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油层压裂水平缝水驱机理及其对开发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代晓旭 吴东军 +2 位作者 张佳 李沛桓 李梦勤 《石化技术》 CAS 2018年第10期107-109,共3页
浅油层的低渗特低渗进行水力压裂过程中,易形成水平缝,水平缝的渗流机理及水驱特征与垂直缝间有较大的差异。本文就水平缝的产生方式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压裂水平缝注水井与生产井之间的压力场、渗流场。研究表明: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当注... 浅油层的低渗特低渗进行水力压裂过程中,易形成水平缝,水平缝的渗流机理及水驱特征与垂直缝间有较大的差异。本文就水平缝的产生方式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压裂水平缝注水井与生产井之间的压力场、渗流场。研究表明: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当注水井压裂规模较小时,注水井到生产井流动阻力大,注入水困难;当注水井压裂规模较大时,补充能量速度快、产量递减慢,产量高,但水窜速度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水平缝 水驱机理 开发效果
下载PDF
特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微观机理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瑞飞 孙卫 杨华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9-33,共5页
为探讨特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油的微观机理及水驱后的开发潜力,选取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典型岩心进行水驱油实验并进行核磁共振测试.结果表明:特低渗透砂岩油藏小孔喉中赋存的石油很难被驱替出来,剩余油大部分集中于小孔道;岩心的原始含... 为探讨特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油的微观机理及水驱后的开发潜力,选取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典型岩心进行水驱油实验并进行核磁共振测试.结果表明:特低渗透砂岩油藏小孔喉中赋存的石油很难被驱替出来,剩余油大部分集中于小孔道;岩心的原始含油饱和度普遍小于可动流体百分数,驱油效率小于可动油百分数;随着岩心渗透率的增大,原始含油饱和度、可动油饱和度、可动油百分数、驱油效率均有增大的趋势;且渗透率越低,随着渗透率的变化,上述参数变化的幅度越大.可动油百分数、可动油饱和度是影响驱油效率的主要参数.剩余油由剩余可动油与剩余不可动油组成,剩余可动油是油藏下一步挖潜的目标,其评价参数为剩余可动油百分数.水驱油实验中,只驱出了可动油的66.22%,还有33.78%的可动油残留在岩心中,特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后还有很大的挖掘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砂岩油藏 核磁共振 可动流体孔隙度 剩余可动油百分数 水驱微观机理 开发潜力
下载PDF
华庆油田长8超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微观机理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瑞飞 雷启鸿 +3 位作者 孙栋 张庆洲 王振鑫 李影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53-1059,共7页
为探讨超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开发中不同级别孔隙的动用及残余油赋存等问题,对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延长组长8段典型岩样开展水驱油核磁共振实验。定义区间驱油效率、驱油效率贡献,根据核磁共振T2谱形态,分弛豫时间<10ms孔隙区间、弛... 为探讨超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开发中不同级别孔隙的动用及残余油赋存等问题,对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延长组长8段典型岩样开展水驱油核磁共振实验。定义区间驱油效率、驱油效率贡献,根据核磁共振T2谱形态,分弛豫时间<10ms孔隙区间、弛豫时间> 10ms孔隙区间、总孔隙区间讨论饱和油状态、水驱最终状态各孔隙区间的含油饱和度、动用含油饱和度、残余油饱和度、驱油效率贡献、区间驱油效率及其与渗透率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渗透率<0. 07×10-3μm^2,原油主要赋存在弛豫时间<10ms孔隙区间;渗透率> 0. 07×10-3μm^2,原油主要赋存在弛豫时间> 10ms孔隙区间。弛豫时间>10ms孔隙,油气富集程度对渗透率更敏感。渗透率越低,弛豫时间> 10ms孔隙的区间驱油效率越高,但其总体积偏低,故水驱开发早期产量高,产量递减快(弛豫时间<10ms孔隙的区间驱油效率增加缓慢),这与该类油藏水驱开发特征相吻合。无论渗透率如何低,弛豫时间> 10ms孔隙区间的动用含油饱和度、驱油效率贡献始终高于弛豫时间<10ms孔隙区间。油藏水驱开发阶段,调整挖潜的对象始终在弛豫时间>10ms孔隙部分。水驱结束后,渗透率>0. 48×10-3μm^2的油藏,残余油主要集中在弛豫时间>10ms孔隙;渗透率<0. 48×10-3μm^2的油藏,残余油主要集中在弛豫时间<10ms孔隙,这为油藏水驱开发后实施提高采收率技术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微观机理 区间驱油效率 驱油效率贡献 超低渗透砂岩油藏 华庆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注采交替提高采收率物理模拟实验 被引量:7
4
作者 孙志刚 杨海博 +3 位作者 杨勇 张红欣 陈霆 王建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8-92,共5页
文中从水动力学角度出发,针对复杂断块油藏的储层特征开展了一系列物理模拟实验,对注采交替提高采收率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实验表明:对复杂断块油藏实施注采交替开发,可以实现特高含水期剩余油的有效动用,其机理为水动力作用下的压差... 文中从水动力学角度出发,针对复杂断块油藏的储层特征开展了一系列物理模拟实验,对注采交替提高采收率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实验表明:对复杂断块油藏实施注采交替开发,可以实现特高含水期剩余油的有效动用,其机理为水动力作用下的压差交变、液流转向、扩大波及。与提液水驱实验结果对比,注采交替可以有效降低水油比,提高注水利用率,降低注水成本,减缓高渗层的水油比上升速度,提高中渗层的动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断块 水动力学 水驱机理 注采交替 物理模拟
下载PDF
常规亲水稠油油藏注水吞吐开发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文涛 李晓良 +1 位作者 王庆魁 刘建青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9期115-118,142+149,共4页
在油田开发中,稠油油藏在储量和产量上均占有重要地位,采用常规技术手段开发稠油油藏难度大、驱替效果差。本文根据亲水介质水驱油机理和室内注水吞吐试验的结果,提出了改善这类油藏开发效果的新方法——注水吞吐采油开发。该方法利用... 在油田开发中,稠油油藏在储量和产量上均占有重要地位,采用常规技术手段开发稠油油藏难度大、驱替效果差。本文根据亲水介质水驱油机理和室内注水吞吐试验的结果,提出了改善这类油藏开发效果的新方法——注水吞吐采油开发。该方法利用亲水孔隙介质常规稠油油藏水驱油机理,将井底蹩压的注水井直接转采,经过一段时间的生产后再次将其转注,经过几轮的反复吞吐和油水置换后,可将注入水向油层纵深推进,直到实现正常的水驱开发。根据这一理论,在自来屯油田自19-14断块进行了整体试验,参加实验的7口井均获得成功,表明对亲水的常规稠油油藏采用吞吐开发是可行的。笔者认为这种方法可适用于亲水孔隙介质的常规稠油油藏,也可以适用于油层连通性差以及低渗透的油藏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水孔隙介质 稠油油藏 水驱机理 吞吐开发
下载PDF
复杂断块油藏单井水窜动态诊断与综合识别 被引量:9
6
作者 侯玮 郭杰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72-775,共4页
广义水窜是指注入水从注水井进入储层后没有有效驱油的现象,其危害主要包括:浪费部分注入水、增大产出液处理成本,甚至破坏井筒设备等。因为不同程度的非均质性,使得复杂断块油藏在水驱过程中极易发生水窜问题,所以,迅速、准确地识别单... 广义水窜是指注入水从注水井进入储层后没有有效驱油的现象,其危害主要包括:浪费部分注入水、增大产出液处理成本,甚至破坏井筒设备等。因为不同程度的非均质性,使得复杂断块油藏在水驱过程中极易发生水窜问题,所以,迅速、准确地识别单井水窜发生的时间并寻找其成因,是开展控水、增油工作的重要基础。文中引入新型水驱动态诊断方法,以其双对数Y-QL图为工具实现单井水窜的动态诊断;利用现场单井月报数据,综合识别水窜发生的具体时间及可能的形成原因。通过对水驱机理与水窜问题的分析,总结出油藏水驱过程中油-水两相关系,即当符合水驱机理时,主要表现为协同关系;当水窜发生时,主要表现为竞争关系。单井水窜的动态诊断与综合识别,有助于加强油藏工程师与现场工程师的合作,减少措施不当或措施过渡引起的水窜。经实例分析验证,该方法能够有效识别单井水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断块 二次开发 水窜 水驱机理 油-水两相关系
下载PDF
注采角度变化对驱油效率和微观剩余油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朱维耀 马启鹏 +2 位作者 李兵兵 刘雅静 岳明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0-224,共5页
为了深入探究油藏条件(60℃)下水驱油开发过程中注采角度改变对驱油效率和微观剩余油的影响,文中利用微观可视化渗流物理模拟系统,真实模拟不同注采角度水驱油过程,定量和定性研究了改变注采角度对驱油效率和各类微观剩余油的影响。结... 为了深入探究油藏条件(60℃)下水驱油开发过程中注采角度改变对驱油效率和微观剩余油的影响,文中利用微观可视化渗流物理模拟系统,真实模拟不同注采角度水驱油过程,定量和定性研究了改变注采角度对驱油效率和各类微观剩余油的影响。结果表明:注采角度的改变打破了原始渗流场压力平衡状态,使各类微观剩余油重新被动用,驱油效率显著提高,其中注采角度135°时,驱油效率提高11.69百分点,效果最佳;改变注采角度还可有效改变微观剩余油类型,将大量簇状和柱状剩余油转变为膜状和孤岛状剩余油,从而促进各类微观剩余油的剥离与渗流,大幅提高驱油效率。研究结果为油气田优选注采方向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采角度 驱油效率 微观剩余油 水驱机理
下载PDF
厚油层注水开发油水井射孔调整方式 被引量:3
8
作者 田鸿照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22年第4期52-55,共4页
针对G油田B块厚油层油藏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存在纵向上水淹不均、开发效果逐渐变差的问题,结合实际地质参数建立了厚油层水驱机理模型。模拟分析了油水井不同射孔调整方式与调整时机对注水开发效果的影响,并给出了下步调整的最优方式。研... 针对G油田B块厚油层油藏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存在纵向上水淹不均、开发效果逐渐变差的问题,结合实际地质参数建立了厚油层水驱机理模型。模拟分析了油水井不同射孔调整方式与调整时机对注水开发效果的影响,并给出了下步调整的最优方式。研究认为,厚油层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油水井全部射开生产,油井见水后及时封堵高含水层逐层上返,充分利用油水重力分异作用,不仅防止了油井水淹后优势通道的快速形成、降低了含水;同时油井生产厚度大有利于保持较高的采油速度和较好的经济效益,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油层 注水开发 射孔调整 调整时机 水驱机理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