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母质发育水稻土N_(2)O消耗潜力及环境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曼 钟金梅 +4 位作者 王薇 赵丽娅 李兆华 李昆 王玲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44,共10页
土壤是N_(2)O的源和汇,在淹水和厌氧条件下具有消耗N_(2)O的能力。稻田土壤长期处于淹水状态,为N_(2)O的消耗提供了有利的环境,从而减少了N_(2)O排放。目前,有关稻田土壤N_(2)O排放的相关研究已有很多,但关于稻田表层土壤N_(2)O的消耗... 土壤是N_(2)O的源和汇,在淹水和厌氧条件下具有消耗N_(2)O的能力。稻田土壤长期处于淹水状态,为N_(2)O的消耗提供了有利的环境,从而减少了N_(2)O排放。目前,有关稻田土壤N_(2)O排放的相关研究已有很多,但关于稻田表层土壤N_(2)O的消耗能力及其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少。研究采集了第四纪红壤母质发育的壤土、湖积物砂土发育的砂质壤土、冲积土发育的粉砂质黏壤土3类土壤的各3个表层(0~5 cm)水稻土,风干后将其回填至具有5 cm深土柱的培养装置内,在土柱底部添加N_(2)O和添加氦气(He,对照)两个处理,于28℃下恒温淹水厌氧培养96 h。培养期间监测各土壤N_(2)O、N_(2)的动态变化,以及培养前后土壤养分的变化,量化N_(2)O消耗量和N2增量,以期揭示稻田表层土壤N_(2)O的消耗能力及其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剖面积累的N_(2)O有95.01%~99.92%被稻田表层土壤吸收,其中被还原为N2的N_(2)O量占总消耗量的64.50%~83.64%,表明淹水厌氧状态下,不同的水稻土均具有很强的N_(2)O吸收和消耗能力。研究还发现,3类土壤N_(2)O的消耗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影响砂质壤土N_(2)O消耗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土壤砂粒含量,且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R^(2)=0.964,P=0.000);土壤黏粒、粉砂粒、pH是粉砂质黏壤土N_(2)O消耗的主要环境影响因素,其中土壤黏粒与其消耗量呈显著线性相关(P<0.05);土壤速效钾和铵态氮增加量是影响壤土N_(2)O消耗的主要环境因子,其消耗量与速效钾之间在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这些结果表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土壤质地、土壤速效钾等是影响稻田土壤N_(2)O消耗的重要环境因子,且不同土壤N_(2)O消耗的环境影响因子存在差异,这将为调节土壤N_(2)O排放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水稻 N_(2)o消耗 土壤pH 土壤可溶性有机碳 土壤质地 淹水缺氧
下载PDF
酸化对水稻-土壤系统氮分配和N_(2)O排放的影响
2
作者 张宗祥 李华玮 +5 位作者 尚文鼎 曹传莉 孙梦雨 李笑笑 董召荣 宋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2-461,共10页
为研究土壤酸化对水稻-土壤系统氮转化、分配和氮损失的影响,以水稻-土壤系统为研究对象,设置中性(pH 7,CK)、弱酸(pH 6,T1)、中强酸(pH 5,T2)和强酸(pH 4,T3)4个土壤递增酸度处理,比较了不同酸度下水稻产量、氮素积累量、氮代谢酶活性... 为研究土壤酸化对水稻-土壤系统氮转化、分配和氮损失的影响,以水稻-土壤系统为研究对象,设置中性(pH 7,CK)、弱酸(pH 6,T1)、中强酸(pH 5,T2)和强酸(pH 4,T3)4个土壤递增酸度处理,比较了不同酸度下水稻产量、氮素积累量、氮代谢酶活性、氮素利用效率、氮平衡和N_(2)O排放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土壤酸度增加,水稻植株氮素积累、利用效率和产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拔节期氮素积累量与叶片中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和谷氨酸脱氢酶(GDH)以及茎秆中GS和GOGAT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开花期氮素积累量与穗中的NR、GS、GOGAT和GDH活性呈显著正相关。T1、T2和T3处理N_(2)O累积排放量与CK处理相比分别降低20.3%、58.0%和76.7%;单位产量下的N_(2)O排放量呈现递减的趋势。氮平衡分析表明,相比于CK处理,T2和T3处理氮素表观损失分别降低15.8%和21.1%,水稻氮吸收量分别降低1.5%和15.3%,土壤无机氮残留量分别增加41.2%和88.2%,氮素盈余率分别提高2.2个和7.1个百分点。土壤酸化至中强酸和强酸时,会分别通过抑制水稻拔节期茎叶和开花期穗部的氮代谢过程降低氮素积累量、利用效率和产量。土壤酸化会降低稻田N_(2)O累积排放量,同时也会降低单位产量N_(2)O排放量。此外,中强酸和强酸度土壤还会通过降低水稻氮吸收量和增加播前土壤无机氮量,提高土壤无机氮残留量和氮素盈余率,增加环境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酸化 水稻 氮素利用效率 产量 N_(2)o 土壤氮平衡
下载PDF
不同生物硝化抑制剂对红壤性水稻土N_(2)O排放的影响及其机制
3
作者 马明坤 陆玉芳 +2 位作者 王方嘉 俞海冰 施卫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7,共9页
为揭示不同生物硝化抑制剂(BNIs)对红壤性水稻土N2O排放的影响差异及作用机制,通过21 d的土柱淹水培养试验,比较了三种BNIs 1,9-癸二醇(1,9-D)、亚麻酸(LN)和3-(4-羟基苯基)丙酸甲酯(MHPP)与化学合成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对土壤N_(2)O... 为揭示不同生物硝化抑制剂(BNIs)对红壤性水稻土N2O排放的影响差异及作用机制,通过21 d的土柱淹水培养试验,比较了三种BNIs 1,9-癸二醇(1,9-D)、亚麻酸(LN)和3-(4-羟基苯基)丙酸甲酯(MHPP)与化学合成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对土壤N_(2)O排放及相关硝化、反硝化功能基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BNIs(1,9-D、LN、MHPP)可以显著平均降低土壤N_(2)O日排放峰值40.1%;1,9-D和MHPP可分别抑制N_(2)O排放总量44.5%和43.9%,而DCD和LN对N2O排放总量没有显著影响。1,9-D和MHPP对AOA(氨氧化古菌)、AOB(氨氧化细菌)硝化菌和nirS、nirK型反硝化菌的调控均有所不同,1,9-D可以同时抑制AOA、AOB和nirS微生物的生长;MHPP仅可以抑制AOA的生长;其中,AOA-amoA和nirS基因丰度与土壤N_(2)O的排放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同时,1,9-D和MHPP均增加了nosZ基因丰度及其与AOA-amoA+AOB-amoA、nirS+nirK和AOA-amoA+AOB-amoA+nirS+nirK的比值,且nosZ基因丰度及其相关比值与土壤N2O排放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总之,生物硝化抑制剂1,9-D和MHPP引起的AOA-amoA和nosZ基因丰度变化在红壤性水稻土N_(2)O减排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硝化抑制剂 红壤性水稻 N_(2)o AoA-amoA NoSZ
下载PDF
不同硝化抑制剂对稻季N_(2)O排放、NH_(3)挥发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曾科 王书伟 +2 位作者 朱文彬 田玉华 尹斌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03-511,共9页
为了筛选出水稻生产中应用效果更佳的硝化抑制剂,在太湖地区开展水稻季田间小区试验,尿素中分别添加化学合成硝化抑制剂2-氯-6-三氯甲基吡啶(CP)和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以及生物硝化抑制剂对羟基苯丙酸甲酯(MHPP),探讨3种不同硝... 为了筛选出水稻生产中应用效果更佳的硝化抑制剂,在太湖地区开展水稻季田间小区试验,尿素中分别添加化学合成硝化抑制剂2-氯-6-三氯甲基吡啶(CP)和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以及生物硝化抑制剂对羟基苯丙酸甲酯(MHPP),探讨3种不同硝化抑制剂对水稻季N_(2)O排放、NH_(3)挥发、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尿素处理相比,尿素添加3种硝化抑制剂能显著减少N_(2)O排放总量,抑制效果表现为DMPP(31.71%)>MHPP(30.40%)>CP(27.83%),不同硝化抑制剂间减排效果无显著差异;添加硝化抑制剂均显著增加了NH_(3)挥发总量,促进作用表现为CP(58.7%)>DMPP(40.3%)>MHPP(25.3%),不同硝化抑制剂间差异显著;添加硝化抑制剂的增产幅度为MHPP(4.9%)>CP(3.3%)>DMPP(1.1%),不同硝化抑制剂间无显著差异;氮肥表观利用率显著增加,表现为MHPP(15.7%)>CP(13.8%)>DMPP(10.9%),但不同硝化抑制剂间无显著差异;综合考虑活性气态氮损失量和水稻产量,3种硝化抑制剂相比单施尿素均显著增加了单位产量活性气态氮排放强度,增加幅度表现为CP(50.3%)>DMPP(35.0%)>MHPP(17.8%),CP显著高于DMPP和MHPP。综合比较,生物硝化抑制剂MHPP在水稻生产中增效减排的作用优于化学合成硝化抑制剂CP和DMPP,但在生产应用中要与其他NH_(3)挥发减排措施相结合,更好地发挥其增效减排潜力,推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季 硝化抑制剂 N_(2)o排放 NH_(3)挥发 水稻产量
下载PDF
节水灌溉下秸秆还田形式对黑土区稻田N_(2)O排放与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薛里 张忠学 +4 位作者 齐智娟 韩羽 徐丹 张作合 周欣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0-289,共10页
为探寻不同灌溉模式下秸秆还田形式对黑土区稻田N_(2)O排放与产量的影响,于2023年进行大田试验,设置常规灌溉(F)与控制灌溉(C)两种灌溉模式,同时设置秸秆还田(S)、秸秆炭化为生物炭还田(B)、秸秆过牛腹为有机肥还田(O)3种还田形式,以及... 为探寻不同灌溉模式下秸秆还田形式对黑土区稻田N_(2)O排放与产量的影响,于2023年进行大田试验,设置常规灌溉(F)与控制灌溉(C)两种灌溉模式,同时设置秸秆还田(S)、秸秆炭化为生物炭还田(B)、秸秆过牛腹为有机肥还田(O)3种还田形式,以及秸秆不还田(N)作为对照组,共计8个处理。分析不同灌溉模式下秸秆还田形式对稻田N_(2)O排放通量与水稻产量的影响,测定了水稻各生育期稻田土壤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微生物氮含量、pH值,并分析了N_(2)O排放总量和水稻产量与土壤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除返青期外,与秸秆不还田处理相比,秸秆还田与有机肥还田处理土壤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微生物氮含量均表现为增加。相同秸秆还田形式下,控制灌溉模式下各处理生育期内土壤平均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较常规灌溉模式高36.23%~60.82%、14.16%~19.61%。同时,秸秆还田与生物炭还田能提高稻田土壤pH值。相同灌溉模式下,与秸秆不还田处理相比较,秸秆还田与有机肥还田处理N_(2)O排放总量分别增加14.44%~24.09%、8.22%~14.44%,生物炭还田处理N_(2)O排放总量降低14.31%~23.90%。生物炭还田与有机肥还田各处理水稻产量提高3.28%~13.07%,其中控制灌溉模式下生物炭还田处理产量最高。综上所述,控制灌溉下生物炭还田可以实现节水、增产、减排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产量 N_(2)o排放 黑土区稻田 灌溉模式 秸秆还田形式
下载PDF
氧气对水稻土N_(2)O排放和narG型反硝化微生物的短期影响
6
作者 姚东良 彭德元 +3 位作者 王振华 秦红灵 刘毅 张俊忠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5-343,共9页
选取第四纪红土发育水稻土,在0%(厌氧)、10%(兼性厌氧)和21%(好氧)等3个O_(2)体积分数及40%和60%2种土壤含水量条件下进行室内培养,探讨O_(2)含量对土壤N_(2)O排放及narG型反硝化微生物种群丰度和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40%和60%2种... 选取第四纪红土发育水稻土,在0%(厌氧)、10%(兼性厌氧)和21%(好氧)等3个O_(2)体积分数及40%和60%2种土壤含水量条件下进行室内培养,探讨O_(2)含量对土壤N_(2)O排放及narG型反硝化微生物种群丰度和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40%和60%2种土壤含水量条件下,厌氧处理的N_(2)O排放通量均最高,且60%土壤含水量处理下的N_(2)O排放通量略高于40%土壤含水量处理的;方差分析表明,相比于土壤含水量,O_(2)含量是制约土壤中N_(2)O排放更关键的因子;微生物narG基因丰度与O_(2)含量呈极显著(P<0.01)负相关,与N_(2)O排放通量和土壤NO_(3)^(–)–N消耗质量分数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与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但不显著;O_(2)含量和含水量均会造成土壤narG型反硝化微生物群落组成差异,40%土壤含水量处理,OTU1882(Pseudolabrys)、OTU1510(分枝杆菌属)的占比较大,60%土壤含水量处理,OTU1593(地杆菌属)的占比较大,当土壤含水量一定时,同一培养时间厌氧处理的优势OTU1882和OTU1510相对丰度偏低,且变化幅度较大,其相对丰度与N_(2)O排放通量呈负相关,其中OTU1882的影响显著(P<0.05)。可见,土壤O_(2)含量通过调控土壤微生物的narG基因丰度和群落组成而调控N_(2)O的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narG型反硝化微生物 氧气 土壤含水量 N2o排放
下载PDF
江汉平原不同类型“一种两收”水稻品种对稻田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
7
作者 李绍秋 娄兵 +10 位作者 李芝义 李心雨 邓姣 刘章勇 朱波 蔡鑫 曹鹏 张玉娇 张石来 黄光福 胡凤益 《作物研究》 2023年第2期104-109,共6页
为了探讨多年生稻和再生稻生产模式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为构建丰产减排的稻作模式提供依据,于2021年在湖北荆州以再生稻品种丰两优香1号、虾稻1号和多年生稻品种多年生稻23、云大25为研究对象开展试验,分析江汉平原多年生稻与再... 为了探讨多年生稻和再生稻生产模式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为构建丰产减排的稻作模式提供依据,于2021年在湖北荆州以再生稻品种丰两优香1号、虾稻1号和多年生稻品种多年生稻23、云大25为研究对象开展试验,分析江汉平原多年生稻与再生稻的稻田CH_(4)、N_(2)O排放差异。结果表明,多年生稻和再生稻的CH_(4)排放规律基本一致,主要集中在头季齐穗期和再生季齐穗期;再生稻和多年生稻的N_(2)O排放趋势也基本一致,在头季施基肥和促芽肥至提苗肥期间出现N_(2)O排放。与再生稻相比,多年生稻头季、再生季和全生育期的CH_(4)排放分别增加了213.0%、55.8%和156.9%;多年生稻全生育期N_(2)O排放量与再生稻差异不显著,头季N_(2)O平均排放量较再生稻高13.7%,再生季却低40.4%。多年生稻的全球增温潜势和单位稻谷产量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分别较再生稻高139.3%和650.0%。综合分析,再生稻丰两优香1号具有较高的稻谷产量和较低的温室气体排放,更适合在江汉平原地区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温室气体排放 CH_(4) N_(2)o 江汉平原
下载PDF
成都地区稻田CH_(4)和N_(2)O排放特征研究
8
作者 王丽坤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4年第1期5-8,共4页
稻田是农业温室气体甲烷(CH_(4))和氧化亚氮(N_(2)O)的重要排放源,研究稻田CH_(4)和N_(2)O的排放特征和排放规律,对探究农业减排固碳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选取四川省成都地区主要推广种植的水稻品种,利用静态箱法和气相色谱分析法,监测... 稻田是农业温室气体甲烷(CH_(4))和氧化亚氮(N_(2)O)的重要排放源,研究稻田CH_(4)和N_(2)O的排放特征和排放规律,对探究农业减排固碳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选取四川省成都地区主要推广种植的水稻品种,利用静态箱法和气相色谱分析法,监测水稻生长期内稻田温室气体排放情况,研究稻田CH_(4)和N_(2)O排放特征及排放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本试验籼稻温室气体排放量较大,产量高,为实现减排固碳效果,需在保持水稻高产的情况下,研究适合当地的田间管理措施,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CH_(4) N_(2)o 排放通量 排放规律
下载PDF
大气中O_3浓度变化对水稻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5
9
作者 郭建平 王春乙 +2 位作者 温民 白月明 霍治国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22-826,共5页
本文利用 OTC- 1型开顶式气室对水稻进行了不同 O3浓度处理 ,试验研究了不同 O3浓度对水稻生长发育、生理过程和产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大气中 O3浓度增加时 ,水稻的气孔阻力增加、光合作用速率下降、蒸腾速率也下降。水稻的生物... 本文利用 OTC- 1型开顶式气室对水稻进行了不同 O3浓度处理 ,试验研究了不同 O3浓度对水稻生长发育、生理过程和产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大气中 O3浓度增加时 ,水稻的气孔阻力增加、光合作用速率下降、蒸腾速率也下降。水稻的生物量减少 ,产量下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3浓度 水稻 品质 产量 臭氧
下载PDF
水稻品种对稻田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31
10
作者 孙会峰 周胜 +3 位作者 陈桂发 付子轼 刘国兰 宋祥甫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595-1602,共8页
稻田被认为是温室气体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的重要排放源,推广种植较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水稻品种是控制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措施之一。选取在太湖流域推广种植较多的16个品种为对象,通过研究其CH4和N2O排放情况,筛选出该区域内最... 稻田被认为是温室气体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的重要排放源,推广种植较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水稻品种是控制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措施之一。选取在太湖流域推广种植较多的16个品种为对象,通过研究其CH4和N2O排放情况,筛选出该区域内最适宜种植的较低温室气体排放的品种。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的产量与CH4排放量存在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在常规灌溉条件下,不管是常规品种还是杂交品种,粳稻的CH4、N2O累积排放量和产量都要高于籼稻。与常规品种(粳稻或籼稻)相比,杂交品种的CH4累积排放量和产量相对较高,但N2O累积排放量相对较低。常规粳稻中的早玉香粳和秀水134、杂交粳稻中的花优14、秋优金丰和甬优9号以及杂交籼稻中的旱优113、天优华占均具有较高的产量和较低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有较大的推广种植价值。早玉香粳、旱优8号和旱优113为节水抗旱稻,它们在水分缺少的环境下可能会表现出更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品种 CH4 N2o 水稻产量 节水抗旱稻
下载PDF
施氮对水稻土N_2O释放及反硝化功能基因(narG/nosZ)丰度的影响 被引量:18
11
作者 郑燕 侯海军 +2 位作者 秦红灵 朱亦君 魏文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386-3393,共8页
以紫潮泥和红黄泥两种不同质地的水稻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分析施用硝态氮肥对N2O释放和反硝化基因(narG/nosZ)丰度的影响,并探讨反硝化基因丰度与N2O释放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施用硝态氮显著增加两种水稻土的N2O释放量... 以紫潮泥和红黄泥两种不同质地的水稻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分析施用硝态氮肥对N2O释放和反硝化基因(narG/nosZ)丰度的影响,并探讨反硝化基因丰度与N2O释放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施用硝态氮显著增加两种水稻土的N2O释放量。在72h培养过程中,施氮改变了紫潮泥反硝化基因(narG/nosZ)的丰度,但并未明显影响红黄泥反硝化基因(narG/nosZ)丰度。通过双变量相关分析发现,除了紫潮泥narG基因外,其它的反硝化基因丰度和N2O释放之间并没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施氮 N2o释放 反硝化基因丰度
下载PDF
水稻土裂缝的生成对N_2O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黄树辉 吕军 曾光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10-413,共4页
通过土柱试验模拟了3种水稻土从淹水到日渐变干过程中的N2O日变化和时变化规律.相同质地的粉质黏壤土青紫泥和黄斑田有相似的N2O日释放规律,区别于粉质壤土的小粉土.24h内开裂土壤青紫泥和黄斑田的释放高峰分别在14:00和凌晨2:00,未开... 通过土柱试验模拟了3种水稻土从淹水到日渐变干过程中的N2O日变化和时变化规律.相同质地的粉质黏壤土青紫泥和黄斑田有相似的N2O日释放规律,区别于粉质壤土的小粉土.24h内开裂土壤青紫泥和黄斑田的释放高峰分别在14:00和凌晨2:00,未开裂的小粉土释放高峰仅在凌晨2:00.裂缝的产生使N2O释放高峰提前出现.在培养过程中开裂的青紫泥和黄斑田的N2O日排放通量与含水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指数关系,而未开裂的小粉土则未呈现明显相关关系.在裂缝产生过程中,裂缝的平均体积与N2O日排放通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乘幂关系.裂缝的平均面积与N2O日排放通量存在显著的乘幂关系,裂缝的平均深度与N2O日排放通量之间呈显著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2o排放 水稻 裂缝
下载PDF
DCD不同施用时间对水稻生长期CH4和N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9
13
作者 李香兰 马静 +3 位作者 徐华 曹金留 蔡祖聪 K.Yagi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675-3681,共7页
硝化抑制剂传统的施用方法是在作物移栽或播种前与基肥配合施用。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相同施肥条件下,硝化抑制剂双氢胺(dicyandiamide,DCD)不同施用时间(与基肥混施、分孽肥后施入、穗肥后施入)对水稻生长期CH4和N2O排放的影响。结果... 硝化抑制剂传统的施用方法是在作物移栽或播种前与基肥配合施用。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相同施肥条件下,硝化抑制剂双氢胺(dicyandiamide,DCD)不同施用时间(与基肥混施、分孽肥后施入、穗肥后施入)对水稻生长期CH4和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入DCD能同时降低CH4和N2O排放量。就整个水稻生长期而言,与基肥混施DCD分别降低21.41%的CH4排放量和8.00%的N2O排放量;调节DCD施用时间至分孽肥后显著降低30.30%的N2O排放量,同时降低5.24%的CH4排放量。就施入DCD到水稻收获的特定生长阶段而言,缓施DCD分别降低32.65%的N2O排放量和11.18%的CH4排放量;晚施DCD对CH4和N2O排放的影响不大。CK、早施DCD、缓施DCD及晚施DCD处理CH4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0.95、0.75、0.87mg/(m.2h)及0.94 mg/(m.2h),N2O平均排放通量为155.67、143.24、108.50μg/(m.2h)及153.24μg/(m2.h),缓施DCD显著降低CH4和N2O排放量(p<0.01)。土壤温度是影响N2O排放的主要因素,而CH4排放通量与土壤Eh呈显著负相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抑制剂 双氢胺(DCD) CH3和N2o 水稻
下载PDF
氮素形态和光照强度对水稻表土及根际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徐胜光 高召华 +4 位作者 林丽 陈泽斌 陈武荣 李冰 余磊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19-1328,共10页
【目的】稻田生态系统是N_2O的重要排放源,本研究旨在探讨氮素形态和光照对水稻根际、叶际N_2O排放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试验采用水培方法,在小型光控培养箱内进行,供试作物为水稻。将水稻地上部和地下部严格分隔在试验装置内室和外室... 【目的】稻田生态系统是N_2O的重要排放源,本研究旨在探讨氮素形态和光照对水稻根际、叶际N_2O排放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试验采用水培方法,在小型光控培养箱内进行,供试作物为水稻。将水稻地上部和地下部严格分隔在试验装置内室和外室,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水稻根、叶界面排放的N_2O量。首先进行了弱光(8:00~18:00,4000 Lux;18:00~22:00,0 Lux)和供氮量一致条件下(N 90 mg/L),NO_3~–-N、NH_4NO_3和NH4+-N 3种氮素形态对水稻根、叶界面N_2O排放的影响的试验。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不同光照条件下[弱光(8:00~18:00,4000 Lux;18:00~22:00,0 Lux)、强光(8:00~18:00,8000 Lux;18:00~22:00,0 Lux)和自然光]不同氮素形态对水稻根、叶界面N_2O排放的影响的试验。【结果】1)相同供氮水平、弱光条件下,NO_3~–-N、NH_4NO_3、NH4+-N处理的水稻分蘖期叶际及根际N_2O排放速率分别为6.37、5.03、0.46μg/(pot·h)和16.30、15.71、1.31μg/(pot·h),开花结实期及成熟衰老期亦获得相似的结果。NO_3~–-N、NH_4NO_3处理水稻根际、叶际N_2O排放量显著高于NH4+-N(P<0.05)。2)弱光照条件下,NO_3–-N、NH_4NO_3和NH4+-N处理的水稻开花结实期叶际N_2O平均排放速率分别为10.47、3.70、0.26μg/(pot·h),强光照条件下分别为20.83、10.82、2.08μg/(pot·h),两种光照条件下3种氮源处理之间N_2O平均排放速率差异显著,自然光照条件下NO_3~–-N与NH_4NO_3处理间水稻叶际N_2O排放差异不显著。3)在弱光条件下,NO_3~–-N、NH_4NO_3和NH4+-N处理的水稻根际N_2O排放速率分别为27.76、5.19、0.30μg/(pot·h),强光条件下分别为32.83、16.41、1.27μg/(pot·h),自然光条件下分别为16.49、20.21、1.74μg/(pot·h)。NH_4NO_3处理水稻根际N_2O排放随光照增强而增加,自然光条件下NO_3~–-N与NH_4NO_3处理间水稻根际N_2O排放差异不显著,但弱光条件下差异显著;4)叶际N_2O排放速率(Y)与根际N_2O排放速率(X)间呈极显著正相关,Y=1.963+0.444X(R^2=0.661,P<0.01)。【结论】不论光照条件强弱,供应NO_3~–-N均显著提高水稻根、叶界面的N_2O-N排放,NH_4NO_3次之。光照越强,排放就越明显。叶际N_2O排放可以反映出根际的排放,因此,水稻施肥应尽量选用铵态氮肥,避免使用硝态氮以及含有硝态氮的肥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形态 水稻 叶际 根际 N2o排放
下载PDF
水分管理对水稻生长期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22
15
作者 李香兰 徐华 +2 位作者 曹金留 蔡祖聪 八木一行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03-707,共5页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相同施肥条件下,不同水分管理(持续淹水,分蘖肥后提前烤田、正常烤田和推迟烤田)对水稻生长期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水稻生长期N2O的排放集巾在施分蘖肥后的烤田期间及随后复水的5—8天内。在此期间各...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相同施肥条件下,不同水分管理(持续淹水,分蘖肥后提前烤田、正常烤田和推迟烤田)对水稻生长期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水稻生长期N2O的排放集巾在施分蘖肥后的烤田期间及随后复水的5—8天内。在此期间各处理N2O排放量占季节排放总量的70.30%~94.26%;烤田前淹水及后期干湿交替阶段有少量N2O排放。对持续淹水处理而言,N2O的排放通量是正常烤田处理的12.10%。提前烤田、正常烤田和推迟烤田的平均N2O排放通量分别为188.56、158.48和147.84μg/(m^2·h),随着烤田开始时间的推迟,N2O排放量逐渐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2o排放 烤田开始时间 水稻生长期
下载PDF
外源H2O2对水稻幼苗抗寒性的调节作用(英文) 被引量:14
16
作者 韩娜 冯汉青 +1 位作者 李燕鸿 李红玉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14-1219,共6页
在常温下用不同浓度的外源H2O2(0~20mmol·L-1)预处理水稻幼苗,再进行12h6℃低温胁迫,根据幼苗相对含水量和质膜相对透性筛选最佳外源H2O2处理浓度,并分析最佳外源H2O2浓度下幼苗的渗透调节物质和活性氧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 在常温下用不同浓度的外源H2O2(0~20mmol·L-1)预处理水稻幼苗,再进行12h6℃低温胁迫,根据幼苗相对含水量和质膜相对透性筛选最佳外源H2O2处理浓度,并分析最佳外源H2O2浓度下幼苗的渗透调节物质和活性氧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1)0~8mmol·L-1H2O2预处理可以增加水稻幼苗的相对含水量,降低其质膜相对透性,并以4mmol·L-1H2O2的效果最佳.(2)低温胁迫后,与对照组相比,4mmol·L-1外源H2O2预处理降低了水稻幼苗萎蔫程度,并使其总呼吸速率、交替途径容量都有增加,同时还抑制了丙二醛的含量,增加了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脯氨酸的含量.(3)外源H2O2预处理对水稻幼苗的内源H2O2含量以及O2-·产生速率没有显著影响.研究发现,外源H2O2可以通过提高呼吸速率、降低脂质过氧化程度、增加碳氮代谢来有效增强水稻幼苗的抗寒性,它可能以一种独立于内源活性氧系统之外的方式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H2o2 低温胁迫 呼吸速率 活性氧 水稻幼苗
下载PDF
不同浓度H_2O_2处理对水稻陈种子活力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艳玲 任艳芳 +3 位作者 林肖 田丹 杨波 何俊瑜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49-53,共5页
为探明过氧化氢引发对水稻陈种子活力的影响,以贮藏2年的水稻种子为材料,分析不同浓度的H_2O_2(0.01、0.10、0.50、1.00、2.00、5.00 mmol/L)进行浸种处理对水稻陈种子萌发情况、电解质外渗率、根系活力、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探明过氧化氢引发对水稻陈种子活力的影响,以贮藏2年的水稻种子为材料,分析不同浓度的H_2O_2(0.01、0.10、0.50、1.00、2.00、5.00 mmol/L)进行浸种处理对水稻陈种子萌发情况、电解质外渗率、根系活力、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01~2.00 mmol/L H_2O_2引发处理可促进水稻陈种子萌发,提高水稻陈种子活力,表现为提高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促进根和芽生长,提高根系活力和幼苗叶绿素含量,增强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而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幼苗丙二醛(MDA)含量降低。5.0 mmol/L的H_2O_2浸种后,种子活力、幼苗生长、根系活力、幼苗叶绿素含量、SOD、CAT、POD的活性下降,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和MDA含量增加。可见适宜浓度的H_2O_2处理可以提高老化水稻种子的活力,促进种子的生长发育,其中,以0.5 mmol/L H_2O_2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2o2 水稻 陈种子 萌发 生理特性
下载PDF
氧气浓度对水稻土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8
18
作者 杨艳菊 蔡祖聪 张金波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39-545,共7页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在25℃,60%田间持水量条件下,研究了氧气浓度(200、100和20ml/L)和铵态氮浓度(10、30和50mg/kg)对6个水稻土(pH5.23~7.83,黏粒含量71.0~522g/kg)N20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水稻土N20排放通量随...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在25℃,60%田间持水量条件下,研究了氧气浓度(200、100和20ml/L)和铵态氮浓度(10、30和50mg/kg)对6个水稻土(pH5.23~7.83,黏粒含量71.0~522g/kg)N20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水稻土N20排放通量随铵态氮浓度的增加、氧气浓度的下降而增加。逐步回归分析表明,N2O累积排放量与铵态氮含量、土壤有机碳含量、黏粒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氧气浓度呈负相关关系(R2=0.845,P〈0.01)。氧气浓度下降增加N20排放可能与硝化产物中N2O比例增加和反硝化作用加强有关,但不同氧气浓度条件下各N2O产生过程的贡献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气浓度 N2o 铵态氮 黏粒含量 水稻
下载PDF
H_2O_2对水稻Rubisco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陆巍 李森 +6 位作者 李国富 公衍道 赵南明 周海梦 邓志瑞 张荣铣 陈国祥 《植物生理学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3-216,共4页
H2 O2 浓度低于 2 0mmol·L-1时 ,Rubisco分子稳定 ;高于 2 0mmol·L-1则Rubisco的大亚基之间发生交联 ,全酶发生聚沉。H2 O2 处理后 ,Rubisco表面巯基数目减少 ,对两种蛋白水解酶尤其是胰蛋白酶的敏感性增强 ,大亚基水解明显... H2 O2 浓度低于 2 0mmol·L-1时 ,Rubisco分子稳定 ;高于 2 0mmol·L-1则Rubisco的大亚基之间发生交联 ,全酶发生聚沉。H2 O2 处理后 ,Rubisco表面巯基数目减少 ,对两种蛋白水解酶尤其是胰蛋白酶的敏感性增强 ,大亚基水解明显增加。H2 O2 处理只会增加Rubisco大亚基的水解程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活性 光合作用 氧化胁迫 H2o2 水稻 RUBISCo 稳定性
下载PDF
稻麦轮作条件下机插水稻CH_4和N_2O的排放特征及温室效应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岳芳 陈留根 +4 位作者 王子臣 张传胜 朱普平 盛婧 郑建初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403-1409,共7页
于2008年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人工手插和机插2种水稻种植方式下CH4和N2O排放进行田间观测,研究稻麦轮作条件下机插水稻CH4和N2O的排放特征及其温室效应。结果表明,水稻生长季CH4排放通量人工手插水稻和机插水稻均呈先升高后降低... 于2008年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人工手插和机插2种水稻种植方式下CH4和N2O排放进行田间观测,研究稻麦轮作条件下机插水稻CH4和N2O的排放特征及其温室效应。结果表明,水稻生长季CH4排放通量人工手插水稻和机插水稻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N2O仅在水稻搁田期间有明显排放,机插和人工手插水稻CH4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4.68、4.39 mg.m-2.h-1,N2O平均排放通量为92.80、111.33μg.m-.2h-1。与人工手插水稻相比,机插水稻增加CH4排放总量14%,减少N2O排放总量11%,使稻季排放CH4和N2O所产生的全球增温潜势(GWP)和"单位产量的GWP"分别提高8%和10%。在稻麦轮作条件下采用机插水稻种植方式,水稻生长期间排放的CH4和N2O所形成的温室效应有提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插水稻 CH4和N2o排放 温室效应 稻麦轮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