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辽盆地北部西斜坡青二、三段四级层序C1水进域沉积微相特征 被引量:9
1
作者 王树恒 卢双舫 +1 位作者 杨善民 傅广(审稿)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19,25,共5页
为预测储层油气藏,综合岩心、录井、测井、地震、分析化验资料和古生物资料,应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高分辨率地层学、地球物理学等理论和方法,对松辽盆地北部西斜坡青二、三段四级层序C1水进域进行了沉积体系、沉积相和沉积微相研究.... 为预测储层油气藏,综合岩心、录井、测井、地震、分析化验资料和古生物资料,应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高分辨率地层学、地球物理学等理论和方法,对松辽盆地北部西斜坡青二、三段四级层序C1水进域进行了沉积体系、沉积相和沉积微相研究.结果表明:四级层序C1水进域相当于高台子油层四砂组上半部分,分布面积较广,平面上主要有三角洲相和湖泊相;北部和西南部边界地区发育了三角洲河口坝和远砂坝微相;西北部边界地区发育了长带状滨浅湖砂坝,其他地区发育大量的滨浅湖混合滩和零星点缀其中的滨浅湖砂坝及泥滩.这些砂体夹在上覆密集段泥岩和下伏层序密集段泥岩之间,是发育地层-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四级层序 水进域 沉积微相 河口坝 远砂坝 滨浅湖砂坝
下载PDF
试论泌阳断陷陆相层序水进体系域的油气地质意义
2
作者 郭文平 胡受权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2期47-52,共6页
泌阳断陷湖盆陆相层序水进体系域以退积型扇三角洲为其沉积主体 ,靠近构造枢纽的陡坡带边缘 ,冲积扇相域越来越窄 ,而向盆内则由滨浅湖逐渐过渡为半深湖。断陷湖盆水体属水进型湖泊。水进体系域中油气潜在储集体包括冲积扇的辫状河道砂... 泌阳断陷湖盆陆相层序水进体系域以退积型扇三角洲为其沉积主体 ,靠近构造枢纽的陡坡带边缘 ,冲积扇相域越来越窄 ,而向盆内则由滨浅湖逐渐过渡为半深湖。断陷湖盆水体属水进型湖泊。水进体系域中油气潜在储集体包括冲积扇的辫状河道砂体及扇三角洲的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和前缘席状砂体。但由于它们形成的古环境及物理化学条件的不同 ,其砂砾岩中所含粘土矿物类型及数量亦有显著差异 ,对其储集性能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地质 生储盖组合 储集性能 扇三角洲 水进体系 陆相层序 泌阳断陷
下载PDF
吐哈盆地及其周缘石炭系一侏罗系体系域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文厚 《新疆地质》 CAS CSCD 1997年第1期51-58,共8页
吐哈盆地经历了多次海(湖)平面相对升降,形成多个沉积层序。各个层序内部的体系域发育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生油层、储集层和盖层,形成不同油气潜力的生储盖组合。
关键词 吐哈盆地 层序 低位体系 水进体系 高位体系
下载PDF
大民屯凹陷沙四段沉积体系特征及展布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丹 陈永成 +1 位作者 潘克 于兰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7年第2期36-39,48,共5页
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建立沙四段层序格架,划分体系域,明确沙四段沉积体系特征及展布。阐明了沙四时期凹陷西侧为主要物源供给区,发育4个主要物源,形成了沈257、沈225、沈267、沈278等扇三角洲砂体。指出了沙四段主要为低位体系域和水进... 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建立沙四段层序格架,划分体系域,明确沙四段沉积体系特征及展布。阐明了沙四时期凹陷西侧为主要物源供给区,发育4个主要物源,形成了沈257、沈225、沈267、沈278等扇三角洲砂体。指出了沙四段主要为低位体系域和水进体系域,其中低位体系域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湖相沉积体系,水进体系域发育扇三角洲-湖相沉积体系。冲积扇、扇三角洲平面上分布在凹陷的西部斜坡带,浊积扇则分布在湖盆中心。沉积相带对油气分布控制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民屯凹陷 沉积体系 物源方向 低位体系 水进体系 扇三角洲 浊积扇
下载PDF
十屋断陷层序地层特征与生储盖组合 被引量:13
5
作者 杨长清 《断块油气田》 CAS 2003年第1期1-4,89,共4页
十屋断陷经历了早期断陷和晚期消亡两大发育阶段 ,依据不整合面及对应的整合面 ,可划分出 2个超层序、4个层序 ,分别与构造演化阶段相匹配。层序A为断陷早期形成 ,层序B为断陷中期产物 ,层序C与断陷后期相当 ,而层序D是断陷向坳陷转化... 十屋断陷经历了早期断陷和晚期消亡两大发育阶段 ,依据不整合面及对应的整合面 ,可划分出 2个超层序、4个层序 ,分别与构造演化阶段相匹配。层序A为断陷早期形成 ,层序B为断陷中期产物 ,层序C与断陷后期相当 ,而层序D是断陷向坳陷转化阶段形成。同时依据基准面旋回与次级不整合面 ,建立起年代地层格架及基准面变化曲线 ,系统地划分了各层序的体系域。各体系域的生储盖分析结果表明 ,低水位、高水位体系域具有较好的储集条件 ,水进体系域则具备良好的生烃和封盖条件 ,之间相互组合形成了十屋断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生储盖组合 测井层序 低水位体系 水进体系 高水位体系 十屋断陷 油气地质
下载PDF
陆良盆地新近系茨营组三段T—R旋回层序研究
6
作者 陈静 李建明 陈军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8年第20期103-105,共3页
依据对陆良盆地地区地质测井和地震资料等的综合研究,本文将茨营组三亚段划分为一个完整的湖进——湖退(T-R)沉积旋回层序,并且在区域范围内可追踪对比。水进体系域内部广泛发育厚层的湖泊沉积,只有少量的三角洲砂体零星分布于其中,水... 依据对陆良盆地地区地质测井和地震资料等的综合研究,本文将茨营组三亚段划分为一个完整的湖进——湖退(T-R)沉积旋回层序,并且在区域范围内可追踪对比。水进体系域内部广泛发育厚层的湖泊沉积,只有少量的三角洲砂体零星分布于其中,水退体系域则以扇三角洲沉积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旋回 水进—水退体系 沉积体系 陆良盆地 新近系上新统茨三亚段
下载PDF
莺山断陷下白垩统沙河子组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勇 《石化技术》 CAS 2017年第12期158-159,共2页
利用频谱属性趋势分析技术进行井上高级别层序划分,采用时频分析技术开展地震剖面上四级层序划分,使得沙河子组层序地层划分更加符合地质规律。将沙河子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和8个四级层序(体系域)。沙河子组沉积相主要为三角洲和湖泊相... 利用频谱属性趋势分析技术进行井上高级别层序划分,采用时频分析技术开展地震剖面上四级层序划分,使得沙河子组层序地层划分更加符合地质规律。将沙河子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和8个四级层序(体系域)。沙河子组沉积相主要为三角洲和湖泊相。莺山断陷的水进体系域晚期及水退体系域早期为湖泊发育面积最大时期,主要沉积半深湖—深湖相泥岩,为沙河子组主要的油气源岩。水进体系域早期及水退体系域在断陷盆地周缘发育的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砾岩为沙河子组重要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山断陷 沙河子组 层序 水进体系 水退体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马北地区下干柴沟组储盖组合
8
作者 张俊锋 柴先平 《内江科技》 2014年第11期28-28,44,共2页
下干柴沟组下段是马北地区主要储集层,而上段是该地区最重要区域性盖层。马北地区下干柴沟组为河流相沉积,本文从河流相层序地层角度探讨河流相储盖组合的形成机理。低水位体系域晚期沉积了下干柴沟组下段的辫状河沉积,河床亚相砂砾岩... 下干柴沟组下段是马北地区主要储集层,而上段是该地区最重要区域性盖层。马北地区下干柴沟组为河流相沉积,本文从河流相层序地层角度探讨河流相储盖组合的形成机理。低水位体系域晚期沉积了下干柴沟组下段的辫状河沉积,河床亚相砂砾岩储层发育,随着基准面上升,在水进体系域沉积了下干柴沟组上段的曲流河沉积,泛滥平原亚相极为发育,河道砂体孤立分布其中,形成了马北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的区域性盖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干柴沟组 储盖组合 柴达木盆地 河流相沉积 性盖层 低水位体系 储层发育 水进体系
下载PDF
Rare horizontal transmission does not hide long-term inheritance of SINE highly conserved domains in the metazoan evolution 被引量:1
9
作者 Andrea LUCHETTI Barbara MANTOVANI 《Current Zoology》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6期667-674,共8页
Transposable elements (TEs) are self-replicating, mobile DNA sequences which constitute a significant fraction of eukaryotic genomes. They are generally considered selfish DNA, as their replication and random insert... Transposable elements (TEs) are self-replicating, mobile DNA sequences which constitute a significant fraction of eukaryotic genomes. They are generally considered selfish DNA, as their replication and random insertion may have deleterious effects on genome functionalities, although some beneficial effects and evolutionary potential have been recognized. Short interspersed elements (SINEs) are non-autonomous TEs with a modular structure: a small RNA-related head, a body, and a long interspersed element-related tail. Despite their high turnover rate and de novo emergence, the body may retain highly conserved domains (HCDs) shared among divergent SINE families: in metazoans, at least nine HCD-SINEs have been recognized. Data mining on public molecular databases allowed the retrieval of 16 new HCD-SINE families from cnidarian, molluscs, arthropods, and vertebrates. Tracking the ancestry of HCDs on the metazoan phylogeny revealed that some of them date back to the Radiata-Bilateria split. Moreover, phylogenetic and age versus divergence analyses of the most ancient HCDs suggested that long-term vertical inheritance is the rule, with few horizontal transfer events. We suggest that the evolutionary conservation of HCDs may be linked to their potential to serve as recombination hotspots. This indirectly affects host genomes by maintaining active and diverse SINE lineages, whose insertions may impact (either positively or negatively)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geno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rizontal transfer Metazoan genome RETROTRANSPOSONS selfish DNA SINEs highly conserved domain vertica inheritanc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