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包头段水-沉积物系统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 被引量:79
1
作者 何江 王新伟 +1 位作者 李朝生 孙卫国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3-57,共5页
以系统的形态分析实验研究为基础 ,结合上覆水、悬浮物、沉积物及孔隙水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 ,评价了黄河包头段水体中重金属 (Cu、Pb、Zn、Cd)的潜在危害程度 .结果表明 ,黄河包头段干流沉积物中Pb、Cd等重金属具有较大的潜在生态危害... 以系统的形态分析实验研究为基础 ,结合上覆水、悬浮物、沉积物及孔隙水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 ,评价了黄河包头段水体中重金属 (Cu、Pb、Zn、Cd)的潜在危害程度 .结果表明 ,黄河包头段干流沉积物中Pb、Cd等重金属具有较大的潜在生态危害性 ,更易造成污染 ;包头市工业废水对黄河干流水体重金属污染有明显的迭加作用 .此外 ,分层位 (按深度 )计算的SQC值结果揭示 ,用表层沉积物或不同层位 (深度 )的混合沉积物所得沉积物重金属质量基准代表某一区域或河段沉积物重金属质量基准有一定的风险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特征 重金属污染 -沉积物系统 黄河 包头段 分布特征 质评价
下载PDF
呼伦湖水-沉积物系统中重金属的含量特征 被引量:8
2
作者 都达古拉 何江 +3 位作者 吕昌伟 谢志磊 李云飞 丁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8-123,共6页
以呼伦湖水-沉积物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开展了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d的形态分析研究,系统分析了上覆水、上覆过滤水和孔隙水中重金属的浓度。研究结果表明:呼伦湖表层沉积物孔隙水中Cu、Pb、Zn和Cd的平均含量分... 以呼伦湖水-沉积物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开展了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d的形态分析研究,系统分析了上覆水、上覆过滤水和孔隙水中重金属的浓度。研究结果表明:呼伦湖表层沉积物孔隙水中Cu、Pb、Zn和Cd的平均含量分别是上覆过滤水中的4.79、1.02、2.18倍和2.08倍,孔隙水中Cu、Zn和Cd的含量均高于上覆过滤水,揭示Cu、Zn和Cd,特别是Cu有从孔隙水向上覆水扩散迁移的明显特性;呼伦湖上覆水中的重金属均有结合在悬浮颗粒物上的趋势,揭示呼伦湖悬浮颗粒物对水环境中的Cu、Zn和Cd具有较强的自净能力,对Pb具有极强的自净能力。Cu、Zn与Pb、Cd相比较,后者较前者有在碳酸盐结合态和可交换态等次生相中富集的明显倾向;Cd在次生相中分布的百分比明显比Cu、Zn、Pb偏高;当环境条件,特别是p H发生变化时,呼伦湖表层沉积物中,Cd、Pb具有较大的生态风险。据此认为,保持呼伦湖水的偏碱性状态对湖泊的水体环境健康和生态安全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伦湖 -沉积物系统 重金属 形态
下载PDF
异恶唑草酮在环境介质中的挥发、土壤吸附和水-沉积物系统降解特性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春荣 单凌燕 +4 位作者 郭钤 许振岚 何红梅 吴珉 赵学平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30-937,共8页
为评价异恶唑草酮的环境安全性,采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异恶唑草酮在不同环境介质(空气、水和土壤表面)的挥发特性,在不同质地土壤(潮土、水稻土、黑土和红壤土)的吸附特性,和2种水-沉积物系统中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异恶唑草酮... 为评价异恶唑草酮的环境安全性,采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异恶唑草酮在不同环境介质(空气、水和土壤表面)的挥发特性,在不同质地土壤(潮土、水稻土、黑土和红壤土)的吸附特性,和2种水-沉积物系统中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异恶唑草酮在潮土、水稻土、黑土和红壤土中的吸附均符合弗罗因德利希(Freundlich)方程,吸附常数值分别为0.6406、1.3762、0.8169和1.2895,在土壤中属于难吸附农药。异恶唑草酮在湖泊(杭州西湖)水-沉积物系统和河流(杭州运河)水-沉积物系统中的好氧降解和厌氧降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好氧降解半衰期分别为73.7h和75.3h,厌氧降解半衰期分别为42.3h和43.0h,在水-沉积物系统中属于易降解农药。在20~25℃、气体流速为500mL·min-1的条件下,异恶唑草酮在空气、水和土壤表面的挥发率均小于1%,属于难挥发性农药。试验结果表明,异恶唑草酮在空气、水和土壤表面难挥发,在土壤中难吸附,在水-沉积物系统中降解快,环境风险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恶唑草酮 挥发性 土壤吸附 -沉积物系统
下载PDF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水-沉积物系统中四氟醚唑的残留量 被引量:3
4
作者 段亚玲 侯松嵋 +4 位作者 王捷 蔡磊明 包娜 杨鸿波 谭红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9-185,共7页
建立了水一沉积物系统中四氟醚唑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测定方法。沉积物样品依次经y(丙酮):V(水)=9:1混合提取和二氯甲烷萃取后,中性氧化铝与弗罗里硅土层析柱净化,用LC-MS/MS测定;水样经二氯甲烷萃取后直接用LC... 建立了水一沉积物系统中四氟醚唑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测定方法。沉积物样品依次经y(丙酮):V(水)=9:1混合提取和二氯甲烷萃取后,中性氧化铝与弗罗里硅土层析柱净化,用LC-MS/MS测定;水样经二氯甲烷萃取后直接用LC-MS/MS测定。结果表明:在0.5~5μg/L或0.5~5μg/kg添加水平下,四氟醚唑在水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9%~9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8%~13%,在沉积物中的平均回收率为97%~103%,RSD为6.3%~11%。该方法中四氟醚唑的最小检出量为2.OPg,四氟醚唑在水中最低检测浓度(LOQ)为0.5μg/L,在沉积物中的LOQ为0.5μg/kg。该方法选择性好、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基质干扰小,适用于水一沉积物系统中四氟醚唑残留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四氟醚唑 -沉积物系统 残留量
下载PDF
近岸海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评价方法及内容探讨——海底沉积物-水-底栖生物系统调查评价 被引量:4
5
作者 鲁静 原晓军 +2 位作者 姜竹田 叶思源 周小明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z1期45-50,共6页
近岸海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实施的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提出和探讨了关于开展“海底沉积物-水-底栖生物系统”调查评价的内容、方法及其工作要求。建议对系统的3种组成介质进行同站位、同步和近... 近岸海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实施的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提出和探讨了关于开展“海底沉积物-水-底栖生物系统”调查评价的内容、方法及其工作要求。建议对系统的3种组成介质进行同站位、同步和近原始状态(未扰动)、密度网格采样,辅助开展海洋地球物理剖面测量,分析评价海底表层环境系统内重金属元素来源、运移的地球化学作用及其生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底栖生物系统 生态地球化学调查评价 方法及内容
下载PDF
[噻唑基-2-(14)^C]-毒氟磷在水-沉积物系统中的降解与残留转化研究
6
作者 吴涛 张素芬 +3 位作者 张玮玮 邵思遥 余志扬 叶庆富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249-2257,共9页
毒氟磷是我国自主创制的新型植物抗病毒剂,研究毒氟磷的环境行为和归趋对科学评价其环境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采用C同位素示踪技术,以[噻唑基-2-(14)^C]-毒氟磷为示踪剂,研究了毒氟磷在A和B两种水-沉积物系统中的好氧降解动态以及... 毒氟磷是我国自主创制的新型植物抗病毒剂,研究毒氟磷的环境行为和归趋对科学评价其环境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采用C同位素示踪技术,以[噻唑基-2-(14)^C]-毒氟磷为示踪剂,研究了毒氟磷在A和B两种水-沉积物系统中的好氧降解动态以及残留转化规律。结果表明,毒氟磷母体在两种水-沉积物系统中的水相消散和降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其水相消散半减期分别为7.23 d(A)和13.86 d(B),在水-沉积物整个系统中的母体降解半减期则分别为121.60 d(A)和65.39 d(B)。毒氟磷在供试水-沉积物系统中的残留转化规律存在显著差异,培养结束时(培养时间为100 d),可提态残留在A和B系统中分别占放射性引入量的77.41%和43.71%,矿化量分别占放射性引入量的1.11%和2.83%,结合态残留分别占放射性引入量的24.11%和49.25%;较高的降解率和阳离子交换量是毒氟磷及其代谢产物在B系统中更易形成结合残留的主要原因。本研究结果为科学评价毒氟磷在水-沉积物系统中的安全性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唑基-2-(14)^C]-毒氟磷 -沉积物系统 降解 残留转化 结合残留
下载PDF
氨唑草酮的水解、挥发及其在水-沉积物系统中的降解特性 被引量:1
7
作者 何开雨 汤涛 +6 位作者 宣彩迪 吴园园 何红梅 吴珉 赵学平 徐霞红 王强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057-2063,共7页
为评价氨唑草酮的环境安全性,参照国家标准GB/T 31270—2014的要求,采用室内模拟法研究了氨唑草酮在不同温度和不同pH值缓冲溶液中的水解特性、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挥发特性,以及在2种水-沉积物系统中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氨唑草酮在25... 为评价氨唑草酮的环境安全性,参照国家标准GB/T 31270—2014的要求,采用室内模拟法研究了氨唑草酮在不同温度和不同pH值缓冲溶液中的水解特性、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挥发特性,以及在2种水-沉积物系统中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氨唑草酮在25℃时,在pH值为4或7的缓冲液中水解半衰期均长于365 d,在pH值为9的缓冲液中水解半衰期为90.0 d,属于难水解至中等水解农药。在20~25℃、气体流速500 mL·min-1的条件下,氨唑草酮在空气、水和土壤中的挥发率均小于1%,属于难挥发农药。氨唑草酮在湖泊(杭州西湖)水-沉积物系统和河流(京杭大运河)水-沉积物系统中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好氧降解半衰期分别为408 d和630 d,厌氧降解半衰期分别为248 d和990 d,在水-沉积物系统中属于难降解农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唑草酮 挥发性 降解 -沉积物系统
下载PDF
不同流速下沉积物中六溴环十二烷的释放及再分配规律
8
作者 王榕 胡煜 +3 位作者 高寒 王超 王沛芳 陈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553-2559,共7页
六溴环十二烷(HBCD)作为一种典型卤代有机污染物已在河湖沉积物中被广泛检出,但流速变化下HBCD的迁移和释放行为尚不清楚.本文通过模拟5种流速条件,分析不同流速下表层沉积物中HBCD的释放规律以及HBCD在水-沉积物系统的再分配特征.结果... 六溴环十二烷(HBCD)作为一种典型卤代有机污染物已在河湖沉积物中被广泛检出,但流速变化下HBCD的迁移和释放行为尚不清楚.本文通过模拟5种流速条件,分析不同流速下表层沉积物中HBCD的释放规律以及HBCD在水-沉积物系统的再分配特征.结果表明,沉积物再悬浮的临界流速为0.4m/s,上覆水中HBCD浓度随流速增大而增加,且不同流速下HBCD向上覆水中的释放过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与上覆水不同,流速变化对悬浮颗粒物(SS)中HBCD浓度并无明显影响.相比静水和低流速条件,高流速条件下沉积物中HBCD的释放总量较高,0.6m/s流速下HBCD的释放总量是静水条件的31.6倍.流速是引起沉积物中HBCD再分配的关键因素,HBCD的再分配随流速增大而更加明显.不同流速下,SS中HBCD的分配量在HBCD释放总量中均占主导地位;表层沉积物中HBCD更易向较小粒径沉积物中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溴环十二烷 流速变化 -沉积物系统 释放行为 再分配
下载PDF
炔草酯土表光解、土壤厌氧降解和水-沉积物系统降解特性 被引量:6
9
作者 蔡晓明 何红梅 +5 位作者 丁亚慧 吴珉 胡秀卿 张春荣 赵华 李振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77-679,共3页
【目的】为炔草酯的环境风险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室内模拟,对炔草酯土表光解、土壤厌氧降解、水-沉积物系统降解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光照不是炔草酯土壤表面降解的主要因素。炔草酯的土壤厌氧降解、水-沉积物系统降... 【目的】为炔草酯的环境风险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室内模拟,对炔草酯土表光解、土壤厌氧降解、水-沉积物系统降解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光照不是炔草酯土壤表面降解的主要因素。炔草酯的土壤厌氧降解、水-沉积物系统降解均较快,半衰期分别为0.05-0.11、0.11-0.17d。【结论】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炔草酯属在土壤表面难光解、易土壤厌氧降解、水-沉积物系统降解快的农药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炔草酯 土表光解 土壤厌氧降解 -沉积物系统降解
原文传递
蓄水期三峡水库香溪河沉积物-水系统营养盐分布特征 被引量:9
10
作者 苏青青 刘德富 +5 位作者 纪道斌 宋林旭 崔玉洁 李欣 陈秀秀 刘心愿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135-2144,共10页
为研究蓄水期香溪河沉积物-水系统中氮磷营养盐的分布特征,于2016年在香溪河布点采样,分析沉积物-水系统氮、磷及有机质含量,探讨沉积物间隙水和上覆水营养盐"源-汇"特征,并对采样点位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ρ(TN... 为研究蓄水期香溪河沉积物-水系统中氮磷营养盐的分布特征,于2016年在香溪河布点采样,分析沉积物-水系统氮、磷及有机质含量,探讨沉积物间隙水和上覆水营养盐"源-汇"特征,并对采样点位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ρ(TN)在河口处含量较高,在中下游区域较接近;ρ(TP)在上游区域明显高于中下游及河口;ρ(O.M.)呈现下游高上游低的分布特征,且各采样点在深度10cm的范围内,ρ(O.M.)的最大值超过了临界点(1.5%),存在一定的释放风险.上覆水的分布上,ρ(DTN)和ρ(DTP)均在干支流交汇处最大,且ρ(DTN)从河口至上游沿程递减,ρ(DTP)沿程变化不大,而间隙水中ρ(DTN)和ρ(DTP)的分布和上覆水体相反,在上游处最大,并从上游向河口处递减.研究期间5个采样点位的DTN、NH_4^+-N、DTP(除CJ点位外)均以"源"的方式向上覆水释放营养盐,而NO_3^--N和PO_4^(3-)-P则是一部分点位呈现为"源",一部分点位呈现为"汇",且氮素的"源-汇"过程较磷素更为强烈,这是因为蓄水期底部的氧化环境和干流水体的倒灌潜入深度和方式差异所致.结合聚类分析结果发现对于沉积物-水系统,CJ、1号、2号采样点特征相近,而3号和4号采样点特征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 香溪河 沉积物-系统 氮磷营养盐
原文传递
新型灭螺药氯代水杨胺环境行为研究Ⅲ --水-沉积物系统降解特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元艺 李博 +3 位作者 涂珍 陈如娟 陈莉 刘敏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8年第4期20-23,共4页
目的测定与评价新型灭螺药氯代水杨胺(LDS)在水-沉积物中的降解特性,为该药登记提供环境影响资料。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第八部分:水-沉积物系统降解试验。结果好氧条件下,寡营养和富营养水... 目的测定与评价新型灭螺药氯代水杨胺(LDS)在水-沉积物中的降解特性,为该药登记提供环境影响资料。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第八部分:水-沉积物系统降解试验。结果好氧条件下,寡营养和富营养水-沉积物体系中氯代水杨胺总量的降解速率分别为0.026d-1、0.034d-1,降解半衰期分别为26.7和20.4d;厌氧条件下,寡营养和富营养水-沉积物体系中氯代水杨胺总量的降解速率分别为0.023d-1、0.025d-1,降解半衰期分别为30.1和27.7d。结论氯代水杨胺在好氧条件下的降解速率快于厌氧条件,富营养体系中的降解速率快于寡营养体系。氯代水杨胺在上述两种水-沉积物体系中的降解均较快。水-沉积物体系中的药物降解速率在21d前主要受水相中药物降解速率影响,而在21d后水相和沉积物相共同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灭螺药 环境行为 -沉积物系统 降解特性
原文传递
苯噻菌胺在水-沉积物系统中的降解特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娇 袁野 +3 位作者 贾福艳 蒋培宇 丁琦 黄成田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09-911,共3页
【目的】室内模拟条件下研究苯噻菌胺在水-沉积物系统中的降解特性及其生态风险。【方法】液质联用仪(LC/MS/MS)测定苯噻菌胺在水-沉积物系统中的残留含量。【结果】苯噻菌胺在水-沉积物系统中的降解半衰期为6.3-8.0d。【结论】苯... 【目的】室内模拟条件下研究苯噻菌胺在水-沉积物系统中的降解特性及其生态风险。【方法】液质联用仪(LC/MS/MS)测定苯噻菌胺在水-沉积物系统中的残留含量。【结果】苯噻菌胺在水-沉积物系统中的降解半衰期为6.3-8.0d。【结论】苯噻菌胺在水一沉积物系统中易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噻菌胺 -沉积物系统 降解 液质联用
原文传递
巢湖水域四溴双酚A的多介质迁移与归趋模拟 被引量:6
13
作者 程浩淼 陈玉茹 +4 位作者 赵永岭 朱腾义 汪靓 谢正鑫 程吉林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14-320,共7页
运用Ⅲ级逸度模型,模拟并研究了不同水动力条件下四溴双酚A(TBBPA)在巢湖水-沉积物系统中各环境相的浓度、储量以及相间的迁移通量.结果表明:TBBPA在水相、再悬浮颗粒相和沉积物相中的模拟计算浓度与实测平均浓度吻合度较高,验证了模型... 运用Ⅲ级逸度模型,模拟并研究了不同水动力条件下四溴双酚A(TBBPA)在巢湖水-沉积物系统中各环境相的浓度、储量以及相间的迁移通量.结果表明:TBBPA在水相、再悬浮颗粒相和沉积物相中的模拟计算浓度与实测平均浓度吻合度较高,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并通过灵敏度分析探讨了模拟关键参数.当系统达到平衡时,沉积物是TBBPA最大的储库(占系统总储量86%以上).同时,由于较强的水动力条件会改变系统再悬浮特征以及降解半衰期等关键参数,进而降低了各环境相中TBBPA的浓度值,增加了水相和再悬浮颗粒相中的储量比例,并增加了水体-再悬浮颗粒、沉积物-再悬浮颗粒的相间交换通量.此外,TBBPA在巢湖水-沉积物系统中损失的主要途径为沉积物相的降解(占入湖总量87%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溴双酚A(TBBPA) 逸度模型 动力 多介质迁移 -沉积物系统 巢湖
下载PDF
唑草酮在水-沉积物系统中的残留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景壮 段亚玲 +3 位作者 王永仕 王睿 谢绕绕 杨鸿波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06-908,936,共4页
【目的】建立唑草酮在水-沉积物系统中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使用Themo BETASIL C18柱,以甲醇-0.1%磷酸水溶液(体积比80:20)为流动相,在UV243nm下,用外标法对唑草酮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在0.2-50mg/L范围内,唑... 【目的】建立唑草酮在水-沉积物系统中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使用Themo BETASIL C18柱,以甲醇-0.1%磷酸水溶液(体积比80:20)为流动相,在UV243nm下,用外标法对唑草酮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在0.2-50mg/L范围内,唑草酮质量浓度与对应的峰面积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当水中添加质量浓度为0.4—4.0mg/L时,水中的平均回收率为91.3%-95.0%,RSD为1.3%-3.6%;当沉积物中添加质量分数为0.8-8.0mg/kg时,沉积物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8.3%-86.8%,RSD为0.9%-3.5%。【结论】该方法快速、灵敏、稳定,可用于水-沉积物系统中唑草酮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唑草酮 -沉积物系统
原文传递
电子探针化学测年技术及其在地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5
作者 张照志 赵磊 +1 位作者 孟庆祝 陈卉泉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1期69-73,共5页
主要对电子探针化学测年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相关技术作一介绍。并以其在地学中的具体应用 ,如对独居石、锆石的化学测年 ,证明它是一种分析快速、测试容易的技术 ,与传统的同位素法测得的年龄具可比性。此项技术对矿石的来源、不同矿物... 主要对电子探针化学测年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相关技术作一介绍。并以其在地学中的具体应用 ,如对独居石、锆石的化学测年 ,证明它是一种分析快速、测试容易的技术 ,与传统的同位素法测得的年龄具可比性。此项技术对矿石的来源、不同矿物的不同环带、不同世代的成分演化乃至时间演化均可进行分析 ,并可使年龄数据点与成分数据严格对应 ,而且测试所需的样品量少 ,可进行单颗粒的测定。因此 ,当某些岩体的被测矿物有捕虏体成因、岩浆成因、地幔成因等各种来源时 ,可分别求出某单一事件的年龄。另外 ,利用碎屑独居石的 w( Pb O) /w( Th O*2 )比值来确定碎屑岩的源岩是一种新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探针 化学测年技术 地学 水系统沉积物 同位素测年
下载PDF
The teleconnection between marine silicon supply and desertification in China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东方 吴建平 +1 位作者 陈生涛 卢青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16-122,共7页
Desertification has been notably expanding in China in the recent decade, especially in North China where dust/sand storm (DSS) frequently assaulted local communities. Analyses in marine ecology found that the earth... Desertification has been notably expanding in China in the recent decade, especially in North China where dust/sand storm (DSS) frequently assaulted local communities. Analyses in marine ecology found that the earth ecosystem could be able to complement nutrient silicon for keep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system, and decreasing CO2 concentration in the atmosphere; as a result, the area of desertification would be enlarged. Modem human being activities have resulted in constant changes in the amount of silicon transport from land into sea, leading to oversupply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but silicon in seawater. The proportion of nitrogen, phosphorus and silicon was seriously imbalanced and the limitation of silicon for phytoplankton growth has become more serious. The silicon deficiency has damaged the marine ecosystem in coastal regions and slowed down the carbon sedimentation in the atmosphere of the world. The authors believe that the continual discharge of CO2 into the atmosphere is the cause for the global warming including marine water temperature rise. Consequently, the earth ecosystem would have to trigger its complementary action to resume to the silicon balance by algae bloom in seawater for reducing air and water temperatures. In order to complement nutrient silicon into the sea, the ecosystem would transport silicon via the atmosphere; therefore, the desertification in the inner land is a natural reaction. As marine phytoplankton booming can reduce the CO2 concentration in the atmosphere and further ease the green-house effect, during this process, a large amount of silicon are demanded by the ecosystem, which human being are unable to stop desertification from happening but slow down the progress and ease the risk. Therefore, as an important role in earth ecosystem, people should reduce the CO2 discharge into the atmosphere first; then, the normal function of river transporting silicon must be restored. In this way, the CO2 in the atmosphere can be kept in balance, the global warming slowed down, marine ecosystem development sustained, the drought in inner land eased, and the desert gradually under-controll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icon dust/sandstorm (DSS) DESERTIFICATION marine ecosystem earth ecosystem
下载PDF
Acute toxicity and biodegradation of endosulfan by the polychaeta Perinereis aibuhitensis in an indoor culture
17
作者 康庆浩 张立涛 +2 位作者 张志峰 隋正红 许准旭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1期75-80,共6页
The polychaete Perinereis aibuhitensis, a key species in estuarine ecosystems, can improve the culture condition of sediment. Endosulfan is an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 used globally to control insects and mites; howev... The polychaete Perinereis aibuhitensis, a key species in estuarine ecosystems, can improve the culture condition of sediment. Endosulfan is an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 used globally to control insects and mites; however, it is a source of pollution in aquaculture as a result of runoff or accidental release. In this study, we evaluated the toxicity of endosulfan to polychaeta and its ability to improve polluted sediment. Specifically, the effects of a series of endosulfan concentrations (0, 1.25, 2.5, 5, 10, 15, and 20 mg/L)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24-h median lethal concentration (24-h LCs0) was 55.57 mg/L, while the 48-h median lethal concentration (48-h LCs0) was 15.56 mg/L, and the safe concentration was about 1.556 mg/L. In a 30-d exposure experiment, the animal specimen could decompose endosulfan effectively while improving endosulfan-polluted aquatic sedi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DOSULFAN endosulfan sulfate environment restoration LC50 Perinereis aibuhitensis
下载PDF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the P-T stability condition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gas hydrate in different systems 被引量:11
18
作者 LIU ChangLing YE YuGuang +3 位作者 SUN ShiCai CHEN Qiang MENG QingGuo HU GaoWei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3年第4期594-600,共7页
The P-T stability conditions of gas hydrate in different systems (i.e., solution, silica sand, and marine sediment) were studied using multi-step decomposition method with our experimental equipment. The effects of ... The P-T stability conditions of gas hydrate in different systems (i.e., solution, silica sand, and marine sediment) were studied using multi-step decomposition method with our experimental equipment.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ions with various concentra- tions and sediment grains on the P-T stability conditions of gas hydrate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different ions have different influences on the phase equilibrium of gas hydrate. However, the influence of ions is in a similar trend: the larg- er the concentration, the bigger the P-T curve shifts to the left. For the silica sand, the influence of pore capillarity of coarse particles (〉 460 ~tm) can be negligible. The P-T curve measured in coarse silica is in agreement with that in pure water. How- ever, the influence of pore capillarity of fine particles (〈 35 μm) is significant. The maximum reduction value of temperature is 1.5 K for methane hydrate under stable state. The sediment from the South China Sea significantly affects the P-T stability conditions of methane hydrate, with an average reduction value of 1.9 K within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This is mainly the result of both the pore water salinity and the pore capillarity of sediment. Because the pore water salinity is keeping diluted by the fresh water released from hydrate dissociation, the measured P-T stability points fall on different P-T curves with the de- creasing salin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e water silica sand methane hydrate sediment from South China Sea P-T stability condition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