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泥石对CO_2-水-岩石相互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9
1
作者 杨国栋 李义连 +1 位作者 马鑫 董建兴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62-472,共11页
为了解关键性矿物在"超临界CO2-水-岩石"系统中的地球化学作用,利用先进的数值模拟软件TOUGHREACT,结合我国鄂尔多斯盆地深部咸水含水层的基础地质条件,建立一维垂向模型,研究了盖层中绿泥石含量分别为3%、9%、15%时对CO2-水... 为了解关键性矿物在"超临界CO2-水-岩石"系统中的地球化学作用,利用先进的数值模拟软件TOUGHREACT,结合我国鄂尔多斯盆地深部咸水含水层的基础地质条件,建立一维垂向模型,研究了盖层中绿泥石含量分别为3%、9%、15%时对CO2-水-岩石相互作用的影响.发现CO2进入盖层后,盖层的矿物成分和渗透率发生了较大变化.当绿泥石体积分数为3%时,盖层渗透率在5 000a期间一直处于增大状态,不适合CO2封存;当绿泥石体积分数为9%和15%时,盖层渗透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产生自封闭现象,有利于CO2封存.结果表明,绿泥石的溶解为盖层中钙蒙脱石、铁白云石、片钠铝石、菱镁矿的沉淀提供了必要的Mg2+、Fe2+、AlO2-等离子.绿泥石含量越多,CO2矿化捕集量越大,盖层的自封闭效应越明显,其渗透率最大减少10%.本研究结果可为CO2地质封存的长期性和稳定性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泥石 盖层 CO2-水-岩石相互作用 自封闭 渗透率 数值模拟 环境地质
原文传递
CO_2-水-方解石相互作用后岩石表观形貌及渗透率变化特征 被引量:11
2
作者 肖娜 李实 林梅钦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38-44,共7页
将CO_2注入地下油藏用于驱替原油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及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一种有效方法。CO_2注入地层后会与地层流体和岩石发生反应,其中岩石组成中的碳酸盐矿物极易与CO_2和水发生反应导致储层岩石物性发生改变。论文以方解石为代表样... 将CO_2注入地下油藏用于驱替原油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及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一种有效方法。CO_2注入地层后会与地层流体和岩石发生反应,其中岩石组成中的碳酸盐矿物极易与CO_2和水发生反应导致储层岩石物性发生改变。论文以方解石为代表样品,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电诱导双等离子体原子排放光谱测定仪(ICP-AES),扫描电镜(SEM)及在5 MPa压力下填砂模型的试验方法进行评价,分别考察了方解石的矿物学性质、CO_2-水-方解石反应前后方解石的表面物性、反应前后溶液的离子浓度变化及方解石填砂模型与CO_2、水反应后渗透率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与CO_2和水反应后,方解石出现溶蚀现象;反应压力增加,方解石溶蚀现象增加,反应后溶液中Ca^(2+)、HCO_3^-浓度增加;反应温度增加,方解石溶蚀现象增加,反应后溶液中Ca^(2+)、HCO_3^-浓度先增加,后降低;与CO_2和水反应后的方解石/石英砂填砂模型水测渗透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驱 CO2-水-岩石相互作用 方解石 溶蚀 表观形貌 离子浓度 渗透率
下载PDF
水–岩石相互作用力学参数的探讨 被引量:7
3
作者 卢应发 孙慧 +1 位作者 李建林 吴新星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995-2005,共11页
水–岩石相互作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鉴于水对裂纹的强敏感特性,利用这种特性探讨岩石的一些基本物理力学性质。现行广泛采用的试验方法有真、假三轴试验,通过分析试验理论和加载测量技术,提出真、假三轴试验在无水压力和有水压力条... 水–岩石相互作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鉴于水对裂纹的强敏感特性,利用这种特性探讨岩石的一些基本物理力学性质。现行广泛采用的试验方法有真、假三轴试验,通过分析试验理论和加载测量技术,提出真、假三轴试验在无水压力和有水压力条件下,各自试验可以获得的力学参数个数;指出假三轴试验适合于研究各向同性材料,给出以六面体试件(5cm×5cm×10cm)实施假三轴试验可以研究孔隙介质材料各向异性力学特性的观点。利用水压力卸载对孔隙介质材料力学特性影响较小的特点,提出以水压力卸载试验确定各向异性Biot系数理论和试验方法及相应力学参数的观点。试验结果表明,各向异性Biot系数在不同方向的变化趋势也不相同;利用水–岩石相互作用特征,提出一种新的确定岩体石屈服极限应力的方法,即以偏应力与水压力关系曲线水压力最大值所对应的偏应力为屈服极限应力。试验结果显示,Skempton系数分散性较大,在注水和非排水试验中,水压力的作用机制也不尽相同。这种研究对损伤力学和土木工程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水-岩石相互作用 假三轴试验 屈服极限应力 各向异性Biot系数 作用机制
下载PDF
CO_2-岩石-地层水相互作用实验 被引量:1
4
作者 曹冲 张京伦 +2 位作者 朱鸿昊 廖松林 汤勇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3-8,共6页
为研究温室气体CO2埋存及提高采收率注入过程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在室内开展了CO2-岩石-地层水相互作用的静态和动态实验。主要研究了饱和CO2地层水注入对储层岩石矿物的溶蚀作用、新矿物沉淀现象、地层水矿化度的变化情况以及储层渗透率... 为研究温室气体CO2埋存及提高采收率注入过程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在室内开展了CO2-岩石-地层水相互作用的静态和动态实验。主要研究了饱和CO2地层水注入对储层岩石矿物的溶蚀作用、新矿物沉淀现象、地层水矿化度的变化情况以及储层渗透率的变化原因。结果表明:1)静态实验反应液中HCO-3与岩石反应,出现CO32-液体呈弱酸性,黄铁矿导致Fe(OH)3沉淀生成;2)动态实验驱替过程中同时存在CO2的溶蚀作用和沉淀作用,沉淀作用较强,溶蚀作用较弱使得物性变差。该研究成果揭示了CO2-地层水-岩石的相互作用机理和储层渗透率变化的原因,为温室气体CO2规模化捕集与封存以及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地球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岩石-地层相互作用 地质封存 溶蚀作用
下载PDF
花岗岩地区地下水溶质的形成机制探讨 被引量:4
5
作者 戴仕宝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2期83-86,共4页
过对吉林省东部花岗岩地区水 -土壤 -岩石相互作用过程中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分析 ,阐明了花岗石地区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 ,并指出花岗岩地区地下水溶质主要来源于土壤与水的相互作用 .
关键词 花岗岩 溶质 地下 -土壤-岩石相互作用 地质地球化学 形成机制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hydro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impact of weathering in seepage water collected within the sedimentary formation
6
作者 M.V.Prasanna R.Nagarajan +2 位作者 S.Chidambaram A.Anand Kumar C.Thivya 《Acta Geochimica》 EI CAS CSCD 2017年第1期44-51,共8页
A study was conducted by collecting eight seepage water samples that drain through the sedimentary rocks, mainly sandstone and shale, to evaluate the hydro-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collected samples were anal... A study was conducted by collecting eight seepage water samples that drain through the sedimentary rocks, mainly sandstone and shale, to evaluate the hydro-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collected samples were analyzed for physico-chemical parameters using standard procedures. Three water type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Piper plot and the hydrogeochemical evolution starts from a Ca- C1 facies (type 1) via mixed Ca-Mg-C1 and Ca-Na-HCO3 facies (type 2) to Na-C1 facies (type 3). Increasing trend of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EC) values were observed from type 1 water to type 3 water. Lower ionic concentrations with an average EC value of 35.7 kts/cm in Ca-C1 facies indicate the recharge water by monsoonal rainfall, and ion exchange/weathering process is reflected in the mixing zone. Higher ionic concentration with an average EC value of 399 kts/cm is noted in Na-C1 facies, which indicates the ion exchange during water-rock interaction. Higher log pCO2 values are also found in this facies, revealing the longer residence time of seepage water in the rock matrix, which release more ions into the water. The relative mobility of elements during weathering suggest that the order of mobility in both sandstone and shale is Na 〉 Ca 〉 Mg 〉 K. It was observed that thehydrogeochemistry of seepage water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bedrock ge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GEOCHEMISTRY Seepage water WATER rock interaction WEATHERING Mobility of element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