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质调查评价中PSO-PEE模型应用研究
1
作者 范思思 许同桃 包海宁 《环境与发展》 2017年第3期173-173,175,共2页
根据对烧香河水质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根据现场调查收集到的2016年7-12月的水质数据,确定7个水体评价标准,运用PSOPPE模型对烧香河水质进行评价,为做好烧香河流域水环境保护提供现实参考依据。
关键词 水质调查评价 PSO-PEE模型 烧香河
下载PDF
PDA和3S技术支持下的地下水水质调查评价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艳 徐斌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6-60,共5页
地下水水质调查是研究地下水资源状况的基本工作,是地下水水质评价、地下水承载力研究、地下水污染研究等工作的基础性工作。运用系统工程和软件工程,将新技术PDA和3S集成技术引入这一工作领域,构建了基于3S的地下水水质调查评价模型,... 地下水水质调查是研究地下水资源状况的基本工作,是地下水水质评价、地下水承载力研究、地下水污染研究等工作的基础性工作。运用系统工程和软件工程,将新技术PDA和3S集成技术引入这一工作领域,构建了基于3S的地下水水质调查评价模型,并进行了系统设计和系统实现。并在陕西省泾惠渠灌区地下水水质调查与评价工作中运用,较传统方法工作量小,调查精度高,评价结果可靠,数据管理可持续性强,提高了地下水水质调查与质量评价的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水质调查评价 PDA GIS 泾惠渠灌区
下载PDF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灌区地下水水质调查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张艳 徐斌 《水资源保护》 CAS 2010年第4期30-34,共5页
运用系统工程和软件工程的方法,将智能终端和3S集成技术引入地下水水质调查研究中,构建了基于3S的地下水水质调查评价模型,并进行了系统设计和系统实现。该方法运用在陕西省泾惠渠灌区地下水水质调查与评价工作中,较传统方法工作量小,... 运用系统工程和软件工程的方法,将智能终端和3S集成技术引入地下水水质调查研究中,构建了基于3S的地下水水质调查评价模型,并进行了系统设计和系统实现。该方法运用在陕西省泾惠渠灌区地下水水质调查与评价工作中,较传统方法工作量小,调查精度高,评价结果可靠,数据管理可持续性强,提高了地下水水质调查与质量评价的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水质调查评价 智能终端 GIS 泾惠渠灌区
下载PDF
浅议水源地水环境的水质调查与评价方法
4
作者 杨先然 《智能城市》 2018年第11期129-130,共2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现代工业规模的扩张和数量的增长,对于淡水资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但是,由于工业废弃物的大量排放,使得河流湖泊等水源地水体遭到了严重的污染破坏,进一步加剧了淡水资源的短缺情况。不论是工农业生产用水...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现代工业规模的扩张和数量的增长,对于淡水资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但是,由于工业废弃物的大量排放,使得河流湖泊等水源地水体遭到了严重的污染破坏,进一步加剧了淡水资源的短缺情况。不论是工农业生产用水,还是生活用水都无法满足其需求,甚至在一些地方无法找到符合标准的水源。为了加强污水防治,保护淡水资源,满足生活生产所需,保障人类健康,促进生态环境健康发展,就必须要加强对水源地地表水的水质调查和评价。文章将从当前水源地地表水水质调查评价中存在的问题谈起,结合国内外水质评价方法,对水质调查和检测进行简要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地 淡水资源 水质调查评价
下载PDF
运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调查与评价
5
作者 张密玲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6年第8期224-225,共2页
各种环境问题导致饮用水质量下降,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但是目前运城市水源地水质情况并不乐观,存在各种问题。因此加强对饮用水的保护十分重要。本文以运城市的饮用水水源地作为研究对象,在进行水质实践调查与客观评价的同时提... 各种环境问题导致饮用水质量下降,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但是目前运城市水源地水质情况并不乐观,存在各种问题。因此加强对饮用水的保护十分重要。本文以运城市的饮用水水源地作为研究对象,在进行水质实践调查与客观评价的同时提出几点保护措施,旨在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提供有价值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源地 水质调查评价 保护措施
下载PDF
宁德市区水环境纳污能力分析
6
作者 刘若秀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15年第3期41-44,共4页
通过对宁德市区水质和排污现状调查评价,以及近、远期废水量的预测,并针对各种类型的水域分别建立预测模型计算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分析市区的水环境承载能力,为当地水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提供技术参考依据。
关键词 水质调查评价 污染物预测 水功能区 纳污能力 水环境承载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