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离体叶片吸收亚硒酸盐的生理特性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联合 赵巍 +2 位作者 郁飞燕 李友军 苗艳芳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89-193,共5页
硒在人体内具有抗氧化、提高免疫力和预防癌症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人体硒主要通过食物链来源于植物性食物。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稻米中,硒主要以硒代蛋氨酸和甲基硒代半胱氨酸形式存在,而这两种形式的有机硒对人体健康... 硒在人体内具有抗氧化、提高免疫力和预防癌症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人体硒主要通过食物链来源于植物性食物。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稻米中,硒主要以硒代蛋氨酸和甲基硒代半胱氨酸形式存在,而这两种形式的有机硒对人体健康的有效性远大于无机硒。因此利用稻米中良好硒源为人体补硒是一条高效、低廉、简单和易行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叶片 亚硒酸盐 吸收 生理特性
下载PDF
新型水稻钵体摆栽秧盘及秧盘注塑模具的设计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晓丽 那明君 +1 位作者 李元强 张惠友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370-372,共3页
通过对现有水稻钵体摆栽秧盘结构的改进设计,可以大大提高秧盘的使用寿命,并设计出用于改进后的秧盘生产用的注塑模具。
关键词 水稻 摆栽秧盘 注塑模具 设计
下载PDF
绰墩遗址新石器时期水稻田、古水稻土剖面、植硅体和炭化稻形态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曹志洪 杨林章 +8 位作者 林先贵 胡正义 董元华 章钢娅 陆彦椿 尹睿 吴艳宏 丁金龙 郑云飞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38-847,共10页
绰墩遗址第六次发掘的300m^2范围内出土22块古田块,通过对其田埂、灌排系统(水口、水沟、水井)等结构特征的观察研究,对古田块和水沟中出土的灌溉用具——陶罐和陶盆碎片的鉴定是属于马家滨文化时期的器物;从田块表土层中淘洗出大... 绰墩遗址第六次发掘的300m^2范围内出土22块古田块,通过对其田埂、灌排系统(水口、水沟、水井)等结构特征的观察研究,对古田块和水沟中出土的灌溉用具——陶罐和陶盆碎片的鉴定是属于马家滨文化时期的器物;从田块表土层中淘洗出大量的炭化稻粒,每克土壤中检测到有上万至十余万颗水稻植硅体,这些结果证明所发现的田块是马家滨时期的灌溉稻田。对出土的炭化稻粒和土壤有机质的14^C定年结果表明其年龄分别为5907 a BP和6280 a BP,是新石器即晚马家滨文化时期的水稻文明。对在遗址挖掘的两个整段剖面(P-01和P.03)的研究发现,P-01剖面上42~103cm层位埋藏有马桥文化-商朝初期(3320aBP)和在103~200cm层位埋藏有马家滨时期(6280aRP)的两个古水稻土剖面,这一结果佐证了前人关于8000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曾有过几次大的洪水泛滥而使人类耕作活动中断的气候变化事件的结论。然而距P-01仅15m的P-03整段剖面上仅出现了马桥-商朝初期的古水稻土剖面(40~100cm),未发现马家滨时期古水稻土剖面(100~200cm),说明当时的生产力非常低下,仅能利用低洼平坦的地方种稻,稍高一点的居住点附近的坡地就无法改成梯田种植水稻了。这两个埋藏的古水稻土剖面均已经发育了水稻土的明显特征。对出土炭化稻粒的形态学研究表明,外型多为椭圆形,长宽比的变异较大,稃面有方格凹陷结构、周边有稃毛,顶端残留有稻芒的基部,基部有护颖而没有小梗,“钝形”的双峰乳突、浅平的凹陷乳沟等均显示其为人工栽培的粳型水稻。结果与丁颖20世纪50年代在黄河流域发现的汉代的炭化稻粒的特征是吻合的,从而支持了关于“我国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古代最早栽培的水稻都是粳稻品种”的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藏古水稻 水稻 新石器时期 水稻植硅 粳型栽培稻 14^C定年
下载PDF
异源六倍体水稻AACCDD和三倍体水稻ACD生殖特性的细胞胚胎学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祝剑峰 刘幼琪 +3 位作者 王爱云 宋兆建 陈冬玲 蔡得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350-357,共8页
利用异源多倍体杂种优势是多倍体水稻研究的第三阶段,但异源多倍体杂种常常不育。为明确其不育特点,本文以本实验室通过远缘杂交获得的栽培稻(AA)品种DTS137和高秆野生稻O.alta(CCDD)的杂种三倍体ACD和加倍形成的六倍体AACCDD为材料,分... 利用异源多倍体杂种优势是多倍体水稻研究的第三阶段,但异源多倍体杂种常常不育。为明确其不育特点,本文以本实验室通过远缘杂交获得的栽培稻(AA)品种DTS137和高秆野生稻O.alta(CCDD)的杂种三倍体ACD和加倍形成的六倍体AACCDD为材料,分别对其花粉和胚囊发育过程进行石蜡切片观察,发现3x与6x之间以及6x雌性和雄性生殖方式和前途具有明显的不同:(1)异源三倍体ACD水稻杂种花粉败育彻底,败育发生在小孢子母细胞时期,绒毡层细胞提前解体;大孢子母细胞不能进行减数分裂,与周围的珠心组织一起发生解体,雌性完全败育。(2)异源六倍体水稻杂种(AACCDD)的雄性败育发生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细线期,此期小孢子母细胞发育停滞,随后解体;而雌性器官的发育基本正常。推测异源六倍体杂种的不育性与不同基因组间存在着部分核质不亲和性有关。据此,为了克服六倍体水稻AACCDD的不育性和验证该杂种雌性可育的结论,以栽培稻(AA)的PM eS二倍体品系HN2026-2x为父本与之杂交,通过胚挽救成功获得回交杂种BC1F1植株,经根尖染色体鉴定为2n=4x=48,系由AACD组成。虽然该异源三基四倍体是不育的,但为随后的染色体加倍创造AAAACCDD同源异源八倍体,进而获得结实的同源异源多倍体杂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源六倍水稻 花粉败育 胚囊 减数分裂 回交检测
下载PDF
大湖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水稻(O.sativa L.)硅酸体形状特征及其稻种演变初探 被引量:7
5
作者 郑云飞 藤原宏志 +4 位作者 游修龄 俞为洁 刘斌 丁金龙 王才林 《农业考古》 1998年第1期156-162,共7页
大湖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水稻(O.sativaL.)硅酸体形状特征及其稻种演变初探浙江农业大学郑云飞日本宫崎大学藤原宏志浙江农业大学游修龄浙江省博物馆俞为洁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刘斌苏州市博物馆丁金龙日本宫崎大学王才林,宇... 大湖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水稻(O.sativaL.)硅酸体形状特征及其稻种演变初探浙江农业大学郑云飞日本宫崎大学藤原宏志浙江农业大学游修龄浙江省博物馆俞为洁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刘斌苏州市博物馆丁金龙日本宫崎大学王才林,宇田津彻朗引言植物,尤其是禾本科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硅酸 形状特征 新石器时代遗址 马家浜文化 良渚文化 栽培稻 红烧土 SATIVA 崧泽文化 机动细胞
下载PDF
水稻矮缩病毒Pns6和P8蛋白在病毒侵染水稻原生质体后的表达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洁 宛柏杰 +3 位作者 尚鹏祥 丁新伦 杜振国 吴祖建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8-123,共6页
【目的】为明确水稻矮缩病毒(Rice dwarf virus, RDV) Pns6和P8蛋白在病毒侵染水稻原生质体后的表达动态,【方法】利用PEG介导的病毒侵染原生质体体系,通过免疫荧光和电镜技术分析Pns6、P8蛋白以及病毒粒体在水稻原生质体中的定位;同时... 【目的】为明确水稻矮缩病毒(Rice dwarf virus, RDV) Pns6和P8蛋白在病毒侵染水稻原生质体后的表达动态,【方法】利用PEG介导的病毒侵染原生质体体系,通过免疫荧光和电镜技术分析Pns6、P8蛋白以及病毒粒体在水稻原生质体中的定位;同时,通过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Pns6和P8蛋白及其RNA在水稻原生质体中的积累量。【结果】病毒接种水稻原生质体48h后,Pns6蛋白在细胞质中可以形成类似于病毒原质(viroplasm)的点状内含体,P8蛋白也大量的表达。同时,病毒粒体在水稻原生质体中也形成内含体状的结构。病毒接种水稻原生质体12 h后,均可检测到Pns6和P8蛋白的表达,并且在36 h后达到最高值。病毒接种水稻原生质体后,Pns6 RNA在24 h时表达量达到最高,P8 RNA在36 h时表达量达到最高。【结论】RDV侵染水稻原生质体后,Pns6和P8蛋白均有表达,并且病毒也可能通过形成病毒原质来完成病毒在寄主细胞的复制和装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矮缩病毒 水稻原生质 Pns6蛋白 P8蛋白
下载PDF
水稻齿叶矮缩病毒P8蛋白的抗体制备及其在水稻原生质体内的表达动态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晓敏 宛柏杰 +3 位作者 吴锦鸿 林文武 吴祖建 张洁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70-674,共5页
水稻齿叶矮缩病毒(rice ragged stunt virus,RRSV)属于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水稻病毒属(Oryzavirus)成员。该病毒引起的水稻齿叶矮缩病在我国南方发病严重,成为我国水稻生产上的重要病害。通过建立水稻原生质体培养体系,对RRSV主要... 水稻齿叶矮缩病毒(rice ragged stunt virus,RRSV)属于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水稻病毒属(Oryzavirus)成员。该病毒引起的水稻齿叶矮缩病在我国南方发病严重,成为我国水稻生产上的重要病害。通过建立水稻原生质体培养体系,对RRSV主要外壳蛋白P8在水稻原生质体内的复制与表达情况进行研究。通过原核表达对P8蛋白进行抗体制备,抗血清经Western印迹检测具有特异性,间接ELISA测得其效价为2 500倍左右。以制备的抗血清为探针,通过Western印迹检测到P8蛋白在病毒侵染原生质体后24h开始表达,48h左右达到最大值,60h后开始下降,但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同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病毒侵染水稻原生质体后的P8RNA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P8RNA在8h时开始积累,32h左右达到最大值,48h后表达量开始下降到一个平台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保护 水稻齿叶矮缩病毒 水稻原生质 制备 荧光定量PCR WESTERN印迹
下载PDF
对水稻钵体苗有序栽植机械的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宋建农 魏文军 王立臣 《中国农机化》 1999年第5期38-40,共3页
关键词 水稻钵苗行栽机 机械抛秧 水稻
下载PDF
水稻齿叶矮缩病毒Pns10蛋白在水稻原生质体内的表达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洁 陈晓敏 +3 位作者 吴锦鸿 朱重庆 丁新伦 吴祖建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32-237,共6页
【目的】水稻齿叶矮缩病毒(Rice ragged stunt virus,RRSV)Pns10蛋白在介体昆虫细胞内可形成类似病毒原质(viroplasm)的内含体,是RRSV侵染介体所必需。然而Pns10蛋白在水稻寄主中是否具有类似功能及其表达情况如何未见报道。【方法】利... 【目的】水稻齿叶矮缩病毒(Rice ragged stunt virus,RRSV)Pns10蛋白在介体昆虫细胞内可形成类似病毒原质(viroplasm)的内含体,是RRSV侵染介体所必需。然而Pns10蛋白在水稻寄主中是否具有类似功能及其表达情况如何未见报道。【方法】利用大肠杆菌系统表达Pns10蛋白,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通过水稻原生质体病毒侵染体系,利用免疫荧光技术分析Pns10蛋白在水稻原生质体内的分布情况,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Pns10 RNA和Pns10蛋白在水稻原生质体内的积累情况。【结果】将Pns10基因克隆到Gateway系统原核表达载体p DEST17中,IPTG诱导表达成功后,制备融合蛋白抗血清。Western blot检测显示,该抗血清可检测感病水稻叶片中的Pns10蛋白。病毒侵染水稻原生质体后,Pns10蛋白可形成类似病毒原质的内含体;Pns10 RNA在病毒接种8 h后开始积累,24 h后达到最大值,随后开始下降;Pns10蛋白在24 h后开始表达,之后维持较高水平,60 h后略有下降。【结论】成功获得了Pns10抗血清;Pns10在水稻原生质体内成功表达,可形成类似病毒原质的内含体,并且Pns10 RNA的表达先于其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齿叶矮缩病毒 水稻原生质 Pns10抗 Pns10RNA Pns10蛋白
下载PDF
水稻钵体苗物理机械特性的测试分析
10
作者 辛明金 宋玉秋 +3 位作者 李宝筏 高连兴 林静 胡艳清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11-512,共2页
在对水稻钵体苗的质量、含水率、苗高等基本参数测试分析的基础上,测试研究了水稻钵体苗茎叶拉断力、拔苗力以及秧苗抗折断力,并计算了拉断应力。探讨了拉断力与秧苗横断面、拔苗力与起拔角度的关系。
关键词 水稻 物理参数 拔苗力 拉断力 折断力
下载PDF
水稻原生质体培养及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逸强 谭志军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40-42,共3页
生物科学发展到今天,已进入了以生物工程为主体的一个崭新时代。细胞工程则是其中最为重要最为活跃的领域。目前细胞工程可分为:组织培养、原生质体培养、细胞融合及细胞器工程等。
关键词 原生质培养 植物细胞工程 胚性悬浮细胞系 杂交水稻 胚性悬浮系 组织培养 水稻原生质 原生质再生植株 胚性愈伤组织 看护培养
下载PDF
水稻硅酸体的鉴定及在稻作起源与传播研究中的应用(摘要)
12
作者 陈报章 《农业考古》 1998年第1期401-401,共1页
水稻硅酸体的鉴定及在稻作起源与传播研究中的应用(摘要)徐州师范大学地理系陈报章关于稻作起源问题,目前意见尚不一致。以前,在我国的考古遗址上鉴定水稻的存在是通过发现稻粒遗存或稻壳印痕而实现的。但是,由于种种的原因,大植... 水稻硅酸体的鉴定及在稻作起源与传播研究中的应用(摘要)徐州师范大学地理系陈报章关于稻作起源问题,目前意见尚不一致。以前,在我国的考古遗址上鉴定水稻的存在是通过发现稻粒遗存或稻壳印痕而实现的。但是,由于种种的原因,大植物遗存(水稻叶、茎、种子等)在考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硅酸 稻作起源 植物硅酸 传播研究 考古遗址 野生种 植物遗存 粳亚种 形态参数 栽培稻
下载PDF
基于水稻原生质体的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优化及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石佳 朱秀梅 +4 位作者 薛梦雨 余超 魏一鸣 杨凤环 陈华民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2-69,共8页
植物转录因子是植物体内调节基因表达的重要蛋白,参与多种生物学功能的调控。研究植物转录因子调控靶基因的常用方法为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法(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ChIP),但抗体特异性、遗传材料构建的耗时性等因素却大大限制了C... 植物转录因子是植物体内调节基因表达的重要蛋白,参与多种生物学功能的调控。研究植物转录因子调控靶基因的常用方法为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法(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ChIP),但抗体特异性、遗传材料构建的耗时性等因素却大大限制了ChIP技术的应用范围和效果。本文通过对水稻原生质体瞬时转化、甲醛固定、免疫沉淀核酸的超声波破碎等条件的优化,建立了基于水稻原生质体的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体系(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system based on rice protoplasts,ChIP-RP);并通过本技术体系验证了水稻转录因子OsNF-YA4蛋白对靶基因序列的富集作用。本技术体系将减少制备特异性抗体或构建稳定遗传材料的局限,有利于水稻转录因子直接调控靶基因的快速筛选和验证,推动水稻转录因子调控功能的分子机制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原生质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 转录因子 OsNF-YA4 ChIP-RP
下载PDF
水稻钵体苗机插秧推广前景广阔 被引量:12
14
作者 庄乃生 李斌 宋建农 《农机科技推广》 2010年第12期38-39,共2页
水稻钵育栽培技术是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推广的一种水稻新型种植模式,已经被生产实践证明具有栽植不伤根、无返青期,低节位有效分蘖多,穗型整齐,成熟度好等生物学优势,增产效果明显,特别适用于北方稻区。然而,由于至今没有研究开发出适... 水稻钵育栽培技术是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推广的一种水稻新型种植模式,已经被生产实践证明具有栽植不伤根、无返青期,低节位有效分蘖多,穗型整齐,成熟度好等生物学优势,增产效果明显,特别适用于北方稻区。然而,由于至今没有研究开发出适用的作业机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机插秧 种植模式 有效分蘖 北方稻区 作业机械 研究开发 返青期
下载PDF
旋转式水稻钵体带土苗抛栽机的设计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琛 张加清 包国勇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17-19,共3页
为适应新一代水稻育秧播种机械发展的要求,研制了2ZPZ-4型旋转式水稻钵体带土苗抛栽机,介绍了该机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和主要创新点,经试验并得出结论:能适应水稻钵体带土苗抛栽,提高抛秧栽培的均匀度。
关键词 水稻带土苗 抛栽机 设计
下载PDF
水稻钵体毯状苗机插秧技术应用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夏景霞 《江苏农机化》 2020年第6期26-29,共4页
分析了水稻钵体毯状苗机插秧技术的特点与优势,通过钵体毯状苗与普通毯状苗机插试验对比,得出结论:采用钵体毯状秧盘育秧可节省稻种,提高秧苗素质,增加水稻产量。
关键词 水稻毯状苗 机插秧 推广应用
下载PDF
水稻钵体苗机械化育苗移栽技术推广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长智 王虹 李再臣 《农机科技推广》 2018年第3期19-21,共3页
吉林市是东北地区水稻重要的生产基地,由于气候,土质和优质的水源及水稻全程机械化的较好发展,生产出了诸多品牌的优质大米,销往全国各地。这些都离不开农机工作者对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的研究,试验,示范和很好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 水稻 机械化育苗移栽 技术推广 水稻全程机械化 机械化生产技术 生产基地 优质大米 东北地区
下载PDF
水稻钵体苗机械插秧--未来吉林水稻机械栽植发展新模式
18
作者 李斌 庄乃生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10年第11期31-31,35,共2页
2010年中国农业大学在吉林省开展了以水稻钵体苗机插技术为主的多项机械作业试验。试验项目包括钵体苗机插盘的设计及育苗效果、研发钵盘育苗系列精播机和与该钵盘配套的插秧机等。通过多次试验和技术完善,最终成功地研制出了结构合理... 2010年中国农业大学在吉林省开展了以水稻钵体苗机插技术为主的多项机械作业试验。试验项目包括钵体苗机插盘的设计及育苗效果、研发钵盘育苗系列精播机和与该钵盘配套的插秧机等。通过多次试验和技术完善,最终成功地研制出了结构合理的钵体苗机插盘,钵盘精密播种机和钵盘配套的插秧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水稻机械 吉林省 机械插秧 机插技术 钵盘育苗 栽植 中国农业大学
下载PDF
水稻钵体拉带摆栽关键技术与推广前景
19
作者 王永利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6年第5期106-106,共1页
当前,传统的水稻种植技术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水稻种植发展的需求,水稻农业的发展也越来越需要以机械化为主的作业方式。在此背景下,提出了一种新型水稻插秧技术,即水稻钵体拉带摆栽技术。该项技术是以生物质能原料为基础,通过机械加工制... 当前,传统的水稻种植技术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水稻种植发展的需求,水稻农业的发展也越来越需要以机械化为主的作业方式。在此背景下,提出了一种新型水稻插秧技术,即水稻钵体拉带摆栽技术。该项技术是以生物质能原料为基础,通过机械加工制成生物质能钵体,在改善自然环境生态方面具有良好的转化功能,是一种实用性较强的农业工艺。在实际生产中,该技术基本解决了生产中低效益、高成本,低效能产值,投入产出比低等问题,并且起到良好的示范和推广作用,进而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良好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拉带摆栽 关键技术 推广前景
下载PDF
新型水稻机械栽植技术——水稻钵体苗机械插秧
20
作者 庄乃生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11年第3期18-19,共2页
水稻是我省主要种植作物之一,是单产最高,总产最多的粮食作物,在我省粮食生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水稻钵体苗栽培技术是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推广的一种水稻新型种植模式,已经被生产实践证明,
关键词 水稻 栽植技术 机械插秧 水稻机械 粮食生产 种植作物 粮食作物 种植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