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太宗求谏纳谏十法
1
作者 史源 《政策瞭望》 2007年第5期56-56,共1页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之一。他在位的唐代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封建经济得到较快的恢复,人口明显增长,社会生活比较稳定,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有名的“盛世”,因此被史家誉为“贞观之治”。贞观之治的形成,显然...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之一。他在位的唐代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封建经济得到较快的恢复,人口明显增长,社会生活比较稳定,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有名的“盛世”,因此被史家誉为“贞观之治”。贞观之治的形成,显然与当时的最高统治者李世民常以“亡隋为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求谏 唐太宗 李世民 贞观之治 中国古代 中国封建社会 统治者 封建经济 社会生活 军事家
原文传递
冒死进谏千古流芳 从谏如流万世赞誉——推荐《中国历代进谏纳谏故事》
2
作者 于乐 《史学月刊》 1987年第5期122-122,共1页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唐初政治家魏征的这句话,已成为脍炙人口的至理名言。历史上大凡开明有为之君,无不是兼听博纳,广开言路,因而,就有可能在理政安邦,成就事业上有较大的建树,开创一代清明盛世、国泰民安的政治局面。这些执政的帝王...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唐初政治家魏征的这句话,已成为脍炙人口的至理名言。历史上大凡开明有为之君,无不是兼听博纳,广开言路,因而,就有可能在理政安邦,成就事业上有较大的建树,开创一代清明盛世、国泰民安的政治局面。这些执政的帝王,所以能取得长治久安、繁荣昌盛的统治时期,这跟他们虚怀若谷和从谏如流的作风有着重要关系。反之,那些昏聩残暴的君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代 重要关系 唐太宗 政治家 魏征 求谏 唐初 河南人 历史背景
下载PDF
论唐太宗失政不自晚年始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炎平 《天府新论》 1987年第5期76-79,共4页
近几年,论者对太宗晚年之失已有评述。一般所谓晚年,是指贞观十七年魏征死后。从此时起,太宗对内外施政颇多失误。然太宗之失,实不自十七年开始。《通鉴》卷一九四太宗贞观六年十二月云:“帝与侍臣论安危之本。中书令温彦博曰:‘伏愿陛... 近几年,论者对太宗晚年之失已有评述。一般所谓晚年,是指贞观十七年魏征死后。从此时起,太宗对内外施政颇多失误。然太宗之失,实不自十七年开始。《通鉴》卷一九四太宗贞观六年十二月云:“帝与侍臣论安危之本。中书令温彦博曰:‘伏愿陛下常如贞观初,则善矣。’帝曰:‘朕比来怠于为政乎?’魏征曰:‘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帝拊掌大笑曰:‘诚有是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太宗 魏征 失政 长孙皇后 侍臣 治平 行奏 求谏 高宗纪 十二月
下载PDF
论唐太宗的“用人之道”与“贞观之治” 被引量:4
4
作者 万泽民 《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4期16-21,共6页
我们评价唐太宗,离不开“贞观之治”,然而,要评价“贞观之治”却不能不论他的用人之道。这是因为唐太宗的用人之道既是“贞观之治”形成的因素之一,又是“贞观之治”的重要内容。唐太宗的用人之道主要内容表现在他的人才思想和制定... 我们评价唐太宗,离不开“贞观之治”,然而,要评价“贞观之治”却不能不论他的用人之道。这是因为唐太宗的用人之道既是“贞观之治”形成的因素之一,又是“贞观之治”的重要内容。唐太宗的用人之道主要内容表现在他的人才思想和制定并实施的用人政策中。正是唐太宗的进步的人才思想和用人政策,才促成贞观23年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上的各项措施得以实现,终于达到天下大治、国泰民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贞观之治 人之道 太宗 科举制度 人才思想 《贞观政要》 用人政策 《资治通鉴》 求谏 唯才是举
下载PDF
略论司马光思想中的几个问题
5
作者 张知寒 《中州学刊》 1985年第4期116-121,共6页
我国学术界对司马光的评价有这么一个比较流行的看法:“司马光在史学上的成就是卓越的;在哲学上是唯心的落后的,在政治上是保守的、反动的。”对以上看法,我们尚有一些不同意见,谨写在下面,敬请同志们批评教正!
关键词 司马光 扬子 文集 《通鉴》 几个问题 史学思想 “中” 中和论 求谏 言路
下载PDF
孔子思想在初唐
6
作者 彭铁翔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2期78-82,共5页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学术思想,教育理论受到历代重视,对后世影响极大;在唐代,也是如此。 一 早在武德初年,唐高祖李渊就命令为孔子在国子学立庙,至唐高宗李治更广泛为其兴建庙宇,咸亨元年(公元670年)五月诏,“诸...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学术思想,教育理论受到历代重视,对后世影响极大;在唐代,也是如此。 一 早在武德初年,唐高祖李渊就命令为孔子在国子学立庙,至唐高宗李治更广泛为其兴建庙宇,咸亨元年(公元670年)五月诏,“诸州县孔子庙堂,有破坏并先来未造者,……宜令所司速事营造”,所以各州县公立学堂都设有孔子庙。贞观中,孔子从配享的地位升为先圣,或“四时致祭”或“春秋释奠”,或“岁时行礼”,甚至皇帝也亲临祭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鉴》 初唐 孔子思想 求谏 李世民 突厥 李治 州县 公元 《贞观政要》
下载PDF
唐“贞观”时期法律思想初探
7
作者 姜贵盛 宋立公 《山东法学》 1987年第3期43-47,共5页
唐“贞观之治”(公元827~649年)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史上闪烁着特异的光彩。唐太宗君臣在隋末乱世基础上经过十几年的努力,达到了中国又一代盛世。形成这一史实的原因很多,而唐初统治者注意建立封建法制,奉行先存百姓,德主刑辅。
关键词 李世民 唐太宗 贞观之治 贞观时期 农民起义 君臣 封建统治者 唐初 魏征 求谏
下载PDF
柴荣(周世宗)
8
作者 刁瑞庆 《理论学刊》 1984年第4期47-47,共1页
954年后周太祖郭威病死,柴荣以皇子身份即皇帝位。世称周世宗。当时,摆在这位新皇帝面前的正是倥偬多事之秋:社会经过了五代十国的长期纷扰割据,经济残破,亟待恢复与发展;封建皇权动荡不定亟待稳定与加强;分裂割据的混乱状态必须迅速改... 954年后周太祖郭威病死,柴荣以皇子身份即皇帝位。世称周世宗。当时,摆在这位新皇帝面前的正是倥偬多事之秋:社会经过了五代十国的长期纷扰割据,经济残破,亟待恢复与发展;封建皇权动荡不定亟待稳定与加强;分裂割据的混乱状态必须迅速改变;契丹侵扰杀掠的威胁必须解除。柴荣上台,年方三十四岁,他是五代十国第一个有所作为的皇帝。他年少志高,打算做三十年皇帝,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休息百姓,十年致太平。尽管他在位不过五年多时间,但却大刀阔斧,进行了多方面的除旧布新。首先是刷新政治,下诏求贤求谏。凡是“怀才抱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世宗 五代十国 三十年 分裂割据 封建皇权 契丹 求谏 政治一统 册府元龟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谏诤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9
9
作者 孔繁敏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84-89,共6页
谏诤是人们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中国古代的谏诤主要指臣下对君主提出批评或建议。在君主专制政体之下,谏诤与君主决策、国家兴衰关系甚大。本文在系统考察中国古代谏诤历程及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概述了中国古代谏诤制度的演进,君主... 谏诤是人们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中国古代的谏诤主要指臣下对君主提出批评或建议。在君主专制政体之下,谏诤与君主决策、国家兴衰关系甚大。本文在系统考察中国古代谏诤历程及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概述了中国古代谏诤制度的演进,君主的求谏、纳谏与拒谏,臣僚的谏诤艺术及谏诤的性质与作用。其中揭示的君臣间在谏诤方面的规律性问题,即使对今天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建立正常的民主生活、处理好人际关系,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诤制度 求谏 言路 臣僚 君主决策
原文传递
兼听则明 偏信则暗
10
作者 景捷升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3期46-46,共1页
唐太宗李世民继位时,害怕重蹈隋亡国的覆辙,日夜焦急不安,深知靠他一人办不好这么多事情,就问宰相魏征:“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魏征答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以后,李世民就在宫廷内部,采取了比较开明的办法,主动求谏,杜谗纳贤,... 唐太宗李世民继位时,害怕重蹈隋亡国的覆辙,日夜焦急不安,深知靠他一人办不好这么多事情,就问宰相魏征:“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魏征答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以后,李世民就在宫廷内部,采取了比较开明的办法,主动求谏,杜谗纳贤,并在制度与法律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相应改革。由于统治集团内部思想比较活跃,因而这个时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世民 唐太宗 贞观之治 思想比较 魏征 集团内部 求谏 宰相 历史上 法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