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代图像艺术的“四个世界”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宗超 李蕾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1-36,共6页
“汉代图像艺术”系指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壁画、漆画、帛画等艺术样式。现在所见的汉代图像艺术品基本上属于墓葬性艺术,它们所塑造的整个图像系统具有追求和表现时空完整性的特点,在构成上呈现为“四个世界”的天人宇宙模式:天界... “汉代图像艺术”系指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壁画、漆画、帛画等艺术样式。现在所见的汉代图像艺术品基本上属于墓葬性艺术,它们所塑造的整个图像系统具有追求和表现时空完整性的特点,在构成上呈现为“四个世界”的天人宇宙模式:天界、仙界、人间世界和地下世界(幽都)。汉代图像艺术的“四个世界”,在特定图像系统中具有特定的观念意义,其精神意蕴可以说是包容精神、浪漫精神和雄浑博大的盛世气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艺术 汉代图像艺术 图式
下载PDF
论汉代图像的秩序构建 被引量:2
2
作者 练春海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2-106,共5页
汉代社会极为强调秩序,体现于图像中即界格对图像的规范,它在画像中发展经历了许多阶段,从无到有,从显到隐等。不同阶段,不同图像题材其表现形式都会有所区别。理解这一点有助于解读汉代画像中所反映的社会文化等内容。
关键词 汉代图像 秩序 界格 显性 隐性 解读
下载PDF
汉代图像艺术的“四个世界”
3
作者 常淼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第6期98-100,共3页
汉代图像艺术简单地说就是由汉代画像石上图像、壁画图像、画像砖图像、帛画图像、漆画图像共同构成的艺术样式,在汉代图像艺术体系中,呈现出四个世界,表现出天人宇宙模式的艺术表达,即天界、仙界、人界以及地下世界,对汉代图像艺术进... 汉代图像艺术简单地说就是由汉代画像石上图像、壁画图像、画像砖图像、帛画图像、漆画图像共同构成的艺术样式,在汉代图像艺术体系中,呈现出四个世界,表现出天人宇宙模式的艺术表达,即天界、仙界、人界以及地下世界,对汉代图像艺术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重点选择四个世界进行解析,能了解特定图像系统背后所蕴含的精神意蕴,对汉代图像艺术精神内涵形成深层次感知。文章以汉代图像艺术中的四个世界作为研究对象,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探究,仅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图像艺术 四个世界 精神意蕴
下载PDF
汉代图像中的乐舞形象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朱青生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2020年第1期29-31,共3页
文章对北京大学汉画研究所与《北京舞蹈学院学报》共同研究汉画图像的合作项目做了介绍和解释,并探讨了如何进行图像-文献-实物三路交叉研究的方法论方面的设想。
关键词 乐舞研究 汉画 汉代图像 汉代形象 形相逻辑
原文传递
略谈汉代文物中的羊图像——从“约园”中的奇石“瑞羊”说起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宏伟 张宣逸 李国新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22年第8期30-32,共3页
汉代文物中有许多以羊为主题的图像。这些图像既体现了时人的升仙思想、吉祥文化、孝悌观念,也反映了汉代发达的畜牧业。对这些羊图像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 汉代图像 吉祥 祥瑞 约园 瑞羊
下载PDF
汉代地理图像与中国山水画之诞生 被引量:5
6
作者 刘成纪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19,共8页
魏晋以降,中国山水艺术开启了一个逐步"向内转"的通道,经中唐至宋元,最终蜕变为纯然心灵的映像形式。但是,就中国山水画的起源看,它仍奠基于对国家地理山川的实景描绘。认知而不是审美,写实而不是写意,构成了这门艺术得以生... 魏晋以降,中国山水艺术开启了一个逐步"向内转"的通道,经中唐至宋元,最终蜕变为纯然心灵的映像形式。但是,就中国山水画的起源看,它仍奠基于对国家地理山川的实景描绘。认知而不是审美,写实而不是写意,构成了这门艺术得以生成的始点。有汉一代,是中国上古地理图像绘制的成熟期,也是实景图绘向山水艺术的转进期。这一时代的地理图像,以宏阔的天下视野,将国家地理、山川风物一网打尽,为后世的山水画创作确立了基本范式和格局;其经验与想象交并的方式,则为山川实景向审美表达的生成提供了原初背景。据此,考察汉代地图与中国山水画的源流关系,其价值有三:一是确证写实之于中国山水画的本源地位,借此可以将山水画纳入到一个纵贯国史的图像史序列;二是确认汉代上承先秦地图史、下启魏晋山水史的独特位置,将其视为从地理认知向山水审美递变的转折点;三是将山水艺术视为一种广义的地理美学,借此对宋元以来山水画日益虚灵化的取向做出校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地理图像 汉代地图 山水画 地理美学
下载PDF
汉图像中的女性形象考察
7
作者 范银花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43-245,共3页
汉代妇女所从事的劳动和职业范围很广泛,她们凭借着勤劳和智慧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半边天的作用,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留下了活动的影踪。文章通过对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中的女性图像的分析,探讨当时女性生活的实情状况。文章认为,汉代女性... 汉代妇女所从事的劳动和职业范围很广泛,她们凭借着勤劳和智慧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半边天的作用,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留下了活动的影踪。文章通过对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中的女性图像的分析,探讨当时女性生活的实情状况。文章认为,汉代女性并非完全是男性的附庸,在社会生活中,她们仍拥有一定的自主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艺术 汉代图像 女性形象 画像石 画像砖
下载PDF
引导与威仪:汉代仙人持节图像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煜 康轶琼 《中国美术研究》 2022年第2期4-14,共11页
汉代神仙场景中,不论是出现较早的羽人持节形象,抑或东汉以来更为流行的高冠广袍的持节人物形象,其性质皆为仙人。仙人持节图像在全国各大墓葬图像流行的地域主要出现于升仙和神仙场景中,开始位于队伍最前端,具有引导地位,东汉以来更多... 汉代神仙场景中,不论是出现较早的羽人持节形象,抑或东汉以来更为流行的高冠广袍的持节人物形象,其性质皆为仙人。仙人持节图像在全国各大墓葬图像流行的地域主要出现于升仙和神仙场景中,开始位于队伍最前端,具有引导地位,东汉以来更多为仪仗扈从,反映了神仙信仰的世俗化。东汉晚期四川地区流行的持节仙人乘骑神鹿前来帮助墓主夫妇求取仙药和升仙的图像。它们表现的都是汉代社会上的一种普遍观念,只是其中的某些内容在某些地区更为突出和盛行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图像 仙人 持节 升仙
原文传递
一幅西汉伏羲女娲图像
9
作者 田建文 《东方考古》 2021年第1期123-132,共10页
考古学家卫聚贤1928年在山西万泉(今属万荣县)进行考古调查过程中,见到一幅汉代伏羲、女娲图像并刊登于《东方杂志》,但当时没有辨认出来是伏羲和女娲。伏羲属阳在左、女娲属阴处右,两人头后都梳着三根小辫;伏羲主动向前伸手牵住女娲,... 考古学家卫聚贤1928年在山西万泉(今属万荣县)进行考古调查过程中,见到一幅汉代伏羲、女娲图像并刊登于《东方杂志》,但当时没有辨认出来是伏羲和女娲。伏羲属阳在左、女娲属阴处右,两人头后都梳着三根小辫;伏羲主动向前伸手牵住女娲,女娲上身稍微后仰,小臂内屈;下身相互缠绕,到了尾端不是常见的蛇尾状而是惟妙惟肖的人祖;人祖两侧是相向朝中间游动的鱼形精子。三个小图像又向着伏羲、女娲结合部,构成了这幅图像的中心,更能体现“种的蕃衍”,尤其是在人类初始阶段。若然,这一图像尽管是西汉时期的作品,但反映的内容极为古老,甚至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图像 伏羲女娲 人祖 种的蕃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