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代上海城市土地永租制度考源 被引量:9
1
作者 陈正书 《史林》 CSSCI 1996年第2期75-88,共14页
近代上海城市土地永租制度考源陈正书永租制是1845-1949年间,外国人在上海(及另一些通商口岸城市)以永租形式占取土地的一种特殊的制度。它的存在形式不是一部以"永租制"命名的法律、规章,而是包含于《土地章程》(La... 近代上海城市土地永租制度考源陈正书永租制是1845-1949年间,外国人在上海(及另一些通商口岸城市)以永租形式占取土地的一种特殊的制度。它的存在形式不是一部以"永租制"命名的法律、规章,而是包含于《土地章程》(LandReglations)和印发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租 国家土地所有权 近代上海 城市土地 土地问题 土地制度 永佃制 租地人 印度 英国
下载PDF
太平天国运动对上海土地市场的影响(1860-1869) 被引量:1
2
作者 牟振宇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3-161,共19页
近代上海之崛起与其土地市场的繁荣密不可分,尽管学界很长时间并未意识到。而太平天国运动为上海土地市场提供了其必需的两大要素:大量难民的住房需求和来自战区的资金,由此催生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房地产发展契机。这既表现在战时土地交... 近代上海之崛起与其土地市场的繁荣密不可分,尽管学界很长时间并未意识到。而太平天国运动为上海土地市场提供了其必需的两大要素:大量难民的住房需求和来自战区的资金,由此催生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房地产发展契机。这既表现在战时土地交易额创历史新高,又体现在土地交易空间范围的急剧外扩:英法租界实现了土地被全部永租,而美租界则从一个蕞尔"虹口区"一跃而成为面积最大的租界。在土地市场的推动下,以洋行、洋商为主体的土地交易者并不顾忌华人利益,肆意攫取华人地产,并通过"专作买卖"、"租地造房"等方式赚取暴利,塑造了上海高密度土地利用的城市形态,对上海日后城市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天国运动 租界 永租 土地交易 土地市场
下载PDF
中国传统继承制度的近代嬗变——以民国时期河北高等法院档案为例
3
作者 裴赞芬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4-126,共3页
裴赞芬对中国继承法律文本的近代化、司法实践中的立嗣与女子继承权问题进行探讨后认为,民国时期近代继承法理念已从法律文本逐步渗入民间生活,实现了中国传统继承制度的近代嬗变.
关键词 民国时期河北高等法院档案 研究范式 烟毒吸食 破产法 永租契约 继承制度
下载PDF
晚清自开商埠成因及特点刍议
4
作者 汪国华 王汉筠 《芜湖师专学报》 2002年第2期27-30,共4页
自1899年始,在晚清商务思想发展的基础上,加上外在因素的诱发,最后在甲午战争的触发下,清政府为解决实际的财政困难,更为了“隐杜凯觎,保全主权”,最终自行开辟商埠。这些商埠与约开商埠有着本质的区别,在立法与司法,土地使用... 自1899年始,在晚清商务思想发展的基础上,加上外在因素的诱发,最后在甲午战争的触发下,清政府为解决实际的财政困难,更为了“隐杜凯觎,保全主权”,最终自行开辟商埠。这些商埠与约开商埠有着本质的区别,在立法与司法,土地使用及行政管理等方面形成了自身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商埠 商务思想 永租 土地 行政管理
下载PDF
上海法租界早期土地交易、地价及其内在机理(1852—1872) 被引量:3
5
作者 牟振宇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9-156,共18页
本文利用法国外交部档案馆珍藏的法国领事馆契及相关土地资料,对上海法租界早期土地交易基本特征、时空变迁过程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揭示了土地交易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法租界前二十年土地交易呈M曲线变化特征,小刀会起义和太平天国战... 本文利用法国外交部档案馆珍藏的法国领事馆契及相关土地资料,对上海法租界早期土地交易基本特征、时空变迁过程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揭示了土地交易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法租界前二十年土地交易呈M曲线变化特征,小刀会起义和太平天国战事促成了两个高峰期的出现,而战争结束后难民返乡又使土地交易陷入低谷。除战争外,土地价格还受地理区位、交通、基础设施等因素影响,并呈现从小东门、从外滩向租界内部逐步递减的变化趋势。从交易方式来看,1863年之前,以洋商大规模低价抢购华人地产为主,之后则以洋商之间土地交易为主。从盈利方式来看,早期土地交易以"专作买卖"为主,随着界内土地全部被洋商抢购,"租地造房"逐渐成为主要赢利方式,并促成了法租界高密度的城市空间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公馆契 法租界 土地交易 地价 永租
原文传递
小刀会起义对上海英租界土地交易的影响(1854—1859) 被引量:2
6
作者 牟振宇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31,219,共14页
本文依据上海道契资料,对1854—1859年间上海英租界的土地交易及土地价格进行了系统梳理与分析,并结合其他文献对其驱动机制进行了探讨。首先,小刀会起义对土地交易的影响表现在战时(1853—1855)土地交易次数最多,且地价涨幅最快。其次... 本文依据上海道契资料,对1854—1859年间上海英租界的土地交易及土地价格进行了系统梳理与分析,并结合其他文献对其驱动机制进行了探讨。首先,小刀会起义对土地交易的影响表现在战时(1853—1855)土地交易次数最多,且地价涨幅最快。其次,小刀会起义推动了城市化进程,首租以分布在城郊为主,推动了城区的向外扩展,而添、割和转租,明显多于首租,且以城区内部为主,促进了城区内土地的进一步分化与土地再利用。第三,地价增幅较大的地区,均在交通区位较好的地区,其中洋泾浜(今延安东路)与黄浦江附近,福州路以南至洋泾浜一处,南京东路、河南中路一处,以及苏州河沿岸地区成为地价涨幅较快的地区。第四,驱动机制主要来自战时所产生的房屋需求契机、上海贸易地位的提升和上海金融保险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契 小刀会 永租 土地交易 地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