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纬书与汉代美学
1
作者 聂春华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46-149,共4页
纬书以"气"作为沟通天人关系的介质,形成了带有气化感应色彩的美学思想;纬书有大量谈论诗歌和音乐的内容,对诗歌和音乐的起源、创作心理和社会功能均有独到的看法;纬书对身体异相的描述与汉代大一统政制的出现相关,有着较为... 纬书以"气"作为沟通天人关系的介质,形成了带有气化感应色彩的美学思想;纬书有大量谈论诗歌和音乐的内容,对诗歌和音乐的起源、创作心理和社会功能均有独到的看法;纬书对身体异相的描述与汉代大一统政制的出现相关,有着较为浓厚的庙廊气息的美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纬书 汉代美学 天人感应
下载PDF
新美学史范式下的汉代美学
2
作者 席格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6年第12期19-23,共5页
在中国美学史的研究与书写中,汉代美学长期处于薄弱环节。依据美学史的研究范式,其原因有二:汉代艺术与非艺术界线的模糊、知识系统内容区分的含混,以及思想家理论抽象思维的不足,与美学作为艺术哲学的界定之间存在错位;汉代美学发展的... 在中国美学史的研究与书写中,汉代美学长期处于薄弱环节。依据美学史的研究范式,其原因有二:汉代艺术与非艺术界线的模糊、知识系统内容区分的含混,以及思想家理论抽象思维的不足,与美学作为艺术哲学的界定之间存在错位;汉代美学发展的非同一性,与美学史书写的启蒙史观之间存在错位。基于此,《中国美学经典·汉代卷》通过艺术哲学向文化哲学的位移,和从中国美学自身特征出发对启蒙史观的调整,得以形成新的中国美学史研究范式并介入两汉历史,从而为还原汉代美学的本来面目提供了可能。该书运用新美学史范式重新建构了汉代美学史料体系,展现了汉代美学的多元性、丰富性与敞开性,凸显了汉代美学在中国美学发展史上的独特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美学 美学理论 美学史观 美学史料 中国美学
下载PDF
汉代美学思想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启示--以马王堆刺绣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唐朝晖 包玲 《西部皮革》 2022年第14期137-139,共3页
汉代美学及其在艺术中的表现,影响了之后千年之久的中国文人美学思想。汉代社会所呈现的“外儒内道”的特质,使人的价值有所关注和上升,使汉代的“以人为本”的美学思想得以发展,因此我们需要借鉴与传承,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分析汉代... 汉代美学及其在艺术中的表现,影响了之后千年之久的中国文人美学思想。汉代社会所呈现的“外儒内道”的特质,使人的价值有所关注和上升,使汉代的“以人为本”的美学思想得以发展,因此我们需要借鉴与传承,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分析汉代马王堆刺绣发展历史,以天人合一、神秘浪漫、阴阳二元、祥瑞思想等多个角度分析了汉代以人为本的美学思想,再结现代以人为本的角度评析马王堆刺绣纹样在当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和表达,结合时代的发展以寻求变革及创新为现代平面设计提供一些启示和新的发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美学 马王堆 刺绣纹样 平面设计
下载PDF
汉代美学影响下的服装设计研究——以汉画像石为例
4
作者 李萌萌 厉谦 《化纤与纺织技术》 2022年第2期135-137,共3页
汉代是中国艺术美学发展的过渡阶段,不但各种艺术形式大放异彩,而且各种艺术美学理论也获得了重大发展。文章首先以汉画像石为样本探析汉代美学的基本面貌,其次将汉代美学的基本特质移植到服装设计当中,对汉代美学特质在服装设计当中的... 汉代是中国艺术美学发展的过渡阶段,不但各种艺术形式大放异彩,而且各种艺术美学理论也获得了重大发展。文章首先以汉画像石为样本探析汉代美学的基本面貌,其次将汉代美学的基本特质移植到服装设计当中,对汉代美学特质在服装设计当中的应用方式进行研究,供相关人士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美学 汉化石像 服装设计
下载PDF
汉代漆物的文化品格:美学的视角
5
作者 潘天波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9-137,共9页
在中华漆物史上,汉代漆物是中华物质文化谱系中的重要支脉。它不仅谱写和演绎了汉代辉煌的器物文化史,还为世界输出独特的艺术精品与美学思想,并形成了卓然而立于中华文化巨峰上的文化品格。汉代漆物蕴含“守约以治广”“煌煌盛美”“... 在中华漆物史上,汉代漆物是中华物质文化谱系中的重要支脉。它不仅谱写和演绎了汉代辉煌的器物文化史,还为世界输出独特的艺术精品与美学思想,并形成了卓然而立于中华文化巨峰上的文化品格。汉代漆物蕴含“守约以治广”“煌煌盛美”“规天矩地”“自然相生”“致用为本”等高贵的文化品格,它们贯穿于汉代造物及中华文化品格之中。这些具有典型性的造物品格既是汉代漆物的品格,又是汉代文化及中国传统美学的品格,为中华文化品格的最终形成注入了独特的美学思想与秉性,也为铸就中华工匠美学品格提供了卓绝的汉代漆物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漆物 汉代美学 文化品格 中华文明
下载PDF
汉代贵族爵级的女性服饰美学与仪制
6
作者 常春乐 楚艳 《服装设计师》 2023年第8期30-34,共5页
文章在汉代贵族爵级(仪服同列侯爵位及以上)女性服饰的色彩、形制、配饰的美学和仪制方面,依据《后汉书·舆服志》、《新定三礼图》和现有的学术成果进行整理、分析和研究,总结出贵族爵级女性的多种服饰的等级规律。
关键词 汉代贵族服饰 汉代服饰美学 汉代服饰仪制 汉代女性服饰
下载PDF
简朴之美、静极之动与神采之韵——探索汉代美学思想与视觉艺术表现 被引量:5
7
作者 曾肃良 《西北美术(西安美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5-17,共3页
汉代美学思想及其在艺术中的表现,影响了之后千年之久的中国文人美学思想。汉代社会所呈显的"外儒内道"的特质,发展出一种庄重、简朴、静定与优雅的艺术表现。本文从以自然为尚、以形写神、简约与朴质为尚、气韵生动等多个角... 汉代美学思想及其在艺术中的表现,影响了之后千年之久的中国文人美学思想。汉代社会所呈显的"外儒内道"的特质,发展出一种庄重、简朴、静定与优雅的艺术表现。本文从以自然为尚、以形写神、简约与朴质为尚、气韵生动等多个角度分析了汉代的美学思想,以期将汉代美学与21世纪中国美学的重建相结合,使得中国传统美学在21世纪新美学中发扬光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美学 外儒内道 汉代艺术
原文传递
中西美学史上第一次视点转移初探
8
作者 张辉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6期92-96,共5页
关键词 汉代美学 古代美学 视点转移 美学 古罗马时期 艺术理论 希腊美学 美学思想 希腊化时期 先秦美学
下载PDF
祥瑞:汉代天人观念的意象表现
9
作者 陆纪君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7-76,共10页
祥瑞是先秦两汉学术研究的重要问题。祥瑞基于汉代“天人”观念正式生成,其作为“意象”应释为“天人意象”。从汉代历史看,祥瑞意象全面表现于当时社会的时间、空间、礼仪三个维度:第一,祥瑞意象是汉代时间即历史叙述的主要标识,这使... 祥瑞是先秦两汉学术研究的重要问题。祥瑞基于汉代“天人”观念正式生成,其作为“意象”应释为“天人意象”。从汉代历史看,祥瑞意象全面表现于当时社会的时间、空间、礼仪三个维度:第一,祥瑞意象是汉代时间即历史叙述的主要标识,这使汉代历史具有想象与审美的特点;第二,祥瑞意象在汉代空间经验中既涉及平行维度(都城选址、宫殿命名、结构装饰等),又涉及垂直维度,即通过高台建筑与郊祀诗呈现祥瑞意象在“天”“人”之间的游移性;第三,祥瑞意象贯穿汉代封禅礼过程和朝贡体系,建构了当时社会灵光辉映的天下观念。据此可以看到,一个以祥瑞意象为主题的汉代美学时空最终得以呈现,这不仅有助于汉代美学研究真正成为与其时代精神更相匹配的形式,同时也为洞察魏晋南北朝以及后来美学思想的演变提供了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祥瑞 意象 汉代美学 中国美学
下载PDF
试论王充的美学思想
10
作者 李贵 程惠民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1期31-36,共6页
汉代美学,是中古美学思想发展的思想前孕,而王充的美学思想是这一前孕期最动听的胎音!然而,目前我国学术界对王充的美学思想并没有给以足够的重视。一王充的全部美学思想的中心在于阐述“真”与“美”的统一。他在“对作篇”中对自己写... 汉代美学,是中古美学思想发展的思想前孕,而王充的美学思想是这一前孕期最动听的胎音!然而,目前我国学术界对王充的美学思想并没有给以足够的重视。一王充的全部美学思想的中心在于阐述“真”与“美”的统一。他在“对作篇”中对自己写作“论衡”的意图和动机作了这样的说明:是故“论衡”之造也,起众书并失实,虚妄之言胜真美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思想 王充 真美 论衡 汉代美学 虚妄 自然美 美与真 文学作品 思想感情
下载PDF
董仲舒“祥瑞”思想的美学诠释
11
作者 陆纪君 《衡水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55-59,共5页
“祥瑞”是董仲舒“天人感应”体系中的一个交接点,具有丰富的美学阐释空间。首先,就自身来看,“祥瑞”的自然性使其与人文性的“图谶”和“符箓”有别,它的强自然可感性使得形象思维发达的古人得以亲切接近并赋予其象征意义;然后,就基... “祥瑞”是董仲舒“天人感应”体系中的一个交接点,具有丰富的美学阐释空间。首先,就自身来看,“祥瑞”的自然性使其与人文性的“图谶”和“符箓”有别,它的强自然可感性使得形象思维发达的古人得以亲切接近并赋予其象征意义;然后,就基础来看,董仲舒系统阐述的以“气”为介质的“天人感应”哲学体系是“祥瑞”得以成立的哲学基础;最后,就宏观来看,“祥瑞”的产生与汉代国家政治有着密切联系,它为服务汉代大一统政治而产生,并广泛地体现在有汉以来的文学艺术作品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祥瑞 天人感应 汉代美学
下载PDF
浅析“素纱褝衣”背后的艺术与文化价值
12
作者 李欣 《纺织报告》 2020年第6期121-122,共2页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褝衣是迄今世界上现存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制作工艺最精、最轻薄的一件衣服。体现了汉代工匠高超的丝织工艺技能,同时,其独特的素衣之美也折射出两千多年前汉朝先人简朴优雅与浪漫玄想并存的美学观念。文章将从...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褝衣是迄今世界上现存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制作工艺最精、最轻薄的一件衣服。体现了汉代工匠高超的丝织工艺技能,同时,其独特的素衣之美也折射出两千多年前汉朝先人简朴优雅与浪漫玄想并存的美学观念。文章将从素纱褝衣的发现、名称缘由、复原工艺、穿戴方式以及体现的素衣之美等几个方面浅析素纱褝衣暗含的艺术与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纱褝衣 丝织工艺 汉代美学
下载PDF
“形神论”视角下的汉画像石《牛耕图》
13
作者 张愐 《美术教育研究》 2018年第23期25-27,共3页
"形神论"长期影响中国美学思想的发展,它是关于心物关系和身心关系的重要理论。进入汉代后,艺术家将"形神论"的理念运用到艺术创造中,给艺术创造赋予了独特的神韵,具有独特的创新和美学价值。受"形神论"... "形神论"长期影响中国美学思想的发展,它是关于心物关系和身心关系的重要理论。进入汉代后,艺术家将"形神论"的理念运用到艺术创造中,给艺术创造赋予了独特的神韵,具有独特的创新和美学价值。受"形神论"影响的美学上的形神观也同样体现在汉画像石之中。汉画像石作为汉代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揭示出汉代人的美学观念。《牛耕图》作为汉画像石的代表作之一,也同样具有独特的形神表现与艺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石 形神论 牛耕图 汉代美学
下载PDF
汉晋之间:中国美学从宗经向尚艺的转进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成纪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7-148,207,共23页
汉代美学研究涉及黄老、儒家以及道教、佛教诸方面,但构成其主干的仍是儒家。汉代儒家美学,在先秦和魏晋之间处于变而未变之局。就其不变而言,它接续了西周以降的礼乐传统;就其变而言,则一方面将这一传统发扬光大,另一方面因一系列命题... 汉代美学研究涉及黄老、儒家以及道教、佛教诸方面,但构成其主干的仍是儒家。汉代儒家美学,在先秦和魏晋之间处于变而未变之局。就其不变而言,它接续了西周以降的礼乐传统;就其变而言,则一方面将这一传统发扬光大,另一方面因一系列命题的变异而衍生出新方向。这些命题主要指儒家的经、文、艺,分别形成经学美学、文学美学和艺术美学。其中,经学美学是最大宗,主要涉及儒家六经本身的美学特性及汉儒在相关阐释中的新变;文学美学指文学从知识性概念固化为制度性概念,并因审美因素的漫溢而成为具有现代特性的文学;艺术美学则主要涉及儒家对"经"、"艺"关系的认识以及艺术从六经之艺向一般艺术的延伸。经、文、艺三位一体,构成了汉代美学的主体框架。从汉晋历史看,这一框架并没有因汉王朝的灭亡而失效,而是仍以顺延形式对后世美学形成统摄和纵贯。这项研究意在表明三点看法:一是汉代在中国美学史中的地位必须重估;二是中国美学在两汉与魏晋之间的连续性大于断裂性;三是解决目前美学史研究的偏至有赖于美学史观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美学 经学 文学 艺术
原文传递
Exploring Chinese Experimental Literary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of Latin American Magic Realism into Modern Chinese
15
作者 Meng Ji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5年第3期355-363,共9页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develop useful 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s to advance the understanding of experimental Chinese literary translation. This will be based on an empirical corpus-based study of two mo...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develop useful 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s to advance the understanding of experimental Chinese literary translation. This will be based on an empirical corpus-based study of two modern Chinese versions of Gabriel Garcfa Marquez's 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 The case study reveals that in translating linguistic events, textual features and cultural phenomena that are unknown to the target audience, for example, magical realism, into Chinese, translators may adopt a range of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nd tactics that lead t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genre of the translation and the corre- sponding genre in the target language. New linguistic expressions and writing techniques introduced by experimental literary translation will either be normalised by existing writing conventions or be accepted by the target readership which in turn will expand and enrich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cultural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pus-based translation studies Spanish/Chinese translation Experimental literary translation - Translation research methodologie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