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永存三叉动脉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方玉斌 周俊 王向东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19-121,71,共4页
永存三叉动脉(persistent trigeminal artery,PTA)是一种永久性颈内动脉与基底动脉之间的异常吻合,其发生率较低,可能伴随有缺血性卒中、三叉神经痛、动眼神经和外展神经麻痹等功能性神经症状。目前国外关于PTA胚胎形成过程及分型的研... 永存三叉动脉(persistent trigeminal artery,PTA)是一种永久性颈内动脉与基底动脉之间的异常吻合,其发生率较低,可能伴随有缺血性卒中、三叉神经痛、动眼神经和外展神经麻痹等功能性神经症状。目前国外关于PTA胚胎形成过程及分型的研究较为成熟,但分型方法种类繁多,而国内文献大多是针对PTA的病例报道,侧重于PTA的临床治疗方案。本文着重于PTA的分型方法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存三叉动脉 诊断分型 临床治疗
下载PDF
MRA观察40例永存三叉动脉 被引量:10
2
作者 程豪 冯平勇 +3 位作者 邢千超 冯文峰 孙培培 沈杉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48-451,共4页
目的探讨永存三叉动脉(PTA)的3DTOF MRA表现、分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40例经MRA诊断为PTA的患者资料,分析PTA的MRA表现、Saltzman分型以及年龄、性别、左右侧发病率情况及其临床意义。结果 40例患者中,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P<0.0... 目的探讨永存三叉动脉(PTA)的3DTOF MRA表现、分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40例经MRA诊断为PTA的患者资料,分析PTA的MRA表现、Saltzman分型以及年龄、性别、左右侧发病率情况及其临床意义。结果 40例患者中,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P<0.05);平均年龄为(55.7±13.9)岁;SaltzmanⅠ型24例(24/40,60.00%),Ⅱ型13例(13/40,32.50%),Ⅲ型3例(3/40,7.50%);对SaltzmanⅡ型进一步细化为a、b、c三个亚型。24例PTA伴基底动脉发育不良。结论 MRA可作为PTA的最常用检查手段,PTA的分型和表现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存三叉动脉 磁共振成像 血管成像
下载PDF
永存三叉动脉的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附24例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元畅 李明华 +2 位作者 陈世文 胡丁君 乔瑞华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以大宗病例运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测颅内动脉,以期评估其对永存三叉动脉(PPTA)的诊断价值,并对Saltzman分型法进行补充。方法:自2007年6月至2008年9月,于我院行头颅MRA检查者4650人(男性1977人,女性2673人)。采用3D-TOF成像法... 目的:以大宗病例运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测颅内动脉,以期评估其对永存三叉动脉(PPTA)的诊断价值,并对Saltzman分型法进行补充。方法:自2007年6月至2008年9月,于我院行头颅MRA检查者4650人(男性1977人,女性2673人)。采用3D-TOF成像法,容积显示图像重建法。根据MRA显示PPTA及原始图像上血管走行,按Saltzman标准分型分为Ⅰ、Ⅱ、Ⅲ型,并根据PPTA止于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吻合于大脑后动脉,分支状无吻合将Ⅲ型分为a、b、c、d、e五个亚型。结果:检出PPTA24例,患病率为0.52%。SaltzmanⅠ型16.67%,SaltzmanⅡ型16.67%,SaltzmanⅢ型66.66%(Ⅲa0%,Ⅲb18.75%、Ⅲc0%、Ⅲd6.25%、Ⅲe75%)。结论:磁共振血管成像可明确诊断PPTA,亦可根据动脉结构与形态间接评估其血流动力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存三叉动脉 磁共振血管成像 诊断 Saltzman分型
下载PDF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永存三叉动脉 被引量:8
4
作者 袁飞 刘银社 +3 位作者 赵军 谷鹏 顾欣 冯凯琳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9期473-476,共4页
目的观察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诊断永存三叉动脉(PTA)中的价值,提高对该血管变异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734例行头颈64排螺旋CTA检查中的5例PTA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PTA的发生率、起源、走行、后循环供血及合并其他血管畸形的情... 目的观察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诊断永存三叉动脉(PTA)中的价值,提高对该血管变异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734例行头颈64排螺旋CTA检查中的5例PTA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PTA的发生率、起源、走行、后循环供血及合并其他血管畸形的情况。结果①PTA的发生率为0.18%(5/2734),其中3例位于右侧,2例位于左侧。②三叉动脉均起自颈内动脉海绵窦段,血管走行外侧型4例,内侧型1例;按Saltzman分型显示PTA后循环供血情况:Ⅰ型1例,Ⅱ型1例,Ⅲ型3例。③吻合点近端的基底动脉及双侧椎动脉发育不良3例,吻合点近端基底动脉完全萎缩1例;合并PTA的动脉瘤1例,合并对侧大脑中动脉成窗1例。结论 64排CTA能清晰、快速、无创、准确地显示PTA及其走行。在鞍区或鞍上区手术及介入治疗前,了解这种异常血管的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手术和介入治疗方案,避免因操作不当所致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胚胎发育 永存三叉动脉
下载PDF
特殊类型永存三叉动脉伴多发脑梗死一例 被引量:7
5
作者 王佳楠 王翠玉 +1 位作者 曲鑫 张雄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96-1097,共2页
永存三叉动脉(persistenttrigeminalartery,PTA),又称持续性三叉动脉或原始三叉动脉,是一种永入性颈内动脉和基底动脉之间的异常吻合,属罕见的胚胎遗留血管,
关键词 永存三叉动脉 脑梗死 多发 原始三叉动脉 基底动脉 颈内动脉 持续性
下载PDF
CTA诊断永存三叉动脉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6
作者 彭思民 揭芳剑 +2 位作者 黄俏春 陈伟 杨岳炜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46-847,共2页
永存三叉动脉(persistent primitive trigeminal artery,PP-TA)又称原始三叉动脉或持续性三叉动脉,是一种永久性颈内动脉(ICA)和基底动脉(BA)异常吻合血管,是一种较罕见的脑血管变异。笔者报道1例偶然发现的永存三叉动脉,并对永... 永存三叉动脉(persistent primitive trigeminal artery,PP-TA)又称原始三叉动脉或持续性三叉动脉,是一种永久性颈内动脉(ICA)和基底动脉(BA)异常吻合血管,是一种较罕见的脑血管变异。笔者报道1例偶然发现的永存三叉动脉,并对永存三叉动脉进行文献复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存三叉动脉 文献复习 CTA 诊断 artery 原始三叉动脉 吻合血管 基底动脉
下载PDF
永存三叉动脉伴发脑血管性病变及其他脑部疾病 被引量:8
7
作者 陈元畅 李明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14-316,共3页
永存三叉动脉(PPTA)是成人最常见的一种永久性颈内动脉和基底动脉之间的异常吻合,是一种较罕见的脑血管变异。PPTA经常伴发脑血管性病变,并且可引起三叉神经痛,动眼神经、外展神经麻痹,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症状,与临床关系较为密切。本文对... 永存三叉动脉(PPTA)是成人最常见的一种永久性颈内动脉和基底动脉之间的异常吻合,是一种较罕见的脑血管变异。PPTA经常伴发脑血管性病变,并且可引起三叉神经痛,动眼神经、外展神经麻痹,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症状,与临床关系较为密切。本文对1983年至今中英文文献报道的116例PPTA伴发脑血管性病变及其他脑部疾病的病例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存三叉动脉 脑血管性病变 脑部疾病
下载PDF
永存三叉动脉伴同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1例 被引量:9
8
作者 李响 张雄伟 +1 位作者 马为民 李险峰 《中国卒中杂志》 2012年第12期953-956,共4页
1病例介绍 患者男,74岁,因头晕、右侧肢体力弱4d于2011年4月26日入院。患者入院前半个月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头晕(呈昏沉感),
关键词 永存三叉动脉 动脉狭窄 血流动力学 侧支循环 经颅多普勒
下载PDF
磁共振血管造影诊断永存三叉动脉 被引量:1
9
作者 贺业新 徐成 +3 位作者 李军东 高强 李丁 张辉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2年第8期605-608,共4页
目的探讨永存三叉动脉(PTA)及变异型永存三叉动脉(PTAV)的MRA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PTA和3例PTAV患者的MRA资料。结果本组PTA和PTAV的发生率分别为0.18%(11/6153)和0.05%(3/6153)。根据PTA走行及与外展神经的关系,11例PTA... 目的探讨永存三叉动脉(PTA)及变异型永存三叉动脉(PTAV)的MRA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PTA和3例PTAV患者的MRA资料。结果本组PTA和PTAV的发生率分别为0.18%(11/6153)和0.05%(3/6153)。根据PTA走行及与外展神经的关系,11例PTA分为外侧型PTA 10例,中央型PTA 1例;其中基底动脉发育正常1例,中度发育不良4例,重度发育不良6例。3例PTAV患者基底动脉发育均正常。结论 MRA能明确诊断PTA及PTAV,清楚显示其走行及与相邻神经、血管的关系,对神经外科手术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存三叉动脉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诊断显像
下载PDF
永存三叉动脉合并颅内动脉瘤治疗的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崔雪娥 李文彬 李明华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47-349,共3页
关键词 永存三叉动脉 颅内动脉 瘤治疗 原始三叉动脉 椎一基底动脉 颈内动脉 脑血管疾病 舌下动脉 血管发育 供血系统 血管未闭 治疗相关 临床表现 胚胎期
下载PDF
640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永存三叉动脉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1
作者 梁占东 刘燕霞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2期347-350,共4页
目的探讨640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永存三叉动脉的诊断价值,提高对此类血管变异的认识,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146例行脑动脉或头颈动脉联合CTA检查中4例永存三叉动脉(PTA)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1)PTA... 目的探讨640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永存三叉动脉的诊断价值,提高对此类血管变异的认识,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146例行脑动脉或头颈动脉联合CTA检查中4例永存三叉动脉(PTA)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1)PTA发生率为0.35%(4/1146),所有PTA患者均为单侧,其中1例位于右侧,3例位于左侧;2)PTA其起自于海绵窦段后侧壁,其中根据血管走形与外展神经关系,分为外侧型(3例)、内侧型(1例)。根据Weon分型显示后循环血供:Ⅱ型2例,Ⅲ型1例,特殊类型1例;3)4例病例均出现吻合口以下基底动脉发育不良或未发育,其中1例合并双侧椎动脉发育不良,1例合并对侧颈内动脉发育不良。结论 640层螺旋CT能快速、无创、清晰显示PTA位置、形态、走行及其毗邻关系,还可以发现是否合并其它脑血管疾病,是诊断PTA有效且首选检查方法。在外科手术及介入治疗前,了解这种变异血管,更加有助于治疗方案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存三叉动脉 血管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永存三叉动脉 被引量:8
12
作者 安丰新 张卫忠 王瑞良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 1995年第5期280-283,共4页
永存三叉动脉为四支永存颈内-基底吻合中最常见的一支,其临床意义仍存在着争论。本文综述了永存三叉动脉的胚胎发育过程、解剖特点、相关血管异常、可能的临床意义和影像学评价。
关键词 三叉动脉 永存三叉动脉 解剖学 组织胚胎学
下载PDF
双源CT双能量去骨血管成像对永存三叉动脉的诊断价值(附11例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殷磊 卞力勇 马明平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105-107,共3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去骨血管成像(DE-CTA)诊断头颈部动脉永存三叉动脉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永存三叉动脉患者的资料。11例均行头颈部DE-CT血管造影检查,两位高年资医师盲法观察3D血管图像。结果 11例永存三叉动脉均为单发,...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去骨血管成像(DE-CTA)诊断头颈部动脉永存三叉动脉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永存三叉动脉患者的资料。11例均行头颈部DE-CT血管造影检查,两位高年资医师盲法观察3D血管图像。结果 11例永存三叉动脉均为单发,其中6例右颈内动脉与基底动脉吻合,5例左颈内动脉与基底动脉吻合,SaltzmanⅠ型8例,SaltzmanⅡ型3例。结论 DE-CTA能有效去除骨结构,显示永存三叉动脉的位置、形态和毗邻关系,是诊断头颈部动脉畸形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存三叉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双能量
下载PDF
血管成像诊断永存三叉动脉一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海峰 张东友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5年第1期83-83,共1页
病例资料女,80岁,因发热待查入院检查,入院体检:体温38°,神志清晰,头昏,颈痛,左手肌力Ⅴ级,右手肌力Ⅳ级。颅脑 CT 血管成像(CTA)显示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C4段)发出动脉,向后穿过鞍背与基底动脉吻合,吻合端近段... 病例资料女,80岁,因发热待查入院检查,入院体检:体温38°,神志清晰,头昏,颈痛,左手肌力Ⅴ级,右手肌力Ⅳ级。颅脑 CT 血管成像(CTA)显示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C4段)发出动脉,向后穿过鞍背与基底动脉吻合,吻合端近段基底动脉及上段椎动脉未见明显显示(余椎动脉由于未行颈部 CTA 而未知发育情况),双侧小脑上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由该变异动脉供血。颅脑 MRI 平扫显示颅内多发梗死灶,脑白质缺血;MRA 示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后缘见分支血管向后延伸与基底动脉相连(图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存三叉动脉 血管成像 成像诊断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 基底动脉 动脉吻合 大脑后动脉 小脑上动脉
下载PDF
永存三叉动脉合并颈内动脉吻合口远端未发育1例
15
作者 吕达平 姚明 +1 位作者 杨莹 李鑫 《安徽医学》 2017年第6期809-810,共2页
1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48岁,因“频发左上肢无力、口角右歪伴头昏18h”于2015年7月24日入院.2015年7月23日22时,患者突发左上肢无力、难以抬举,口角右歪,伴头昏,约2min后完全恢复,24日9时、10时,再发同前,遂于当日16时至本院.
关键词 永存三叉动脉 颈内动脉发育异常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下载PDF
永存三叉动脉的MRA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16
作者 黄德尤 黄莉娜 +3 位作者 周柳平 李岳勇 罗起胜 李滢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15期23-26,61,共5页
目的观察永存三叉动脉(PTA)的3D-TOF-MRA表现及其各类分型,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5例经MRA诊断为PTA的患者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观察分析PTA在MRA图像的表现,按Saltzman标... 目的观察永存三叉动脉(PTA)的3D-TOF-MRA表现及其各类分型,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5例经MRA诊断为PTA的患者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观察分析PTA在MRA图像的表现,按Saltzman标准分型分为Ⅰ、Ⅱ、Ⅲ型,并总结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15例患者中,男8例,女7例;PTA发生率0.35%,平均年龄(69.5±12.1)岁;SaltzmanⅠ型5例(33.33%),SaltzmanⅡ型4例(26.67%),SaltzmanⅢ型6例(40.00%)。PTA患者合并动脉瘤2例,大脑中动脉闭塞1例及同侧的三叉神经痛1例。结论MRA可作为PTA的常用的明确诊断方法,PTA的分型和表现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存三叉动脉 磁共振 血管成像 Saltzman分型
下载PDF
Persistent Trigeminal Artery永存三叉动脉
17
作者 关键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2年第5期397-398,共2页
医学词汇注释与简要讲解
关键词 永存三叉动脉 医学词汇 交通支 椎基底 投影
下载PDF
因头晕起病经超声诊断永存三叉动脉1例报告 被引量:1
18
作者 安立澌 邢英琦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0年第12期1121-1123,共3页
永存三叉动脉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脑血管变异[1],它将原本独立的前、后循环供血系统相互联通,颈内动脉的血流经永存动脉逆流入后循环。永存三叉动脉多为影像学检查偶然发现,一般无特殊的临床症状。但中老年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斑块... 永存三叉动脉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脑血管变异[1],它将原本独立的前、后循环供血系统相互联通,颈内动脉的血流经永存动脉逆流入后循环。永存三叉动脉多为影像学检查偶然发现,一般无特殊的临床症状。但中老年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斑块形成、狭窄或闭塞的发生率较高,这些患者如并发永存三叉动脉,则会导致脑缺血症状和体征的复杂化,应被重视。现报道1例永存三叉动脉合并基底动脉狭窄病例,并结合文献回顾分析该病的超声诊断思路及与相关鉴别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存三叉动脉 动脉超声 TCD TCCS 压颈试验
下载PDF
永存三叉动脉的CTA和MRA特征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贞 梁奕 +1 位作者 石敏 杜柏林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11期1954-1956,共3页
目的探讨永存三叉动脉(persistent trigeminal artery,PTA)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该血管变异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CTA和MRA发现的9例PTA的影像资料,分析其起源、走形、后循环供血、合... 目的探讨永存三叉动脉(persistent trigeminal artery,PTA)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该血管变异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CTA和MRA发现的9例PTA的影像资料,分析其起源、走形、后循环供血、合并其他的血管变异以及伴发脑血管病变。结果 9例PTA均起源于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汇入基底动脉,其中4例位于右侧,5例位于左侧。按Saltzman分型,I型6例,III型3例,未发现II型。4例伴发有腔隙性脑梗死,2例伴有三叉神经痛。结论 CTA和MRA可清楚显示PTA的解剖结构。正确认识PTA可以解释与其相关的临床症状,在进行鞍区手术或相关介入操作过程中,避免不当操作所致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存三叉动脉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永存三叉动脉分型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晏文 梁奕 杜柏林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7期1138-1140,共3页
目的探讨永存三叉动脉(persistent trigeminal artery,PTA)分型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CTA和MRA诊断的24例PTA影像学资料,根据Weon法对其分型,总结各类型的起源、走行、后循环供血、合并其他的血管变异。结果24例PTA患... 目的探讨永存三叉动脉(persistent trigeminal artery,PTA)分型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CTA和MRA诊断的24例PTA影像学资料,根据Weon法对其分型,总结各类型的起源、走行、后循环供血、合并其他的血管变异。结果24例PTA患者中,左侧11例,右侧13例。依据Weon法分型,1型13例,2型1例,3型7例,4型1例,5a型2例。PTA合并基底动脉发育不良11例、基底动脉部分缺如3例。基底动脉开窗畸形2例,大脑前动脉A1段变异7例。结论PTA是一种罕见的脑血管变异,影像学能准确显示其分型,有助于降低外科和介入治疗风险,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存三叉动脉 计算机体层成像 血管造影术 磁共振血管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