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桦幼苗根系对水-氮耦合效应的生理响应 被引量:7
1
作者 孙誉育 尹春英 +2 位作者 贺合亮 唐波 刘庆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6758-6765,共8页
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了5个水分梯度,即40%(W_1)、50%(W_2)、60%(W_3)、80%(W_4)、100%(W_5)的土壤田间持水量(FC)和3个施氮梯度,即模拟氮沉降施加0(对照,N_0)、20(N_1)、40(N_2)g N m^(-2)a^(-1)的硝酸铵,研究了水-氮耦合效应... 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了5个水分梯度,即40%(W_1)、50%(W_2)、60%(W_3)、80%(W_4)、100%(W_5)的土壤田间持水量(FC)和3个施氮梯度,即模拟氮沉降施加0(对照,N_0)、20(N_1)、40(N_2)g N m^(-2)a^(-1)的硝酸铵,研究了水-氮耦合效应对川西亚高山主要阔叶树种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幼苗根系生理活性的影响及根系在土壤水、氮胁迫下的生理调控机制。结果表明:1)随土壤含水量降低,根系活力和根系呼吸速率显著降低,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及抗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升高。2)水-氮耦合效应对红桦幼苗根系生理特征影响显著:施氮(N_1和N_2)在土壤水分良好(W_4和W_5)时使根系活力和根系呼吸速率显著升高,而在土壤水分不足(W_1和W_2)时显著降低了根系活力和根系呼吸速率;且在水分不足时,施氮浓度越大根系活力、MDA含量、脯氨酸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越显著;在W_3条件下,只有N_1对根系生理功能促进作用显著。3)根系活力和根系呼吸速率与丙二醛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性。因此,一定范围内的氮沉降在土壤水分状况良好时对植物根系生理特征具有显著正效应,而在土壤水分不足时则使根系细胞膜系统受损,抑制根系生理活性,但根系可通过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增强抗氧化物酶活性来抵御一定范围的环境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氮耦合 根系活性 膜脂过氧化 渗透调节 抗氧化物酶
下载PDF
水氮炭动态调控对大豆根际土壤环境及其产量品质的影响
2
作者 王煜博 石芬芬 +1 位作者 宋俊 王卫华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27,37,共11页
为探讨水肥耦合配施改性生物炭对大豆根际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其产量品质等的影响,设置3因素(灌溉量、施氮量和施炭量)3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施炭量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灌溉量;轻度或中度亏缺灌溉可以显著提高土壤... 为探讨水肥耦合配施改性生物炭对大豆根际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其产量品质等的影响,设置3因素(灌溉量、施氮量和施炭量)3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施炭量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灌溉量;轻度或中度亏缺灌溉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对于土壤酶活性,灌溉量对土壤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影响最为显著,轻度亏缺灌溉条件下活性最高;相同灌溉量下,除N-乙酰基-β-D-葡萄糖苷酶外,酶活性都随着施氮量和施炭量的增加而增加;灌溉量对蛋白质和大豆籽粒含油量影响最显著,其他品质指标受水氮炭的影响不显著;基于正交试验的大豆最优产量水氮炭组合试验结果分析,3个因素主次顺序为灌溉量、施炭量和施氮量,大豆产量的最优组合为W1N1B1(即中度亏缺灌溉、氮肥施用量为75 kg/hm^(2)、生物炭施用量为15 t/hm^(2))。研究为认识水氮炭耦合关系、指导云南季节性干旱区大豆优质节水高产高效种植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生物炭 水-氮--土壤互馈 土壤生境调控 大豆 土壤酶活性 最优组合
下载PDF
含盐土壤水-氮耦合与油葵优质品质指标间典型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为萍 史海滨 +2 位作者 梁建财 郑倩 徐昭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4期88-95,共8页
本文旨在分析含盐土壤水-氮耦合与表征油葵优质的主要品质指标间的典型相关关系。选取研究区-内蒙古河套灌区广泛种植的油料向日葵杂交品种康地T562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11-2012年在研究区轻度与中度含盐土壤上展开2年的野外大田试验。... 本文旨在分析含盐土壤水-氮耦合与表征油葵优质的主要品质指标间的典型相关关系。选取研究区-内蒙古河套灌区广泛种植的油料向日葵杂交品种康地T562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11-2012年在研究区轻度与中度含盐土壤上展开2年的野外大田试验。表征油葵优质的品质指标主要为含油率、主要不饱和脂肪酸组分含量、蛋白质含量等。文中以上述各品质指标对应的产量信息(单位:kg.hm-2)为研究对象,规避水土环境因子对不同优质指标(相对于油葵籽仁干基的含量指标,单位:%)及油葵产量间的影响规律不一致及错综复杂的内在关系,对影响其优质的主要外在水土环境因子(灌水、施N肥量、现蕾-开花期土壤盐分含量)与上述品质指标之间进行典型相关性分析,从宏观上、整体的角度揭示两因子集团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盐分对含盐土壤上表征油葵优质的综合品质指标对应的产量信息影响十分显著。在中度含盐土壤上,由于盐分划分等级间数值差距较大,使得盐分对表征油葵优质的综合信息的影响几乎超过不同年份下气候条件的影响。而实施不同的灌水量与施N肥量,对油葵优质综合信息的影响均没有不同种植年份的气候条件显著。研究表明相对于灌水与施N肥,表征油葵优质的品质指标对应的产量信息对油葵现蕾-开花期土壤盐分含量最敏感。本研究可为盐渍化灌区优质油葵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与具体水肥管理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料向日葵 品质 典型相关性 含盐土壤 水-氮耦合
原文传递
水和氮质量平衡模型预测稻田氮的淋溶损失
4
作者 曲向荣 K.K.TanJi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0-23,28,共5页
水和氮质量平衡模型预测稻田氮的淋溶损失曲向荣(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110015)K.K.TanJi(美国加州大学水土气资源系,Davis95616,U.S.A.)AWaterandNitrogenMas... 水和氮质量平衡模型预测稻田氮的淋溶损失曲向荣(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110015)K.K.TanJi(美国加州大学水土气资源系,Davis95616,U.S.A.)AWaterandNitrogenMassBalanceModelfor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淋溶 水-氮 质量平衡模型
下载PDF
陆地生态系统碳氮水循环的关键耦合过程及其生物调控机制探讨 被引量:72
5
作者 于贵瑞 高扬 +2 位作者 王秋凤 刘世荣 申卫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3,共13页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氮循环和水循环是全球变化科学研究的三大主题,而陆地生态系统碳氮水耦合循环过程及其生物调控机制则是全球变化生态学研究的前沿性科学问题。目前,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氮水耦合循环过程及其调控机制认识的不足是制约...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氮循环和水循环是全球变化科学研究的三大主题,而陆地生态系统碳氮水耦合循环过程及其生物调控机制则是全球变化生态学研究的前沿性科学问题。目前,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氮水耦合循环过程及其调控机制认识的不足是制约评估陆地增汇/减排效果,预测分析全球变化对生态系统生产力和固碳功能影响的瓶颈性问题。本文在综合分析陆地生态系统碳氮水循环的耦合过程基础上,论述了制约生态系统碳氮水循环空间格局耦联关系的生物地理学机制,制约典型生态系统碳氮水循环耦合关系的生物生理生态学机制,以及典型生态系统碳氮水耦合循环的关键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过程。重点评述了生态系统碳氮水耦合循环的主要过程及其生物调控机制研究进展,包括:(1)植物叶片冠层生物学过程和根系冠层生物学过程及其对生态系统碳氮水耦合循环控制机制,以及二者之间的关联与互作关系;(2)土壤微生物功能群网络及其对碳氮循环过程的影响;(3)生态系统碳氮水交换通量的时空变化规律,以及生态系统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理论与实践。本文最后还简要介绍了国家基金委重大研究项目"森林生态系统碳氮水耦合循环的生物控制机制"的研究思路及其主要研究内容。期望能够通过这些探讨对推动我国该研究领域的基础理论建设和新技术发展有所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生态系统 --耦合循环 生物调控机制 叶片冠层 根系冠层 土壤微生物功能群网络
下载PDF
不同氮水平下盐胁迫对大麦幼苗中某些氮化物积累的影响(简报) 被引量:7
6
作者 沈振国 沈其荣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1992年第3期189-191,共3页
在土培条件下,提高氮素供应水平和NaCl处理浓度后大麦幼苗地上部和根中的全氮,蛋白质氮和游离氨基酸总量增加;蛋白质氮占全氮的比值亦因NaCl处理浓度的增大而提高。在盐胁迫下,游离脯氨酸占氨基酸总量的百分比明显增加,而谷氨酸所占比... 在土培条件下,提高氮素供应水平和NaCl处理浓度后大麦幼苗地上部和根中的全氮,蛋白质氮和游离氨基酸总量增加;蛋白质氮占全氮的比值亦因NaCl处理浓度的增大而提高。在盐胁迫下,游离脯氨酸占氨基酸总量的百分比明显增加,而谷氨酸所占比例则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积累 盐胁迫 大麦
下载PDF
1,2,4-三氮杂苯-(H_2O)_3簇复合物氢键结构与多体相互作用
7
作者 邹太和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19-622,共4页
使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和6-31++G**基函数优化得到1,2,4-三氮杂苯-(水)3复合物8个稳定的氢键结构。对8个稳定氢键结构进行多体相互作用分析表明,最稳定的氢键结构经基组重叠误差校正后总相互作用能为-99.53kJ/mol,两体与三体相互作... 使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和6-31++G**基函数优化得到1,2,4-三氮杂苯-(水)3复合物8个稳定的氢键结构。对8个稳定氢键结构进行多体相互作用分析表明,最稳定的氢键结构经基组重叠误差校正后总相互作用能为-99.53kJ/mol,两体与三体相互作用能对总相互作用能的贡献较大,驰豫能与四体相互作用能对总相互作用能有很小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 4-杂苯-() 复合物 多体相互作用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一种苯并二氮杂卓的杂环化合物的水相微波合成机理探讨
8
作者 沈超颖 《四川化工》 CAS 2017年第6期1-3,共3页
以3-甲基苯甲醛、达咪酮、邻苯二胺为起始原料,微波下反应可以得到较高产率的3,3-二甲基-11-间甲苯基-2,3,4,5,10,11-六氢双苯并[b,e][1,4]二氮杂卓-1-酮。本文经过一系列溶剂的尝试和对比,以水作为溶剂,反应条件简便,环境友好,后续处... 以3-甲基苯甲醛、达咪酮、邻苯二胺为起始原料,微波下反应可以得到较高产率的3,3-二甲基-11-间甲苯基-2,3,4,5,10,11-六氢双苯并[b,e][1,4]二氮杂卓-1-酮。本文经过一系列溶剂的尝试和对比,以水作为溶剂,反应条件简便,环境友好,后续处理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3-二甲基-11-间甲苯基-2 4 5 10 11-六氢双苯并[b e][1 4]二杂卓-1-溶剂机理
下载PDF
基于Hydrus-1D的硝化作用模拟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晓昕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2年第8期56-60,共5页
利用Hydrus-1D对土壤环境中的硝化作用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溶质迁移控制方程中的“三相”模块和根系吸收模块实现了对“三氮”迁移转化过程的模拟;化学非均衡吸附过程、物理非均衡溶质运移过程分别通过双位吸附模型、双区-双孔隙度溶... 利用Hydrus-1D对土壤环境中的硝化作用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溶质迁移控制方程中的“三相”模块和根系吸收模块实现了对“三氮”迁移转化过程的模拟;化学非均衡吸附过程、物理非均衡溶质运移过程分别通过双位吸附模型、双区-双孔隙度溶质运移模型进行模拟计算。建立的均质、各向同性、稳态的硝化模型试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NH^(+)_(4)、NO^(-)_(2)、NO^(-)_(3)的溶质浓度模拟计算值与理论值的相对误差<0.1%;依据物料平衡计算结果进行的参数反验算表明,阻滞系数的反验算值R′与输入的R值相吻合,证实了所建立硝化作用数值模型的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US-1D 硝化作用 水-氮联合模型
下载PDF
陆面模式中氮循环过程的引入Ⅰ:模式介绍及站点验证(英文) 被引量:2
10
作者 YANG Xiujing DAN Li +5 位作者 YANG Fuqiang PENG Jing LI Yueyue GAO Dongdong JI Jinjun HUANG Mei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19年第1期50-57,共8页
陆地生态系统氮循环对碳循环过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反馈具有重要的影响,但当前陆面模式多数都没有考虑氮循环过程对碳循环过程的限制。本研究基于氮在土壤-植被-大气中的传输交换过程,将氮循环过程引入到陆面模式AVIM(Atmosphere-Vegetat... 陆地生态系统氮循环对碳循环过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反馈具有重要的影响,但当前陆面模式多数都没有考虑氮循环过程对碳循环过程的限制。本研究基于氮在土壤-植被-大气中的传输交换过程,将氮循环过程引入到陆面模式AVIM(Atmosphere-Vegetation Interaction Model)中,发展形成包含碳氮耦合过程的新版模式AVIM-CN。与2004-05年当雄生态系统定位站通量观测数据相对比,模式中引入氮循环过程后,高寒草甸的总初级生产力模拟值从1.1403 gC m^(-2)d^(-1)降到了0.7073 gC m^(-2)d^(-1),前者更接近通量站的观测值0.5407 gC m^(-2)d^(-1)。生态系统呼吸的模拟值也从1.7695 gC m^(-2)d^(-1)降到了1.0572 gC m^(-2)d^(-1),更接近对应的通量观测值0.8034 gC m^(-2)d^(-1)。整体而言,在模式中考虑氮的限制作用后,当雄站的热量通量和碳通量的模拟值更接近实测值。不考虑氮过程对碳过程的限制,模式高估了约40%的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 限制 陆面模式 --循环
下载PDF
陆地生态系统碳-氮-水耦合循环的基本科学问题、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 被引量:23
11
作者 于贵瑞 王秋凤 方华军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83-698,682,共16页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氮循环和水循环是生态系统生态学和全球变化科学研究长期被关注的三大物质循环,它们表征着全球、区域及典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养分循环和水循环。然而,自然界的生态系统碳循环、氮循环和水循环是相互联动、不可...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氮循环和水循环是生态系统生态学和全球变化科学研究长期被关注的三大物质循环,它们表征着全球、区域及典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养分循环和水循环。然而,自然界的生态系统碳循环、氮循环和水循环是相互联动、不可分割的耦合体系,在生态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方面受多个生物、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过程的调节和控制。本文在综合论述陆地生态系统碳-氮-水耦合循环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的基础上,探讨了陆地生态系统碳-氮-水耦合循环的关键过程,提出该研究领域的基本科学问题,重点分析了植被-大气、土壤-大气和根系-土壤3个界面上碳、氮、水交换的生物物理过程,典型生态系统碳-氮-水耦合循环的生物学化学过程,制约典型生态系统碳-氮-水循环耦合关系的生态系统生态学机制,以及制约生态系统碳-氮-水循环空间格局耦联关系的生物地理生态学机制。在现有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陆地生态系统碳-氮-水耦合循环机制的逻辑框架系统,讨论了开展陆地生态系统碳-氮-水耦合循环研究的主要技术途径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生态系统碳--耦合循环 耦合循环的关键过程 耦合关系的形成机制 生态系统生态学机制 生物地理生态学机制
原文传递
区域尺度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及其循环过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50
12
作者 于贵瑞 方华军 +1 位作者 伏玉玲 王秋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5449-5459,共11页
地球系统的碳库和碳循环过程变化是影响气候系统的重要因素,而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收支及其循环过程机制研究一直是全球气候变化成因分析、变化趋势预测、减缓和适应对策分析领域的科学研究热点。回顾了过去几十年区域尺度陆地生态系统碳... 地球系统的碳库和碳循环过程变化是影响气候系统的重要因素,而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收支及其循环过程机制研究一直是全球气候变化成因分析、变化趋势预测、减缓和适应对策分析领域的科学研究热点。回顾了过去几十年区域尺度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碳收支研究领域的国际前沿及其关键科学问题,并分析了我国在该研究领域的科技需求和发展方向。当前国际科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领域主要包括:生态系统和区域碳储量和碳收支的清查、综合计量与碳汇认证,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的联网观测及其循环过程机制,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对气候变化响应野外控制试验,陆地生态系统水、碳、氮循环及其耦合关系机制和模拟模型研究等,同时指出在这些研究领域依然存在且急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我国近期的科技工作重点工作应该是努力构建天-地-空一体化的碳储量和碳收支动态监测体系、开展生态系统碳-氮-水耦合循环及其区域调控管理的前瞻性研究,定量评价中国生态系统的碳收支状况和增汇潜力,评估各种典型生态系统增汇技术的经济效益,为国家尺度的温室气体管理和碳交易机制与政策体系的建立提供可报告、可度量和可核查的科学数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 碳收支 响应与适应 --耦合作用
下载PDF
一种新型含[^(99m)TcN]^(2+)核脑显像剂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俊波 王学斌 +2 位作者 庞楠楠 罗权 董华斌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07-510,共4页
采用了SnCl2 ·2H2 O为还原剂 ,丁二酰二酰肼 (SDH)为N3- 离子提供体 ,在室温下制备[99mTcN]2 +中间体 ,然后与三水·N 环丁基 二硫代氨基甲酸钠 (CBDTC)发生配体交换反应得到放射化学纯度大于 90 %的99mTcN CBDTC配合物 .该... 采用了SnCl2 ·2H2 O为还原剂 ,丁二酰二酰肼 (SDH)为N3- 离子提供体 ,在室温下制备[99mTcN]2 +中间体 ,然后与三水·N 环丁基 二硫代氨基甲酸钠 (CBDTC)发生配体交换反应得到放射化学纯度大于 90 %的99mTcN CBDTC配合物 .该配合物在室温下放置 6h内稳定 ,脂水分配系数结果表明该配合物是一脂溶性较好的物质 .小鼠体内生物分布表明99mTcN CBDTC在脑中有较好的摄取和滞留 ,脑的质量摄取率am ,br在注射后 5 ,30 ,6 0min时分别达到 3.6 1,3.15 ,2 .6 2 %·g- 1,脑与血的质量摄取率am ,br与am ,bl的比分别为 1.0 0 ,1.4 4,1.30 ,有望发展成为一类新型脑灌注显像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9m -·N-环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配合物 脑灌注显像剂 生物分布
下载PDF
华北山前平原农田关键带观测研究平台(栾城关键带观测平台) 被引量:4
14
作者 沈彦俊 闵雷雷 +3 位作者 吴林 沈彦军 李红军 张广录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02-511,共10页
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以下简称"栾城站")位于华北太行山前冲洪积平原的中段,是地下水灌区高产农业生态类型的典型代表。由于近几十年来大规模、高强度的农业生产,区域地下水超采严重,地下水污染风险加剧。然而,... 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以下简称"栾城站")位于华北太行山前冲洪积平原的中段,是地下水灌区高产农业生态类型的典型代表。由于近几十年来大规模、高强度的农业生产,区域地下水超采严重,地下水污染风险加剧。然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地表生态系统与地下含水层被厚包气带隔开,地表农业生产活动对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影响机理尚不明确。目前,开展贯穿整个包气带的原位监测试验,是揭示这一过程机理的唯一途径。因此,建立大型农田关键带观测平台,是开展农业与地下水关系研究的重要需求。在中国科学院野外站网络重点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支持下,栾城站建设的"栾城关键带观测平台",通过对作物根系层—深层包气带—饱和带的土壤水、热、溶质等关键要素和变量的监测,可开展水分、溶质和污染物在厚包气带内的运移、转化规律研究,揭示饱和—非饱和过渡带水文过程及其与地下水补给关系,阐明农田生产活动的水肥迁移、转化及其对地下水量质变化的影响机制,为回答地表过程对地下水量质演化影响机理提供实验平台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测竖井 农田关键带 水-氮迁移过程 地下量质管理
原文传递
适应全球气候变化的森林固碳计量方法评述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伟峰 段玉玺 +2 位作者 张立欣 王博 李晓晶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0-176,共7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研究森林固碳计量方法理论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评述了该研究领域近年来的最新进展,比较了各森林固碳计量方法的优缺点。森林固碳计量方法主要包括基于样地清查或遥感估测和基于模型模拟的方法。...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研究森林固碳计量方法理论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评述了该研究领域近年来的最新进展,比较了各森林固碳计量方法的优缺点。森林固碳计量方法主要包括基于样地清查或遥感估测和基于模型模拟的方法。选择合适的方法需要考虑数据信息、研究侧重点及各方法间的兼容性等。目前,森林碳计量的核心目标是构建各树种的异速生长方程,难点主要是尺度转换。样地调查、遥感估测和模型模拟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是解决尺度转换问题和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主要趋势。特别要加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人工林的适应性管理,科学评估人工林的固碳潜力,提升人工林固碳潜力评估方法的必要性。同时,也需要加强森林生态系统C-N-H_2O耦合循环及其生物调控机制方面的研究,降低森林生态系统碳收支评估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计量方法 尺度转换 --耦合 全球气候变化
原文传递
中国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综合研究的科技需求与重要科学问题 被引量:13
16
作者 王秋凤 刘颖慧 +3 位作者 何念鹏 方华军 伏玉玲 于贵瑞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8-87,共10页
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及其循环过程机制研究一直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分析、变化趋势预测、减缓和适应对策分析等领域的热点,受到科技界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在简要回顾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及其循环过程研究领域的发展历史,总结... 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及其循环过程机制研究一直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分析、变化趋势预测、减缓和适应对策分析等领域的热点,受到科技界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在简要回顾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及其循环过程研究领域的发展历史,总结各个发展阶段主要特征的基础上,讨论了开展中国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综合研究的科技需求和社会需求,评述了中国在相关领域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当前的科学研究前沿领域及其关键科学问题。本文指出,现阶段中国开展区域尺度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及其循环过程机制综合研究工作不仅是提升中国生态系统生态学、地球系统科学与全球变化科学的创新能力的科技发展需求,更是中国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改进生态系统管理、保障生态安全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同时还指出,中国现阶段在该领域的研究工作还缺乏各类生态系统碳收支的实际调查数据,缺乏国家尺度碳收支科学数据的整合,缺乏可用于碳收支计量与综合评估的模型工具,也没有形成国家层次的碳源汇计量、评估、认证及决策分析信息系统平台。本文通过国内外科技发展的分析认为,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工作,应在大力发展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和碳汇功能的定量监测、评价和认证的方法与技术基础上,重点关注并前瞻性地开展陆地生态系统碳-氮-水循环过程耦合关系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环境影响、碳-氮-水耦合循环过程的生物调控机制等前沿领域,以提高中国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科学研究水平,为国家的生态系统与温室气体管理提供基础理论、科学知识和先进技术的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收支与碳循环 碳汇功能 --耦合循环 增汇技术与潜力 陆地生态系统 中国
原文传递
温带次生林生态系统塔群监测研究平台(清原科尔塔群) 被引量:5
17
作者 朱教君 高添 +11 位作者 于立忠 于丰源 杨凯 卢德亮 闫巧玲 孙一荣 刘利芳 徐爽 张金鑫 郑晓 宋立宁 周新华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51-361,F0003,共12页
森林生态系统结构调控与功能优化是森林生态与管理的核心研究主题。然而,受技术与理论限制,复杂地形下森林三维精细结构监测能力不足、功能估测精度不高;森林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性和人类社会对其服务功能的迫切需求对上述研究主题提出... 森林生态系统结构调控与功能优化是森林生态与管理的核心研究主题。然而,受技术与理论限制,复杂地形下森林三维精细结构监测能力不足、功能估测精度不高;森林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性和人类社会对其服务功能的迫切需求对上述研究主题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中国科学院野外站网络重点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清原森林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于2019年在典型独立小流域内建成了观测塔群(3座观测塔)、水文站网、长期固定样地群,辅以综合数据中心;打造以激光雷达为主要森林结构监测、以涡动通量系统和水文站网为主要功能监测手段的"温带次生林生态系统塔群监测研究平台"(以下简称"科尔塔群")。科尔塔群集成了观测塔群-水文站网-长期固定样地群,构成以遥感技术-涡度相关法-测树学法-森林信息学法为主要手段的协同、跨学科观测体系,具有多方法、多尺度、多要素的核心特征,可开展多类相关研究以满足国家需求、探索国际前沿。基于上述优势,科尔塔群可准确获取森林三维结构,以全息新视角探索森林生态学规律,发展复杂地形下森林生态系统碳-氮-水和其他痕量气体通量观测新理论与方法,研究全球变化背景下森林生态系统碳-氮-水等循环过程与响应,阐明森林水文过程及调控机制,为森林结构调控与功能优化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持,使森林为人类社会提供广泛且可持续的生态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群 温带森林 次生林生态系统 激光雷达 冠层三维结构 涡度相关 --耦合过程 全球变化 协同观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