态:Uniqema公司推出低水生生物毒性的溶剂
4
《安全、健康和环境》 2001年第10X期7-7,共1页
关键词 Uniqema公司 水生生物毒性 芳烃溶剂 油田 环境法规 携砂液 环境影响
下载PDF
草甘膦水生生物毒性、环境行为、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沈路遥 彭自然 戴智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10,33,共6页
草甘膦是全球作物保护市场中销售额最大的农药品种,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由于其可能对非靶标生物具有潜在毒性,而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农业土壤中的草甘膦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水体,但水生态系统中草甘膦的相关研究较少。综述了国内外... 草甘膦是全球作物保护市场中销售额最大的农药品种,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由于其可能对非靶标生物具有潜在毒性,而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农业土壤中的草甘膦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水体,但水生态系统中草甘膦的相关研究较少。综述了国内外在草甘膦水生生物毒性、环境行为和分析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草甘膦在水生态系统中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该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甘膦 水生生物毒性 环境行为 检测方法
原文传递
基于双目视觉技术的海水生物毒性监测方法研究
6
作者 马然 曹煊 +2 位作者 王小红 张天鹏 张丽 《山东科学》 CAS 2016年第5期9-16,共8页
针对现有海水生物毒性监测方法单一,不能反映全部毒性污染状况的问题,采用双目立体视觉技术,选择贻贝作为海水生物毒性传感器,利用双摄像机不间断拍摄形成三维动态信息,实时分析贻贝的开合角度及频率,最终实现海水生物毒性监测。实验结... 针对现有海水生物毒性监测方法单一,不能反映全部毒性污染状况的问题,采用双目立体视觉技术,选择贻贝作为海水生物毒性传感器,利用双摄像机不间断拍摄形成三维动态信息,实时分析贻贝的开合角度及频率,最终实现海水生物毒性监测。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监测方法可靠性、灵敏度高,能够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目视觉技术 贻贝 水生毒性
下载PDF
水生生物急性毒性QSAR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刘羽晨 乔显亮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6-35,共10页
化学品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潜在风险。但是,危害性信息缺失是进行化学品风险评价的主要挑战。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美国环保署都提倡用非动物实验替代方法来弥补数据缺失。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被认为是一种有应用前... 化学品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潜在风险。但是,危害性信息缺失是进行化学品风险评价的主要挑战。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美国环保署都提倡用非动物实验替代方法来弥补数据缺失。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被认为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替代技术。水生生物急性毒性是化学品风险评估和优先污染物筛选中最常用的参数之一。但是,目前可获得的实验毒性数据非常有限。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发展的急性毒性预测模型,包括:(1)基于同类化合物建模;(2)基于数理统计建模;(3)基于化合物毒性作用模式建模。从模型预测能力、应用域、机理解释等角度对这3类模型进行了比较。其中,基于作用模式构建的模型一般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并有助于机理解释,将是今后水生生物急性毒性预测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 水生生物急性毒性 作用模式
下载PDF
实验室模拟制备环境持久性自由基及其生物毒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郭溪 张瑛 +3 位作者 孟甜甜 杨瑞新 司小会 周集体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095-2102,共8页
一些表面吸附有机物的颗粒物在不完全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环境持久性自由基(EPFRs),但是目前关于这些EPFRs的水生生物毒性的报道还很有限.为了更好地了解EPFRs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作用,采用邻苯二酚-二氧化硅(CT-SiO_2)模拟体系在限氧条件... 一些表面吸附有机物的颗粒物在不完全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环境持久性自由基(EPFRs),但是目前关于这些EPFRs的水生生物毒性的报道还很有限.为了更好地了解EPFRs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作用,采用邻苯二酚-二氧化硅(CT-SiO_2)模拟体系在限氧条件下制备EPFRs,考察金属离子(Fe、Cu、Ni、Zn)及其氧化物、热解温度和CT/SiO_2质量比对颗粒物表面EPFRs生成的影响,并对EPFRs悬浮液中·OH的产生以及对发光细菌的急性毒性进行了测定.采用电子顺磁共振(EPR)对制备的EPFRs进行表征的结果表明,金属氧化物能够促进EPFRs的生成,而金属离子则恰好相反;热解温度以及CT/SiO_2质量比是EPFRs的生成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对CT-SiO_2热解体系中EPFRs的生成浓度和类型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EPFRs的生成浓度在热解温度为400℃且CT/SiO_2质量比为0.032时,达到最高值5.04×10^(15)spins·g^(-1).本研究所制备的EPFRs在环境空气中的半衰期,能够达到18—80 d,这可能是因为其与颗粒物的结合增加了其稳定性;发光细菌(P.phosphoreum T3spp.)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含有EPFRs的颗粒物对发光细菌的发光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发光抑制率与EPFRs浓度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并推测可能与EPFRs悬浮液中活性氧物种(ROS)的产生有关.该结果为研究EPFRs在环境过程中的形成因素及其生物毒性提供了基础,为研究EPFRs的潜在环境风险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持久性自由基 影响因素 半衰期 发光细菌 水生生物毒性
下载PDF
非均相Fenton反应处理四环素污水抑菌性及环境毒性评估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汝琬 《福建建设科技》 2021年第3期96-98,共3页
为了提供水环境中抗生素降解产物的抑菌性和生物毒性的监测与评估方法,本文结合非均相Fenton技术降解四环素废水实例,对抑菌试验菌种的选取和培养、试验步骤以及分析方法进行了阐述;结合实例反应的中间产物气相色谱-质谱法的解析结果,采... 为了提供水环境中抗生素降解产物的抑菌性和生物毒性的监测与评估方法,本文结合非均相Fenton技术降解四环素废水实例,对抑菌试验菌种的选取和培养、试验步骤以及分析方法进行了阐述;结合实例反应的中间产物气相色谱-质谱法的解析结果,采用ECOSAR预测模型对降解后废水的毒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以大肠杆菌为指示菌的打孔法测定不同反应时间出水的抑菌圈大小出现明显变化,说明该抑菌试验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测试水体抑菌性试验方法,适用于环境领域中低精度的抑菌能力检验;同时利用ECOSAR软件可对抗生素中间产物的水生生物毒性计算出响应值。两种方法结合可分别评估抗生素降解产物的抑菌性和生物毒性,有利于抗生素去除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菌性试验 水生生物毒性评估 四环素 非均相Fenton氧化技术
下载PDF
洗护用品中的抗菌成分对水生态环境的危害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伟莲 孙东雷 +1 位作者 黄维 张遵真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5-143,共9页
随着抗菌药物在医疗、工农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水体抗生素污染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暴发促使人们对抗菌卫生用品的使用量进一步增加,大量杀菌剂随生活废水排入水体,导致水环境中各种抗菌物质浓度急... 随着抗菌药物在医疗、工农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水体抗生素污染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暴发促使人们对抗菌卫生用品的使用量进一步增加,大量杀菌剂随生活废水排入水体,导致水环境中各种抗菌物质浓度急剧升高,进一步加重了水体的净化负担。洗护用品中的抗菌成分大多具有广谱杀菌作用,排入水体后势必对水中的常居微生物产生危害,增加水中微生物耐药性,同时也给水生生物带来威胁。本文系统总结了洗护用品中最常添加的酚类、含氯类和季铵盐类等杀菌剂在国内外水环境中的浓度分布和对微生物、水生生物的毒性作用,以期为我国科学倡导及管理洗护用品中抗菌成分的添加和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成分 生物耐药性 水生毒性 环境分布 洗护用品
下载PDF
可用于表征可电离化合物离子化影响的描述符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杨先海 刘会会 王连军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3,共13页
在人为有意生产的化学品或无意识产生的化学品中,可电离有机化合物(IOCs)均占有较大比重。在环境水体、生理或实验pH条件下,IOCs可解离为分子和离子形态。研究表明,IOCs的分子和离子形态均对其表观物理化学、环境归趋和行为、生态和健... 在人为有意生产的化学品或无意识产生的化学品中,可电离有机化合物(IOCs)均占有较大比重。在环境水体、生理或实验pH条件下,IOCs可解离为分子和离子形态。研究表明,IOCs的分子和离子形态均对其表观物理化学、环境归趋和行为、生态和健康毒性效应参数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因而在开展IOCs相关实验或理论研究时不应忽略离子化的影响。在构建IOCs相关预测模型时,核心是如何表征离子化的影响。本文从描述符入手,总结了可用于表征IOCs离子化影响的4类描述符,即酸碱解离常数(pK_(a))及其衍生参数(分子态和离子态的比例分数(δ_(分子)和δ_(离子)))、考虑离子化影响的分配系数包括正辛醇-水分布系数(logD_(OW)(pH))和进行形态修正的脂质体-水分配系数(logD_(lip/w)(pH))、考虑离子参数的多参数线性自由能关系(离子描述符J^(+)和J^(-))、基于形态修正的量化参数,并展望了表征IOCs离子化影响的未来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电离有机化合物 离子化 离子形态 分子形态 分配参数 水生生物毒性 描述符 量化描述符 定量结构-活性/属性关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对水环境的影响
12
作者 岳霄 《中国洗涤用品工业》 2007年第3期25-28,共4页
评价表面活性剂(SAA)对水环境的影响,通常使用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对环境的无影响浓度和生物降解性等几项指标。最近容许浓度和预测环境浓度也被用来评价SAA对环境的危险性。欧洲和日本的研究结果表明,家用洗涤剂/清洁产品中的主SAA... 评价表面活性剂(SAA)对水环境的影响,通常使用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对环境的无影响浓度和生物降解性等几项指标。最近容许浓度和预测环境浓度也被用来评价SAA对环境的危险性。欧洲和日本的研究结果表明,家用洗涤剂/清洁产品中的主SAA不会对水生环境造成恶劣的影响,相反水硬度以及水中悬浮物对SAA的吸附性则应重点评价,用急性毒性值间接评价SAA的方法需要改进,而危险性评价的方法更能对SAA作出客观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性评价 水生生物毒性 生物降解性 容许浓度 预测环境浓度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emergency water quality standard for Cr^(6+) and Hg^(2+) in Liao River basin
13
作者 Yan Zhenguang Zheng Xin +4 位作者 Ye Jing Wang Xiaonan Wu Jiangyue Liu Zhengtao Meng Wei 《Engineering Sciences》 EI 2014年第2期45-51,共7页
The acute toxicity data of Cr+ and Hg2+ to the aquatic organisms in Liao River basin was collected and screened. Calculated results of criteria values using popular 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 (SSD) methods w... The acute toxicity data of Cr+ and Hg2+ to the aquatic organisms in Liao River basin was collected and screened. Calculated results of criteria values using popular 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 (SSD) methods were evaluated through data analysis. The comprehensive methodology of emergency water quality standards (EWQSs) was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the SSD method of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according to the evalu- ation results. The affected fractions of the aquatic organisms were set to be 5 %, 15 %, 30 % and 50 %, corre- sponding to the risk grades of Ⅰ,Ⅱ,Ⅲ and IV, and four-grade EWQSs, respectively. The EWQSs for Cr6+ and Hg2. in the Liao River were deriv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risk indicators were also propos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our-grade EWQSs for Cr6+ were 2.85 μg/L, 21.0 μg/L, 161 μg/L and 797 μ/L, respec- tively, and the risk indicators were daphnia (grade Ⅱ ), shrimp (grade Ⅲ), and the bighead fish or tadpole (grade IV). The four-grade EWQSs for Hg2+ were 0.59 μg/L, 2.32 μg/L, 6.25 μg/L and 15.6 μg/L, respective- ly, and the risk indicators were crucian carp or daphnia (grade Ⅱ), shrimp (grade Ⅲ), and worm or crab (grade IV). The results provided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the risk analysis of sudden ambient water environmen- tal pollution accid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ao River Cr6+ Hg2+ emergency water quality standards risk indicators
下载PDF
Aquatic Toxicities of Three Aryloxyphenoxypropanoic Acid Herbicides on Cyanobacterium Microcystis aeruginosa
14
作者 Jing Ye Zhihao Qiu Yuping Du Aihua Sha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B)》 2014年第2期79-86,共8页
Pesticides will be released into aquatic systems after application in agriculture or industry. AOPPs (aryloxyphenoxypropanoic acids) herbicides, including fenoxaprop, quizalofop-P-ethyl and haloxyfop-methyl, can pos... Pesticides will be released into aquatic systems after application in agriculture or industry. AOPPs (aryloxyphenoxypropanoic acids) herbicides, including fenoxaprop, quizalofop-P-ethyl and haloxyfop-methyl, can pose aquatic toxicity on cyanobacterium M. aeruginosa (Microcystis aeruginosa). The inhibition percentages of the biomass of M. aeruginosa exposure to 10 mg'L-I fenoxaprop, quizalofop-P-ethyl and haloxyfop-methyl on day 7 were 23.13%, 7.55%, and 7.56%, respectively. Protein content was also inhibited by the three AOPPs to fenoxaprop is the most toxic, followed by quizalofop-P-ethyl varying degrees. The growth and protein content results showed that and haloxyfop-methyl. It indicates that both the biomass and the protein content can be served as an indicator for evaluating the toxicity of the three chemicals. Growth rates of M. aeruginosa exposure to fenoxaprop are also the mos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which means that fenoxaprop is the most toxic among the three compounds.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may provide insights for evaluation of environmental risks of AOPPs. In addition, such insights will be helpful for guiding the application of AOPPs in agri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bicide AOPPs blue-green algae toxicology.
下载PDF
沉积微生物和生物膜提高摇蚊属昆虫(双翅目:摇蚊科)对毒死蜱的生物利用率
15
作者 Anneli Widenfalk Anna Lundqvist +2 位作者 Willem Goedkoop 樊兴明 周霞萍 《腐植酸》 2009年第4期28-36,共9页
本试验定量研究了不同来源的有机物(腐植酸、无菌沉积物、沉积物和微生物提取物)对摇蚊属幼虫的疏水性农药毒死蜱[O,O-二乙基-O-(3、5、6-三氯-2-吡啶基)硫代磷酸酯]生物利用率的影响。在最后两步处理中,加入14C毒死蜱前可允许生物膜增... 本试验定量研究了不同来源的有机物(腐植酸、无菌沉积物、沉积物和微生物提取物)对摇蚊属幼虫的疏水性农药毒死蜱[O,O-二乙基-O-(3、5、6-三氯-2-吡啶基)硫代磷酸酯]生物利用率的影响。在最后两步处理中,加入14C毒死蜱前可允许生物膜增殖。毒死蜱的累积量在浸渍25h和净化21h后分别定量检测。幼虫中的毒死蜱累积量在用微生物提取物(447±79μg/kgww的幼虫)处理中达到2倍,在用沉积物(371±33μg/kg)处理中达到1.7倍。净化后,幼虫组织中毒死蜱的累积量甚至表现出更大的差别,用微生物提取物(218±21μg/kg)处理后组织浓度达到3.1倍,用沉积物(156±35μg/kg)处理达到2.2倍;而用腐植酸和无菌沉积物处理后毒死蜱的累积量没有产生太大差别。这些结果表明:活体微生物和生物膜可以通过创造微生物环境和为幼虫提供食物,显著提高摇蚊属昆虫对毒死蜱的生物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利用率 生物 EPS 疏水污染物 腐植酸 水生生物毒性 浸渍途径 有机磷酸酯农药
原文传递
Genotoxicity biomarkers in aquatic bioindicators 被引量:1
16
作者 Claudia BOLOGNESI Silvia CIRILLO 《Current Zoology》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2期273-284,共12页
Pollution of the aquatic environment is an ever-growing problem, as waters are the ultimate sink for the large number of xenobiotics from multiple sources. DNA damaging agents have a significant ecological relevance s... Pollution of the aquatic environment is an ever-growing problem, as waters are the ultimate sink for the large number of xenobiotics from multiple sources. DNA damaging agents have a significant ecological relevance since they are implicated in many pathological processes and exert effects beyond that of individual being active through following generations. A large number of methods have been applied to evaluate genotoxic damage in different aquatic species. Comet assay, as method for de- tecting DNA alterations, and micronucleus test, as an index of chromosomal damage are the most widely applied and validated methods in field studies. These methods were applied in different vertebrate and invertebrate aquatic species, but only mollusk and fish species have been employed in routine biomonitoring programs. Mussels, due to their widely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nd the suitability for caging represent the bioindicator of choice in field studies. Mytilus species is the most used marine mussel. The use of fish is limited to specific geographic areas. The present review mainly focus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comet assay and micronucleus test in mussels. A number of biomonitoring studies in mussels, using comet assay or micronucleus test, revealed exposure to different classes of genotoxic compounds with a good discrimination power. The different evidence from the two as- says, reflects different biological mechanisms for the two genetic endpoints, DNA damage and chromosomal damage, suggesting their combined application in the field. Different endogenous and exogenous factors have been shown to modulate the genotoxic responses in mussels, acting as confounding factors i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The use of standardized protocol for caging, sampling and genotoxity evaluation is critical in biomonitoring studies. The use of a multimarker approach coupling genotoxicity biomarkers with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factors allows to have a complete picture of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urrent Zoology 60 (2): 273-284, 20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quatic animals GENOTOXICITY BIOINDICATOR Biomarker Micronucleus test Comet assay BIVALVE MUSSEL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