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象征结构与永恒母题——《拉弥亚》与《白蛇传》的美学比较 被引量:6
1
作者 赵连元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36-42,共7页
西方济慈的叙事诗《拉弥亚》和中国赵清阁的小说《白蛇传》 ,同属于根据民间传说改编的神话爱情故事。本文拟从审美的角度 ,比较、分析和研究中西方这两部文学作品在审美意象和象征结构上 ,在揭示“情感与理智冲突对立”这一人类永恒母... 西方济慈的叙事诗《拉弥亚》和中国赵清阁的小说《白蛇传》 ,同属于根据民间传说改编的神话爱情故事。本文拟从审美的角度 ,比较、分析和研究中西方这两部文学作品在审美意象和象征结构上 ,在揭示“情感与理智冲突对立”这一人类永恒母题上 ,在情节的繁简与结局的审美效果上所显现的审美差异 ,以发掘中西方两部同一题材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意象 象征结构 永恒母题 审美效果 美学比较
下载PDF
死亡:文学的永恒母题——兼论三篇小说的死亡意识及其比较
2
作者 吴俊 《当代作家评论》 1988年第4期56-62,51,共8页
人是多么地热爱自己的生命!然而,人却总是要死的。那么,这就是人生的永恒悲剧?或许,这在相当程度上正应合了神秘主义宗教哲学家乌纳穆诺的话:“既然生命是一场悲剧,一场持续不断的挣扎,其中没有任何的胜算或者是任何胜算的希望,那么,生... 人是多么地热爱自己的生命!然而,人却总是要死的。那么,这就是人生的永恒悲剧?或许,这在相当程度上正应合了神秘主义宗教哲学家乌纳穆诺的话:“既然生命是一场悲剧,一场持续不断的挣扎,其中没有任何的胜算或者是任何胜算的希望,那么,生命便是矛盾”。生命和死亡,人就是在这永恒的对立的两极之间游移、徘徊和挣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意识 小说作者 叙述者 永恒母题 叙述方式 文学表现 生命过程 中国知识分子 三位一体 宗教哲学
下载PDF
民族精神:永恒的文学艺术母题
3
作者 夏子 《理论与创作》 2004年第3期128-128,共1页
在2004年5月22日《文艺报》《民族精神:永恒的文学艺术母题》一文中说:民族精神神话始终是文学艺术必须面对的一个根本主题,也是人类思想史上一个永恒的文化母题。文艺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就其基本属性来讲,是一种融会、流贯在具体创造中... 在2004年5月22日《文艺报》《民族精神:永恒的文学艺术母题》一文中说:民族精神神话始终是文学艺术必须面对的一个根本主题,也是人类思想史上一个永恒的文化母题。文艺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就其基本属性来讲,是一种融会、流贯在具体创造中的为本民族所熟悉和认同的精神集合或意识形态凝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子 《民族精神:永恒的文学艺术 时代精神 民族性格 艺术精神
下载PDF
冲破自己心灵的禁锢——读京夫中篇《啤酒》
4
作者 酉春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75-75,共1页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道出这千古永存的人生缺憾的是宋文豪苏东坡,而描写悲欢离合,道不尽的人生缺憾,却是古往今来许多文学艺术作品的永恒母题。京夫的中篇新作《啤酒》(载《当代作家》1992年第六期)同样包涵着...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道出这千古永存的人生缺憾的是宋文豪苏东坡,而描写悲欢离合,道不尽的人生缺憾,却是古往今来许多文学艺术作品的永恒母题。京夫的中篇新作《啤酒》(载《当代作家》1992年第六期)同样包涵着一个“此事古难全”的悲欢离合的故事,故事的字里行间所弥漫的酸辣苦甜的人生况味,复杂的人生感受,可以使它成为苏东坡的名词“明月几时有”的同调,是只有饱经忧患的中年人才做得出的,但是独特的却是京夫赋予这个故事复杂而深厚的历史社会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东坡 京夫 永恒母题 文化心理 人生况味 当代作家 社会内涵 中年人 人生感 字里行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