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张之洞与《时务报》维新派的文化关系
被引量:3
- 1
-
-
作者
阳美燕
-
机构
湖南大学新闻学院
-
出处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1期68-71,共4页
-
文摘
从维新运动兴起到戊戌政变之间,张之洞与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时务报》维新派都倡导社会变革。深入考察张之洞的代表作《劝学篇》发现,在“救时”的大局下,在《时务报》时期,“求大同存大异”是张之洞处理与后者关系的准则,这使他与后者之间保持着既合作、认同,又矛盾、冲突的独特文化关系。
-
关键词
通经致用
思想启蒙
求大同存大异
-
Keywords
emphasis on practical use
thought enlightenment
searching for more agreement with the existence of more disagreement
-
分类号
K203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儒学的主要理念及其价值
- 2
-
-
作者
解光宇
-
机构
不详
-
出处
《中国文化论衡》
2019年第2期107-117,共11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韩儒学发展路径及其现状比较研究”(15BZX067).
-
文摘
"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是儒学的核心理念。仁被孔子看作最高的道德范畴,同时又表现为各种具体的道德规范。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学思想,主张"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孔孟继承"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敬德保民"等先秦时期的"重民本"思想,尤其是孟子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民贵君轻"的观点,强调民心向背是政治统治的基础。孔子非常重视诚信的教育,认为诚信是统治者为政的基础和首要的价值准则。儒家在讨论义时往往和具体的问题联系在一起,如处理义和利的关系时,要"义以为上""见利思义";其内涵有时是正义,有时是大丈夫的品质。"尚和合"要求事物保持和谐的状态,它能够使万物有序生长,能够使社会处于稳定安宁的状态。"求大同"是儒家追求的目标之一,其中蕴含着重要的"大一统"思想以及"协和万邦"的思想,尤其是"大一统"思想包含着丰富的国家和民族统一理论,是两千多年来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重要纽带,对实现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有着重要的意义。
-
关键词
讲仁爱
重民本
守诚信
崇正义
尚和合
求大同
-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初中数学集体备课中的两个问题及改进策略探究
- 3
-
-
作者
刘佳
杨伟
-
机构
四川省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
-
出处
《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下半月)》
2018年第6期17-18,共2页
-
文摘
我们都知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集体备课是我们在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更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突破自我的有效途径.如果集体备课的活动组织好了,不仅我们的青年教师会迅速成长,整个备课组的学术气氛也会更加浓厚.然而,在现实中,初中数学的集体备课活动往往未能产生理想的作用和效果,有时反而成为老师们的负担.本文对初中数学集体备课中如何保护创造性备课的积极性和集体备课中怎样求大同存小异两个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学校备课组内具体实施的改进策略进行探究,从而营造良好的备课组学术氛围,使初中数学集体备课的质量得以提高.
-
关键词
集体备课
创造性备课
求大同存小异
-
分类号
O1-4
[理学—基础数学]
-
-
题名实践理性:“一国两制”政策的理论基础
被引量:2
- 4
-
-
作者
张定淮
李彦超
-
机构
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
深圳大学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
-
出处
《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
CSSCI
2011年第1期314-340,共27页
-
文摘
本文从实践理性的角度对在香港实施的"一国两制"的具体政策的产生、内涵及其历史渊源进行了考察,并提出了在香港实施"一国两制"具体政策时所必须坚持的几个关键点。文中论述了在"一国两制"条件下应当如何理解中央和香港特区的关系,中央在香港这个具有资本高度密集特征的资本主义社会主导政治发展的理论依据。特别强调了在香港政治发展的进程中中央一定要坚持主动性主导。在此基础上,笔者从中国大陆自身变革出发论述了大陆自身改革开放的过程所带来的"一国两制"内涵的变化,认为:从"一国两制"政策提出时大陆与香港所具有的全面和对抗性差异如何通过趋同发展过程走向局部对抗性差异,进而使"两制"层面的差异大大缩小,提出了在这样一种新的条件下如何继续坚持"一国两制"的问题。特别强调了"求大同"、"存大异"的极端重要性。
-
关键词
一国两制
实践理性
求大同
存大异
-
分类号
D618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从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看康乾盛世的和合理念
被引量:1
- 5
-
-
作者
傅金铎
-
机构
河北省傅圣文化促进会
-
出处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82-85,共4页
-
文摘
避暑山庄和周围的寺庙群,是清朝康乾盛世的产物,张扬的是统治者的和合理念及国家治理中的融合、团结精神。其中各类型的建筑,突出表现了多民族联合、宇内大一统的思想。保存完好的康、乾二帝在此所撰大量碑铭、匾额、题咏,详细记载了清王朝统一北方和强化对西藏的行政管理的历史功绩。清前期的实践(包含诸多政策、措施的实施)是把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谐之魂,以"和合"二字建立在文化认同基础之上的。
-
关键词
尚和合
求大同
避暑山庄和外八庙
康乾盛世
和合理念
民族团结
-
分类号
D63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