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续汉书·郡国志》永昌郡人口辨
1
作者 王瑰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78-83,共6页
晋人司马彪《续汉书·郡国志》所载顺帝永和五年(140年)永昌郡的户口数,以永昌郡处地之偏远而户口之繁盛却远超绝大部分内郡,以及口户比的失于常理,近代以来遭到了不少质疑。但若把当时民族人口增长的特殊情况和华夏人口的一般情况... 晋人司马彪《续汉书·郡国志》所载顺帝永和五年(140年)永昌郡的户口数,以永昌郡处地之偏远而户口之繁盛却远超绝大部分内郡,以及口户比的失于常理,近代以来遭到了不少质疑。但若把当时民族人口增长的特殊情况和华夏人口的一般情况区别开来审视,并联系当时汉国家主导的国际格局对南方丝绸之路空前繁荣的推动,以及在此背景下永昌郡的开发程度,又不难发现其实《郡国志》所载永昌郡户口数其实是值得起信赖和推敲的。对历史时期民族人口的估计,不能轻易否定史籍的记载,而也应关注其特殊时期的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续汉书·郡国志》 永昌郡 哀牢 民族人口 西南丝绸之路
下载PDF
永昌郡户数口数考辨 被引量:1
2
作者 朱桂昌 《思想战线》 1980年第5期97-,21,共2页
《续汉书·郡国志》所记永昌郡户数为231,897,口数为1,897,344,在东汉一百零五个郡国中,其户数占第六位,仅少于南阳郡、汝南郡、蜀郡、颖川郡和长沙郡,口数占第三位,仅少于南阳郡和汝南郡。永昌郡地处偏远,户数口数过大,前人已有疑... 《续汉书·郡国志》所记永昌郡户数为231,897,口数为1,897,344,在东汉一百零五个郡国中,其户数占第六位,仅少于南阳郡、汝南郡、蜀郡、颖川郡和长沙郡,口数占第三位,仅少于南阳郡和汝南郡。永昌郡地处偏远,户数口数过大,前人已有疑之者。张森楷《十七史校勘记》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昌郡 长沙郡 校勘记 考辨 南阳 郡国 后汉书 益州 地理志 云南
下载PDF
东汉永昌郡治城之位置
3
作者 云津 《思想战线》 1982年第2期95-95,共1页
元封二年(前109),汉武帝发巴蜀兵临“滇”,以其地置益州郡。益州郡领二十四县,不韦、嶲唐、比苏、邪龙、云南、叶榆等六县在今滇西。东汉王朝在滇西加强统治,于“永平十年(67)置益州西部都尉,治嶲唐,镇哀牢人、叶榆蛮夷。”(《古今注》... 元封二年(前109),汉武帝发巴蜀兵临“滇”,以其地置益州郡。益州郡领二十四县,不韦、嶲唐、比苏、邪龙、云南、叶榆等六县在今滇西。东汉王朝在滇西加强统治,于“永平十年(67)置益州西部都尉,治嶲唐,镇哀牢人、叶榆蛮夷。”(《古今注》)“永平十二年正月,益州徼外夷哀牢王相率内属,于是置永昌郡,罢益州西部都尉”(《后汉书·明帝纪》)。《续汉书·郡国志》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昌郡 益州 汉武帝 汉王朝 云南 后汉书 都尉 明帝 今注 郡国
下载PDF
永昌郡首任太守——郑纯
4
作者 杨立鑫 《保山师专学报》 2003年第2期F002-F002,共1页
关键词 郑纯 永昌郡太守 名人 东汉 郡县制 土著民族制
下载PDF
古哀牢与永昌郡
5
作者 黄剑华 《月读》 2024年第10期16-25,F0002,共11页
古代西南地区有很多部族,司马迁对此曾作了真实的记述,《史记·西南夷列传》说“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其西其北又以什数,有的“皆魋结,耕田,有邑聚”,还有的“皆编发,随畜迁徙,毋常处,毋君长,地方可数千里”。班固在《汉书》中也对... 古代西南地区有很多部族,司马迁对此曾作了真实的记述,《史记·西南夷列传》说“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其西其北又以什数,有的“皆魋结,耕田,有邑聚”,还有的“皆编发,随畜迁徙,毋常处,毋君长,地方可数千里”。班固在《汉书》中也对此作了同样的记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夷列传 永昌郡 《汉书》 西南地区 司马迁
原文传递
东汉哀牢入掸入先后内属和永昌郡的设立(公元一世纪至二世纪)
6
《思想战线》 1976年第4期48-50,共3页
“百代都行秦政事。”东汉时期仍保持了汉武帝所建立的益州、越嶲、牂牁、犍为诸郡,并在云南西部哀牢等族分布地区新设立了永昌郡。永昌郡的设立,是东汉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永昌地区所辖范围甚广,“其地东西三千里,南北四千六百里。”①... “百代都行秦政事。”东汉时期仍保持了汉武帝所建立的益州、越嶲、牂牁、犍为诸郡,并在云南西部哀牢等族分布地区新设立了永昌郡。永昌郡的设立,是东汉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永昌地区所辖范围甚广,“其地东西三千里,南北四千六百里。”①东到洱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昌郡 东汉时期 汉武帝 掸人 重要事件 益州 后汉书 西南夷 公元 中央王朝
下载PDF
中国植棉史考略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咸 陈渭坤 《中国农史》 1987年第1期35-44,共10页
衣、食、住、行是人民生活资料中最基本的四项物质需要,不可一日缺少的。我国人民一向把衣排在第一位。《管子》中就有“衣食足则知荣辱”的话,可见衣的重要了。现在,棉花及其纺织品已成为“南北皆宜,老幼适用”的不可分离的大宗衣料,... 衣、食、住、行是人民生活资料中最基本的四项物质需要,不可一日缺少的。我国人民一向把衣排在第一位。《管子》中就有“衣食足则知荣辱”的话,可见衣的重要了。现在,棉花及其纺织品已成为“南北皆宜,老幼适用”的不可分离的大宗衣料,较之丝、麻、葛、毛、羽、皮等使用量广泛得多,它已成为世界首位的重要纺织原料。棉曾引起欧州的工业革命,诸多工业国家由于棉业繁荣,常常把荒野变成都市,转贫弱为富强,对国民经济有着深远的影响,创造了经济史上重要的一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道婆 木棉 经济史 公元前 史考 少数民族 农政全书 我国古代 后汉书 永昌郡
下载PDF
元代以前有关云南回族族源问题的进一步探讨 被引量:4
8
作者 马兴东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46-53,59,共9页
作者认为,云南地当西南“丝绸之路”要道,与西域诸国的交通联系由来已久,故远在伊斯兰教兴立前的汉晋时期,西域胡商即分陆海两路循道而至永昌地区,并逐渐深入腹地。唐宋以降,西域胡人的入滇活动已明载于史籍,除经商者多有涉足,被掳至者... 作者认为,云南地当西南“丝绸之路”要道,与西域诸国的交通联系由来已久,故远在伊斯兰教兴立前的汉晋时期,西域胡商即分陆海两路循道而至永昌地区,并逐渐深入腹地。唐宋以降,西域胡人的入滇活动已明载于史籍,除经商者多有涉足,被掳至者亦不乏其人。从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他们应是以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为主。因此,云南回族的最早来源,无疑始于这个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回族 西域胡人 胡商 南诏 大食 族源 清真寺 波斯人 永昌郡 伊斯兰教
下载PDF
百越后裔壮侗语族各族发展的宏观考察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文光 《云南学术探索》 1994年第3期31-33,共3页
百越后裔壮侗语族各族发展的宏观考察王文光在中国南方,中南半岛的广大上地上,有许多闻名于世的大江大河。河流之间存在着许多相同或相似的自然地理生态环境.在此客观外在的基础上形成了以稻作农耕经济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古老族群──... 百越后裔壮侗语族各族发展的宏观考察王文光在中国南方,中南半岛的广大上地上,有许多闻名于世的大江大河。河流之间存在着许多相同或相似的自然地理生态环境.在此客观外在的基础上形成了以稻作农耕经济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古老族群──百越民族群体。随着历史的发展.以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群体 壮侗语族 中南半岛 宏观考察 百越 中国南方 永昌郡 华夏族 考古文化 对外开放
下载PDF
东汉永昌置郡的人文地理辨释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宇舟 郝雪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104-110,共7页
东汉永平十二年,今云南保山地区及缅甸部分区域得以设置永昌郡,成为东汉王朝的户口第二大郡,这个看似单一的历史事件背后其实蕴含着漫长和厚重的历史文化融合与积淀。永昌置郡体现了中原文化与西南夷(哀牢)文化的融合,其中西汉武帝置不... 东汉永平十二年,今云南保山地区及缅甸部分区域得以设置永昌郡,成为东汉王朝的户口第二大郡,这个看似单一的历史事件背后其实蕴含着漫长和厚重的历史文化融合与积淀。永昌置郡体现了中原文化与西南夷(哀牢)文化的融合,其中西汉武帝置不韦、嶲唐二县和东汉永平十年置益州西部都尉是永昌置郡过程的两个关键节点,通过对嶲唐、不韦、哀牢、博南四县地望的人文地理考释,其实质反映了两汉中原文化对蜀身毒道区域的纵深辐射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 永昌郡 民族文化
下载PDF
两汉对云南怒江流域的经略
11
作者 肖迎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69-73,共5页
两汉对云南怒江流域的经略肖迎秦朝以前,“西南夷”中的各民族群体基本上是处在区域性的闭关自守、独立发展的状态中。后期虽然有一部分地方的民族群体和内地发生了交往关系,但在政治上还不曾为内地王朝所统一。秦朝时期,虽然在邛都... 两汉对云南怒江流域的经略肖迎秦朝以前,“西南夷”中的各民族群体基本上是处在区域性的闭关自守、独立发展的状态中。后期虽然有一部分地方的民族群体和内地发生了交往关系,但在政治上还不曾为内地王朝所统一。秦朝时期,虽然在邛都、夜郎至滇的一部分地方初步设置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怒江流域 永昌郡 西南夷 东汉王朝 西汉王朝 后汉书 少数民族 哀牢 都尉 益州
下载PDF
先秦至唐宋时期中国云南边界变化述论
12
作者 王文光 《云南学术探索》 1996年第3期37-39,共3页
先秦至唐宋时期中国云南边界变化述论王文光中国自秦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以来,云南就一直作为中国西南边疆的一部分与东南亚各国为邻。尽管王朝更迭,政区有扩展、收缩之类的变化,但云南边界的变化情况是可考的。随着中国与东南亚... 先秦至唐宋时期中国云南边界变化述论王文光中国自秦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以来,云南就一直作为中国西南边疆的一部分与东南亚各国为邻。尽管王朝更迭,政区有扩展、收缩之类的变化,但云南边界的变化情况是可考的。随着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双边交往、互相合作的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至唐宋 中国云南 永昌郡 边界变化 大理国 西双版纳 都督府 述论 南诏 南宁州
下载PDF
哀牢县址再探
13
作者 尹家正 熊云 《保山师专学报》 2009年第4期29-33,共5页
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因哀牢内属而设的哀牢县址,近现代史家说法纷纭。通过两汉背景、民族关系、地理关系等的分析探索,认为其县址应在今隆阳区古城内。
关键词 哀牢县址 离唐 永昌郡
下载PDF
两汉时期对澜沧江流域彝族地区的经营
14
作者 蒋新红 《科技信息》 2011年第22期I0015-I0015,共1页
澜沧江是一条国际河流,也是民族居住和迁徙的走廊,在省内流经迪庆州、怒江州、大理州、保山地区、临沧地区、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等地州。从先秦的时候开始,这里就居住着彝族等各族人民。两汉时期,对澜沧江流域的彝族地区设郡置县,并实... 澜沧江是一条国际河流,也是民族居住和迁徙的走廊,在省内流经迪庆州、怒江州、大理州、保山地区、临沧地区、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等地州。从先秦的时候开始,这里就居住着彝族等各族人民。两汉时期,对澜沧江流域的彝族地区设郡置县,并实行移民垦殖,彝族地区被纳入了中央王朝的管理体制,社会经济也得到了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沧江 彝族 永昌郡 羁縻政策 移民垦殖
下载PDF
云南大理出土胡俑及其相关问题之探讨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朝真 《东南文化》 CSSCI 1991年第6期52-55,共4页
1990年11月,云南大理制药厂技改工地在施工中发现了一座东汉熹平年间的砖室墓,有墓道、墓门、甬道、享堂及左右棺室等.该墓早年被盗,后期又墓顶坍塌,至使随葬品受严重的扰乱和破坏.经清理发掘共出土了30余件器物.其器物有两类,陶质类有... 1990年11月,云南大理制药厂技改工地在施工中发现了一座东汉熹平年间的砖室墓,有墓道、墓门、甬道、享堂及左右棺室等.该墓早年被盗,后期又墓顶坍塌,至使随葬品受严重的扰乱和破坏.经清理发掘共出土了30余件器物.其器物有两类,陶质类有吹萧的胡俑(图一)、汉人立像俑、武士俑、羊形壶、狗、鸡、鹅、灯、异型盒、房屋模型、水田模型、莲花等;铜质类有马、鸭、针、案足等.除此,还有少量“熹平年十二月造”铭文残砖.其中吹萧胡俑及陶质莲花等器物在东汉墓中出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对其属性十分关注.尤其大理地区是古永昌郡故地,是蜀身毒道上的咽喉要冲,也是古代中国陆上通往南亚、印度、西亚及欧洲的海关门户.对东方文化影响最深、信仰最广的佛教是否沿着这条古道传入云南、四川,伸延长江中下游,最后送达朝鲜、日本呢?由于目前在云南及大理一带早期佛教题材的文物出土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昌郡 佛教 云南大理 大理地区 莲花 身毒 佛像 佛塔 相关问题 阿育王
下载PDF
古代中缅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被引量:6
16
作者 尤中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0-23,共4页
中缅两国,山水相连,民族相通,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悠久,胞波情谊深厚。 公元前122年的西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归国,说在大夏(今阿富汗)见到蜀布。这种布也称为“白叠”。《史记·正义》说:“白叠,木棉所织”。《后汉书·西南夷... 中缅两国,山水相连,民族相通,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悠久,胞波情谊深厚。 公元前122年的西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归国,说在大夏(今阿富汗)见到蜀布。这种布也称为“白叠”。《史记·正义》说:“白叠,木棉所织”。《后汉书·西南夷传》说,永昌郡(驻今云南保山市。辖境包括今德宏州在内)有“帛叠、兰干细布,织成文章如绫锦,有梧桐木,华绩以为布”。再往后到晋朝时期,郭义恭《广志》说:“梧桐有白者,剽国有白桐木,其花有白毳,取其毳,淹渍缉绩,织以为布”。从西汉时期张骞在大夏(阿富汗)见到的蜀布(白叠)到晋朝时期汉族了解到来自永昌郡(驻今保山市)的“桐华布”,都是棉织品。从公元前二世纪末的西汉武帝时到公元四世纪的晋朝时期,中国与缅甸之间便有着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蜀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缅甸棉 骠国乐 中缅 经济文化交流 蒲甘 永昌郡 云南 公元 曼德勒 西南夷
下载PDF
关于哀牢与昆明及濮的关系和族属问题——读《后汉书·西南夷传》札记之一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宏道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1-12,共12页
一、有关哀牢的不同记载和哀牢族属的不同看法 《后汉书·西南夷传》载:明帝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以哀牢内属,置永昌郡;永昌郡领原益川郡西部都尉所领的不韦(保山)、嶲唐(云龙)、比苏(兰坪)、叶榆(大理)、邪龙(巍山)、云南(祥云)... 一、有关哀牢的不同记载和哀牢族属的不同看法 《后汉书·西南夷传》载:明帝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以哀牢内属,置永昌郡;永昌郡领原益川郡西部都尉所领的不韦(保山)、嶲唐(云龙)、比苏(兰坪)、叶榆(大理)、邪龙(巍山)、云南(祥云)六县及哀牢内属后以其地所置的哀牢、博南二县,共八县。东汉永昌郡的设置,是东汉开国后经理西南边疆的一件大事,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西汉武帝于云南地区设置益川郡的继续。有关哀牢内属的记载,在现存史籍文献中可以看到的,最早的要算东汉初年人王充(27—97)的《论衡》,在《论衡》一书中的《宣汉》、《恢国》、《佚文》三篇里都提到了哀牢。《恢国》篇中说:“方今哀牢、鄯善、婼羌,降附归德”、《宣汉》篇中说:“方今匈奴、鄯善、哀牢,贡献牛马”。在这两篇里提到哀牢这一名称,都是与鄯善、匈奴、婼羌相提并论,藉以论述东汉王朝的“化不宾为齐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牢 永昌郡 西南夷 南中 哀牢夷 南诏王室 云南 昆明夷 后汉书 细奴逻
下载PDF
“乘象国滇越”考 被引量:8
18
作者 杨永生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88-91,共4页
“乘象国滇越”,早已有不少考证。或许是由于资料的缺乏,大都只能指出个大体方向或范围。近年来,德宏的勐卯发现了一些很有价值的傣文史书,事情开始逐渐明朗。现仅就一些傣文史书和有关资料,也对“乘象国滇越”作点粗浅的探索和考证,以... “乘象国滇越”,早已有不少考证。或许是由于资料的缺乏,大都只能指出个大体方向或范围。近年来,德宏的勐卯发现了一些很有价值的傣文史书,事情开始逐渐明朗。现仅就一些傣文史书和有关资料,也对“乘象国滇越”作点粗浅的探索和考证,以就教于诸位前辈及同仁。 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傣族先民 哀牢王 公元前 滇越 伊洛瓦底江 新石器时代以来 永昌郡 基本特征 大盈江 《史记》
下载PDF
保山坝蜀汉墓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耿德铭 《东南文化》 CSSCI 1993年第3期136-144,共9页
一、保山坝的开发和蜀汉墓的发现 据《后汉书》、《续汉书》、《华阳国志》等古籍记载,远在保山坝东西两面的大理。腾冲等坝区尚无较大开发的汉晋时代,保山即已成为我国内地通向中南半岛,南亚、西亚乃至欧洲大陆的交通枢纽、商业巨埠... 一、保山坝的开发和蜀汉墓的发现 据《后汉书》、《续汉书》、《华阳国志》等古籍记载,远在保山坝东西两面的大理。腾冲等坝区尚无较大开发的汉晋时代,保山即已成为我国内地通向中南半岛,南亚、西亚乃至欧洲大陆的交通枢纽、商业巨埠和一大政治文化中心,有谓“五谷桑麻金银宝货之地”,“重镇地也”。其地汉前属古哀牢国;西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09年)在坝子东北金鸡村一带设不韦县治,东汉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哀牢77邑王内属,汉王朝以其地(“东西三千里,南北四千六百里”)设置永昌郡,并为此举行了盛大的宫廷庆典,郡治设在保山坝,著名的南方丝路后半段“永昌道”即因穿越其境得名;南中叛乱年代,蜀汉名臣吕凯为维护国家统一,以保山坝为指挥中心,串励全郡军民与三面强敌长期抗衡,使永昌郡成为蜀汉稳定的大后方和军事补给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汉 保山坝 永昌郡 考古发现与研究 汉晋 墓砖 吕凯 墓葬 墓道 古城址
下载PDF
滇金史略——兼述当今开发滇金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寿川 张永俐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75-83,共9页
滇金的历史颇为悠久。考古资料证明:早在西汉时期,滇人即已掌握了黄金的冶炼技术,并用黄金来制造剑鞘以及钗、钏等装饰品。东汉及两晋时期的一些学者,则将云南出产黄金的事实纷纷写人其著述之中。此后,无论是在历代官修的正史、政书、... 滇金的历史颇为悠久。考古资料证明:早在西汉时期,滇人即已掌握了黄金的冶炼技术,并用黄金来制造剑鞘以及钗、钏等装饰品。东汉及两晋时期的一些学者,则将云南出产黄金的事实纷纷写人其著述之中。此后,无论是在历代官修的正史、政书、地志中,抑或在私人撰写的笔记、杂录、文集中,均有云南出产黄金以及古代滇人开采、冶炼黄金的记载。迄于近代,不少学者和地方官员还对当时云南黄金的产地、采选方法等进行实地考察,并对开发滇金矿藏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和主张。对古代和近代有关滇金的历史文献加以综合与分析,简要地概述滇金生产及其发展的历史,并对当今开发滇金作一些思考,这不仅是云南地方经济史研究的需要,而且对今后进一步开发滇金资源、发展滇金生产也是颇有裨益的。 一 滇金生产的历史始于何时?历史文献未作明确记载。然而,新中国建立以来的考古发现却对此作了回答。1955—1960年,考古工作者对晋宁石寨山数十座古墓先后四次进行了发掘,除发现数千件青铜器外,还发现了许多金质器物,主要有“滇王之印”、金剑鞘(木质包金箔)、金臂甲、金钗、金钏、金珠子以及金片饰等。考古学家认为:这些金器的来源,除“滇王之印”尚有争论(有人说它是西汉王朝颁赐的,有人则认为是当地仿制的)外,其他金器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省 金矿 黄金生产 金资源 金厂 清代中后期 历史文献 永昌郡 经营方式 金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