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基因的遗传及育种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陈红萍 邓伟 +2 位作者 付英 王记林 肖小勇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7期17-21,共5页
详细综述了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基因的遗传及育种利用研究进展,包括光温敏雄性不育基因的定位、育性转换模式、遗传作用的模式及分子机制,两用核不育系在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关键词 水稻 温敏雄性不育 遗传 育种 利用
下载PDF
应用水稻基因芯片分析小麦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的基因差异表达 被引量:5
2
作者 张立平 许晨光 +3 位作者 赵昌平 张风廷 单福华 苑少华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61-767,共7页
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是二系法杂交小麦应用技术体系的核心与基础,其育性严格受光周期和温度控制.了解光温敏雄性不育机理将促进二系法杂交小麦育种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而筛选控制不育的关键基因是揭示光温敏雄性不育分子机理的前提.由于... 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是二系法杂交小麦应用技术体系的核心与基础,其育性严格受光周期和温度控制.了解光温敏雄性不育机理将促进二系法杂交小麦育种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而筛选控制不育的关键基因是揭示光温敏雄性不育分子机理的前提.由于小麦基因组信息有限,根据小麦与水稻有较高同源性,尝试利用水稻基因组芯片筛选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BS366冷胁迫响应基因.得到9个差异表达基因,这些基因参与基因表达调控、胁迫应答、信号转导、代谢等重要生命过程,为解析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机理提供了有益信息.利用雄蕊cDNA半定量PCR法验证表明,NADH(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hydrate)脱氢酶亚基4L、锌指富含DHHC(deaf/hard ofhearing connection)结构、线粒体物质运输蛋白、外被体蛋白COPⅠδ(coat proteinⅠδ)亚基和ABC(ATP-binding cassette)转运蛋白5个基因,在低温和对照温度下表达存在明显差异,可作为育性相关候选基因开展下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温敏雄性不育 冷处理 基因芯片
下载PDF
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基因连锁标记的分离与鉴定(英文)
3
作者 k.Attia H.EI-Mowafi +2 位作者 A.Draz 薛庆中 杨金水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25-531,共7页
两系法杂交稻是一种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重要途径,主要依据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系在不同条件下的育性转换用于配制杂交种.以培矮64S(PTGMS)与明恢63杂种自交的F2代为供试材料,采用随机放大多态性DNA(RAPD)技术分离与培矮64S的PTGMS基因连... 两系法杂交稻是一种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重要途径,主要依据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系在不同条件下的育性转换用于配制杂交种.以培矮64S(PTGMS)与明恢63杂种自交的F2代为供试材料,采用随机放大多态性DNA(RAPD)技术分离与培矮64S的PTGMS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在F2代2个分别代表可育和不育的群体以及亲本株系中,采用100个RAPD引物扩放基因组DNA筛选多态性DNA片段.RAPD引物S8产生的DNA片段中,除重复顺序外,有一个长度为0.85kb片段为单拷贝.分子杂交表明,这一单拷贝标记与培矮64S的PT GMS基因连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基因 RAPD分子标记 分离群体分析
原文传递
光温敏基因雄性不育水稻遗传规律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李继开 姚振广 《垦殖与稻作》 2002年第4期3-6,共4页
水稻的光温敏核不育性状是由核基因和环境条件共同控制的生态遗传性状。它既不同于典型质量性状的遗传规律也不同于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水稻光温敏基因雄性不育性状遗传的基本规律是:(1)水稻光温敏基因雄性不育性状是由1对(温敏型)或2... 水稻的光温敏核不育性状是由核基因和环境条件共同控制的生态遗传性状。它既不同于典型质量性状的遗传规律也不同于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水稻光温敏基因雄性不育性状遗传的基本规律是:(1)水稻光温敏基因雄性不育性状是由1对(温敏型)或2对(光温互作型)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2)基因型决定不育系的光温反应类型;(3)内环境(遗传背景)决定不育系的光温反应范围;(4)外环境(光长、温度)决定不育系的育性表达方向(不育或可育);(5)基因型和内外环境共同决定杂交后代的育性分离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温敏基因雄性不育 质量性状 生态性状 遗传规律
下载PDF
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突变体tms3650的鉴定和基因定位 被引量:2
5
作者 唐杰 龙湍 +4 位作者 吴春瑜 李新鹏 曾翔 吴永忠 黄培劲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5-54,共10页
【目的】雄性不育是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基础。为进一步解析其调控机制,对一个雄性不育突变体进行了鉴定。【方法】利用60Co-γ对籼稻品种93-11进行辐射诱变,从其后代中鉴定到一个雄性不育突变体tms3650。将籼稻明恢63作父本同突变体tms3... 【目的】雄性不育是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基础。为进一步解析其调控机制,对一个雄性不育突变体进行了鉴定。【方法】利用60Co-γ对籼稻品种93-11进行辐射诱变,从其后代中鉴定到一个雄性不育突变体tms3650。将籼稻明恢63作父本同突变体tms3650杂交构建F2和F3群体,采用图位克隆的方法对目的基因进行精细定位。【结果】tms3650突变体其他农艺性状与野生型一致,但花药白绿且瘦小,花粉不能被1%碘-碘化钾溶液染成蓝黑色,穗子包颈,抽穗期延迟。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体表型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精细定位结果表明基因位于第3染色体长臂SSR标记RM15927和RM15934之间135.25 kb距离内,且与RM15931标记共分离。陵水冬季南繁鉴定发现,该突变体育性受光温环境影响,说明tms3650突变体的雄性育性在短日低温条件下发生了转育,是一个光温敏雄性不育突变体。【结论】通过将定位位点与已报道的雄性不育基因比较,发现tms3650是一个新的基因位点,暂命名为TMS36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温敏雄性不育 基因定位
下载PDF
小麦光温敏核雄性不育基因的初步定位 被引量:36
6
作者 曹双河 郭小丽 +2 位作者 刘冬成 张相岐 张爱民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93-298,共6页
农大 3 3 3 8是通过多年鉴定发现的一个优良的光温敏核雄性不育小麦品系 ,运用SSR和ISSR两种分子标记对其光温敏核雄性不育基因进行了定位 ,检测到了两个光温敏核雄性不育基因座位 ,并分别命名为ptms1和pt ms2 ,其中ptms1的基因效应是pt... 农大 3 3 3 8是通过多年鉴定发现的一个优良的光温敏核雄性不育小麦品系 ,运用SSR和ISSR两种分子标记对其光温敏核雄性不育基因进行了定位 ,检测到了两个光温敏核雄性不育基因座位 ,并分别命名为ptms1和pt ms2 ,其中ptms1的基因效应是ptms2的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温敏雄性不育 基因定位
下载PDF
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相关基因的DDRT-PCR分析及功能预测 被引量:19
7
作者 赵昌平 张立平 +5 位作者 李云伏 马荣才 单福华 张风廷 叶志杰 秦娜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6-62,共7页
以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BS210为试材,分别在北京顺义(可育环境)和安徽阜阳(不育环境)两种诱导育性表现的生态环境下种植,并于雌雄蕊分化期、药隔形成期、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四分体期和单核期5个时期提取小穗组织的RNA,利用DDRT-PCR方法... 以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BS210为试材,分别在北京顺义(可育环境)和安徽阜阳(不育环境)两种诱导育性表现的生态环境下种植,并于雌雄蕊分化期、药隔形成期、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四分体期和单核期5个时期提取小穗组织的RNA,利用DDRT-PCR方法分离不育系在光、温因子诱导下的差异表达mRNA,并通过反向Northern进行验证.对获得的20条差异表达的EST进行了测序和BLAST分析,得到了4个候选基因的片段,对其进行5′Race扩增、序列分析及功能预测.结果表明它们分别与水稻的DNA修复重组蛋白基因rad50、小麦穗部表达的LRR重复序列型类受体激酶基因、玉米叶片坏死斑点L1s1基因的序列相似性分别为89%、89%和88%,另外还筛选到1个未知功能的新基因片段,它和rad50分别在可育和不育环境下表达的mRNA具有相同的5′端编码区,但3′端非编码区序列出现长度差异.研究结果为深入探讨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机理提供了有意义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温敏雄性不育 DDRT-PCR分析 不育相关基因片段
下载PDF
小麦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相关基因的G-box家族引物差式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曹双河 刘冬成 +2 位作者 刘立科 郭小丽 张爱民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6-61,共6页
用G -box家族引物对小麦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农大 3 3 3 8在可育与不育光温条件下进行mRNA差异显示 ,结果表明 ,在育性转换时期 ,这两种条件下的基因表达存在显著差异。回收了 12个质的差异片段并进行反Northern印迹杂交验证 ,然后对 5... 用G -box家族引物对小麦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农大 3 3 3 8在可育与不育光温条件下进行mRNA差异显示 ,结果表明 ,在育性转换时期 ,这两种条件下的基因表达存在显著差异。回收了 12个质的差异片段并进行反Northern印迹杂交验证 ,然后对 5个阳性克隆片段HT1-G10、HT1-G3、HT2 -G2、HT1-G4和HT2 -G5进行了测序 ,同源比较显示 :HT1-G10与小麦 (Triticumaestivum)叶绿体基因rbcL和atpB的部分序列高度同源 (96% ) ;HT1-G3与小麦 (Triticumaestivum)组蛋白H2A基因高度同源 (88% ) ;另 3个片段为新基因片段。对这些基因片段的分析为揭示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的发育机理提供了一些有效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温敏雄性不育 相关基因 G-box家族引物差式分析
下载PDF
中国两系杂交稻的发展现状及光温敏雄性不育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9
作者 黄惠芳 鄂志国 +1 位作者 祁永斌 管耀祖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93-899,共7页
自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系农垦58S发现以来,两系杂交稻在我国杂交稻的选育、推广与应用等方面得到快速发展,同时,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基因的分子机理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文章综述了近年来中国两系杂交稻的发展现状... 自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系农垦58S发现以来,两系杂交稻在我国杂交稻的选育、推广与应用等方面得到快速发展,同时,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基因的分子机理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文章综述了近年来中国两系杂交稻的发展现状,以及光敏雄性不育基因、温敏雄性不育基因和反向光温敏不育基因的研究进展,并对两系杂交稻的发展以及光温敏雄性不育基因的分子机理研究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两系杂交稻 雄性不育 温敏雄性不育
下载PDF
光温敏雄性不育水稻不育临界温度性状的遗传分析(英文) 被引量:8
10
作者 陶爱林 曾汉来 +4 位作者 章元明 谢国生 秦发兰 郑用琏 张端品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0-48,共9页
光温敏不育系不育临界温度性状的稳定非常困难 ,其根本原因在于对这一性状的遗传模式缺乏了解。从粳型光敏不育系N5 0 88S中分离出仅存在临界温度差异的H5 0 88S株系 ,以两者为亲本 ,构建了包括正反交、回交及F2 分离群体在内的 7世代... 光温敏不育系不育临界温度性状的稳定非常困难 ,其根本原因在于对这一性状的遗传模式缺乏了解。从粳型光敏不育系N5 0 88S中分离出仅存在临界温度差异的H5 0 88S株系 ,以两者为亲本 ,构建了包括正反交、回交及F2 分离群体在内的 7世代群体。将每粒谷苗一分为四而形成基因型构成相同的 4套材料 ,每套材料进行不同温度处理 ,以花粉育性为指标采用IECM算法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四种温度条件下 ,正、反交F1育性差异不明显 ,表现低临界温度特性 ;F2 在不同温度下育性分离比例不同 ,2 3 5℃处理下低临界温度对高临界温度为显性 ;不育临界温度符合两对主效基因和微效基因共同作用的混合遗传模型 ,主效基因的遗传力为 80 %~ 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敏雄性不育水稻 不育临界温度性状 遗传分析 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 IECM算法 育性分布
下载PDF
用人工冷水池鉴定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雄性不育起点温度的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徐孟亮 吴厚雄 +4 位作者 陈良碧 唐建初 李稳香 姜维明 梁满中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1-53,共3页
用人工冷水池与人工气候箱分别对 8个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在它们育性转换温敏感期进行 5d日均温2 3.5℃ (2 2~ 2 5℃ )的冷水与 6d日均温 2 3.5℃ (19.5~ 2 6 .0℃ )的冷气处理。结果表明 :株S 1、陆 18S、96 5 2S、139S及康 2 0 1S... 用人工冷水池与人工气候箱分别对 8个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在它们育性转换温敏感期进行 5d日均温2 3.5℃ (2 2~ 2 5℃ )的冷水与 6d日均温 2 3.5℃ (19.5~ 2 6 .0℃ )的冷气处理。结果表明 :株S 1、陆 18S、96 5 2S、139S及康 2 0 1S在两种低温处理条件下均表现不育 ,自交结实率与花粉可染率均为 0 ;培矮 6 4S在人工冷气处理条件下也表现不育 ,自交结实率与花粉可染率为 0 ,但在人工冷水处理条件下表现轻度可育 ,自交结实率为0 .0 5 % ,花粉可染率为 5 .0 % ;810S与 179S在两种低温处理条件下均表现可育 ,自交结实率为 3.7%~ 18.5 % ,花粉可染率为 4 .3%~ 4 1.0 % ,但人工冷水处理条件下的自交结实率与花粉可染率明显高于人工冷气处理条件下的自交结实率与花粉可染率。说明用人工冷水池鉴定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雄性不育的起点温度是可行的 ,而且鉴定的灵敏度比人工气候箱更高。根据人工冷水池与人工气候箱鉴定的结果可知 :株S 1、陆 18S、96 5 2S、139S及康 2 0 1S的雄性不育起点温度小于 2 3.5℃ ,培矮 6 4S的雄性不育起点温度在 2 3.5℃左右 ,而 810S与 179S的雄性不育起点温度大于 2 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温敏核不育系 雄性不育起点温度 人工冷水池
下载PDF
水稻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培矮64S花粉败育的细胞学机理(英文) 被引量:12
12
作者 冯九焕 卢永根 刘向东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14,共8页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semi thin and thin section, the process of pollen development was comparatively studied in Peiai 64S, a photoperiod temperature 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e line (PTGMS) and IR36, a fertile cul...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semi thin and thin section, the process of pollen development was comparatively studied in Peiai 64S, a photoperiod temperature 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e line (PTGMS) and IR36, a fertile cultivar in rice. The development of Peiai 64S and IR36 did not differ up to microsporocyte formation stage; but since meiosis stage, male reproductive cells of Peiai 64S underwent several structural changes and ultimately terminated by early bicellular stage. These abnormal changes mainly occurred at two stages: (1) at meiotic prophase, almost half of Peiai 64S microsporocytes exhibited aberration, with sparse free ribosomes, underdeveloped mitochondria and many swollen endoplasmic reticula. These abnormal cells became dramatically vacuolated and hereafter disintegrated completely at later stage. (2) After the early uninucleate stage, nearly all of Peiai 64S microspores possessed malfunctional exine that was deviod of electron transparent region between sexine and nexine, and no intine was established. But, the development and disintegration of tapetum in Peiai 64S resembled those of IR36. The results proposed that the abnormalities of microsporocytic cytoplasm or pollen exine, rather than the tapetal development caused the pollen abortion of Peiai 64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温敏 雄性不育 花粉 败育 细胞学
下载PDF
籼型光温敏核不育水稻雄性不育性遗传研究 被引量:24
13
作者 邓启云 盛孝邦 +1 位作者 段美娟 李新奇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7-51,共5页
以安农S 1等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和二九青等不同生态型常规籼稻品种为材料 ,在长日高温条件下考察分离群体单株的套袋自交结实率 ,应用极大似然法系统研究了籼型光温敏核雄性不育性的遗传规律 ,结果表明 :a)安农S 1、测 6 4S、衡农S 1和W... 以安农S 1等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和二九青等不同生态型常规籼稻品种为材料 ,在长日高温条件下考察分离群体单株的套袋自交结实率 ,应用极大似然法系统研究了籼型光温敏核雄性不育性的遗传规律 ,结果表明 :a)安农S 1、测 6 4S、衡农S 1和W6 15 4S等不育系的不育性遗传受 1对隐性主基因控制 ,而W7415S的不育性受至少 2对隐性主基因控制 ;b)光温敏不育主基因的表达受微效多基因的修饰 ,不同不育系的微基因效应有明显差异 ;c)不同生态型常规籼稻品种中均具有主效恢复基因 ,同时也存在相应的影响不育性表达效果的遗传背景 (其实质就是微效多基因群 ) ,而且品种间有较大差异。对光温敏不育系不育起点温度“漂移”机制以及在育种实践中如何选育不育起点温度“缓漂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温敏核不育性 遗传 极大似然法 雄性不育 主效基因 微效基因 不育起点温度漂移机制
下载PDF
水稻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45S不育基因的分子定位 被引量:8
14
作者 赵明富 蔡春苗 +5 位作者 车容会 徐先战 郑建华 方珊如 吴春珠 施碧红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045-1049,共5页
水稻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45S的育性转换受光长和温度的互补作用调控。对45S(Oryza sativa L.ssp.indica)/YC169组合的F2、BC1F1和F2和BC2F2进行不育基因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45S的育性是由1对隐性不育基因控制。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结合... 水稻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45S的育性转换受光长和温度的互补作用调控。对45S(Oryza sativa L.ssp.indica)/YC169组合的F2、BC1F1和F2和BC2F2进行不育基因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45S的育性是由1对隐性不育基因控制。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结合BSA和RCA法,以45S与YC169的杂交F2和BC2F2作为分离群体,对不育基因进行定位,结果发现不育基因(暂命名为GTMS)位于RM6378和RM12847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8.5cM和8.2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温敏雄性核不育基因 分子定位
下载PDF
基因枪转化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受体的选择与培养条件优化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灵云 张立平 +4 位作者 赵昌平 张风廷 樊建青 苑少华 郭玉平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6-129,共4页
为了选择适宜的基因枪转化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的受体,并对幼胚组织培养条件进行优化,以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BS210、BS366以及常规品种京411的幼胚为材料,分别对碳源、除草剂浓度和基因型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在以蔗糖和麦芽糖为碳源的... 为了选择适宜的基因枪转化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的受体,并对幼胚组织培养条件进行优化,以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BS210、BS366以及常规品种京411的幼胚为材料,分别对碳源、除草剂浓度和基因型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在以蔗糖和麦芽糖为碳源的诱导培养基上,幼胚的出愈率差异不显著;在以蔗糖和麦芽糖为碳源的分化培养基上,愈伤组织的分化率差异显著,其中添加麦芽糖的培养基上分化率较高;在对轰击过bar基因的幼胚愈伤组织进行筛选时,除草剂Biolaphos的最适浓度为2 mg/L。3个受体材料离体培养过程中出苗率差异显著,其中BS210出苗率高,是较优良的转化受体,为今后利用转基因技术改良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幼胚 温敏雄性不育 碳源 除草剂浓度 基因
下载PDF
光敏雄性不育水稻不育基因与其恢复基因 被引量:8
16
作者 邵游 唐锡华 +1 位作者 黄庆榴 潘国桢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3年第3期22-29,共8页
1990~1992年在长日自然条件下,鉴定了农垦58S及其转育于不同遗传背景的中晚熟光敏不育亲本与不同亚种的12个水稻品种配制的22个组合F。群体的育性分离表明:光敏不育性的遗传由2对隐性基因控制,与其相对应的2对恢复基因不仅在粳稻中而... 1990~1992年在长日自然条件下,鉴定了农垦58S及其转育于不同遗传背景的中晚熟光敏不育亲本与不同亚种的12个水稻品种配制的22个组合F。群体的育性分离表明:光敏不育性的遗传由2对隐性基因控制,与其相对应的2对恢复基因不仅在粳稻中而且在籼稻、爪哇稻中同样普遍存在。当恢复亲本具有2对恢复基因时F。代育性分离呈15:1比率.回交呈3:1比率;当恢复亲本只有1对恢复基因及另1对原先存在的不育基因时,F。代育性分离呈3:1比率。而且进一步实验证明农垦58S系列光致不育亲本的1对不育基因与BT型不育水稻寒丰A的不育基因等位,该不育基因在农垦58中原已存在。因此推论农垦58S产生于农垦58一个基因位点的隐性光敏突变,而它的光敏不育性为此突变基因和原已存在与BT型等位不育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雄性不育 不育基因
下载PDF
光敏、温敏雄性核不育水稻不育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龙跃生 陈良碧 《作物研究》 2001年第2期44-49,共6页
简要概述了光敏、温敏核雄性不育水稻不育基因表达的条件 。
关键词 水稻 雄性不育 不育基因 敏核不育 温敏核不育
下载PDF
自然生态法鉴定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雄性不育起点温度的研究
18
作者 谢军 李必湖 +1 位作者 吴厚雄 宁鹏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6-17,共2页
本试验是将 8个新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置于湖南怀化进行分期播种 ,让其在自然条件下充分表现 ,以选育出雄性不育起点温度低、育性稳定、综合农艺性状好、易于繁殖制种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结果表明 :糯S、粳 3 8S、C40S、9771S、德早S... 本试验是将 8个新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置于湖南怀化进行分期播种 ,让其在自然条件下充分表现 ,以选育出雄性不育起点温度低、育性稳定、综合农艺性状好、易于繁殖制种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结果表明 :糯S、粳 3 8S、C40S、9771S、德早S、H15 5S、怀 4S雄性不育起点温度在 2 3 5℃左右 ,而德es雄性不育起点温度在 2 3 5℃~ 2 4℃之间。文章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鉴定方法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生态法 鉴定方法 水稻 温敏核不育系 雄性不育 起点温度
下载PDF
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BS210育性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被引量:51
19
作者 张立平 赵昌平 +2 位作者 单福华 张风廷 叶志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553-1557,共5页
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方法,分析了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BS210,与两个恢复系(BY149和O201)配制的2个杂交组合的亲本P1、P2、F1、F2育性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两个组合F2的育性(结实率)次数分布均呈混合... 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方法,分析了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BS210,与两个恢复系(BY149和O201)配制的2个杂交组合的亲本P1、P2、F1、F2育性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两个组合F2的育性(结实率)次数分布均呈混合的正态分布,最适遗传模型均为E-1,即育性由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和加性-显性多基因共同控制。两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近似相等,在两个组合中分别为-10.626、-10.068和-14.659、-14.655,主基因遗传力分别为25%和40%。两个组合的多基因加性效应分别为-6.225和5.025,多基因遗传力分别为16.67%和13.33%。两个组合的主效基因表现类似,但多基因效应存在较大的差异。环境对育性的影响较大,二系杂交小麦组合的育性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温敏雄性不育 育性 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下载PDF
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BS237ω-黑麦碱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20
作者 侯起岭 杨卫兵 +5 位作者 娄红耀 杜冰 高建刚 赵昌平 张风廷 秦志列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8,共8页
为研究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BS237中ω-黑麦碱基因编码区特征,利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克隆ω-黑麦碱基因的编码区序列,共得到8条具有完整开放阅读框的基因序列(OK999982~OK999985,OK999987~OK999990),基因编码区长度为1002~1074 bp,可编码33... 为研究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BS237中ω-黑麦碱基因编码区特征,利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克隆ω-黑麦碱基因的编码区序列,共得到8条具有完整开放阅读框的基因序列(OK999982~OK999985,OK999987~OK999990),基因编码区长度为1002~1074 bp,可编码333~357个氨基酸残基,全部编码RQL型ω-黑麦碱蛋白。NCBI BLAST分析表明克隆序列与已知序列的相似度在91%~100%之间,推断其为ω-黑麦碱基因家族。进化分析表明8个克隆的基因与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和黑麦(Secale cereale L.)的ω-黑麦碱基因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说明ω-黑麦碱基因具有一定的基因组特异性。乳糜泻(CD)免疫肽识别分析表明,8个基因中均分布有5种T细胞免疫肽——Gli-ωt(PQQPFPQQ)、DQ2.5-glia-γ5(QQPFPQQPQ)、QQPY、SPQQ和PQQP,且肽段Gli-ωt(PQQPFPQQ)和PQQP存在多个拷贝。本研究结果可为1BL/1RS类型杂交小麦加工品质的分子改良及乳糜泻疾病的预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温敏雄性不育 ω-黑麦碱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乳糜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