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试论汇油面积对油田规模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2
- 1
-
-
作者
邓运华
-
机构
中海油研究总院
-
出处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共6页
-
基金
"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近海大中型油气田形成条件及勘探技术(编号:2011ZX05023)"部分研究成果
-
文摘
石油地质学理论及勘探技术发展到今天,在钻预探井之前,只要运用高质量地震资料,通过邻区井标定,经过深入的综合研究,就能较准确地预测生油层、储层、盖层、圈闭及保存条件,唯独石油运移条件因缺乏直接资料而成为目前石油地质学中最难研究的一个课题。运移也是流体矿藏与固体矿藏最主要的差别,近几年出现的新学科——成藏动力学就是研究石油从生成到聚集的整个过程。大量勘探实践证明,运移条件是油气成藏的核心要素,汇油面积决定了油田的规模:凹陷内烃源岩及其邻近输导层的产状控制了油气二次运移的方向,从而控制了主力油田的位置;箕状凹陷缓坡带高部位的构造最易形成大油田,而长条形生油凹陷两端的构造不易形成大油田;隆(凸)起上长轴平行于生油凹陷长轴的构造易于形成大油田,而垂直于生油凹陷长轴的构造常常不富集石油。
-
关键词
石油运移
汇油面积
油田规模
主力油田位置
-
Keywords
oil migration oil collecting area oil-field size
main-oilfield position
-
分类号
TE177.1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
-
题名浅层油气运聚理论与渤海大油田群的发现
被引量:59
- 2
-
-
作者
邓运华
薛永安
于水
刘春成
-
机构
中海油研究总院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
出处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共8页
-
基金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近海富烃凹陷资源潜力再评价和新区
新领域勘探方向"(2008ZX05023-001)资助
-
文摘
渤海油区年产原油3 000×10~4t,约占中国海洋石油产量的70%。渤海油区位于渤海湾新生代陆内裂谷盆地的中东部,勘探面积约4.5×104km2。渤海油区具有鲜明的石油地质特征:著名的郯庐大断裂纵贯渤海,新近纪断裂活动强烈,促进石油的纵向运移,但不利于油藏的保存;中新世—上新世发育河湖相沉积,上部储-盖组合广泛分布,为浅层石油富集创造了条件;古近系生油岩埋藏深,新近系储-盖层较浅,石油垂向运移距离远,运移途径复杂。针对渤海复杂的石油地质条件,经过20年认识—实践—再认识的探索,提出1大断裂-砂体"中转站"模式运移能力强、2小断层及走滑断裂运移油气能力弱、3地层—断层组合关系控制油气富集部位、4临界盖层控制断裂活动带油田形成、5圈闭汇油面积大小决定油田规模、6主力油田展布可分为凸起与凹陷富集型、7小凸起上的披覆背斜利于形成大油田7项创新学术思想,构成了浅层油气运聚理论并指导勘探,渤海勘探团队在短期内高效发现了7个大油田、17个中型油田,共27×10~8 m^3地质储量,奠定了中国第二大油区的储量基础。
-
关键词
渤海油区
浅层油气藏
运聚理论
中转站模式
汇油面积
断裂活动带
-
Keywords
Bohai oil region
shallow reservoirs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theory
transfer station mode
oil collecting area
active fault belt
-
分类号
TE11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