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0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阳汉代画像石墓分区研究
1
作者 卜友常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17-120,共4页
全国汉代画像石的分布分为五个区,其中南阳汉代画像石属于二区。该区的汉代画像石分布之广,已经超越了南阳的地理范围。其广泛分布于整个南襄隘道,呈现出以南阳市为中心,南北长约400千米,东西宽约150千米的广阔地理空间内。在这个区域内... 全国汉代画像石的分布分为五个区,其中南阳汉代画像石属于二区。该区的汉代画像石分布之广,已经超越了南阳的地理范围。其广泛分布于整个南襄隘道,呈现出以南阳市为中心,南北长约400千米,东西宽约150千米的广阔地理空间内。在这个区域内,画像石也有着诸多差异,即以唐河县湖阳镇为中心的一区、以南阳市宛城区为中心的二区和以方城县城关镇为中心的三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阳汉代画像 考古分区 艺术特征
下载PDF
基于汉代画像元素的现代文创产品设计与实践
2
作者 李含笑 谢智锦 杨思敏 《沈阳文旅》 2024年第7期121-123,共3页
汉代画像,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在当今时代,如何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融入现代设计,创造出既具有现代感又保留传统文化韵味的文创产品,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将从汉代画像的元素分析出发,探... 汉代画像,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在当今时代,如何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融入现代设计,创造出既具有现代感又保留传统文化韵味的文创产品,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将从汉代画像的元素分析出发,探讨其在现代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实践,并展望这类文创产品的市场前景,以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贡献一份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韵味 中国古代艺术 汉代画像 文创产品 现代感 文化遗产 元素分析 市场前景
下载PDF
江苏汉代画像石的内容、特色及历史价值
3
作者 宋艳萍 《江苏地方志》 2024年第2期23-28,共6页
汉画像石的绘刻始于西汉初期,东汉时期达到鼎盛,随着汉王朝的灭亡而淡出历史舞台。就全国范围而言,汉画像石有几个重要分布区域:山东、陕西、四川、河南、江苏等。江苏是汉画像石的重要分布区,以徐州为中心,大致可划分为三个分布圈:徐... 汉画像石的绘刻始于西汉初期,东汉时期达到鼎盛,随着汉王朝的灭亡而淡出历史舞台。就全国范围而言,汉画像石有几个重要分布区域:山东、陕西、四川、河南、江苏等。江苏是汉画像石的重要分布区,以徐州为中心,大致可划分为三个分布圈:徐州市及其周边的铜山、睢宁、新沂、邳州、沛县等县(市、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像 汉代画像 西汉初期 汉王朝 东汉时期 徐州市 江苏
下载PDF
论巴蜀地区汉代画像砖的图像视觉设计艺术
4
作者 吉晨 《巴蜀史志》 2024年第1期112-116,共5页
巴蜀地区汉代画像砖是两汉时期墓室中出土的珍贵的造型艺术和图像视觉设计艺术品,是带有图像设计、文字设计和纹样设计的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建筑构件。两汉时期的画像砖是在传承秦代传统画像砖的基础上,历经创新、继承和发展的艰难过程... 巴蜀地区汉代画像砖是两汉时期墓室中出土的珍贵的造型艺术和图像视觉设计艺术品,是带有图像设计、文字设计和纹样设计的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建筑构件。两汉时期的画像砖是在传承秦代传统画像砖的基础上,历经创新、继承和发展的艰难过程,使画像砖不论在艺术设计造型还是图像制作技艺等方面都得到极大进步和提高,是汉代设计造型艺术重要的视觉表现形式。画像砖和画像石一同被称为“敦煌前的敦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画像 两汉时期 画像 图像制作 建筑构件 巴蜀地区 图像设计 文字设计
下载PDF
汉代画像石的装饰艺术美学价值探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黄芳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8-82,共5页
汉代画像石是我国传统装饰艺术的宝贵遗迹,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生活产生的渊源,它在装饰艺术表现形式上有极高的美学价值,通过独特的构图、鲜明的主题、精湛的技法、华丽的图案等几个方面展现出它的艺术风采。汉代画像石艺术是立... 汉代画像石是我国传统装饰艺术的宝贵遗迹,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生活产生的渊源,它在装饰艺术表现形式上有极高的美学价值,通过独特的构图、鲜明的主题、精湛的技法、华丽的图案等几个方面展现出它的艺术风采。汉代画像石艺术是立足于大众文化立场的装饰形式,它让艺术直接走进平民大众的日常生活,使汉代的平民大众从审美文化实践方面获得了关于艺术的新理解。汉代画像石通俗化、世情化、大众化的艺术本质和美学价值,对后世的装饰艺术及现代艺术都产生了深远的启示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画像 装饰艺术 美术价值
下载PDF
基于汉代画像砖实证材料的进贤冠起源、形制及使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高祥 牛犁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9-138,共10页
进贤冠是汉族男子冠服体系中极具代表性的冠式,其演变与中国古代官员制度的发展相联系。为了研究汉族冠服形象体系中文职官员的进贤形象,文章基于汉代画像砖史料实证汉代进贤冠的起源、形制及使用,有助于推动汉代男子官员形象研究。研... 进贤冠是汉族男子冠服体系中极具代表性的冠式,其演变与中国古代官员制度的发展相联系。为了研究汉族冠服形象体系中文职官员的进贤形象,文章基于汉代画像砖史料实证汉代进贤冠的起源、形制及使用,有助于推动汉代男子官员形象研究。研究指出,进贤冠作为汉代官职体系发展的衍生物,在西汉时期就已存在基础样式,经新政时期完备,在东汉时期趋于成熟。汉代进贤冠独具特色的形制样式及符号表征在传统的各阶级中烙下深刻印记。进贤形象呈现中华文化独特的价值观及礼仪规范,是传统阶级文化的沉淀亦是多维审美趣味的展现,对历代汉族男子的冠服体系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进贤冠 汉代画像 进贤形象 官民阶级 文官体系 礼仪符号
下载PDF
AIGC技术下汉代画像石元素在国潮服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牛森 马紫腾 +2 位作者 房奥博 李阳洋 龙宝儿 《西部皮革》 2024年第13期26-28,共3页
文章分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汉代画像石图案数字化处理与国潮服装设计中的应用。通过高分辨率扫描、深度学习和生成对抗网络等先进技术,从汉代画像石中提取复杂的图案和纹样,并将其应用于现代服装设计。AIGC技术能够显著提升图像处... 文章分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汉代画像石图案数字化处理与国潮服装设计中的应用。通过高分辨率扫描、深度学习和生成对抗网络等先进技术,从汉代画像石中提取复杂的图案和纹样,并将其应用于现代服装设计。AIGC技术能够显著提升图像处理效率和质量,修复后的纹样更加清晰。通过创意设计将其与现代时尚相结合,成功设计出具有汉代文化元素的国潮服装。这些服装不仅保留了传统文化的韵味,也符合当代年轻人的审美需求。结论指出,尽管AIGC技术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生成图像可控性差、难以保留设计师意图等不足,但其在文化传承与现代时尚融合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汉代画像 国潮服装设计 文化传承 现代时尚
下载PDF
汉代画像石上的体育休闲活动研究
8
作者 刘若男 蒋雯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4年第8期28-30,共3页
本文旨在探讨汉代画像石上所描绘的体育活动,通过分析这些图像资料来了解汉代社会的体育文化。论文首先回顾了汉代画像石的历史地位及其艺术价值,随后详细考察了汉代体育活动的种类、功能以及其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通过对不同类别体育... 本文旨在探讨汉代画像石上所描绘的体育活动,通过分析这些图像资料来了解汉代社会的体育文化。论文首先回顾了汉代画像石的历史地位及其艺术价值,随后详细考察了汉代体育活动的种类、功能以及其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通过对不同类别体育活动画像石的分析,本文揭示了汉代体育活动的多样性和普及性,对汉代体育活动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尝试从体育活动的角度理解汉代的社会风貌。本研究的结论不仅为理解汉代的社会生活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现代体育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画像 体育休闲活动 蹴鞠 武舞
下载PDF
浅析河南地区汉代画像石中的西王母图像
9
作者 蔡唤 《今古文创》 2024年第6期83-85,共3页
西王母信仰是我国社会中影响最大的民间信仰之一,汉代画像石中出现大量西王母画像彰显了汉代社会对西王母的崇拜。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西王母图像虽一脉相承,又各有其特色,本文主要以河南地区汉代画像石为例,阐述河南地区汉代画像石与... 西王母信仰是我国社会中影响最大的民间信仰之一,汉代画像石中出现大量西王母画像彰显了汉代社会对西王母的崇拜。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西王母图像虽一脉相承,又各有其特色,本文主要以河南地区汉代画像石为例,阐述河南地区汉代画像石与西王母图像的研究价值,又结合汉代时期西王母形象的变化,分析不同地区西王母图像的差异,从而对河南地区西王母图像的具体特点进行深入剖析,为该地区西王母图像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画像 西王母 图像演变 区域性特征
下载PDF
汉代画像石中的西王母形象研究——以微山县博物馆馆藏西王母画像石为例
10
作者 王蕾 白文明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11期9-12,F0004,共5页
汉代画像石中的西王母形象是中国古代艺术和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围绕西王母在汉代画像石中的形象演变进行深入研究,揭示了其在汉代社会文化和宗教信仰中的重要地位。文章首先对西王母形象的起源和在先秦文献中的记载进行分析... 汉代画像石中的西王母形象是中国古代艺术和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围绕西王母在汉代画像石中的形象演变进行深入研究,揭示了其在汉代社会文化和宗教信仰中的重要地位。文章首先对西王母形象的起源和在先秦文献中的记载进行分析;其次详细考察了汉代画像石中西王母形象的具体表现和演变特征,包括其在服饰、姿态、表情及图案符号方面的变化;最后探讨了西王母形象的历史意义及其对后世的影响。通过这一研究,展现了一个更加生动、多维的西王母形象,为理解汉代以及更广泛的中国古代社会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画像 文化演变 西王母形象
下载PDF
四川博物院馆藏汉代画像砖研究
11
作者 谢雯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14期10-13,共4页
汉代画像砖是四川地区极具特色的文物之一,四川博物院的馆藏品更是备受瞩目。这些画像砖因其丰富的题材、精湛的雕刻技艺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研究汉代社会经济、文化和艺术的珍贵资料。文章对四川博物院馆藏汉代画像砖进行深入研究,... 汉代画像砖是四川地区极具特色的文物之一,四川博物院的馆藏品更是备受瞩目。这些画像砖因其丰富的题材、精湛的雕刻技艺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研究汉代社会经济、文化和艺术的珍贵资料。文章对四川博物院馆藏汉代画像砖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以期让更多人了解这些珍贵文物的价值,感受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博物院 汉代画像 研究
下载PDF
浅析建筑画的构图法——以汉代画像石为例
12
作者 万文星 《剧影月报》 2024年第2期93-94,共2页
汉画像石是汉代的石刻画,“主要用于墓室、墓前祠堂(还应包括墓葬封土中的祠堂)、石阙等墓葬建筑的建造与装饰。它产生于西汉,盛行于东汉,魏晋之际仅有个别实例,故又称汉画像石。”不少汉画像石中有描绘建筑形象,有学者将这种包含建筑... 汉画像石是汉代的石刻画,“主要用于墓室、墓前祠堂(还应包括墓葬封土中的祠堂)、石阙等墓葬建筑的建造与装饰。它产生于西汉,盛行于东汉,魏晋之际仅有个别实例,故又称汉画像石。”不少汉画像石中有描绘建筑形象,有学者将这种包含建筑形象的汉代画像石命名为汉代建筑题材画像石。因为汉代地面木构建筑无存,而汉代建筑题材画像石,却包含有较为直观的汉代建筑形象,所以这种汉代画像石不仅在汉代历史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而且在汉代建筑历史研究,甚至整个中国古代建筑历史研究中,都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因此,众多文物考古学家、建筑学家,都对此做过深入的探讨,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画像 画像 中国古代建筑 汉代历史 建筑学家 汉代建筑 木构建筑 石阙
下载PDF
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美学特征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宗超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3-55,共3页
汉代的画像石与画像砖是汉代独特的造型艺术样式,艺术形式本身体现了鲜明的美学特征,体现在偶像式与情节式的图像组织方式、表达“所知”、“所感”的造型思维、流动如生的乐舞精神,这些特色使其艺术形式上充溢着张力,体现出宏大气魄和... 汉代的画像石与画像砖是汉代独特的造型艺术样式,艺术形式本身体现了鲜明的美学特征,体现在偶像式与情节式的图像组织方式、表达“所知”、“所感”的造型思维、流动如生的乐舞精神,这些特色使其艺术形式上充溢着张力,体现出宏大气魄和浑厚雄强的时代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画像 汉代画像 美学特征
下载PDF
四川出土的十一具汉代画像石棺图释 被引量:21
14
作者 高文 高成英 《四川文物》 1988年第3期17-24,2,共9页
四川汉代画像石,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雕刻精良,著名中外。四川汉代画像石,种类繁多,有汉阙、石棺、石函、崖墓、砖室墓、石室墓之雕刻。石棺是其中的一种。抗日战争时期,四川芦山县出土王晖石棺,郭沫若先生看到拓片后曾写了两... 四川汉代画像石,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雕刻精良,著名中外。四川汉代画像石,种类繁多,有汉阙、石棺、石函、崖墓、砖室墓、石室墓之雕刻。石棺是其中的一种。抗日战争时期,四川芦山县出土王晖石棺,郭沫若先生看到拓片后曾写了两首诗庆贺。不久重庆也出土了石棺。1949年以来,先后出土了一大批石棺,拙著《四川汉代画像石》(巴蜀书社出版)均已收录。本文介绍的是新出土的或以前出土尚未报导过的十一具石棺,即泸州一、二、四、五、九号石棺,南溪一、二号石棺,富顺、合江、高县石棺和彭山三号石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晖石棺 汉代画像 四川 石室墓 芦山县 砖室墓 形式多样 抗日战争时期 郭沫若 崖墓
下载PDF
陕北汉代画像石神话题材 被引量:10
15
作者 孙周勇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72-78,共7页
关键词 西王母 汉代画像 东王公 陕北汉画像 《山海经》 陕北地区 神人合一 伏羲 女娲 题材
下载PDF
略论炎帝神农的传说与汉代画像 被引量:7
16
作者 黄剑华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33-48,共16页
炎帝神农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伟大人物,是原始农业的创始人,还发明了最早的医药等,为远古渔猎时代进化至农耕时代做出了重要贡献,所以备受先民推崇,被尊为三皇之一。后人称颂炎帝神农有八大功绩,将炎帝神农同黄帝轩辕一起称为炎黄... 炎帝神农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伟大人物,是原始农业的创始人,还发明了最早的医药等,为远古渔猎时代进化至农耕时代做出了重要贡献,所以备受先民推崇,被尊为三皇之一。后人称颂炎帝神农有八大功绩,将炎帝神农同黄帝轩辕一起称为炎黄,是华夏民族的共同祖先。汉代已经有了祭祀炎帝神农的活动,而且有专门的祭祀场所,如“神农社”之类。汉代画像中常见有对炎帝神农事迹的描绘,虽然这些事迹具有浓郁的神话传说色彩,却形象而又生动地表达了对炎帝神农的崇敬。现代各地对炎帝神农的纪念活动,便继承了汉代以来的优良传统,将寻根问祖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同时也张扬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所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传说 炎帝神农 三皇五帝 汉代画像 美术考古
下载PDF
汉代画像石彩绘的造型特点与文化内涵 被引量:4
17
作者 郑立君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69-176,共8页
彩绘即敷色是汉代画像石工艺设计的最后一道工序。目前在河南、陕西等省的不同地区出土的不少汉代画像石上零星地残留有红、黑、黄、绿、白等彩绘痕迹。彩绘画像石大多被设计在墓室的墓门、门扉、门槛、横梁、立柱等处。在汉代画像石上... 彩绘即敷色是汉代画像石工艺设计的最后一道工序。目前在河南、陕西等省的不同地区出土的不少汉代画像石上零星地残留有红、黑、黄、绿、白等彩绘痕迹。彩绘画像石大多被设计在墓室的墓门、门扉、门槛、横梁、立柱等处。在汉代画像石上进行彩绘,不是单一的为了装饰画像石、美化墓室建筑,而是有着辟邪、沟通神灵、象征吉祥、喜庆等功能。汉代画像石的彩绘色相、颜料配置等与同时期的墓室壁画、彩绘陶俑、彩绘铜镜等上的色相、颜料的成分构成等是非常相似的。汉代画像石的彩绘对后世民间美术色彩是有影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画像 彩绘 造型特点 艺术思想 文化内涵
下载PDF
汉代画像砖石农耕图像的造型特色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强 《农业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56-158,共3页
我国是世界农业文明发源地之一,中国原始农业的兴起与发展创造了包括汉代画像砖石在内的灿烂辉煌的中华传统艺术。而对汉代画像砖石中农业图像的独特艺术价值至今尚无人专题论及。汉代画像砖石中的远古先民农业生产与生活的鲜活图象其... 我国是世界农业文明发源地之一,中国原始农业的兴起与发展创造了包括汉代画像砖石在内的灿烂辉煌的中华传统艺术。而对汉代画像砖石中农业图像的独特艺术价值至今尚无人专题论及。汉代画像砖石中的远古先民农业生产与生活的鲜活图象其造型别具匠心,是我国传统艺术之瑰宝,蕴涵了独特而深刻的美学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画像砖石 农耕图像 以神写形 形式组合
下载PDF
也论汉代画像石图像的构图方式 被引量:2
19
作者 郑立君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7-120,共4页
在当代,对汉代画像石图像的构图方式的研究,不同学者有着"平面散点布局的方式""分层方式""散点透视法"和"焦点透视法"等阐释。这些构图方式体现的是民间美术的构图法则与思想,汉代民间画师、... 在当代,对汉代画像石图像的构图方式的研究,不同学者有着"平面散点布局的方式""分层方式""散点透视法"和"焦点透视法"等阐释。这些构图方式体现的是民间美术的构图法则与思想,汉代民间画师、民间石刻艺人们的思维方式、对事物的认知、习惯、信仰等应该是汉代画像石图像构图的内在思想方式。研究现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图像的构图方式不能仅从现代中西方绘画的构图理论、法则与方法入手。从民间美术的构图法则与思想角度深入研究汉代画像石图像的构图方式,应该更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画像 图像 民间美术 构图方式
下载PDF
汉代画像石刻中阳乌及蟾蜍造像探疑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力克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7年第6期21-22,共2页
汉代画像石刻中阳乌和蟾蜍的艺术形象,是汉代人思想意识和远古神话传说相结合的产物。汉代画像石刻中三足乌的形象多与日在一起,蟾蜍的形象多与月在一起,并常常出现在同一画面,应有日月共存、阴阳和谐的意思。以三足乌喻太阳,以蟾蜍喻月... 汉代画像石刻中阳乌和蟾蜍的艺术形象,是汉代人思想意识和远古神话传说相结合的产物。汉代画像石刻中三足乌的形象多与日在一起,蟾蜍的形象多与月在一起,并常常出现在同一画面,应有日月共存、阴阳和谐的意思。以三足乌喻太阳,以蟾蜍喻月亮,这是三足乌和蟾蜍在当时所表达的最一般含义。阳乌和蟾蜍足数的确定,主要可能是受到了数字崇拜和阴阳和谐思想中"阳三阴四,位之正也"观念的影响。它说明了任何一个时代的民族绘画艺术,都不可能摆脱它所产生的那个时代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画像石刻 三足乌 蟾蜍 数字崇拜 阴阳和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