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昆仑阿拉克湖地区第四纪水系演化过程及其趋势 被引量:9
1
作者 向树元 王国灿 +2 位作者 林启祥 吴燕玲 张智勇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6-20,共5页
根据第四系沉积物的沉积时代、沉积类型及盆山耦合与迁移规律,将东昆仑阿拉克湖地区第四纪水系变迁划分了4个阶段:早更新世小型内陆盆地无序水系阶段;中更新世冰川水系与东流水系阶段;晚更新世柴达木盆地内陆水系向南溯源侵蚀阶段;全新... 根据第四系沉积物的沉积时代、沉积类型及盆山耦合与迁移规律,将东昆仑阿拉克湖地区第四纪水系变迁划分了4个阶段:早更新世小型内陆盆地无序水系阶段;中更新世冰川水系与东流水系阶段;晚更新世柴达木盆地内陆水系向南溯源侵蚀阶段;全新世黄河外泄水系形成与发展阶段。根据研究区及相邻地区黄河水系和柴达木盆地内陆水系的溯源侵蚀发展历史及趋势分析,认为研究区未来水系发展趋势不一定是加鲁河袭夺鄂陵湖、扎陵湖两湖及黄河水系,而可能是黄河加快下蚀作用和溯源侵蚀,鄂陵湖和扎陵湖将逐渐消失成为河流,黄河水系最终将袭夺柴达木内陆盆地水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水系 柴达木盆地内陆水系 水系演化 第四纪 东昆仑
下载PDF
钻孔及现代河流重矿物特征揭示的更新世以来酒东盆地水系演化历史 被引量:8
2
作者 张建 胡小飞 +2 位作者 耿豪鹏 陈殿宝 潘保田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95-1604,共10页
对黑河中游酒东盆地大洼井(DWJ)和新开九队(XKJD)两个钻孔以及现代黑河干流和支流进行重矿物采集与分析。分析结果发现:DWJ钻孔下部(140~69.7 m)沉积物重矿物特征同摆浪河与马营河的相似性较高;DWJ钻孔上部(69.7~0 m)和XKJD... 对黑河中游酒东盆地大洼井(DWJ)和新开九队(XKJD)两个钻孔以及现代黑河干流和支流进行重矿物采集与分析。分析结果发现:DWJ钻孔下部(140~69.7 m)沉积物重矿物特征同摆浪河与马营河的相似性较高;DWJ钻孔上部(69.7~0 m)和XKJD钻孔(65.6~0 m)的沉积物重矿物特征与现代黑河干流、梨园河和山丹河两个支流比较吻合。重矿物组合特征的变化指示了沉积物的源区发生明显变化。DWJ钻孔上部与下部的岩性和沉积相均发生明显变化,重矿物组合特征所反映的源区变化指示了黑河中游水系发生重要调整。对比钻孔岩芯和走廊区第四系岩相剖面特征,推测此次黑河中游沉积环境与水系格局发生变化的时间大致为早-中更新世之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中游 水系演化 重矿物组合 早-中更新世 祁连山北缘
下载PDF
金沙江河谷——水系演化的崩滑外动力作用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明庆忠 潘保田 +4 位作者 苏怀 高红山 张文翔 董铭 史正涛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5期1-8,共8页
在进一步研究金沙江河谷——水系发育的构造——气候机理基础上,认识到:山区深切河谷中普遍存在着大型堰塞现象:在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地区,由于新构造运动强烈和地震频发及大暴雨等,在山高谷深的金沙江河谷中导致大型滑坡、崩塌或其他形... 在进一步研究金沙江河谷——水系发育的构造——气候机理基础上,认识到:山区深切河谷中普遍存在着大型堰塞现象:在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地区,由于新构造运动强烈和地震频发及大暴雨等,在山高谷深的金沙江河谷中导致大型滑坡、崩塌或其他形式的外动力作用等,阻塞河谷水流,形成河谷堰塞湖,在堰塞体上游河谷形成静水沉积;在一定时间与条件下,堰塞坝溃决,在其下河谷中形成更大更急水流,加速河谷下切速率与深度,导致更大地形高差;新一轮新构造运动强烈和地震及大暴雨等,导致新一轮大型滑坡、崩塌等,形成新一轮河谷堰塞湖……如此多次重复,逐步加快与促进金沙江河谷——水系向现代形态演化,从而构成了金沙江河谷——水系演化的一种外力动力作用。这一认识对进一步研究山区深切河谷——水系形成与演化、工程建设选址评估和进行灾害防治等有普遍的参考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堰塞现象 河谷——水系演化 外动力作用 深切河谷 金沙江
下载PDF
山区河谷-水系演化及环境效应研究——以金沙江为例 被引量:7
4
作者 明庆忠 潘保田 +4 位作者 苏怀 高红山 张文翔 董铭 史正涛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2期1-10,共10页
随着河流地貌学研究的深入,河谷-水系演化及环境效应成为了国內外重要研究领域。首先对河谷-水系演化及环境效应研究的国内外进展进行回顾与前瞻。金沙江可谓是山区河谷-水系演化的典型代表,以金沙江河谷-水系演化及环境效应研究为例,认... 随着河流地貌学研究的深入,河谷-水系演化及环境效应成为了国內外重要研究领域。首先对河谷-水系演化及环境效应研究的国内外进展进行回顾与前瞻。金沙江可谓是山区河谷-水系演化的典型代表,以金沙江河谷-水系演化及环境效应研究为例,认为:河谷-水系变迁及环境效应实质上是区域性陆地地表环境演变的过程,也是深切河谷区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演变形式,是中外地学研究急需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立足于基于区域自然地理背景的河流地貌学研究,以河流地貌学为主进行自然和人文的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的拓展性研究,系统全面地从地质历史和发生学角度分析研究山区河谷-水系及环境效应得到机理性和科学性的认识;将构造与构造运动、气候变化、层状地貌、河谷沉积等综合系统研究,将长时间尺度河谷-水系演化与现代地理过程、格局、特征、效应相结合,既揭示山区河谷-水系发育史,又构建现代河谷地域系统高梯度效应框架体系,突显流域系统演化和系统论的理论与应用,可促进河流地貌学的进一步创新,以及大江流域水系与河谷地貌的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谷-水系演化 环境效应 河流地貌学 科学问题 综合系统研究 金沙江
下载PDF
黄河中游河流阶地的形成与水系演化 被引量:72
5
作者 朱照宇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429-440,共12页
本文据黄河中游各流域大量地质地貌实测资料,以连通各河流全线的各级阶地中沉积物与古土壤的层位关系为主线,用年代学和古土壤断代法确定了阶地年代,阐述了四期九亚期水系演化史,并指出黄河中游及其主要支流诞生于更新世早中期167—... 本文据黄河中游各流域大量地质地貌实测资料,以连通各河流全线的各级阶地中沉积物与古土壤的层位关系为主线,用年代学和古土壤断代法确定了阶地年代,阐述了四期九亚期水系演化史,并指出黄河中游及其主要支流诞生于更新世早中期167—145万年之间,之后发育了六级阶地和两级河漫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中游 河流阶地 水系演化 古土壤断代 年代学 形成机制
下载PDF
金沙江石鼓-宜宾段河谷-水系演化研究综述与讨论 被引量:8
6
作者 李华勇 明庆忠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0-55,共6页
有关金沙江形成演化研究的历史已有百年之久,近十年来更是地学界研究热点之一,产出成果颇为丰硕。该文在对一个多世纪以来有关金沙江研究成果分析基础上,勾绘出金沙江石鼓-宜宾段上新世以来的河谷形成演化过程,基本观点为:全新世之前该... 有关金沙江形成演化研究的历史已有百年之久,近十年来更是地学界研究热点之一,产出成果颇为丰硕。该文在对一个多世纪以来有关金沙江研究成果分析基础上,勾绘出金沙江石鼓-宜宾段上新世以来的河谷形成演化过程,基本观点为:全新世之前该区存在数条并列南流水系;上新世末-早更新世初,湖泊广泛发育;早更新世中后期,金沙江经丽江-鹤庆,于金江街附近汇入昔格达古湖;早更新世末期,昔格达古湖被切穿泄空,金沙江下游袭夺连通;中更新晚期,石鼓以南的东西向隆起使金沙江南流受阻,被动袭夺至水洛河,并于三江口与下游川江连通,至此形成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金沙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 河谷-水系演化 形成年代 河流袭夺 第四纪
下载PDF
四川名山——丹棱地区青衣江流域的砾石层特征及水系演化 被引量:15
7
作者 袁俊杰 陶晓风 《四川地质学报》 2008年第1期6-12,共7页
对四川名山、邛崃砾石层的砾石成分、砾度和砾向进行统计,分析了该砾石层的物质来源、古流向及阶地特征;并将其与丹棱-思蒙的砾石层进行对比,认为两砾石层是青衣江流域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产物;据古流向的分布、砾石层形成年代以及构造... 对四川名山、邛崃砾石层的砾石成分、砾度和砾向进行统计,分析了该砾石层的物质来源、古流向及阶地特征;并将其与丹棱-思蒙的砾石层进行对比,认为两砾石层是青衣江流域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产物;据古流向的分布、砾石层形成年代以及构造运动特征,讨论了青衣江水系总体上由北往南演化变迁的历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石层特征 水系演化 四川青衣江
下载PDF
上海城市化进程中河网水系演化及其对城市排水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德超 李香萍 《城市环境》 2002年第6期16-20,共5页
百年以前上海地区河网密布,但随着城市区域不断扩展,河流数量锐减,水质明显恶化,暴雨积水严重增加,从而给城市建设和管理带来严峻挑战。本文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剖析近50年来城市化过程中上海市河网水系演化特征及其与土地利用变... 百年以前上海地区河网密布,但随着城市区域不断扩展,河流数量锐减,水质明显恶化,暴雨积水严重增加,从而给城市建设和管理带来严峻挑战。本文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剖析近50年来城市化过程中上海市河网水系演化特征及其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耦合关系,探讨河网水系演化过程对城市排水的影响,即河流自然排水功能下降,径河系数增大等;最后提出尽量保留现有城市河道、完善泵站-管网系统等建议。为今后城市发展过程中水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城市化 河网水系演化 土地利用变化 排水 遥感技术 G2S技术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晚新生代成都盆地物源分析与水系演化 被引量:38
9
作者 李勇 黎兵 +5 位作者 Steffen D DensmoreAL RichardsonNJ 周荣军 Ellis M A 张毅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9-320,共12页
成都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夹于龙门山与龙泉山之间,盆地中充填了3.6M a以来的大邑砾岩、雅安砾石层和晚更新世—全新世砾石层,其物源均来源于盆地西侧的龙门山,具横向水系和单向充填的特征。本次以物源区分析作为切入点,以岷江和青衣... 成都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夹于龙门山与龙泉山之间,盆地中充填了3.6M a以来的大邑砾岩、雅安砾石层和晚更新世—全新世砾石层,其物源均来源于盆地西侧的龙门山,具横向水系和单向充填的特征。本次以物源区分析作为切入点,以岷江和青衣江水系为重点,采用砾岩成分分析、砂岩岩屑成分分析、重矿物分析和砾石的地球化学分析等基本方法,开展青藏高原东缘晚新生代以来的古水系重建工作,研究结果表明,成都盆地主要有两个物源区,其中成都盆地北部的都江堰街子场、崇州白塔山、大邑白岩沟、大邑氮肥厂、彭州丁家湾、彭州葛仙山等剖面中的砾石层在碎屑成分、重矿物和花岗岩砾石的地球化学成分等方面相似,应为古岷江的产物,而其与现代岷江在砾岩成分和重矿物特征等方面的差异性则表明古岷江可能存在改道的现象;成都盆地南部的庙坡剖面和熊坡东剖面中的砾石层在碎屑成分、重矿物和花岗岩砾石的地球化学成分等方面相似,应为古青衣江的产物,但其流向却与现代青衣江的流向不同,表明熊坡背斜是在大邑砾岩沉积之后隆起的,它的隆起迫使古青衣江改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分析 水系演化 晚新生代 成都盆地 龙门山 青藏高原东缘
下载PDF
松花江早更新世水系演化:来自TIMA矿物和地球化学的证据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园园 谢远云 +4 位作者 康春国 迟云平 吴鹏 孙磊 魏振宇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0-206,共17页
水系演化研究是揭示流域地貌—构造—气候演化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途径。松花江水系演化研究目前还相对薄弱,尤其是第四纪松花江中上游是否发生流向反转存在争议。自动定量矿物分析系统TIMA(TESCAN Integrated Mineral Analyzer)在源区... 水系演化研究是揭示流域地貌—构造—气候演化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途径。松花江水系演化研究目前还相对薄弱,尤其是第四纪松花江中上游是否发生流向反转存在争议。自动定量矿物分析系统TIMA(TESCAN Integrated Mineral Analyzer)在源区识别和古地理重建方面有极大的应用潜力。为此,本文利用TIMA技术对位于松花江T2阶地的哈尔滨荒山岩心沉积物进行重矿物及全岩矿物地球化学组成分析。结果表明,以深度62.3 m为界,岩心上、下地层沉积物的重矿物(例如,锆石、磷灰石、金红石、榍石、石榴石、钛铁矿、铁磁矿物和硅铁矿)及全岩矿物地球化学组成均存在明显差异。62.3 m以上地层沉积物的重矿物组合是闪石类+帘石类+榍石+铁磁矿物,硅铁锂钠石在上段地层中出现,全岩矿物地球化学元素较为稳定,波动幅度较小;62.3 m以下地层沉积物的重矿物组合是闪石类+帘石类+钛铁矿+榍石,方解石、铬铁矿、蛇纹石、黄铁矿和磁黄铁矿仅在下段地层中出现,全岩矿物地球化学元素波动幅度较大。TIMA重矿物和全岩矿物地球化学组成反映了岩心沉积物的物源发生明显变化,进而指示了松花江的水系演化。结合在依兰发现的河湖相地层,我们提出了松花江水系演化的新模式。早更新世时期,佳依(佳木斯—依兰)分水岭将松嫩水系和三江平原水系分隔开,作为松花江上游的牡丹江向东流经依兰—通河—哈尔滨,最终注入松嫩古湖。在0.94 Ma B. P.之后,松辽分水岭局部隆升,古松花江发生反转,从西向东流至通河—依兰地区形成古大湖。湖泊水位不断升高致使湖水溢流切穿佳依分水岭,形成现代松花江水系的基本格局。这挑战了以前的向源侵蚀导致佳依分水岭被切穿的水系演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花江 荒山岩心 TIMA重矿物 地球化学 物源变化 水系演化 湖泊溢流
下载PDF
云贵高原河流水系演化与高原形成过程--基于现代河流沉积物示踪 被引量:2
11
作者 狄会哲 邓宾 +2 位作者 赵高平 叶玥豪 邱嘉文 《四川地质学报》 2018年第4期536-541,共6页
云贵高原是进行现代河流沉积物分析示踪的天然实验室,研究其现代河流沉积物的对于认识青藏高原东南缘隆升与新生代地形形成演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云贵高原长江和珠江支流7件河流砂样重矿物分析、聚类分析和ATi与GZi等研究,揭示出长... 云贵高原是进行现代河流沉积物分析示踪的天然实验室,研究其现代河流沉积物的对于认识青藏高原东南缘隆升与新生代地形形成演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云贵高原长江和珠江支流7件河流砂样重矿物分析、聚类分析和ATi与GZi等研究,揭示出长江流域河流沉积物呈现出搬运距离远,物源种类多,经历复杂次生作用等特点,明显区别于珠江流域河流沉积物搬运距离近、物源种类单一和近源等特点。珠江流域上游红水河物源与长江具有一定继承性,新生代晚期,由于青藏高原东向扩展生长与大型走滑断裂活动导致和河流水系特征,同时南盘江流域发生反转、袭夺,最终形成现今云贵高原"西高东低"地貌及其河流水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河流沉积物 重矿物 水系演化 云贵高原
下载PDF
动力地形控制下的大河水系演化
12
作者 陈磊 王平 张怀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94-911,共18页
大河既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也是大陆地貌乃至地球表层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大河水系形成与演化的决定性因素是大陆构造演化引起地形的改变。传统观念认为,大河水系的演化主要受板块构造的影响即“构造地形”,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大河既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也是大陆地貌乃至地球表层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大河水系形成与演化的决定性因素是大陆构造演化引起地形的改变。传统观念认为,大河水系的演化主要受板块构造的影响即“构造地形”,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地球地形并非单纯由板块水平运动塑造,还包括由地幔对流造成的“动力地形”的影响。从深部地幔对流控制下的动力地形与地貌演化模型两方面,分别介绍了其概念,模拟计算以及模型验证。并以北美、澳大利亚、南美以及非洲的大河水系演化为例,阐明了大河水系的演化与长波长动力地形之间存在的耦合关系,相对于构造作用的局部影响,长波长动力地形能影响甚至改变大陆尺度上的水系演化模式。最后简要综述了亚洲的构造背景及动力地形研究进展,亚洲特别是东亚地区从侏罗世开始就受到了多阶段板块汇聚与俯冲的影响,动力地形情况复杂,但最近的研究表明东亚地区的水系演化与动力地形之间存在相应联系,这对亚洲地区的构造—沉积演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地形 水系演化 地貌演化模型 地幔对流
下载PDF
盆地反转对水系演化和冲积岩系结构的影响
13
作者 A.E.Mather 潘秋霞 《海洋地质译丛》 1994年第4期52-62,共11页
西班牙东南部(图1略)的索尔瓦斯盆地自上新世以来一直在进行反转,由河流沉积物提供了极好的窗口,这些沉积物组成了末期盆地充填物,是作为盆地的反转后切割结果表现出来的,水系演化可从一开始的晚梅辛期追踪至现代水系。本文给出了在索... 西班牙东南部(图1略)的索尔瓦斯盆地自上新世以来一直在进行反转,由河流沉积物提供了极好的窗口,这些沉积物组成了末期盆地充填物,是作为盆地的反转后切割结果表现出来的,水系演化可从一开始的晚梅辛期追踪至现代水系。本文给出了在索尔瓦斯盆地上新世至第四纪河流沉积内所选区域的详细研究,它示出了源处和沉积岩系结构的明显变化。这些变化按河网适应的隆起、他生旋回和自旋回因素作了解释。证据取自古代和现代河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岩 盆地反转 水系演化
下载PDF
上海城市化进程中的河网水系演化 被引量:32
14
作者 陈德超 李香萍 +2 位作者 杨吉山 陈中原 吴朝军 《城市问题》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1-35,13,共6页
随着城市建成区域不断扩展 ,上海市的河流数量锐减 ,水质明显恶化 ,雨季暴雨积水严重 ,给城市水系水质和排水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分析了 5 0年来上海市城市化过程中河网水系的演化及其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 随着城市建成区域不断扩展 ,上海市的河流数量锐减 ,水质明显恶化 ,雨季暴雨积水严重 ,给城市水系水质和排水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分析了 5 0年来上海市城市化过程中河网水系的演化及其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耦合关系 ,得出了河流自然排水功能下降 ,径流系数 (不透水面积 )增加的不利于城市排水的结论。作者提出了尽量保留现有城市河道 ,完善泵站—管网排水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河网水系演化 土地利用 排水
原文传递
东昆仑山构造隆升与水系演化及其发展趋势 被引量:26
15
作者 李长安 殷鸿福 于庆文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11-214,共4页
早更新世以前 ,东昆仑山随青藏高原一起抬升 ,且尚未凸出于高原面之上 ,区内湖泊遍布 ,水系为入湖的短小河流 .早更新世末 ,强烈的构造隆升使东昆仑山隆起 ,凸现于高原面之上 .同时 ,沿昆南断裂带形成一条近东西向断陷谷地 ;区内湖泊消... 早更新世以前 ,东昆仑山随青藏高原一起抬升 ,且尚未凸出于高原面之上 ,区内湖泊遍布 ,水系为入湖的短小河流 .早更新世末 ,强烈的构造隆升使东昆仑山隆起 ,凸现于高原面之上 .同时 ,沿昆南断裂带形成一条近东西向断陷谷地 ;区内湖泊消亡 ,地表径流汇入昆南谷地 ,形成一条近东西向的大河 .大约 1 5 0kaBP前后 ,由于昆仑山与柴达木之间的强烈差异运动 ,加鲁河、格尔木等河流强烈溯源侵蚀 ,切过布尔汉布达山 ,袭夺了近东西向的大河 ,并将其分为4段 .全新世以来 ,随着东昆仑的隆升 ,加鲁河上游的强烈溯源侵蚀使布青山分水岭向南推移了 6~ 1 0km .目前 ,仍以较强的溯源侵蚀势头 ,向黄河源方向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山 构造隆升 第四纪 水系演化 发展趋势
原文传递
金沙江金江街段河流阶地年代及对河谷水系演化历史的启示 被引量:9
16
作者 董铭 苏怀 +2 位作者 史正涛 明庆忠 何回丽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728-1736,共9页
100多年来,关于金沙江独特水系格局的形成历史一直是地学界争论的重要话题之一。多数学者认为,现代金沙江水系是古长江袭夺古红河上游发展过来的。红河海底扇5.5 Ma泥沙供给中断被认为与这一袭夺事件有关。然而,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没有找... 100多年来,关于金沙江独特水系格局的形成历史一直是地学界争论的重要话题之一。多数学者认为,现代金沙江水系是古长江袭夺古红河上游发展过来的。红河海底扇5.5 Ma泥沙供给中断被认为与这一袭夺事件有关。然而,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没有找到与这一时代相匹配的地貌证据。最近在金沙江金江街段找到了多达8级的河流阶地序列,ESR测年结果显示这些阶地的形成年代为1.07 Ma、0.70 Ma、0.65 Ma、0.51 Ma、0.47 Ma、0.44 Ma、0.30 Ma和0.18Ma,结合GPS高程测量数据,推算最近1.0 Ma以来的河谷平均下切速率为147 mm/ka。以填充河谷地形为主要手段的古地形恢复结果(基于DEM数据)显示,古长江袭夺古红河上游形成现代金沙江水系发生在这一区域内海拔2000 m左右的古地形面解体之后,依照河谷平均下切速率外推,古地形面解体时代为5.5 Ma,即现代金沙江水系形成于5.5 Ma之后。我们的研究结果与红河海底扇的资料形成一个相互呼应的证据链,为重建现代金沙江水系格局形成历史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 金江街 阶地 水系演化
原文传递
哈尔滨荒山岩芯重矿物特征对松花江第四纪水系演化的指示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嘉新 谢远云 +4 位作者 康春国 迟云平 吴鹏 魏振宇 孙磊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9-94,共16页
松花江水系演化研究对于理解该区域的构造-气候-地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但其研究相对较为薄弱,特别是对于第四纪松花江中上游流向是否存在反转,一直存在争论,也没有确切的证据。河流沉积物是河流地质过程的产物,是研究水系演化的重要地... 松花江水系演化研究对于理解该区域的构造-气候-地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但其研究相对较为薄弱,特别是对于第四纪松花江中上游流向是否存在反转,一直存在争论,也没有确切的证据。河流沉积物是河流地质过程的产物,是研究水系演化的重要地质档案。对哈尔滨荒山岩芯(深度101.11 m,底界年龄1.68~1.70 Ma)沉积物进行了古地磁、磁化率和重矿物分析,结果表明:岩芯62.3 m(0.94 Ma)深度的上、下地层的磁化率和重矿物特征存在明显不同。62.3 m以下地层的磁化率极低(甚至为0),且重矿物特征和依兰方向的河流相近;而62.3 m以上地层的磁化率突然增大,并呈现出周期性的高低变化,重矿物特征与松原方向的现代河流相似。磁化率和重矿物组合特征反映的沉积物物源变化指示了松花江中上游水系的反转。早更新世早期,松花江肇源-依兰段的水流从依兰方向向西注入松嫩湖盆;早更新世中晚期,佳依分水岭不断抬升,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不断下降,导致分水岭两侧河流溯源侵蚀加剧;在0.94 Ma B.P.,佳依分水岭被切穿,松花江水流发生反转,自西向东流经佳依峡谷进入三江平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花江 荒山岩芯 重矿物 物源变化 水系演化
原文传递
晚第四纪长江源区水系演化对断裂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8
18
作者 于洋 王先彦 +2 位作者 李正晨 李一泉 鹿化煜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80-898,共19页
河流沉积/侵蚀过程和水系演化对构造活动、气候变化和侵蚀基准面的响应过程与机制是流域地貌的重要科学问题。长江源地区河流受高寒气候和走滑断层引起的局部多种构造活动样式的影响,是河流地貌过程对气候变化和构造活动响应的典型案例... 河流沉积/侵蚀过程和水系演化对构造活动、气候变化和侵蚀基准面的响应过程与机制是流域地貌的重要科学问题。长江源地区河流受高寒气候和走滑断层引起的局部多种构造活动样式的影响,是河流地貌过程对气候变化和构造活动响应的典型案例。文章通过野外考察、地貌指数(陡峭指数(k_(sn))、Chi(χ)、Gilbert指数、河谷宽高比(Vf))的计算、沉积学和地形分析,探讨了长江源水系演化对构造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响应过程。通天河和澜沧江支流从上游相对年老的谷地(北西-南东向低k_(sn)值、高Vf值的宽谷)转变为下游相对年轻的谷地(南西-北东向高k_(sn)值、低Vf值的陡峭峡谷),表明南西-北东向河流对北西-南东向河流的袭夺。通天河和澜沧江支流上游地区显示的高χ值、低起伏地形向下游方向快速转变为低χ值、高起伏地形,也指示澜沧江和通天河向上游溯源侵蚀、袭夺分水岭地区原有老年期水系。局部分布的北西-南东向河谷(风口)、一系列间隔分布低洼地内河流沉积物和初步光释光年测年结果(13.3ka和>115ka)表明该地区在晚第四纪(可能在暖期)发育一条南东流向的古河流。随后断层走滑运动导致的局部构造抬升将河流分割成相互独立的内流湖。后期通天河和澜沧江干流(局部侵蚀基准面)侵蚀下降导致南西-北东向支流溯源侵蚀,袭夺内流湖;水系由树枝状演化为倒勾状。区域构造活动和局部侵蚀基准面变化是控制该地区水系演化的主要因素。晚第四纪气候变化引起河流堆积/侵蚀过程的改变也对水系的连通/中断有一定的影响,后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演化 侵蚀基准面 构造活动 长江源地区 晚第四纪
原文传递
祁连山党河盆地二道泉剖面新近纪沉积物磁性矿物与古水流及其对盆地水系演化的启示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彦杰 戴霜 +7 位作者 马晓军 王荣华 樊鑫 王子璇 王艺霖 李家胜 洪一峰 覃凌峰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99-910,共12页
二道泉剖面(39°01'34″N,95°52'49″E)位于党河盆地腹地,呈北南向展布,长790m,党河盆地位于祁连山腹地,是研究青藏高原北部构造沉积与地貌演变的理想地区。本研究在野外地层观测、古流水重建及砾石组分分析的基础上,... 二道泉剖面(39°01'34″N,95°52'49″E)位于党河盆地腹地,呈北南向展布,长790m,党河盆地位于祁连山腹地,是研究青藏高原北部构造沉积与地貌演变的理想地区。本研究在野外地层观测、古流水重建及砾石组分分析的基础上,对党河盆地中西部二道泉剖面新近系白杨河组顶部-玉门砾岩底部河湖相沉积物进行磁化率测量与等温剩磁实验分析。结果显示,剖面沉积物的磁性矿物主要有磁铁矿和赤铁矿,其中赤铁矿相对含量较高。通过对比发现剖面中黄色调粗粒沉积物中的赤铁矿含量显著高于红色调细粒沉积物。砾石成分和向南的古流向结果显示,白杨河组晚期至玉门砾岩早期地层沉积物主要源自于二道泉剖面北部的野马南山地区。磁化率及沉积相揭示出源区物理风化作用逐渐增强,赤铁矿是从源区直接搬运沉积的,而非自生形成;这一过程未受外界气候环境的影响,赤铁矿多为碎屑,岩石颜色发黄。综合分析认为,二道泉剖面疏勒河组到玉门砾岩组早期沉积时党河盆地发育一条规模逐渐变大、水动力逐渐变强的由北向南流动的河流,现今流向为北西向的党河水系可能最早在新近纪玉门砾岩沉积中期以后才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河盆地 二道泉 新近纪 磁性矿物 古水流 水系演化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断裂带晚新生代构造地貌生长及水系响应 被引量:47
20
作者 贾营营 付碧宏 +2 位作者 王岩 时丕龙 刘锋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25-836,共12页
河流地貌对新构造活动具有非常敏感的响应,水系形态能够较好地记录构造活动方式,水系形态分析可以为研究新构造的演化过程提供有力的证据。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龙门山与四川盆地是青藏高原周边最陡的地形梯度带,沿高原东缘发育青衣江、... 河流地貌对新构造活动具有非常敏感的响应,水系形态能够较好地记录构造活动方式,水系形态分析可以为研究新构造的演化过程提供有力的证据。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龙门山与四川盆地是青藏高原周边最陡的地形梯度带,沿高原东缘发育青衣江、岷江、涪江和嘉陵江等一系列斜交于龙门山断裂带的水系。利用卫星遥感图像和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提取构造地貌和水系特征,对龙门山构造带水系形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龙门山南西段冲断带褶皱具有横向生长的演化特征,逆冲褶皱带的构造演化影响青衣江和岷江水系的演化和重组,同时也控制着研究区晚新生代的沉积格局。受断裂带右旋走滑作用的影响,龙门山北东段水系表现出系统右旋错位特征,在北川县擂鼓镇至曲山镇一带涪江水系上游的重要支流—湔江出现3.8km的右旋错位,并导致湔江北川段出现河流袭夺和水系重组现象。根据涪江上游发生的5km和4km最大右旋错位及其涪江流域形成的最早沉积记录的年代大约为3Ma,估算映秀-北川断裂带和灌县-安县断裂带北东段上新世-第四纪以来的平均走滑速率分别为1.67mm/a和1.33mm/a,而龙门山断裂带北东段的长期走滑速率至少为3.0mm/a。本研究表明可以将水系形态作为研究区域构造变形的重要地貌标志,该方法同样适用于世界上其他构造活动变形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演化 构造地貌生长 断层相关褶皱 走滑速率 晚新生代 龙门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