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代汉人枢密院探论 被引量:4
1
作者 何天明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08-113,共6页
关键词 汉人枢密院 契丹南 使 南面官 《辽史》 辽政权 辽代 北面官 契丹族 耶律德光
下载PDF
辽代契丹北枢密院的设立、职官设置及其特色 被引量:9
2
作者 何天明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98-102,共5页
契丹族为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之一。辽朝建立以前,具有其本民族特色的官制系统已初见轮廓。但《辽史·百官志一》“北面朝官”条下所载的“契丹北枢密院”,在辽世宗以前却无迹可寻。如今,关于辽代契丹北枢密院问题的研究,国内外已... 契丹族为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之一。辽朝建立以前,具有其本民族特色的官制系统已初见轮廓。但《辽史·百官志一》“北面朝官”条下所载的“契丹北枢密院”,在辽世宗以前却无迹可寻。如今,关于辽代契丹北枢密院问题的研究,国内外已有若干论著。然而,由于史料零散、缺漏严重,加之各家对史料看法不同,因此在观点上也难归于一。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契丹北枢密院的设立、职官设置以及由此而反映出来的契丹北枢密院的特色予以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丹南 使 中丞司 契丹族 汉人枢密院 辽代 《辽史》 北面官 辽朝 南面官
下载PDF
金初枢密院建制辨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唐英博 《蒲峪学刊》 1997年第4期45-47,共3页
金初枢密院建制的探讨从三十年代日本学者外山军治开始, 一直以两枢密院制为起点。本文从辽代官制入手, 引用相关史料, 详加剖析, 得出金初枢密院仿辽南面官的“汉人枢密院”而设。金初枢密院为一枢密院制, 而非两枢密院制。从而... 金初枢密院建制的探讨从三十年代日本学者外山军治开始, 一直以两枢密院制为起点。本文从辽代官制入手, 引用相关史料, 详加剖析, 得出金初枢密院仿辽南面官的“汉人枢密院”而设。金初枢密院为一枢密院制, 而非两枢密院制。从而对研究金代官制及金初历史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初 南北面官制 汉人枢密院
下载PDF
浅析辽代枢密制度的演变及影响
4
作者 陈佳美思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7年第2期131-133,共3页
辽代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由契丹民族建立的重要政权,其统治长达200余年,对我国古代北方地区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辽代的政治具有较为鲜明的特殊性:既综合和接受了历代汉制的精华,又保留有不少自部族时期延续下来的契丹民族遗风,这... 辽代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由契丹民族建立的重要政权,其统治长达200余年,对我国古代北方地区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辽代的政治具有较为鲜明的特殊性:既综合和接受了历代汉制的精华,又保留有不少自部族时期延续下来的契丹民族遗风,这一点在辽代的枢密制度中也颇有体现。辽代枢密院前承唐制,又融合了诸多契丹特色,进而形成了三个枢密院。辽代枢密院的组织机构相对庞大,机构内官员人数众多,管辖范围也非常广泛,涉及到国家重大事务的决策、领导军队、监督税收、官员选拔等各个方面,是辽代政治制度中的重要一环。辽初,国家的最高统治机构为宰相府,而随着辽代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以及政治机构的演变发展,枢密院不断发展成为总揽全国军政大权的最高统治机构。总之,枢密院是辽代政治中的重要一环,也是枢密院制度发展的重要时期,对后来金、元两朝的枢密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代 南、北 汉人枢密院 使
下载PDF
关于辽代枢密院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8
5
作者 张博泉 《北方文物》 1984年第1期4-9,共6页
枢密院制起于唐中叶,而盛于宋、辽、金、元,迄明始废。此种制度不仅在历史的发展中前后有所不同,而且在各族的统治时期也因条件不同而有不同特点。辽时枢密院的建置、职能及其地位的变化是复杂的,特别是史书记载的差异,更为对此问题的... 枢密院制起于唐中叶,而盛于宋、辽、金、元,迄明始废。此种制度不仅在历史的发展中前后有所不同,而且在各族的统治时期也因条件不同而有不同特点。辽时枢密院的建置、职能及其地位的变化是复杂的,特别是史书记载的差异,更为对此问题的研究和识别增加种种困难。现就有关问题讲几点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人枢密院 使 北南 契丹人 辽史 辽代 南面官 史书记载 辽圣宗 耶律
原文传递
论金代的三省制度 被引量:11
6
作者 程妮娜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07-113,共7页
金代三省制的雏形出现于太宗统治时期,而在全国推行则在熙宗即位之后。熙宗朝三省制度取自唐、宋、辽三朝,又将女真传统制度纳入其中,具有鲜明的时代与民族特征。近年来的研究多着重探讨太宗年间的三省制,对熙宗朝制度的研究不仅极... 金代三省制的雏形出现于太宗统治时期,而在全国推行则在熙宗即位之后。熙宗朝三省制度取自唐、宋、辽三朝,又将女真传统制度纳入其中,具有鲜明的时代与民族特征。近年来的研究多着重探讨太宗年间的三省制,对熙宗朝制度的研究不仅极少,而且多与海陵以后一省制度混为一谈。本文力图从金代三省制度形成、发展的实际出发,探讨其机构的设置与运作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省制度 尚书省 《金史》 汉人枢密院 官制改革 女真族 女真军功贵族 《三朝北盟会编》 中原地区 金代
下载PDF
辽代北宰相府的设立及职官设置探论 被引量:8
7
作者 何天明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90-95,159,共7页
辽代北宰相府的设立及职官设置探论何天明在中国古代官制史中,宰相制可谓渊远流长。各朝各代,互有继承,但又有各自的特点,不能一概而论。契丹族建立辽朝,官分北南,宰相制亦在对封建制度进行继承、改造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表现出时... 辽代北宰相府的设立及职官设置探论何天明在中国古代官制史中,宰相制可谓渊远流长。各朝各代,互有继承,但又有各自的特点,不能一概而论。契丹族建立辽朝,官分北南,宰相制亦在对封建制度进行继承、改造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表现出时代特色。北面官系统的北宰相府和南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丹族 《辽史》 辽代 北面官 阿保机 职官制度 宰相制度 辽朝 政权机构 汉人枢密院
下载PDF
《辽史·百官志》辨误三例 被引量:4
8
作者 向南 杨若薇 《社会科学辑刊》 1982年第3期83-90,共8页
辽代采取“因俗而治”的政策,“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①宫制也相应分为北、南两面。“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①对此,《辽史·百官志》分别记载北、南两面宫。其中许多地方自相矛... 辽代采取“因俗而治”的政策,“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①宫制也相应分为北、南两面。“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①对此,《辽史·百官志》分别记载北、南两面宫。其中许多地方自相矛盾,错误百出。本文仅就枢密、宣徽、翰林三院作些考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 汉人枢密院 辽史 南面官 翰林学士 契丹语 辽代 宣徽使 宣徽使 因俗而治
下载PDF
叶隆礼和《契丹国志》 被引量:8
9
作者 李锡厚 《史学史研究》 1981年第4期65-70,64,共7页
《契丹国志》在元修《辽史》之外,是现在仅存的一部纪传体辽史。然而它的作者,成书年代及史料价值等问题,均有争议。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谈谈个人的一得之见,以期专家、读者们教正。一《四库提要·史部·别史类》对本书有这样的介... 《契丹国志》在元修《辽史》之外,是现在仅存的一部纪传体辽史。然而它的作者,成书年代及史料价值等问题,均有争议。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谈谈个人的一得之见,以期专家、读者们教正。一《四库提要·史部·别史类》对本书有这样的介绍:《契丹国志》二十七卷、宋叶隆礼撰。隆礼号渔林,嘉兴人,淳祐七年进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丹 隆礼 辽史 史料价值 四库提要辨证 进士及第 都总管 成书年代 余嘉锡 汉人枢密院
下载PDF
辽代省制体系问题浅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凤霞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03-105,共3页
关于辽代省制问题,中外学者都曾有过研究,并取得一些重要成果,但由于古代史书对辽代省制的记载失误和疏漏太多,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本文试就辽代省制体系问题作粗浅分析,以祈方家指正。 辽建国之初,太祖耶律阿保机因名而设的汉官,是... 关于辽代省制问题,中外学者都曾有过研究,并取得一些重要成果,但由于古代史书对辽代省制的记载失误和疏漏太多,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本文试就辽代省制体系问题作粗浅分析,以祈方家指正。 辽建国之初,太祖耶律阿保机因名而设的汉官,是直承晚唐、五代官制体系。对从后唐入辽的官吏,给予后唐的高官职。如康默记为左尚书,韩延徽守政事令,王郁为同政事门下平章事。实际上,凡藩汉相涉事及汉制建设,皇帝都参用他们的建议并利用他们扩大军事征服,安定新占领汉人地区的社会秩序,他们的官称和实际职掌并不相符。这时,辽尚无正式的三省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史》 汉人枢密院 尚书省 中书省 问题浅析 辽代 门下省 南面官 省制问题 尚书令
下载PDF
说契丹黑山 被引量:6
11
作者 田广林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31-38,共8页
契丹黑山是契丹本境的一座重要山镇,当时也称炭山,今名罕山.位于内蒙巴林右旗北境,地当大兴安岭南行正干.此山逶迤磅礴,峭拔奇险,令人莫测高深;林崖苍郁,风景绝美,又使人留连忘返.曾经称雄中国北方二百年的契丹族,就是在这里发源、崛起... 契丹黑山是契丹本境的一座重要山镇,当时也称炭山,今名罕山.位于内蒙巴林右旗北境,地当大兴安岭南行正干.此山逶迤磅礴,峭拔奇险,令人莫测高深;林崖苍郁,风景绝美,又使人留连忘返.曾经称雄中国北方二百年的契丹族,就是在这里发源、崛起;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南北朝”的出现,长城南北各民族打破区域界限而最终联为一体等重大历史事件,就是在这里孕育发生,本文旨在根据所学,对这座伟大的山镇与契丹历史的关系,谈一点体会,籍以就教于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丹人 本境 辽朝 伏虎林 炭山 罕山 汉人枢密院 区域界限 道宗 南行
下载PDF
《中国官制大辞典》介绍 被引量:1
12
作者 白钢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3年第2期50-50,共1页
官制是历代国家机构的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的一种反映,官制研究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宋人孙逢吉著《职官分纪》5O卷可以看作是较早的官制辞书。清乾隆54年,纪昀等奉敕编纂的《历代职官表》72卷,被认为是官制辞书的权威性著作。随着近代学... 官制是历代国家机构的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的一种反映,官制研究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宋人孙逢吉著《职官分纪》5O卷可以看作是较早的官制辞书。清乾隆54年,纪昀等奉敕编纂的《历代职官表》72卷,被认为是官制辞书的权威性著作。随着近代学术事业的发展,不同学科的人们对官制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近十多年来,海内外相继有七八部中国官制辞书问世,最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俞鹿年编著的《中国官制大辞典》,可谓采摭繁富,体大思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制 汉人枢密院 辞书 契丹 国家机构 职官分纪 孙逢吉 近代学术 体大思精 辽史
下载PDF
萧干建国称帝及其失败琐议
13
作者 孟古托力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34-43,共10页
奚族的历史,特别是以萧干为首的奚国历史,长期以来没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它的面貌一直扑朔迷离,故某些史书也就不能恰如其分地记载这件事情了。笔者不避粗陋之嫌,而拟就以奚国为中心的历史进行初步探讨。这不仅是辽史、金史和宋史的课题;... 奚族的历史,特别是以萧干为首的奚国历史,长期以来没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它的面貌一直扑朔迷离,故某些史书也就不能恰如其分地记载这件事情了。笔者不避粗陋之嫌,而拟就以奚国为中心的历史进行初步探讨。这不仅是辽史、金史和宋史的课题;而且对民族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朝 奚回离保 金朝 金太祖 萧后 契丹国志 民族史 《辽史》 汉人枢密院 耶律淳
下载PDF
辽代刑法制度考述 被引量:8
14
作者 武玉环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98-107,共10页
有关辽代刑法制度的研究,近年开始受到学界注意,并有文章问世。但有些观点还需进一步商榷①。日本学者岛田正郎在辽刑法制度研究方面,著述颇丰,但是由于其坚持“辽朝是中国史系列之外的国家”“因此可以说辽与中国王朝的法和制度完... 有关辽代刑法制度的研究,近年开始受到学界注意,并有文章问世。但有些观点还需进一步商榷①。日本学者岛田正郎在辽刑法制度研究方面,著述颇丰,但是由于其坚持“辽朝是中国史系列之外的国家”“因此可以说辽与中国王朝的法和制度完全是不同的”②,而把辽代法律制度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制度 《辽史》 辽代刑法 司法机构 汉人枢密院 夷离毕 辽圣宗 使 大理寺 契丹民族
原文传递
耶律大石治西辽国策述论 被引量:2
15
作者 纪宗安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46-59,共14页
耶律大石治西辽国策述论纪宗安耶律大石是十二世纪时出现在中国北方和中亚地区的一位伟大人物。作为一个契丹皇室成员,他为辽朝事业在中亚地区的延续,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作出过不朽的贡献。可以这么说,没有耶律大石就没有西辽。当他... 耶律大石治西辽国策述论纪宗安耶律大石是十二世纪时出现在中国北方和中亚地区的一位伟大人物。作为一个契丹皇室成员,他为辽朝事业在中亚地区的延续,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作出过不朽的贡献。可以这么说,没有耶律大石就没有西辽。当他在辽朝国破,不得不率族人西迁,历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律大石 西辽政权 卡特万 契丹人 游牧民族 辽史 辽朝 汉人枢密院 军队 打草谷
原文传递
关于辽朝的参知政事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锡厚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66-68,共3页
《北方文物》1989年第1期刊载唐统天同志《辽代尚书省研究》一文,其中论及参知政事。作者在分析《辽史》卷17《圣宗本纪》太平五年三月“枢密副使杨又玄[为]吏部尚书、参知政事兼枢密使”的记载时,得出结论说:“显然,杨又玄实际职务的... 《北方文物》1989年第1期刊载唐统天同志《辽代尚书省研究》一文,其中论及参知政事。作者在分析《辽史》卷17《圣宗本纪》太平五年三月“枢密副使杨又玄[为]吏部尚书、参知政事兼枢密使”的记载时,得出结论说:“显然,杨又玄实际职务的迁升是由枢密副使升为枢密使,参知政事与吏部尚书均为加官散职。”由于参知政事一职,在辽朝南面官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故草此文加以辨析,同时亦就教于唐同志及其他辽史研究工作者。辽朝的参知政事不是“加官散职”。这一点,只要具体考察几件有关的史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知政事 辽朝 使 尚书省 南面官 汉人枢密院 重要地位 中书门下 宰相 中书省
原文传递
“蕃制”与“汉制”:契丹本位政策的形成
17
作者 任爱君 《松州学刊》 2008年第4期62-64,共3页
契丹辽朝的政治体制,始终是制度文化研究的焦点问题。究其主要原因,乃是因为契丹人推行"因俗而治"基础上的南、北制度(即蕃汉制度)同时并存的直接结果。
关键词 契丹人 汉制 辽朝 应天皇太后 辽太宗 《辽史》 麻答 汉人枢密院 统治家族
原文传递
辽代尚书省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唐统天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64-70,共7页
《辽史·百官志》南面朝官中记载了尚书省这一机构,但没有详细说明其内部结构,甚至包括哪六部都没有备载,在六部职名总目条之下所举实例中,只提到了吏部、兵部、工部、礼部以及工部所属四曹之一的虞部,缺载户部和刑部。六部的各自... 《辽史·百官志》南面朝官中记载了尚书省这一机构,但没有详细说明其内部结构,甚至包括哪六部都没有备载,在六部职名总目条之下所举实例中,只提到了吏部、兵部、工部、礼部以及工部所属四曹之一的虞部,缺载户部和刑部。六部的各自机构组成则丝毫不曾涉及,阙略过甚。遍检各种文献及石刻材料可知,辽代尚书省所设各种职官,与唐制相比,几乎是完全一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书省 墓志铭 汉人枢密院 辽史 辽代 使 工部 礼部 刑部 尚书令
原文传递
辽代的部族制度 被引量:1
19
作者 岛田正郎 何天明 《蒙古学信息》 2001年第2期1-6,共6页
关键词 部族制 军民两政 节度使 夷离堇 汉人枢密院 《辽史》 乙室已 营卫志 契丹人 亲缘关系
原文传递
读者作者来信
20
《文物》 1963年第2期56-56,共1页
《文物》1962年11期罗继祖同志所作《关于辽尚(日韦)墓志的几点考证》一文,其中有两点可以补充:(一)原作谓:"志文第八行‘勾充枢密院令史’,《辽史·百官志》北南枢密院属有掾史,无令史,惟中书省属有令史,此作令史,不作掾史,... 《文物》1962年11期罗继祖同志所作《关于辽尚(日韦)墓志的几点考证》一文,其中有两点可以补充:(一)原作谓:"志文第八行‘勾充枢密院令史’,《辽史·百官志》北南枢密院属有掾史,无令史,惟中书省属有令史,此作令史,不作掾史,疑《辽史》有误。"按《辽史》卷三十二《营卫志》中:"皇帝四时巡守,契丹大小内外臣僚并应役次入及汉人宣徽院所管百司皆从。汉人枢密院中书省唯摘宰相一员,枢密院都副丞旨二员,令史十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史 中书省 北南 营卫志 考证 墓志 契丹 汉人枢密院 文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