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繁殖方法对滇Ⅰ型粳稻不育系群体中可育株类型和频率的影响
1
作者 文建成 黄大军 +3 位作者 陆定科 谭亚玲 洪汝科 谭学林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5-60,共6页
连续4 a调查了以袋繁和自繁方式生产的4个滇Ⅰ型不育系的11个群体,发现"可育株"的出现频率为0.087 1%,其表型与相应保持系一致。采用测交和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这些"可育株"的基因型,发现袋繁不育系群体存在核恢复... 连续4 a调查了以袋繁和自繁方式生产的4个滇Ⅰ型不育系的11个群体,发现"可育株"的出现频率为0.087 1%,其表型与相应保持系一致。采用测交和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这些"可育株"的基因型,发现袋繁不育系群体存在核恢复基因位点基因型为rf/rf的"保持株"和Rf/rf的"回复株"2种类型,而自繁不育系群体还新出现基因型为RfRf的"纯合株"类型。与袋繁群体比,自繁群体出现"可育株"的频率提高了74.7%,其中"保持株"频率提高了42.6%,"回复株"频率提高了149.3%。基于不育系繁殖方法不同,不育系中出现"可育株"混杂的几率不同,为获得高纯度的不育系种子,滇I型不育系繁殖应在袋繁基础上,扩大自繁群体,减少自繁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滇ⅰ型不育系 袋繁 自繁 株频率 株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