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高木质纤维素酶水解效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刘媛媛 孙君社 +2 位作者 裴海生 刘莉 段开红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6-20,共5页
利用纤维素酶将预处理后的木质纤维素水解成可发酵性单糖,继而发酵生产所需的液体燃料及其他化工产品,是当前解决资源、环境等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木质纤维素降解转化工艺中,酶水解效率低、成本高是主要限制因素。如何提高纤维素与... 利用纤维素酶将预处理后的木质纤维素水解成可发酵性单糖,继而发酵生产所需的液体燃料及其他化工产品,是当前解决资源、环境等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木质纤维素降解转化工艺中,酶水解效率低、成本高是主要限制因素。如何提高纤维素与纤维素酶的可及度和有效接触面积,从而减少纤维素酶用量及提高酶解效率是水解技术的关键。该文简要归纳了各种提高纤维素酶水解效率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其酶解的机理及今后研究的重点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纤维素 纤维素酶 水解效率
下载PDF
提高纤维素酶水解效率和降低水解成本 被引量:23
2
作者 苏东海 孙君社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147-1152,共6页
在我国可大量转化乙醇的是纤维质材料。纤维质材料转化乙醇的关键问题是纤维质转化为糖的过程,提高纤维素酶转化效率的方法有:(1)对纤维质材料进行预处理;(2)研究纤维素酶的最适作用条件;(3)纤维素酶的重复利用;(4)合理的发酵工艺等。... 在我国可大量转化乙醇的是纤维质材料。纤维质材料转化乙醇的关键问题是纤维质转化为糖的过程,提高纤维素酶转化效率的方法有:(1)对纤维质材料进行预处理;(2)研究纤维素酶的最适作用条件;(3)纤维素酶的重复利用;(4)合理的发酵工艺等。本文分析了纤维素的结构以及纤维素酶的作用方式,总结了目前研究较多的几种纤维质材料预处理方法,及其对纤维素酶水解率的影响,并对研究纤维素酶的最适作用条件、纤维素酶的重复利用以及合理的发酵工艺进行了综述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 木质纤维素 水解效率 乙醇
下载PDF
工业纤维素酶水解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王修胜 于占春 +2 位作者 张小希 邓红波 鲍杰 《生物质化学工程》 CAS 2010年第5期1-7,共7页
研究了影响工业纤维素酶Accellerase 1000水解效率的因素,及Accellerase 1000、Spezyme CP和Novozyme 188在不同水解状态下失活情况和葡萄糖对纤维素酶的抑制情况。结果表明反应器类型对水解影响不大,而固含量、酶量、搅拌速率和温度对A... 研究了影响工业纤维素酶Accellerase 1000水解效率的因素,及Accellerase 1000、Spezyme CP和Novozyme 188在不同水解状态下失活情况和葡萄糖对纤维素酶的抑制情况。结果表明反应器类型对水解影响不大,而固含量、酶量、搅拌速率和温度对Accellerase 1000水解效率影响很大。在醋酸缓冲液中,Accellerase 1000的滤纸酶活和纤维二糖酶活失活速率最快;在有木质素存在的醋酸缓冲液中相比各纤维素酶的滤纸酶活失活变慢,但纤维二糖酶失活加快;在滤纸水解过程中,Spezyme CP和Novozyme 188相对较为稳定。葡萄糖对纤维素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纤维素 工业纤维素酶 水解效率
下载PDF
不同真菌发酵对花生秸秆发酵产物营养指标及水解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王雷雷 冯晋 +3 位作者 余中华 刘家扬 李恩中 蒋金锋 《湖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2期1-4,共4页
以花生秸秆为材料,采用从驻马店置地公园分离得到的6种大型真菌进行固态发酵,对发酵产物中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和粗灰分等营养成分的含量以及发酵产物在纤维素酶作用下的水解效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菌株L3、L4和L11可... 以花生秸秆为材料,采用从驻马店置地公园分离得到的6种大型真菌进行固态发酵,对发酵产物中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和粗灰分等营养成分的含量以及发酵产物在纤维素酶作用下的水解效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菌株L3、L4和L11可以提高产物粗蛋白含量,增幅达30%以上;L11和L3菌株分别使粗脂肪含量提高了1.4和0.4个百分点;真菌PG处理花生秸秆后提高了产物粗纤维的相对含量(约10%),其他菌株则降低了粗纤维的含量;花生秸秆中粗灰分的含量在真菌处理后都明显降低,平均降幅达50%。不同p H值的缓冲液以及不同量的酶,都会影响花生秸秆的水解效率;当缓冲液p H值为5.4,酶量为6.1 U/g秸秆时,L11处理的花生秸秆水解效率最高,达到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秸秆 真菌 固体发酵 营养指标 水解效率
下载PDF
热处理和高速剪切对豌豆蛋白水解效率及其水解物性质的影响
5
作者 夏易玄 朱玲 +5 位作者 刘通通 吴港城 齐希光 王立 钱海峰 张晖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39,共7页
为提高豌豆蛋白的酶水解敏感性及其水解物的抗氧化活性,分别考察95℃、10 min的热处理和10000×g、10 min的高速剪切对豌豆蛋白水解性能的影响并探究其改善原因。结果表明,热处理和高速剪切均提高了豌豆蛋白的水解度、氮回收率以及... 为提高豌豆蛋白的酶水解敏感性及其水解物的抗氧化活性,分别考察95℃、10 min的热处理和10000×g、10 min的高速剪切对豌豆蛋白水解性能的影响并探究其改善原因。结果表明,热处理和高速剪切均提高了豌豆蛋白的水解度、氮回收率以及水解物的抗氧化活性(p<0.05),高速剪切提高了不溶性聚集体比例,而热处理使其降低,其中热处理优化效果更为明显,水解度和氮回收率分别增加了21.1%和9.6%,不溶性聚集体降低了27.7%。热处理和高速剪切使豌豆蛋白溶解度显著提高,使豌豆蛋白水解物氨基酸含量和小分子肽比例显著增加(p<0.05)。采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预处理前后豌豆蛋白的二级结构和表观形貌的变化发现,两种预处理方式在不同程度上促使了豌豆蛋白紧密结构的展开,有助于实现豌豆蛋白的高效水解。综上,热处理相对于高速剪切更有利于提高豌豆蛋白的水解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蛋白 热处理 高速剪切 水解效率 蛋白水解
下载PDF
钛液水解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调控方法
6
作者 刘建国 马丹 岩轰罕 《矿产综合利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56,62,共7页
这是一篇冶金工程领域的论文。为了提高水解产物的性能和产量,本文研究了水解产物的平均粒径与水解速率之间的耦合效应。采用响应面法建立了水解温度、钛液初始浓度、钛液F值、水解时间、平均粒径和水解速率的耦合数学模型。通过方差分... 这是一篇冶金工程领域的论文。为了提高水解产物的性能和产量,本文研究了水解产物的平均粒径与水解速率之间的耦合效应。采用响应面法建立了水解温度、钛液初始浓度、钛液F值、水解时间、平均粒径和水解速率的耦合数学模型。通过方差分析和失真分析,验证了数学模型的适用性。水解温度对平均粒径有明显影响,而且平均粒径与水解温度成反比。而水解温度对水解速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初始钛浓度、钛液F值和水解时间。随着水解温度的升高,水解速率会继续降低。以2μm平均粒径和较高水解率为优化目标,实验结果表明,2μm平均粒径和水解率预测值与实验值的误差分别为2.86%和2.01%,再次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研究结果为工业生产中钛液水解过程的预测、控制和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液水解 冶金工程 响应面法 平均粒径 水解效率
下载PDF
玉米秸秆稀酸水解糖化法影响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27
7
作者 江滔 路鹏 李国学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75-180,共6页
该文通过分析水解还原糖成分,研究了温度、时间、稀酸浓度、固形物含量对水解效率的影响;并结合残渣组分分析研究了稀酸水解过程中纤维素、半纤维素降解的规律。研究表明:在试验条件下玉米秸秆的水解主要以半纤维素为主,随着温度、稀酸... 该文通过分析水解还原糖成分,研究了温度、时间、稀酸浓度、固形物含量对水解效率的影响;并结合残渣组分分析研究了稀酸水解过程中纤维素、半纤维素降解的规律。研究表明:在试验条件下玉米秸秆的水解主要以半纤维素为主,随着温度、稀酸浓度和水解时间的增加,纤维素的水解逐渐增强。当水解温度超过100℃后,水解得糖率迅速增加,超过110℃,纤维素开始水解;玉米秸秆的水解在前40min就基本完成,过长的水解时间对水解效率的提高意义不大;水解的酸浓度应控制在1.5%左右;玉米秸秆在低固含物的条件下,水解效率相对较高。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温度、酸浓度对水解效率的影响最大,温度和固含物的影响次之,粒径的影响不显著;温度和酸浓度、温度和时间的交互作用对试验结果有影响显著。根据方差分析,最佳水解条件A3B2C3D1E1:温度125℃、时间80min、稀酸浓度1.5%、固形物含量7.5%,在该条件下水解还原糖得率为32.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水解 纤维素 半纤维素 水解效率
下载PDF
木质纤维素酶水解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章冬霞 亓伟 +1 位作者 孙秀云 颜涌捷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1-5,30,共6页
在我国可大量转化乙醇的是纤维质材料,纤维质材料转化乙醇的关键问题是纤维质转化为糖的过程.木质纤维原料酶水解是利用木质纤维原料产糖的关键步骤之一.作者对纤维素酶及其水解木质纤维原料作用机制、纤维素酶的生产、木质纤维原料酶... 在我国可大量转化乙醇的是纤维质材料,纤维质材料转化乙醇的关键问题是纤维质转化为糖的过程.木质纤维原料酶水解是利用木质纤维原料产糖的关键步骤之一.作者对纤维素酶及其水解木质纤维原料作用机制、纤维素酶的生产、木质纤维原料酶水解的影响因素作了全面综述,并对提高木质纤维原料酶水解效率和降低水解成本的途径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 木质纤维素 水解效率
下载PDF
β-葡萄糖苷酶水解结合型大豆异黄酮参数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孙国祥 吴美仙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3期284-287,292,共5页
选用含量40%的大豆异黄酮(结合型占86.33%)和黑曲霉产β-葡萄糖苷酶为研究对象,以水解时间和水解温度为试验因素,以酶解产物游离型苷元含量为判断标准,采用双因素重复试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水解时间对游离型苷元含量的影响不显... 选用含量40%的大豆异黄酮(结合型占86.33%)和黑曲霉产β-葡萄糖苷酶为研究对象,以水解时间和水解温度为试验因素,以酶解产物游离型苷元含量为判断标准,采用双因素重复试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水解时间对游离型苷元含量的影响不显著,而水解温度以及水解温度与水解时间的交互作用对游离型苷元含量的影响极其显著;进一步分析比较各处理平均数间的差异显著性,选出了水解时间和水解温度对游离型苷元含量影响的最优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解时间 水解温度 水解效率 双因素重复试验 方差分析
下载PDF
植酸酶体外水解植物性饲料原料工艺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丰惟 祝爱侠 +3 位作者 刘翼 卜小丽 韩朋伟 王春维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9-53,共5页
为解决直接添加植酸酶到水产饲料中不利于植酸酶充分发挥作用的问题。试验参考吉富罗非鱼饲料配方,以豆粕、棉粕和菜粕为原料,按比例为1597混合,采用植酸酶进行体外水解,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水解效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研究加酶量... 为解决直接添加植酸酶到水产饲料中不利于植酸酶充分发挥作用的问题。试验参考吉富罗非鱼饲料配方,以豆粕、棉粕和菜粕为原料,按比例为1597混合,采用植酸酶进行体外水解,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水解效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研究加酶量(A)、反应温度(B)、加水量(C)和酶解时间(D)4个不同因素对植酸酶体外水解植物性饲料原料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植酸酶体外水解植物性饲料原料效率的影响程度依次是A>B>C>D。其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加酶量为2 000 U/kg底物,反应温度35℃,加水量50%,酶解时间为3 h。在此条件下得出的植酸酶水解效率为42.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酸酶 体外水解 单因素试验 正交设计 水解效率
下载PDF
废弃纤维材料的酶水解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小寒 周美华 黄爱玲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0-123,共4页
采用纤柔酶L(Cellusoft L)和苏宏抛光酶(Suhong Cellish L)进行废弃纤维素水解,从酶水解的机理出发,考虑酶水解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温度、pH值、微量元素及底物浓度,并以酶解效率为主要指标设计了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此外还研究了时... 采用纤柔酶L(Cellusoft L)和苏宏抛光酶(Suhong Cellish L)进行废弃纤维素水解,从酶水解的机理出发,考虑酶水解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温度、pH值、微量元素及底物浓度,并以酶解效率为主要指标设计了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此外还研究了时间对酶解的影响,以及不同原材料的酶解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水解 效率
下载PDF
水解罐与静态水解对生活垃圾水解效果比较
12
作者 邵田羽 张庆芳 +1 位作者 贾小宁 孔秀琴 《广东化工》 CAS 2017年第8期159-161,共3页
生活垃圾实行厌氧处理可以有效规避填埋和焚烧等传统处理方式所带来的二次环境污染,实现资源化和减量化。水解步骤通常被认为是整个厌氧发酵的限速步骤,决定着厌氧发酵的速率和效率。影响水解效率的因素很多,包括含水率、温度、投加量... 生活垃圾实行厌氧处理可以有效规避填埋和焚烧等传统处理方式所带来的二次环境污染,实现资源化和减量化。水解步骤通常被认为是整个厌氧发酵的限速步骤,决定着厌氧发酵的速率和效率。影响水解效率的因素很多,包括含水率、温度、投加量等等。在高负荷条件下基质和接种物混合均匀性也是影响水解效果的最重要的因素,本研究在传统水解工艺基础上,自行设计水解罐,以水解物料减量率和干物质降解率为考察目标,在温度、水解菌剂投加量一定的条件下,研究外加水量、搅拌对水解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温度30℃、菌剂投加量150 g、加水量30 L、搅拌条件下物料减量率和干物质降解率分别为34.03%和58.70%,比静置水解高出27.1%、31.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解 水解滚筒 水解效率
下载PDF
纤维素酶降解秸秆特性及其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森翔 尹小燕 +3 位作者 龚志伟 杨忠华 侯亚利 周卫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0-26,共7页
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秸秆类生物质以其资源丰富、无污染及可再生等特性使其在解决能源危机方面具有极大应用前景。对秸秆类生物质通过纤维素酶的水解转化为可发酵性的糖,再结合发酵技术可进一步生产乙醇、氢气等... 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秸秆类生物质以其资源丰富、无污染及可再生等特性使其在解决能源危机方面具有极大应用前景。对秸秆类生物质通过纤维素酶的水解转化为可发酵性的糖,再结合发酵技术可进一步生产乙醇、氢气等能源物质,是一条成熟的能源化技术路线。其关键是秸秆生物质的预处理与高效的糖苷水解酶获得。将从对秸秆类生物质的预处理、纤维素酶的作用机理研究和纤维素酶基因工程3个方面对当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与分析。这对于促进秸秆类生物质能源化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纤维素酶 秸秆生物质 纤维素水解效率 纤维素酶基因
下载PDF
玉米秸秆中不同木质素脱除方法对纤维素酶吸附及酶解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4
14
作者 田顺风 程力 +3 位作者 顾正彪 洪雁 李兆丰 李才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084-2092,共9页
利用不同预处理方法获得的玉米秸秆底物研究木质素脱除对纤维素酶吸附量及酶解效率的影响。相比于其他处理方法,2%(质量分数)Na OH处理的底物具有最高的木质素脱除率(85%),最高的底物可及性[4.7 mg·(g葡聚糖)-1]及酶解效率(18.9%)... 利用不同预处理方法获得的玉米秸秆底物研究木质素脱除对纤维素酶吸附量及酶解效率的影响。相比于其他处理方法,2%(质量分数)Na OH处理的底物具有最高的木质素脱除率(85%),最高的底物可及性[4.7 mg·(g葡聚糖)-1]及酶解效率(18.9%)。通过对不同处理获得的底物进行Langmuir吸附等温曲线模拟,获得了最大吸附量(Wmax)与吸附平衡常数(K),且木质纤维素酶水解效率与纤维素酶吸附量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R2>0.8),表明脱除木质素能很好地提高底物可及性与酶解效率。然而,提高Na OH浓度(3%,4%)进一步脱除木质素时,底物可及性与碳水化合物转化为单糖的效率反而明显下降。因此,适当脱除木质素而提高底物对纤维素酶的可及性将有助于获得更有效的酶水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生物质 生物能源 纤维素酶吸附 预处理 木质素脱除 水解效率
下载PDF
球磨麦草茎秆和叶子的LiCl/DMSO溶解和水再生行为比较(英文)
15
作者 姜波 谷峰 +2 位作者 吴文娟 王志国 金永灿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7-95,共9页
木质纤维素生物质细胞壁全组分在有机溶剂或离子液体中的溶解是解析木质纤维素结构特性和制备生物质基材料的有效途径。笔者将不同球磨程度的麦草茎秆和叶子溶解在8%(w/w)LiCl/DMSO溶剂体系,并于水中再生,对比分析麦草茎秆和叶子溶解-... 木质纤维素生物质细胞壁全组分在有机溶剂或离子液体中的溶解是解析木质纤维素结构特性和制备生物质基材料的有效途径。笔者将不同球磨程度的麦草茎秆和叶子溶解在8%(w/w)LiCl/DMSO溶剂体系,并于水中再生,对比分析麦草茎秆和叶子溶解-再生行为及木质素结构特性对再生原料酶水解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球磨4 h的麦草茎秆和叶子可完全溶解在LiCl/DMSO溶剂体系,但麦草茎秆木质素及碳水化合物的溶解-再生行为与叶子有较大差异。经LiCl/DMSO溶解和水再生的原料,部分木质素损失,酶水解效率显著提高,且再生叶子酶水解效率明显高于再生茎秆。化学降解分析表明,短时间的球磨处理(≤4 h)和溶解再生过程对木质素结构影响较小,但球磨时间延长对木质素β-O-4键特别是赤型结构破坏严重。麦草茎秆木质素比叶子木质素具有较高的硝基苯氧化、臭氧降解得率、赤型/苏型结构比例以及较多的β-O-4连接键。麦草茎秆和叶子酶水解效率及木质素结构的差异表明,木质纤维素生物质酶水解效率不仅受木质素芳环结构的影响,而且受木质素侧链β-O-4连接键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草 LiCl/DMSO溶解 再生 水解效率 木质素结构
下载PDF
某石化硫磺回收装置运行情况浅析
16
作者 孙润仪 《云南化工》 CAS 2020年第7期147-149,共3页
某石化公司12×10^4t/a硫磺回收装置自2018年8月开工,运行至今进入到硫磺回收装置运行末期。通过硫磺回收装置日常操作状态的分析,发现目前装置制硫部分存在问题,并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以后装置的开工、正常运行提供有效参考... 某石化公司12×10^4t/a硫磺回收装置自2018年8月开工,运行至今进入到硫磺回收装置运行末期。通过硫磺回收装置日常操作状态的分析,发现目前装置制硫部分存在问题,并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以后装置的开工、正常运行提供有效参考。硫磺回收装置是环保型装置,其长周期安全稳定达标运行是全公司"安、稳、长、满、优"运行最基础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硫炉 蒸汽发生器 一级CLAUS反应器加热 水解效率 有机硫
下载PDF
Degradation efficiency of Mg_(65)Cu_(25-x)Ag_(x)Y_(10) nanoporous dealloyed ribbons on pesticide wastewater 被引量:1
17
作者 Qing XIA Shi-yao HE +4 位作者 Wei ZHANG Qing-chun XIANG Ying-dong QU Ying-lei REN Ke-qiang QIU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5期1472-1484,共13页
Dealloyed ribbons with a layer of networked nanoporous structure of different pore sizes were fabricated by dealloying the as-spun Mg_(65)Cu_(25-x)Ag_(x)Y_(10)(x=0,5,10,at.%)ribbons in dilute H_(2)SO_(4) solution in o... Dealloyed ribbons with a layer of networked nanoporous structure of different pore sizes were fabricated by dealloying the as-spun Mg_(65)Cu_(25-x)Ag_(x)Y_(10)(x=0,5,10,at.%)ribbons in dilute H_(2)SO_(4) solution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degradation efficiency of pesticide wastewater.Compared to the as-spun ribbons,it is found that the dealloyed ribbons with the networked nanoporous structure exhibit higher degradation efficiency due to their large specific surface areas and enough active sites for the degradation process.Both the average pore sizes of the nanoporous structure and the degradation efficiency of the pesticide wastewater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Ag addition in the dealloyed ribbons.The maximum degradation efficiency up to 95.8%is obtained for the Mg_(65)Cu_(15)Ag_(10)Y_(10)dealloyed ribbon 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s of pH being 3,the initial cis-cypermethrin concentration being 500 mg/L,and the dosage of dealloyed ribbon being 1.33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tworked nanoporous structure MgCu-based amorphous ribbon DEALLOYING cis-cypermethrin wastewater degradation efficiency
下载PDF
Degradation of Nitrobenzene-Containing Wastewater with O_3 and H_2O_2 by High Gravity Technology 被引量:17
18
作者 Jiao Weizhou Liu Youzhi +3 位作者 Liu Wenli Li Jing Shao Fan Wang Chaoran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SCIE CAS 2013年第1期85-94,共10页
Nitrobenzene-containing industrial wastewater was degraded in the presence of ozone coupled with H2O2 by high gravity technology. The effect of high gravity factor, H2O2 concentration, pH value, liquid flow-rate, and ... Nitrobenzene-containing industrial wastewater was degraded in the presence of ozone coupled with H2O2 by high gravity technology. The effect of high gravity factor, H2O2 concentration, pH value, liquid flow-rate, and reaction time on the efficiency for removal of nitrobenzene was investigat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high gravity technology enhances the ozon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with O3/H202 showing synergistic effect. The degradation efficiency in terms of the COD removal rate and nitrobenzene removal rate reached 45.8% and 50.4%, respectively, under the following reaction conditions, viz.: a high gravity factor of 66.54, a pH value of 9, a H2O2/O3 molar ratio of 1:1, a liquid flow rate of 140 L/h, an ozone concentration of 40 rag/L, a H2O2 multiple dosing mode of 6 mL/h, and a reaction time of 4 h. Compared with the performance of conventional stirred aeration mixers, the high gravity technology could increase the COD and nitrobenzene removal rate related with the nitrobenzene-containing wastewater by 22.9% and 23.3%,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trobenzene containing wastewater rotating packed bed OZONE H2O2 free radicals
下载PDF
Urea Hydrolysis and Urease Inhibitors Under Submerged Condition
19
作者 LUWAN-FANG CHENWEI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1992年第2期183-188,共6页
INTRODUCTION It is an interesting research area using urease inhibitors to curb urease activity in soil,to decrease the rate of urea hydrolysis and to increase the recovery of urea nitrogen(Zhou,1984;Guan,1985).Few st... INTRODUCTION It is an interesting research area using urease inhibitors to curb urease activity in soil,to decrease the rate of urea hydrolysis and to increase the recovery of urea nitrogen(Zhou,1984;Guan,1985).Few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nhibitors applied to rice and th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vironment factor nitrogen efficiency urease inhibitor
下载PDF
Using Magnetic Technique to Increase Efficiency of Organic Pollutants Biodegradation in Wastewater
20
作者 Khalid Falih Hassan Suadad Awad Kadhim +1 位作者 Noor Nihad Baqer Elaaf Safa Al-deen Hassan 《Journal of Life Sciences》 2016年第1期21-32,共12页
The intensity of Magnetic field by 200, 300 and 400 gaos were selective to study their impacts on bacteria Bacillus, Pseudomonas and yeasts Candida dubliniensis, Candida glabrata, lssatchenkia orientalis and Rhodotoru... The intensity of Magnetic field by 200, 300 and 400 gaos were selective to study their impacts on bacteria Bacillus, Pseudomonas and yeasts Candida dubliniensis, Candida glabrata, lssatchenkia orientalis and Rhodotorula mucilaginosa growth and to reduce organic pollutants in wastewater by COD, TOC, TN and TP in concentrations of 180, 75, 52 and 84 ppm in pH 7.6 and treatment periods of 2, 4, 6 and 18 h in batch system. Results showed that magnetic field 300 gaos had higher ability to increase bacterial and yeasts growth by 400-600% in 18 h and reduced COD, TOC, TN and TP by 88, 85, 90 and 98.5% in same period treatment. While, the intensity of magnetic field 200 and 400 gaos have no effect on microorganisms growth and reducing organic pollutants. This study is first record for showing and explaining the positive effective of magnetic field on microorganisms grow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TIC YEAST bacteria increase growth BIODEGRADATION wastewate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