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0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艺术作品的永恒性——马克思、海德格尔和当代中国文学 被引量:7
1
作者 邓晓芒 《浙江学刊》 CSSCI 2004年第3期5-10,共6页
本文通过分析马克思、海德格尔对艺术作品永恒性的解释 ,认为应当立足于人类历史和人性的立场来看待艺术作品的永恒意义。凡是不朽的艺术作品都深刻地表现和反映了人性的普遍本质并使各种不同的人类都对之怀抱向往或理解的作品。而这正... 本文通过分析马克思、海德格尔对艺术作品永恒性的解释 ,认为应当立足于人类历史和人性的立场来看待艺术作品的永恒意义。凡是不朽的艺术作品都深刻地表现和反映了人性的普遍本质并使各种不同的人类都对之怀抱向往或理解的作品。而这正是中国文学和艺术半个世纪以来罕有世界级作品出现的症结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海德格尔 当代文学 中国 艺术作品 永恒性 人性 主体主义 意志主义 现象学
下载PDF
现代性:短暂性与永恒性的辩证法——阿多诺的审美现代性观念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晓升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7,共7页
现代性是艺术中的短暂性和过渡性。阿多诺从艺术既服从于资本主义又相对独立于资本主义的矛盾关系来说明,艺术既具有真理性又具有意识形态性的特点。由于艺术的独立性使艺术类似于单子,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实体,但是这个实体又是人为建... 现代性是艺术中的短暂性和过渡性。阿多诺从艺术既服从于资本主义又相对独立于资本主义的矛盾关系来说明,艺术既具有真理性又具有意识形态性的特点。由于艺术的独立性使艺术类似于单子,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实体,但是这个实体又是人为建构的。这又使艺术既具有动态性又具有静态性,既具有过程性又具有实体的那种稳定性。正是由于艺术与现代社会的这种关系也使艺术具有短暂性和永恒性这种矛盾关系,它表达了艺术的表象性与对这种表象性的超越。它是无表象的表象。由于艺术用一种形式的方法把不可和解的东西加以和解,因此艺术必然是有局限性的,艺术自身必须超越这种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 审美现代性 阿多诺 短暂性与永恒性的辩证法
下载PDF
论学校变革的永恒性 被引量:3
3
作者 单中惠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0-104,共5页
一、学校变革是社会变革使然 社会始终是通过变革而得到发展的,而学校作为社会最主要的一种教育机构也自然会随之而进行相应的变革。在人类教育历史上,自学校产生之后,随着社会的变革,学校也进行了相应的变革。这无疑是学校变革永... 一、学校变革是社会变革使然 社会始终是通过变革而得到发展的,而学校作为社会最主要的一种教育机构也自然会随之而进行相应的变革。在人类教育历史上,自学校产生之后,随着社会的变革,学校也进行了相应的变革。这无疑是学校变革永恒性的体现。早在1781-1787年,18世纪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J. H. Pesta-lozzi)就在《林哈德与葛笃德》一书中深刻指出:“时代在进步,五十年来,一切都变动了,学校还是依然故我。这哪能培养出现代的人才,哪能适合时代的需要。”到1899年,美国教育家杜威(J. Dew-ey)在《学校与社会》一书中又大声疾呼:社会“根本的状况已经发生变化了,在教育方面也只有相应的改变才行。”无疑,他们的话明确指出了学校变革与社会变革的关系。那就是,在社会生活已经发生很大的和根本的变化情况下,为了使教育生活是有意义的,学校也必须进行同样的相似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变革 永恒性 社会变革 教育机构 裴斯泰洛齐 教育历史 18世纪 社会生活
下载PDF
文学价值的时代性与永恒性 被引量:5
4
作者 胡良桂 《理论与创作》 CSSCI 2011年第1期7-9,共3页
当下的文学,不是被认为"趣味性,消遣性,猎奇性,实用性变得越来越突出",就是"说它如何‘老龄化,圈子化,边缘化,萎缩化’了",原先的精英文学变成了"大众的文学",过去的教化的文学变成了"娱乐为主的文学",以至"快感阅读取代心灵阅... 当下的文学,不是被认为"趣味性,消遣性,猎奇性,实用性变得越来越突出",就是"说它如何‘老龄化,圈子化,边缘化,萎缩化’了",原先的精英文学变成了"大众的文学",过去的教化的文学变成了"娱乐为主的文学",以至"快感阅读取代心灵阅读,消遣阅读取代审美阅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价值 永恒性 时代性 审美阅读 精英文学 消遣性 趣味性 老龄化
下载PDF
多元审美视角下俊逸才情的永恒性 被引量:1
5
作者 陈会丽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0-153,共4页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尚美时代"。这一时期政治动荡、战争频繁、仕途艰险、生死难料,黑暗动乱年间的文人名士深切感受到了前途的渺茫,理想的破灭,从而放任性情,追求眼前享受,对各种美产生了狂热追求。玄学与佛学的传入...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尚美时代"。这一时期政治动荡、战争频繁、仕途艰险、生死难料,黑暗动乱年间的文人名士深切感受到了前途的渺茫,理想的破灭,从而放任性情,追求眼前享受,对各种美产生了狂热追求。玄学与佛学的传入,使这一时期的审美标准趋向多元化,注重从美的角度对人的个性、情感和才能加以品评。西晋文人潘岳无论其俊秀姿容,还是其性情与文采,均符合当时审美标准。另外,潘岳自身善良重情,对母至孝、对妻专情,亲情感人、友情真挚,做官清政为民,其勤政爱民的事迹至今仍为后人传颂。中国历史上才貌双全的俊男虽然众多,像潘岳这样能够生活在尚美时代,能够符合审美标准,能够如此至情至性的俊男却屈指可数,因此,无论时代审美观如何变化,他都将是中国的美男符号,是中国理想美男子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时期 审美标准 潘岳 创作思想 永恒性
下载PDF
情感的永恒性——20世纪中国女性小说中的情感描述 被引量:1
6
作者 钟琛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28-32,共5页
将中国现当代女性小说,从1920年代至2000年代约80年的历史,大致以20年为一个阶段划分为五个时期,分析这五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小说,从小说所描写的人物情爱心理和情感感受,可以看到,小说中人物的情感并没有时代的区别,而在任何时代... 将中国现当代女性小说,从1920年代至2000年代约80年的历史,大致以20年为一个阶段划分为五个时期,分析这五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小说,从小说所描写的人物情爱心理和情感感受,可以看到,小说中人物的情感并没有时代的区别,而在任何时代都同样丰富和强烈;又由于小说总是倾向于写人们的极端情感体验,所以,这近一百年的女性小说,也贯穿着婚恋中的极端情感、不幸的事件。这些极端的情感和不幸事件,在不同的时代里可能产生的原因不同,但是,人物角色从中体验到的强烈感受和深刻的痛苦,是一样的,而且小说人物在婚恋家庭中获得的幸福感在这一百年里并没有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增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20世纪女性小说 家庭文化 情感心理 情感的永恒性
下载PDF
经典的悖论:处于时代性与永恒性之间的艺术 被引量:1
7
作者 宋伟 《艺术广角》 2014年第4期4-10,共7页
人们习惯于将“时代“与”经典”这两个关键词相互关联在一起来思考艺术及其经典问题,这种思想冲动始终寻求在时代性与经典性之间建立某种互动的内在关系。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阐发时代与文学之间的关系,并对后世的文学史写作产... 人们习惯于将“时代“与”经典”这两个关键词相互关联在一起来思考艺术及其经典问题,这种思想冲动始终寻求在时代性与经典性之间建立某种互动的内在关系。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阐发时代与文学之间的关系,并对后世的文学史写作产生了持续久远的影响,他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文,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性 艺术 永恒性 文学史写作 悖论 《人间词话》 关键词 “与”
下载PDF
等价形式的永恒性原理——皮考克的符号代数
8
作者 李跃武 金英姬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7-160,共4页
目的系统探讨和研究皮考克(George Peacock,1791—1858)的符号代数思想。方法文献考证和历史分析。结果皮考克(George Peacock,1791—1858)的符号代数是在利用抽象符号的运算法则所决定的代数结构来确立负数和虚数的"合法化"... 目的系统探讨和研究皮考克(George Peacock,1791—1858)的符号代数思想。方法文献考证和历史分析。结果皮考克(George Peacock,1791—1858)的符号代数是在利用抽象符号的运算法则所决定的代数结构来确立负数和虚数的"合法化"基础时创造的一种新科学,是将算术代数中的规则通过"等价形式的永恒性原理"进行扩展得出的。结论皮考克的代数思想为纯粹形式代数的产生铺平了道路,尤其是直接影响了布尔逻辑代数思想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考克(George Peacock 1791-1858) 符号代数 等价形式的永恒性原理 形式代数
下载PDF
从反物质的产生看物质的永恒性和物质形态的暂时性
9
作者 莫秋婵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13-14,共2页
科学家证实了宇宙中反物质的存在,也已成功制造出反物质。但反物质的存在和反物质与物质相遇同时湮灭,在哲学上并没有否定世界本质的物质性以及物质的永恒性,相反,它证实了世界本质的物质性和丰富了物质世界的多样性。
关键词 物质 反物质 湮灭 永恒性 暂时性
下载PDF
艺术史写作的二难:艺术永恒性与艺术的终结
10
作者 吴平平 《文化艺术研究》 2008年第3期118-123,共6页
题目中的"二难",既指艺术永恒性与艺术终结对艺术史写作所构成的两个质疑,也指艺术永恒性与艺术终结在后现代情境之下的悖论。本文试图对此二难进行分析和思考,以回答两者的质疑,并期待能乐观地面对艺术能否进行历史叙述和艺... 题目中的"二难",既指艺术永恒性与艺术终结对艺术史写作所构成的两个质疑,也指艺术永恒性与艺术终结在后现代情境之下的悖论。本文试图对此二难进行分析和思考,以回答两者的质疑,并期待能乐观地面对艺术能否进行历史叙述和艺术史是否终结这两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史 艺术永恒性 艺术终结
下载PDF
论美术形象的瞬间性与永恒性
11
作者 张笑非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83-185,共3页
文章主要围绕美术形象瞬间性与永恒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分析了美术最基本的审美特征及其相关审美属性。探讨了美术创作中如何自觉运用艺术辩证法,更好地去创造符合美术自身审美规律的美术形象,并论述了认识掌握这些审美规律对于美术创作... 文章主要围绕美术形象瞬间性与永恒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分析了美术最基本的审美特征及其相关审美属性。探讨了美术创作中如何自觉运用艺术辩证法,更好地去创造符合美术自身审美规律的美术形象,并论述了认识掌握这些审美规律对于美术创作和美术欣赏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形象 瞬间性 孕育性 生发性 永恒性
下载PDF
榜样教育、自然美的永恒性和人与自然的和谐——《日出依旧》生态批评教学尝试
12
作者 李显文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108-110,共3页
《日出依旧》包涵了榜样教育、自然美的永恒性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等丰富的生态思想,将生态批评的思想引入到此课的讲授中来,能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生态批评 榜样教育 永恒性 和谐
下载PDF
信息时代中国纯艺术绘画的可读性与永恒性
13
作者 李林璠 《美术大观》 2006年第4期10-11,共2页
  任何人都不会否认数字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今天的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变革.无论信息交流方式、学习方式还是生活方式,各方面都与以往任何时代不同,信息的传播突破了地域、政治、经济等制约,在全球一体化的大环境影响下,人们的思想观念...   任何人都不会否认数字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今天的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变革.无论信息交流方式、学习方式还是生活方式,各方面都与以往任何时代不同,信息的传播突破了地域、政治、经济等制约,在全球一体化的大环境影响下,人们的思想观念正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变化.生活节奏正逐步加快,求新求异的心理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正逐步打破了一些传统的观念.为了适应这种快捷的生活,各种设计类艺术如平面艺术、媒体艺术、网络艺术、数字绘画艺术,甚至个人DV影视创作艺术等艺术门类顺应出现,艺术与生活的界线越来越模糊,并由此产生了快餐式的大众文化消费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艺术 纯艺术 纯正艺术 永恒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下载PDF
论雷锋精神的永恒性
14
作者 徐海峰 陈建光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94-97,共4页
雷锋精神伴随着中国的发展和时代主题的转换已走过50多年,它在确证人的情感归属、思想道德认同和实践要求基础上不断升华,成为一代又一代人奋进的精神标识。时代在变迁,但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不朽的道德丰碑,是激发中国人民追求美好、奋... 雷锋精神伴随着中国的发展和时代主题的转换已走过50多年,它在确证人的情感归属、思想道德认同和实践要求基础上不断升华,成为一代又一代人奋进的精神标识。时代在变迁,但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不朽的道德丰碑,是激发中国人民追求美好、奋发图强的恒久力量。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把握雷锋精神的永恒性意蕴,昭示出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更能释放雷锋精神的时代光芒,提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锋精神 永恒性 意蕴
下载PDF
论中国花鸟画发展的永恒性
15
作者 孔六庆 《大连大学学报》 2010年第2期75-78,共4页
中国文化内质的和平性,发生和发展了中国画艺术整体中的花鸟画。花鸟画的发生、发展能这么专心并经久不衰,除了中国历史连绵不断的悠久性作了保证外,中国文化的和平性深入了人们内心的这一点不容忽视。而人们的内心,选择了花鸟画作为了... 中国文化内质的和平性,发生和发展了中国画艺术整体中的花鸟画。花鸟画的发生、发展能这么专心并经久不衰,除了中国历史连绵不断的悠久性作了保证外,中国文化的和平性深入了人们内心的这一点不容忽视。而人们的内心,选择了花鸟画作为了象征。这古老的画种至今仍处于方兴未艾的发展状态,实为中国文化的和平性所决定。人类内心深处最服膺的,应是这种符合人性的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花鸟画 中国文化的和平性 永恒性
下载PDF
以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诠释雷锋精神的永恒性
16
作者 荆筱槐 《上海建桥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20-23,共4页
“!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命题符合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劳动是人的本质理论为雷锋精神产生提供理论根源;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诠释雷锋精神内涵逻辑;人的本质是人的需要揭示雷锋精神存在蕴意。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支持了雷... “!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命题符合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劳动是人的本质理论为雷锋精神产生提供理论根源;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诠释雷锋精神内涵逻辑;人的本质是人的需要揭示雷锋精神存在蕴意。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支持了雷锋精神永恒性,雷锋精神永恒性是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的具体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锋精神 人的本质理论 理论根源 内涵逻辑 永恒性 人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 诠释
下载PDF
从马克思论希腊神话看人类文化价值的永恒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杰 王川娅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20-26,共7页
在野蛮时期的低级阶段,人的较高的特性就开始发展起来。
关键词 希腊神话 永恒性 人类文化 马克思恩格斯 仪礼 巫术 宗教人类学 文化与宗教 宗教行为 美学
下载PDF
悲剧冲突的永恒性——再读巴金《家》中的高觉新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晴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9年第5期105-107,共3页
20世纪初期是中国最具艰难抉择、最富悲剧意识的历史时期,从家国层面上来说,巴金笔下的高觉新是一代知识分子悲剧性人格的化身;社会历史层面上而言,从马克思主义悲剧观的角度出发,自由追求与时代局限之间悲剧性的冲突造成了觉新的悲剧命... 20世纪初期是中国最具艰难抉择、最富悲剧意识的历史时期,从家国层面上来说,巴金笔下的高觉新是一代知识分子悲剧性人格的化身;社会历史层面上而言,从马克思主义悲剧观的角度出发,自由追求与时代局限之间悲剧性的冲突造成了觉新的悲剧命运;从世界人生层面上来说,理想与现实、感情与理智、生存和死亡这三大冲突的永恒性特征,使得觉新的现实意义不断更新。人生的悲剧冲突是永恒的,人类超越有限生命的悲剧精神也是永存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 高觉新 悲剧冲突 永恒性
下载PDF
雕塑的永恒性在环境当中的退化
19
作者 徐思远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41-43,共3页
古代雕塑具有记录历史、纪念人物形象、宣传、装饰环境的作用。现代雕塑的表现形式由写实到抽象,材料更轻便、廉价,在环境中存在的时间越来越短了。雕塑本身具有的永恒性已经逐渐地退化了,这种退化源自于社会的更替、人文环境的变化和... 古代雕塑具有记录历史、纪念人物形象、宣传、装饰环境的作用。现代雕塑的表现形式由写实到抽象,材料更轻便、廉价,在环境中存在的时间越来越短了。雕塑本身具有的永恒性已经逐渐地退化了,这种退化源自于社会的更替、人文环境的变化和新材料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恒性 退化 古代雕塑 现代雕塑
下载PDF
浅析黑白色在服装设计中的永恒性
20
作者 张薇 《山东纺织经济》 2013年第1期59-60,共2页
黑白色是服装上最普遍和最重要的颜色,虽然在色彩学中它们并非色彩,只是在表现不同的层次而已,但人们早已将它们认定在色彩的行列里。人们对黑白色服装、服饰的喜爱也给予服装设计师创作的灵感,使他们在服装设计中赋予黑白色无穷的变化... 黑白色是服装上最普遍和最重要的颜色,虽然在色彩学中它们并非色彩,只是在表现不同的层次而已,但人们早已将它们认定在色彩的行列里。人们对黑白色服装、服饰的喜爱也给予服装设计师创作的灵感,使他们在服装设计中赋予黑白色无穷的变化和魅力。黑白色是永久的流行色,在时尚领域中经久不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白色 服装设计 色彩情感 永恒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