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求田问舍知何处
1
作者 郑秉谦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1-6,25,共7页
梳理和研究苏轼贬谪期间六次求田问舍的经过与目的,以考察他的追求和性格,及他在官场的无奈。
关键词 苏轼 贬逐 多重目的
下载PDF
“求田問舍意最高”——也談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被引量:1
2
作者 邵明珍 《词学》 CSSCI 2017年第1期85-103,共19页
香港中文大學吴宏一教授以「內證」法確定了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的寫作年代,其依據之中最重要的是「求田問舍」三句的解讀.在此基礎上,還可從王安石、蘇軾、曾鞏、陸游等一批有志之士「求田問舍意最高」的慨嘆中進一步... 香港中文大學吴宏一教授以「內證」法確定了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的寫作年代,其依據之中最重要的是「求田問舍」三句的解讀.在此基礎上,還可從王安石、蘇軾、曾鞏、陸游等一批有志之士「求田問舍意最高」的慨嘆中進一步認識「求田問舍」的真實含義.辛棄疾運用這一典故是自擬、自嘲,在無法實現抗金復國之志的情況下,其「求田問舍」一方面是爲了生計,並不以爲耻;另一方面,他內心失志的忠憤始終無法擺脱,其「求田問舍」更有着無奈與不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棄疾 求田問舍 自擬自嘲
原文传递
宋代眉山苏氏家族经济生活试探 被引量:1
3
作者 马斗成 《临沂师专学报》 1997年第2期56-59,共4页
苏氏家族原为四川眉州著姓,号称“眉山三富”之一。后因“三苏”祖辈不治田产、行义好施,苏氏家族的经济状况逐渐衰落。至苏洵时代,苏洵竟因家境困窘,难以潜心读书迎考,致使其妻程夫人只得变卖奁田维持生计。嘉初,苏轼、苏辙双双... 苏氏家族原为四川眉州著姓,号称“眉山三富”之一。后因“三苏”祖辈不治田产、行义好施,苏氏家族的经济状况逐渐衰落。至苏洵时代,苏洵竟因家境困窘,难以潜心读书迎考,致使其妻程夫人只得变卖奁田维持生计。嘉初,苏轼、苏辙双双进士及第并逐渐累居高官后,继续追求经济生活的富足。苏轼通判杭州时买下了数百亩大小的宜兴田庄,并泽及子孙。此后三居贬所,仍不时以求田问舍为事,不过,到头来多成画饼。苏辙在朝9年,官阶虽高,但置田产却不多。解甲返颍后租赁并扩建卞姓府第,规模粗具,外加置田二顷,可解除六七十人大家庭的衣食之忧。这对于一个以耕读传家的家族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士大夫家族对小康生活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洵 苏轼 苏辙 苏氏家族 经济生活
下载PDF
住所的话
4
作者 郁达夫 《中国国家旅游》 2024年第1期124-125,共2页
自以为青山到处可埋骨的飘泊惯的流人,一到了中年,也颇以没有一个归宿为可虑;近来常常有求田问舍之心,在看书倦了之后,或夜半醒来,第二次再睡不着的枕上。尤其是春雨萧条的暮春,或风吹枯木的秋晚,看看天空,每会作赏雨茅屋及江南黄叶村... 自以为青山到处可埋骨的飘泊惯的流人,一到了中年,也颇以没有一个归宿为可虑;近来常常有求田问舍之心,在看书倦了之后,或夜半醒来,第二次再睡不着的枕上。尤其是春雨萧条的暮春,或风吹枯木的秋晚,看看天空,每会作赏雨茅屋及江南黄叶村舍的梦想;游子思乡,飞鸿倦旅,把人一年年弄得意气消沉的这时间的威力,实在是可怕,实在是可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乡 倦旅 飘泊 游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