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元之际汉人军功家族的形成——暨蒙古政权汉地早期经营形态考述
1
作者 王翠柏 《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 2021年第2期41-53,共13页
金元之际汉人军功家族的形成大体上分为两个时期,不同时期归附汉军将领的来源和身份有所不同,他们在归附地和势力范围方面具有较强的地域性。成吉思汗伐金时,志在掠夺和破坏金朝的统治秩序。木华黎经营汉地后,开始设立地方治理机构,形... 金元之际汉人军功家族的形成大体上分为两个时期,不同时期归附汉军将领的来源和身份有所不同,他们在归附地和势力范围方面具有较强的地域性。成吉思汗伐金时,志在掠夺和破坏金朝的统治秩序。木华黎经营汉地后,开始设立地方治理机构,形成了以汉人军功家族为首,以“都元帅府”为核心的地方行政建置体系。与历代鼎革之际相似,各地呈现出高度军事化现象,汉人军功家族掌握了当地的政治、军事、财政和司法等大权,他们无疑是这一时期汉地最具势力的家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元之际 汉人军功家族 经营形态
下载PDF
浙江桐乡“并家婚姻”策略的人类学解读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静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5-52,共8页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政府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来控制膨胀的人口,政策执行较为彻底的地方,独生子女或双女户的核心家庭增多。21世纪初,不愿采取嫁娶婚或赘婿婚的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突破传统婚姻形式,采取且称"并家婚姻"的形式:可...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政府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来控制膨胀的人口,政策执行较为彻底的地方,独生子女或双女户的核心家庭增多。21世纪初,不愿采取嫁娶婚或赘婿婚的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突破传统婚姻形式,采取且称"并家婚姻"的形式:可称作不嫁不娶,两个家庭按婚前协商好的顺序,均为新人办酒席、备婚房,新的并家婚家庭与各自原生家庭组成"多核心组合式家庭"。婚后维系双边亲系,双边继嗣,双边居住,双边"奶奶"称谓,及承担双边父母的养老及财产继承等。"并家婚姻"既是传统父系家族主义的变通性适应策略,体现着传统文化的韧性,又对当下新婚育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人父系家族主义 并家婚姻 多核心组合家庭
下载PDF
宋元转变的汉人精英家族:儒户身份,家学传统与书院 被引量:2
3
作者 万安玲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2008年第1期78-88,共11页
1315年恢复科举制度前后,士大夫家庭已通过兴办书院从而把利用教育作为维护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战略。元初那些通过资助,兴办或以其他形式与书院联系,从而维护儒学学术传统的家族,获得入仕的有利机会。元朝建立后,书院时南方士大夫家... 1315年恢复科举制度前后,士大夫家庭已通过兴办书院从而把利用教育作为维护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战略。元初那些通过资助,兴办或以其他形式与书院联系,从而维护儒学学术传统的家族,获得入仕的有利机会。元朝建立后,书院时南方士大夫家庭的命运起着重要作用。书院除了为书院山长提供潜在的仕途外,还帮助元朝指定的儒户,即传统的士绅家庭维持特权。元初,恢复科举制度前,通过建立和扩大书院对当地教育有所贡献的家庭,经常受到官方任命作为奖赏。除了具有教育传统的家庭兴办书院,那些自南宋起就存在的家塾,为元代的书院奠定了基础。元代的书院,既是国家教育机构的组成部分,也是南北方汉族士人——以及非汉族士人——通过坚持儒家教育传统而保持地位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转变 汉人精英家族 儒户身份 家学传统与书院
原文传递
近四十年来内蒙古土默特地区蒙汉家族的系谱编修与族际交往 被引量:4
4
作者 田宓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7-156,共10页
内蒙古土默特地区的蒙汉家族存在多样态的系谱记录方式,并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发生变动,这表明系谱资料在生产过程中,不断融入制度、文化等诸多要素。近些年来,汉人系谱发生了由简单世系向"门"("柜")型系谱和"... 内蒙古土默特地区的蒙汉家族存在多样态的系谱记录方式,并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发生变动,这表明系谱资料在生产过程中,不断融入制度、文化等诸多要素。近些年来,汉人系谱发生了由简单世系向"门"("柜")型系谱和"支系"系谱的变化,而蒙古系谱则经历了由官入私的改变。同时,在汉人与蒙古人的共同参与下,土默特地区的家族系谱呈现出蒙汉融汇的特征。探讨内蒙古土默特地区蒙汉家族系谱编修的独特历史进程,可以让我们从"蒙地"的视角,丰富对中国社会家族演变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过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默特 蒙古家族 汉人家族 系谱 族际交往
原文传递
论北魏太原士族群的集体复兴 被引量:1
5
作者 范兆飞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1-81,共11页
永嘉乱后,衣冠南渡,西晋形成的太原士族交游网络分崩离析。十六国时期北方的太原士族群退居幕后,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着力整合乡里社会,太原士族群强力反弹。太原士族群的姻亲大多数是四姓家族和巨姓强宗,姻亲成员多数具有治理并州的仕宦... 永嘉乱后,衣冠南渡,西晋形成的太原士族交游网络分崩离析。十六国时期北方的太原士族群退居幕后,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着力整合乡里社会,太原士族群强力反弹。太原士族群的姻亲大多数是四姓家族和巨姓强宗,姻亲成员多数具有治理并州的仕宦经历。太原士族之通婚既有家族利益发展的实际需要,也有北魏朝廷控御地方的政策烙印。北魏太原士族群从整体上看处于上升态势,但整体上升过程中,部分家族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北魏太原士族群的沉浮,代表汉人家族在异族统治下的基本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原士族 北魏 汉人家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