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代《诗经》解释学中的哲学机制管窥
1
作者 单剩平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34-37,共4页
汉代《诗经》解释学与阴阳气论哲学、感应哲学密不可分。以汉儒解释《旱麓》《灵台》二诗诗句时所言君王"德及鸟兽鱼鳖"为例,其意义与《吕氏春秋》中言商汤"德及禽兽"而"网开一面"不同,非指君王某一具体... 汉代《诗经》解释学与阴阳气论哲学、感应哲学密不可分。以汉儒解释《旱麓》《灵台》二诗诗句时所言君王"德及鸟兽鱼鳖"为例,其意义与《吕氏春秋》中言商汤"德及禽兽"而"网开一面"不同,非指君王某一具体行为惠及鸟兽,而是指在天地人同具阴阳之气的基础上,君王之德与自然之气同类相感,在此意义上泽及鸟兽鱼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诗经》解释学 气论哲学 感应哲学 阴阳
下载PDF
汉代《诗经》学人才的地理分布及其变动
2
作者 李沈阳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23-27,44,共6页
汉代《诗经》学人才的地理分布受历史遗风、都城所在地和经师传授等因素影响,呈现动态变化特征。汉初《诗经》学人才集中于鲁、东海、琅邪、山阳等郡国,徐州、兖州、豫州和青州等刺史部可谓学术中心。西汉中后期,京兆尹和右扶风所在的... 汉代《诗经》学人才的地理分布受历史遗风、都城所在地和经师传授等因素影响,呈现动态变化特征。汉初《诗经》学人才集中于鲁、东海、琅邪、山阳等郡国,徐州、兖州、豫州和青州等刺史部可谓学术中心。西汉中后期,京兆尹和右扶风所在的司隶成为新的中心。东汉时,司隶的右扶风和京兆尹、荆州的南阳、扬州的会稽和豫州的汝南等郡国都出现较多《诗经》学人才,而东海和琅邪所在的徐州、平原和齐所在的青州等渐趋衰落。在秦汉、汉代/汉朝/两汉等叙事语境下,东汉与西汉的差别容易被忽略,而东汉与西汉相比已经发生巨变,《诗经》学人才地理分布的变动即是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诗经》学 人才 地理分布 变动
下载PDF
《诗经》阐释与正典的确立和消解——读《经典与阐释:从“诗”到“诗经”的解释学考察》 被引量:1
3
作者 金元浦 《学术评论》 2019年第3期14-17,共4页
文化经典是一种历史流传物的存在。纵观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凡有较强生命力且能在世界上发生一定影响的传统,都往往有在民族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占据特殊地位的经典及其评注。它们作为民族语言和思想的象征符号,不仅体现了民族的精神气质和... 文化经典是一种历史流传物的存在。纵观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凡有较强生命力且能在世界上发生一定影响的传统,都往往有在民族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占据特殊地位的经典及其评注。它们作为民族语言和思想的象征符号,不仅体现了民族的精神气质和该民族在思想上所取得的不朽成就,而且在民族历史中世代承传,对各时代人观念意识起着塑形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解释学 “诗” 阐释 消解 正典 文化经典 历史流传物
下载PDF
试论汉代诗解释学
4
作者 单正平 《江淮论坛》 CSSCI 1989年第3期91-98,共8页
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没有哪个朝代能象汉代那样,对一部诗集——《诗经》的解释,能形成鲁、齐、韩、毛四大学派,绵延数百年,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但在中国美学史和文学批评史的研究中,却对这一特殊现象缺乏整体的、系统的考察。人们津... 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没有哪个朝代能象汉代那样,对一部诗集——《诗经》的解释,能形成鲁、齐、韩、毛四大学派,绵延数百年,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但在中国美学史和文学批评史的研究中,却对这一特殊现象缺乏整体的、系统的考察。人们津津乐道的只是种种具体诗论观点,如司马迁、王逸对屈原的评价、董仲舒的天人合一的美学观,《淮南子》的道家美学,王充重质尚用的文学观,以及毛诗大序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释学 文学批评史 《淮南子》 司马迁 《诗经 道家美学 中国美学史 文学观 董仲舒 特殊现象
下载PDF
“讽寓”概念论争与汉代《诗经》的讽寓阐释 被引量:2
5
作者 毛宣国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5-101,共7页
"讽寓"作为一个翻译学的术语能否运用于中国诗学特别是汉代《诗经》阐释活动中,西方汉学家有着不同看法:或认为中西方诗学话语有着根本的差异,"讽寓"的概念不能用于中国文学上;或认为"讽寓"体现了文学语... "讽寓"作为一个翻译学的术语能否运用于中国诗学特别是汉代《诗经》阐释活动中,西方汉学家有着不同看法:或认为中西方诗学话语有着根本的差异,"讽寓"的概念不能用于中国文学上;或认为"讽寓"体现了文学语言"言此意彼"的普遍特征,能够运用于中国文学诗学解释活动中。本文认为,"讽寓"概念可以运用于中国文学诗学解释活动中,但这种运用不在于它是否符合西方的"讽寓"批评传统,也不能只从文学语言"言此意彼"的特征来认识,而在于它符合中国古代以经学为本位,将《诗》道德化、寓意化的诗学传统,同时也涉及到《诗》自身的一些特点,如情感性、历史性的认识与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讽寓 西方汉学家 汉代《诗经》阐释
下载PDF
汉代《诗经》学研究述评 被引量:3
6
作者 刘立志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3年第4期53-57,共5页
汉代《诗经》学是历代《诗经》研究中的重要一环,汉代《诗经》学研究取得的成果,大致可以分为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两类。宏现研究是对汉代《诗经》学进行整体鸟瞰,晚清民国以来,有不少经学史著作相继问世,这些著作对汉代经学发展的概况... 汉代《诗经》学是历代《诗经》研究中的重要一环,汉代《诗经》学研究取得的成果,大致可以分为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两类。宏现研究是对汉代《诗经》学进行整体鸟瞰,晚清民国以来,有不少经学史著作相继问世,这些著作对汉代经学发展的概况进行探研,凸显了汉代诗学的时代特征,但不够深入系统。微观研究可分学派研究、学人研究和其他个案研究三类:学派研究是对齐、鲁、韩、毛四家诗学的研究;学人研究是针对汉代学者如司马迁、刘向、许慎、郑玄等及其相关著作述《诗》学说的研究;个案研究主要是对汉代石经、碑刻、简牍等的研究。微观研究成果丰硕,但亦未臻于至善。优秀的《诗经》学研究著作应融汇文字、文学、文献三方面考论于一体,兼顾经学史、思想史、文化史诸多方面,综合研究是《诗经》学发展的主流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诗经》学 《诗经》研究 宏观研究 微观研究 汉代诗学 时代特征
下载PDF
《诗经》婚恋诗和汉代婚恋诗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郑群 郑虹霓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30-32,共3页
《诗经》和汉代诗歌中的婚恋诗有许多共性,同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里巷歌谣,同是现实主义的文学珠玉。但是,由于时代的不同,二者必然会产生差异。本文试图从主题到形式等角度,对此作一比较,并探索婚恋诗从诗经时代到乐府时代的发... 《诗经》和汉代诗歌中的婚恋诗有许多共性,同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里巷歌谣,同是现实主义的文学珠玉。但是,由于时代的不同,二者必然会产生差异。本文试图从主题到形式等角度,对此作一比较,并探索婚恋诗从诗经时代到乐府时代的发展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汉代诗歌 婚恋诗 差异
下载PDF
从战国至汉代《诗经》文本的改变 被引量:1
8
作者 葛立斌 《社科纵横》 2009年第10期100-101,共2页
从战国至汉代,《诗经》有一个漫长的文本的形成过程,这种版本发展主要体现在文字使用、某些篇目的删减、篇名的改变以及类序编纂次序等诸多方面的改变,通过这些改变可见,《诗经》发展至汉代,曾经过一个汉代人有意识的系统的整理、修改... 从战国至汉代,《诗经》有一个漫长的文本的形成过程,这种版本发展主要体现在文字使用、某些篇目的删减、篇名的改变以及类序编纂次序等诸多方面的改变,通过这些改变可见,《诗经》发展至汉代,曾经过一个汉代人有意识的系统的整理、修改与统一的过程,由此才最终确定为我们今天所见到的《毛诗》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战国 汉代 文本 改变
下载PDF
汉代的《诗经》学与政治 被引量:3
9
作者 梁锡锋 《南都学坛(南阳师专学报)》 2001年第2期1-7,共7页
《诗经》学从汉初的压抑中奋起 ,文、景时期 ,积极进取 ,逼黄老思想退位 ;武、昭、宣时期 ,屈居于《春秋公羊》学之下 ,仅作为治国指导思想之一 ;元、成、哀、平时期 ,成为治国主导思想 ;进入东汉以后 ,又让位于《孝经》 ,渐渐远离政治... 《诗经》学从汉初的压抑中奋起 ,文、景时期 ,积极进取 ,逼黄老思想退位 ;武、昭、宣时期 ,屈居于《春秋公羊》学之下 ,仅作为治国指导思想之一 ;元、成、哀、平时期 ,成为治国主导思想 ;进入东汉以后 ,又让位于《孝经》 ,渐渐远离政治中心。就《诗经》学内部来说 ,文、景、武、昭、宣时期 ,《鲁诗》学盛行 ;元、成、哀、平时期 ,《齐诗》学超乎其上 ;东汉《毛诗》学兴盛 ,《韩诗》学亦稍有起色。《诗经》学作为上层建筑 ,与政治关系的远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诗经》学 政治 治国指导思想 治国主导思想 黄老思想 《孝经》
下载PDF
汉代《诗经》阐释的诗学理路与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毛宣国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236-245,共10页
对汉代《诗经》阐释中所形成的诗学理论,学术界长期以来习惯从经学与文学、政治与审美相对立的立场出发,对其做出否定性的评价。针对这一倾向,笔者认为,在汉代《诗经》阐释的诗学研究中,必须坚持这样的理路与方法,即突破经学与文学、政... 对汉代《诗经》阐释中所形成的诗学理论,学术界长期以来习惯从经学与文学、政治与审美相对立的立场出发,对其做出否定性的评价。针对这一倾向,笔者认为,在汉代《诗经》阐释的诗学研究中,必须坚持这样的理路与方法,即突破经学与文学、政治与教化对立的思维模式,回到先秦两汉的历史语境中,以"知识与意义的双重关注"的立场,以"同情理解"的态度,充分肯定汉代《诗经》阐释诗学理论作为一种《诗经》解释系统和诗学系统的存在价值和合理性,并在中西诗学的大背景下予以审视,以充分发掘其理论价值和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诗学理论 《诗经》阐释 历史语境 存在价值 合理性
下载PDF
汉赋写作技法与汉代《诗经》学 被引量:1
11
作者 金前文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10年第12期25-29,共5页
汉赋在写作技法上,表现出夸饰、用史、杂说、谶纬衍文和模拟等特点。这些特点,都明显地打上了汉代《诗》学的烙印,体现着与汉代《诗经》学的深切关联,是汉代《诗经》学影响的结果。
关键词 汉赋 写作技法 汉代《诗经》学
下载PDF
汉代《诗经》研究志与情评析
12
作者 王硕民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4期11-15,共5页
汉代《诗经》研究出现了“志”与“情”并提的局面。“志”字在保留先秦“怀抱”意义的基础上又有引申,有的“志”已与表示情感意义的“情”通用。“情”义变化更大,大多数表示情感意义,而且第一次被汉儒引入说《诗》中,这对《诗经》
关键词 汉代 《诗经》研究 志与情 意义
下载PDF
由以《诗》发论 向文本回归-汉代《诗经》学演化轨迹
13
作者 刘立志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175-175,共1页
关键词 汉代 《诗经》学 渊源 考证 汉代《诗经》学及其渊源考证》
下载PDF
汉代碑铭诔文视域下的《诗经》孝行诗
14
作者 何海燕 《杜甫研究学刊》 2022年第3期114-126,共13页
文章从汉代碑铭诔文引《诗经》孝行诗入手,重点探寻碑铭诔文以《诗经》孝行诗为载体所体现出的孝道思想,并借此展现《诗经》孝行诗对汉代孝道教化和传播的意义。碑铭诔文常引《六月》中的“孝友”、《小宛》《宾之初筵》《那》中的“温... 文章从汉代碑铭诔文引《诗经》孝行诗入手,重点探寻碑铭诔文以《诗经》孝行诗为载体所体现出的孝道思想,并借此展现《诗经》孝行诗对汉代孝道教化和传播的意义。碑铭诔文常引《六月》中的“孝友”、《小宛》《宾之初筵》《那》中的“温恭”、《周颂·雍》中的“文母”等词,以褒扬祖先慈孝之德,同时也客观上通过不断举行的祭祀之礼起到了教化子孙的作用。而《凯风》《蓼莪》作为《诗经》中表达孝亲情感最为真挚和热烈的诗,常被碑铭诔文引之以述丧亲之哀情,引用时或两者并举以表达对长辈养育之恩的铭记和深切悼念,或分别引之以赞孝子之感念父母行为。此外,引《诗经》孝行诗言祭祖之孝以承祖德祈福佑,是对《诗经》祭祖诗中德孝意识与收族功用的继承,这是汉代最为崇尚的孝道价值,其以不可磨灭的碑铭文形式反映出来,影响更为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碑铭 诔文 《诗经 孝行诗
下载PDF
汉赋主题与汉代《诗经》学
15
作者 金前文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3年第6期107-110,共4页
汉赋在主题表现上,以"君"为中心,阐述了君德,褒扬了合德之君,对君的失德进行了谏,谏时又极为委婉,采用了"讽谏"的方式。这些特点,都明显地打上了汉代《诗》学的烙印,体现着与汉代《诗经》学的深切关联,是汉代《诗... 汉赋在主题表现上,以"君"为中心,阐述了君德,褒扬了合德之君,对君的失德进行了谏,谏时又极为委婉,采用了"讽谏"的方式。这些特点,都明显地打上了汉代《诗》学的烙印,体现着与汉代《诗经》学的深切关联,是汉代《诗经》学影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赋 主题 汉代《诗经》学
下载PDF
汉赋题材与汉代《诗经》学
16
作者 金前文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12期1-3,共3页
汉赋题材以宫室台榭、田猎、祭祀、乐为主。汉赋取材的这种特点,明显打上了汉代《诗》学的烙印,体现了与汉代《诗经》学的深切关联,是汉代《诗经》学影响的结果。
关键词 汉赋 题材 汉代《诗经》学
下载PDF
简论汉代《诗经》学兴起的学术背景
17
作者 金前文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12年第12期13-16,共4页
先汉儒家在解《诗》传《诗》过程中形成一系列思想方法和注经体式,使《诗经》文本得以进行儒学化解读,并在学术内容和形式上获得表现的手段,从而构成汉代《诗经》学兴起的学术背景。
关键词 汉代《诗经》学 兴起 学术背景
下载PDF
汉代《诗经》学研究的“攀高峰”之作——读评刘立志的《汉代〈诗经〉学史论》
18
作者 陈辽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416-418,共3页
关键词 《诗经》学 汉代 史论 立志 南京师范大学 博士论文 南京大学 苏州大学
下载PDF
简论汉代《诗经》学兴起的思想和社会文化背景
19
作者 金前文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2年第6期108-111,共4页
《诗经》"经"化在先汉完成,为汉代《诗经》学兴起作思想上的准备,构成汉代《诗经》学兴起的思想背景;《诗经》在秦汉之际广泛流传,为汉代《诗经》学兴起准备充分的社会文化条件,构成汉代《诗经》学兴起的社会文化背景。
关键词 汉代《诗经》学 思想背景 社会文化背景
下载PDF
“间距”的解释学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犹家仲 《河池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28-33,共6页
“间距”在伽达默尔的解释学理论中 ,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间距”具有时间、空间、方式等特征。“间距”在解释学理论中造成主体间性的中断 ;是解释的中介 ;为视野融合提供了一个区域 ;在“间距”中 ,本文的意义得到了不断的过滤与... “间距”在伽达默尔的解释学理论中 ,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间距”具有时间、空间、方式等特征。“间距”在解释学理论中造成主体间性的中断 ;是解释的中介 ;为视野融合提供了一个区域 ;在“间距”中 ,本文的意义得到了不断的过滤与展现。本文试从《诗经》的历代解释中对“间距”的作用进行了印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距” 解释学理论 《诗经 伽达默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