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93篇文章
< 1 2 1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永磁回路返回式磁系统特点及其应用
1
作者 刘桂林 谢勇 +3 位作者 梁慧敏 柯章弘达 谢沅皓 蔡昭文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2年第11期9-13,共5页
针对永磁回路返回式磁系统,从磁压和磁通角度对其典型结构、等效磁路及数学模型进行综合分析,得到其主要特点。基于传统拍合式磁系统,构建新型永磁回路返回式磁系统,从磁通角度分析工作原理,构建有限元仿真模型,得到吸力特性。最后,通... 针对永磁回路返回式磁系统,从磁压和磁通角度对其典型结构、等效磁路及数学模型进行综合分析,得到其主要特点。基于传统拍合式磁系统,构建新型永磁回路返回式磁系统,从磁通角度分析工作原理,构建有限元仿真模型,得到吸力特性。最后,通过吸反力特性配合对新型永磁回路返回式磁系统结构进行仿真验证,从而拓展其应用领域,满足用户关于降低吸合电压、提高释放电压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回路返回式磁系统 吸力特性 仿真
下载PDF
采用改进遗传算法优化LS-SVM逆系统的外转子无铁心无轴承永磁同步发电机解耦控制 被引量:1
2
作者 朱熀秋 沈良瑜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37-2046,I0032,共11页
为了实现外转子无铁心无轴承永磁同步发电机(outer rotor coreless bearingless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generator,ORC-BPMSG)的精确控制,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遗传算法(improved genetic algorithm,IGA)优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eas... 为了实现外转子无铁心无轴承永磁同步发电机(outer rotor coreless bearingless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generator,ORC-BPMSG)的精确控制,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遗传算法(improved genetic algorithm,IGA)优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east square support vector machine,LS-SVM)逆系统的解耦控制策略。首先,基于ORC-BPMSG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推导其数学模型,并分析其可逆性。其次,建立LS-SVM回归方程,并采用IGA优化LS-SVM的性能参数,从而训练得到逆系统。然后,将逆系统与原系统串接,形成伪线性系统,实现了ORC-BPMSG的线性化和解耦。最后,将提出的控制方法与传统LS-SVM逆系统控制方法进行对比仿真和实验。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可以较好地实现ORC-BPMSG输出电压和悬浮力、以及悬浮力之间的解耦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转子无铁心无轴承同步发电机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系统 改进遗传算法 解耦控制
下载PDF
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实验教学设计与实现
3
作者 陈哲 李金程 +2 位作者 高聪 焦宁飞 骆光照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24年第3期39-46,共8页
为加深学生对电气传动控制技术和永磁同步电机(PMSM)直接转矩控制(DTC)系统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搭建了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实验平台,在课程教学中引入了HiGale半实物仿真系统和MATLAB软件。学生基于MAT... 为加深学生对电气传动控制技术和永磁同步电机(PMSM)直接转矩控制(DTC)系统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搭建了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实验平台,在课程教学中引入了HiGale半实物仿真系统和MATLAB软件。学生基于MATLAB软件对永磁同步电机的直接转矩控制系统进行仿真建模、参数调试、运行和分析,并进一步在HiGale中进行半实物仿真实验,对主要实验过程及结果加以分析,使得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该平台帮助学生加深对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电机控制技术的学习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转矩控制系统 半实物仿真实验 同步电机 MATLAB
下载PDF
基于VIENNA永磁风电系统的自适应反推控制研究
4
作者 王君瑞 王丽宝 +1 位作者 乔煊景 吴新举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1-178,共8页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存在非线性项的不确定性以及系统参数摄动产生的不利影响,提出一种基于VIENNA永磁风电系统的自适应反推控制策略。采用VIENNA整流拓扑实现整机功率密度的最大化,降低谐波干扰,提升系统的可靠性。通过自适应反推控制得...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存在非线性项的不确定性以及系统参数摄动产生的不利影响,提出一种基于VIENNA永磁风电系统的自适应反推控制策略。采用VIENNA整流拓扑实现整机功率密度的最大化,降低谐波干扰,提升系统的可靠性。通过自适应反推控制得到系统控制律和参数自适应律,解决了系统的非线性,实现了对定子电阻和负载转矩的参数自适应,从而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系统 VIENNA整流器 自适应反推控制 鲁棒性
下载PDF
模型预测转矩自抗扰控制下直驱永磁同步发电机最大追踪系统 被引量:1
5
作者 杨亚 朱强 徐杰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6-23,共8页
为了更好地获取风能,构建了一种基于模型预测转矩自抗扰的最大功率追踪控制系统,用于直驱永磁同步发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generator,PMSG)来实现系统的最大输出功率追踪。为了提升PMSG响应性能,增强PMSG抗扰动性能,首先... 为了更好地获取风能,构建了一种基于模型预测转矩自抗扰的最大功率追踪控制系统,用于直驱永磁同步发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generator,PMSG)来实现系统的最大输出功率追踪。为了提升PMSG响应性能,增强PMSG抗扰动性能,首先在电流环设计了模型预测转矩控制(model predictive torque control,MPTC),同时在速度环提出了一种参数补偿改进自抗扰控制(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ADRC)策略,该方法继承了ADRC和MPTC的优点,可以很好地处理内部和外部干扰、建模误差和风速变化等不确定性问题,以实现在不同风速下最大功率追踪性能。从仿真结果可知当风速变化较小时所提控制策略转速静态误差几乎为0,传统MPTC控制策略误差为0.2 rad/s;当风速变化较大时所提控制策略转速静态误差较小,传统MPTC控制策略误差达到5 rad/s。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方法在最大功率追踪较传统控制器具有更好的动态响应性能以及抗干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能转换系统 同步发电机(PMSG) 模型预测转矩控制(MPTC) 自抗扰控制(ADRC) 参数补偿
下载PDF
永磁同步电机变频调速系统动态解耦控制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程玮 杨智玲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4-41,共8页
常规的永磁同步电机变频调速系统解耦控制,主要采用系统反馈信号完成解耦控制,忽略了反馈信号的预测误差,导致解耦控制结果负荷响应幅值不够稳定.因此,提出永磁同步电机变频调速系统动态解耦控制方法.建立系统数学模型,在该模型中分离... 常规的永磁同步电机变频调速系统解耦控制,主要采用系统反馈信号完成解耦控制,忽略了反馈信号的预测误差,导致解耦控制结果负荷响应幅值不够稳定.因此,提出永磁同步电机变频调速系统动态解耦控制方法.建立系统数学模型,在该模型中分离系统模式系数获取控制信号,对该信号进行优化处理,基于输出期望值计算预测误差,加权修正预测值,形成动态控制信号,分离有功-无功信号实现动态解耦控制.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应用后得出的动态解耦控制结果,表现出的负荷响应幅值较为稳定,满足了永磁同步电机变频调速系统的实际解耦控制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电机 变频调速系统 动态解耦 解耦控制 控制方法
下载PDF
永磁伺服系统转速跟踪控制与数据驱动的参数设计方法
7
作者 连传强 郭力源 +2 位作者 许观达 肖飞 张伟伟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412-2421,共10页
在永磁伺服控制系统中,传统的转速控制策略在低频段存在幅值与相位偏差问题,降低了转速跟踪控制精度。为解决该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高精度的转速跟踪控制策略与数据驱动的参数设计方法。主要思路是在转速控制环节串联一个滞后-超前补偿... 在永磁伺服控制系统中,传统的转速控制策略在低频段存在幅值与相位偏差问题,降低了转速跟踪控制精度。为解决该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高精度的转速跟踪控制策略与数据驱动的参数设计方法。主要思路是在转速控制环节串联一个滞后-超前补偿器,用以校正低频段的幅值与相位;以低频段补偿后的幅值及相位误差最小为优化目标,同时约束补偿器在全频带范围内的最大幅值增益和相移,设计了一种数据驱动的补偿器参数优化方法,并对补偿后控制系统的性能进行了分析评估。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实验数据所设计的补偿器在转速指令频率小于1 rad/s的低频段区间内,转速跟踪误差小于2 r/min,相较于传统方法控制精度显著提升;在跟踪转速阶跃指令时,该文方法和传统方法的控制效果相当,这说明该文方法在改善低频段跟踪性能的同时,保持了控制系统在中高频段原有的幅频和相频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伺服系统 转速控制 滞后-超前补偿器 数据驱动 参数优化
下载PDF
永磁同步风力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跟踪模糊分数阶控制
8
作者 姜礼洁 王晓燕 +1 位作者 苏杰 张镇韬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0-239,共10页
在“双碳”背景下,风电作为零碳电力和新能源发电的主力军,在助力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方面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在保证发电稳定的前提下实现风能的最大化利用,提升风力发电系统发电量至为重要。文中针对永磁同一步风力发电系统的最大功... 在“双碳”背景下,风电作为零碳电力和新能源发电的主力军,在助力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方面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在保证发电稳定的前提下实现风能的最大化利用,提升风力发电系统发电量至为重要。文中针对永磁同一步风力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MPPT)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建立了永磁同步风力发电系统的机理仿真模型,用两电平双PWM全功率换流器连接风力发电机与电网。然后基于以上模型,分别设计了整数阶PI控制器、分数阶PI"控制器、模糊分数阶PP控制器以实现MPPT控制。最后对以上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阶跃风速还是随机风速下,模糊分数阶PU控制器相较于其他两种均具有更出色的MPPT性能与更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风力发电系统 两电平双PWM全功率换流器 模糊分数阶控制器 最大功率跟踪 发电稳定
下载PDF
永磁直驱风电系统MPPT无模型固定时间滑模控制
9
作者 高越 冉华军 +2 位作者 李林蔚 李敖 王新权 《国外电子测量技术》 2024年第8期94-102,共9页
针对永磁直驱风力发电系统在最大功率跟踪过程中因内部参数变化和外部扰动导致跟踪性能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无模型固定时间积分滑模控制(model free fixed-time integral sliding mode control,MFFTISMC)方法。首先,构建了永磁同步电机... 针对永磁直驱风力发电系统在最大功率跟踪过程中因内部参数变化和外部扰动导致跟踪性能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无模型固定时间积分滑模控制(model free fixed-time integral sliding mode control,MFFTISMC)方法。首先,构建了永磁同步电机转速环的新型超局部模型。基于该模型,结合固定时间理论设计了无模型固定时间积分滑模控制器,确保系统状态固定时间内收敛,利用Lyapunov函数证明了该控制器的收敛性。同时,为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跟踪性能,设计扩张扰动观测器(extended disturbance observer,EDO)对新型超局部模型中的未知扰动在线估计并以前馈补偿的方式补偿给控制器。最后,通过仿真对比,验证了该方法具有响应速度快、抗扰能力强的特点,能够在风速突变情况下快速实现最大功率跟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驱风力发电系统 最大功率跟踪 超局部模型 固定时间滑模控制
下载PDF
永磁除铁过滤装置在凝结水精处理工艺中的控制系统设计研发
10
作者 甘天保 张威 郝文慧 《电气防爆》 2024年第2期4-8,共5页
介绍了一种基于PLC控制的永磁除铁过滤装置控制系统,实现了对永磁除铁装置的自动化控制和监测。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控制系统能够有效地控制永磁除铁过滤装置的运行,提高了凝结水的处理效率和质量,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 除铁过滤装置 凝结水精处理 控制系统
下载PDF
机械整流永磁发电机复合转子系统的动态特性研究
11
作者 刘欣 薛志伟 +1 位作者 张雨婷 牛磊磊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0-557,共8页
机械整流永磁发电机的复合转子系统是该发电机实现整流功能的关键结构。研究该复合转子系统在双向输入工况下的动态特性,是为了分析该转子系统各构件在双向输入工况下的振动变形程度。基于集中质量参数理论,建立了复合转子系统在双向输... 机械整流永磁发电机的复合转子系统是该发电机实现整流功能的关键结构。研究该复合转子系统在双向输入工况下的动态特性,是为了分析该转子系统各构件在双向输入工况下的振动变形程度。基于集中质量参数理论,建立了复合转子系统在双向输入工况下的动力学模型,通过龙格库塔法对该模型求解,得到了其在双向输入时各构件的动态特性。结果表明:复合转子系统各构件在双向输入时扭转振动位移波动幅值均在25μm左右,且各行星轮分路动态内外啮合力在双向输入时标准偏差均在200 N附近,即复合转子系统产生的振动程度相近;均载系数均随输入转矩增大而明显减小,在转矩达到500 N·m时趋于平缓,因此增大输入转矩能明显改善均载性能,使复合转子系统在双向输入工况下获得较好的动力学性能。研究结果对该发电机的减振降噪和可靠运行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整流 发电机 复合转子系统 集中质量参数 动态特性
下载PDF
复杂工况条件下刮板输送机永磁半直驱系统机电耦合特性研究
12
作者 崔红伟 苏兴涛 +5 位作者 师理智 廉自生 曹保林 冯浩帅 刘志 郝斌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538-2551,共14页
提出一种由永磁同步电机和行星减速器组成的刮板输送机永磁半直驱系统。基于Adams和Matlab/Simulink搭建刮板输送机机械系统多体动力学模型和永磁半直驱控制系统模型,完成机电耦合系统的联合仿真。对刮板输送机空载、轻载和重载等多种... 提出一种由永磁同步电机和行星减速器组成的刮板输送机永磁半直驱系统。基于Adams和Matlab/Simulink搭建刮板输送机机械系统多体动力学模型和永磁半直驱控制系统模型,完成机电耦合系统的联合仿真。对刮板输送机空载、轻载和重载等多种工况进行仿真分析,得到各工况下永磁电机的输出特性和刮板输送机的动力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永磁半直驱系统能够实现低速大扭矩的快速输出,转速输出波动小,转矩输出具有良好的跟随性;永磁半直驱系统具有良好的启动性能和传动平稳性。刮板输送机机头转速、链环速度、链条张力在链轮多边形效应影响下呈周期性波动,受多边形效应影响链环在啮合过程中发生滑移,使得接触力呈波动变化,负载转矩和链条张力的波动随负载增大而加剧,随链轮转速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刮板输送机 同步电机 半直驱系统 机电耦合 动力学特性
下载PDF
基于模糊时变滑模的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设计
13
作者 李旭阳 黎晓曦 +1 位作者 朱其新 朱永红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8-104,共7页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突然加入负载时存在的转速波动和不稳定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积分时变滑模面和新型模糊增益趋近律的滑模调速方法。采用积分时变滑模面,在传统积分滑模面中加入一个时变项,借此提升系统的响应速度。改进传统的指数趋近律,...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突然加入负载时存在的转速波动和不稳定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积分时变滑模面和新型模糊增益趋近律的滑模调速方法。采用积分时变滑模面,在传统积分滑模面中加入一个时变项,借此提升系统的响应速度。改进传统的指数趋近律,加入非线性函数来削弱系统的抖振,同时根据不同的系统状态用模糊算法整定趋近律增益参数,着重于提升趋近速度和系统抗扰动能力。最后,使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判据证明了该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将此控制策略与传统滑模控制策略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此控制方法的系统响应速度更快、抑制系统扰动和抖振的能力更强,具备更好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电机 矢量控制 积分时变滑模面 模糊算法 调速系统
下载PDF
海上直驱永磁风电系统非对称故障主动识别方法
14
作者 汤哲 《电子设计工程》 2024年第5期56-59,65,共5页
传统风电系统故障识别方法容易受到线电压误差影响出现误判,导致故障数据识别结果精度不高,因此提出海上直驱永磁风电系统非对称故障主动识别方法。分析非对称故障下风电系统的运行特性。根据连续时间信号,采用主动学习方法消除信号基... 传统风电系统故障识别方法容易受到线电压误差影响出现误判,导致故障数据识别结果精度不高,因此提出海上直驱永磁风电系统非对称故障主动识别方法。分析非对称故障下风电系统的运行特性。根据连续时间信号,采用主动学习方法消除信号基频。使用逆向扩散法调整主动学习参数,判断故障态、预警态事件。利用电压幅值和时间宽度双重标准分析线电压误差,采用数据互校验方法确认故障事件可信性,完成故障主动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主动发现风电系统中的电流异常情况和谐波畸变程度,直流分量最大误差仅为0.05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驱风电系统 非对称故障 主动识别 线电压误差
下载PDF
基于模糊免疫算法和PLC的永磁直驱风电系统变桨增益控制方法
15
作者 王海 吴劲芳 +2 位作者 贾洪岩 李涵阳 宋佳恒 《水力发电》 CAS 2024年第8期79-83,共5页
为保证永磁直驱风电系统的可靠、稳定运行,提出基于模糊免疫算法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的永磁直驱风电系统变桨增益控制方法。对永磁直驱风电系统运行气动特性进行了分析,确定风速对其气动特性的影响;以PLC控制器为核心,引入模糊比例... 为保证永磁直驱风电系统的可靠、稳定运行,提出基于模糊免疫算法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的永磁直驱风电系统变桨增益控制方法。对永磁直驱风电系统运行气动特性进行了分析,确定风速对其气动特性的影响;以PLC控制器为核心,引入模糊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算法,并在控制器中引入变增益因子形成增益控制参数;将发电机转速和功率作为该算法的输入量,实现叶尖速比和桨距角的自动调节。采用免疫算法对增益控制参数进行优化,以此提升模糊PID算法的动态性和静态性,保证了变桨增益控制效果。测试结果显示,该方法依据发电机转速和功率作为控制输入量较合理,有效控制风轮转速在1 r/min以内,功率变化范围在7.2~7.5 kW之间,风能利用能率在70%~80%之间,最大超调量为3.32%,控制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免疫算法 PLC 直驱 风电系统 增益控制参数 桨距角
下载PDF
刮板输送机永磁直驱系统动态特性及链传动系统张力实验研究
16
作者 张恒 《机械管理开发》 2024年第3期13-15,18,共4页
刮板输送机运行环境复杂,且故障率高主要是由于刮板链异常所致,基于此搭建了永磁直驱负载突变模拟实验平台,进行模拟实验,在此基础上进行链传动系统张力实验验证,以期探寻永磁直驱传动系统的动态特性,为工业性试验提供参考,以提高试验水... 刮板输送机运行环境复杂,且故障率高主要是由于刮板链异常所致,基于此搭建了永磁直驱负载突变模拟实验平台,进行模拟实验,在此基础上进行链传动系统张力实验验证,以期探寻永磁直驱传动系统的动态特性,为工业性试验提供参考,以提高试验水平,保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刮板输送机 直驱系统 链传动系统 动态特征 张力实验
下载PDF
永磁直驱技术在火力发电厂燃料输送系统中的应用研究与评价
17
作者 盖雪浩 刁虎 刘志超 《电力设备管理》 2024年第1期60-62,共3页
火力发电厂燃料运输系统中,永磁直驱技术具有效率高、功率因素高、经济载荷区间宽、转矩恒定、过载能力强、启动电流低、节能等特点,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分析了永磁直驱技术的应用优势,重点以本厂燃料运输系统为对象,研究了永磁直驱技术... 火力发电厂燃料运输系统中,永磁直驱技术具有效率高、功率因素高、经济载荷区间宽、转矩恒定、过载能力强、启动电流低、节能等特点,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分析了永磁直驱技术的应用优势,重点以本厂燃料运输系统为对象,研究了永磁直驱技术在火力发电厂燃料运输系统中的应用方法,评价了其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驱技术 滚筒 火力发电厂 燃料运输系统
下载PDF
电动汽车永磁同步电机SiC驱动系统硬件设计研究
18
作者 张昊 《专用汽车》 2024年第9期103-105,共3页
永磁同步电机因具有高效、可靠和低噪音等优点获得广泛的应用,而与其相配套的驱动系统对电机的性能、能效等方面的表现有直接的影响。基于此,探讨了永磁同步电机SiC驱动系统在电动汽车中的重要性,深入分析了电动汽车永磁同步电机SiC驱... 永磁同步电机因具有高效、可靠和低噪音等优点获得广泛的应用,而与其相配套的驱动系统对电机的性能、能效等方面的表现有直接的影响。基于此,探讨了永磁同步电机SiC驱动系统在电动汽车中的重要性,深入分析了电动汽车永磁同步电机SiC驱动系统硬件设计难点和要点,研究结论可供同行工程人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同步电机 SiC驱动系统 硬件设计
下载PDF
智能永磁直驱系统在带式输送机中的应用
19
作者 李彦琳 《江西煤炭科技》 2024年第2期190-193,共4页
针对带式输送机驱动系统传动效率低、转矩不足、电量耗费大的特点,以挖金湾矿研究试点,将智能永磁直驱系统应用于带式输送机中,论文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基础构造与运行原理;实践表明,该系统能够有效提高带式输送机运行效率与稳定性,经济... 针对带式输送机驱动系统传动效率低、转矩不足、电量耗费大的特点,以挖金湾矿研究试点,将智能永磁直驱系统应用于带式输送机中,论文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基础构造与运行原理;实践表明,该系统能够有效提高带式输送机运行效率与稳定性,经济效益显著,相较于原驱动系统,传动效率提高了约8%,系统能耗降低了10%以上,有效降低了吨煤产出成本,实现了带式输送机系统安全高效运行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式输送机 直驱系统 变频器 智能控制
下载PDF
永磁直驱系统在煤矿带式输送机的应用情况
20
作者 郭峰 《起重运输机械》 2024年第13期79-83,共5页
文中以煤矿井下带式输送机永磁驱动系统为对象,对永磁直驱系统技术性能、经济性、维护成本进行分析,并详细介绍了永磁直驱系统的组成、结构及永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通过带式输送机各驱动系统的对比分析,总结驱动系统的应用状况,对永磁... 文中以煤矿井下带式输送机永磁驱动系统为对象,对永磁直驱系统技术性能、经济性、维护成本进行分析,并详细介绍了永磁直驱系统的组成、结构及永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通过带式输送机各驱动系统的对比分析,总结驱动系统的应用状况,对永磁直驱系统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故障进行分析,为以后各矿带式输送机改造、新建及其他类似场合的应用等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带式输送机 直驱系统 异步电动机 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