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灌溉方式与有机无机氮配施对水稻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刘宇锋 邓少虹 +1 位作者 梁燕菲 李伏生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28-435,共8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常规灌溉(flooding irrigation,FIR)、控制灌溉(controlled irrigation,CIR)和间歇灌溉(intermittent irrigation,IIR)等3种灌溉方式和不同比例有机氮和无机氮(F1:60%无机N+40%有机N;F2:80%无机N+20%有机N;F3:100%无...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常规灌溉(flooding irrigation,FIR)、控制灌溉(controlled irrigation,CIR)和间歇灌溉(intermittent irrigation,IIR)等3种灌溉方式和不同比例有机氮和无机氮(F1:60%无机N+40%有机N;F2:80%无机N+20%有机N;F3:100%无机N)配施对孕穗期、抽穗期、乳熟期水稻土壤酶(转化酶、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脱氢酶)活性以及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和微生物量碳(MBC)、微生物量氮(MB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从孕穗期至抽穗期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以及MBC和MBN均不同程度提高,并达到峰值,而从抽穗期至乳熟期则逐步下降;CIR和IIR处理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以及MBC和MBN一般高于FIR处理;有机氮和无机氮肥配施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MBC和MBN一般高于单施无机N肥,且高有机肥比例的F1处理效果更为明显。因此,在有机无机氮配施F1处理条件下,节水灌溉方式(CIR和IIR)能有效地提高水稻土壤微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方式 有机无机氮比例 土壤酶活性 土壤微生物数量 土壤微生物量 水稻士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