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谶纬主体是“去秦承周,复三代之治”的汉儒版新经学 被引量:1
1
作者 葛志毅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5-99,共15页
谶纬主体承载着汉儒"去秦承周,复三代之治"的政治学术理想。为实现此理想,汉儒利用谶讳神化孔子,并利用它以牵合附会的形式附益六经。为神化孔子,《公羊》家提出孔子作《春秋》为汉制法说,此说满足了汉朝统治者论证其政治法... 谶纬主体承载着汉儒"去秦承周,复三代之治"的政治学术理想。为实现此理想,汉儒利用谶讳神化孔子,并利用它以牵合附会的形式附益六经。为神化孔子,《公羊》家提出孔子作《春秋》为汉制法说,此说满足了汉朝统治者论证其政治法统合法性的愿望,但却导致《春秋》学以至全部经学谶纬化的结果,形成谶纬化今文经学体系。历来多指斥谶纬导致此体系诬妄荒诞之弊,却鲜能充分估价其所致形式上的系统性特征。即其以经、纬一体的形式,真正实现由经、纬结合而成的经学体系之系统性特征。此外,往昔多忽略的是,此谶纬化今文经学乃汉学象数学代表,乃汉代学术思维水平的典型标征,由此可看清汉代象数思维方式与魏晋玄学哲理化取向之间,在发展转换关系上的逻辑合理性。谶纬化今文经学之性质实相当于汉儒版新经学,汉儒企望有一部可与六经并列比肩,且可反映皇汉盛美之治的新经书出现,谶纬化今文经学在某种意义上使之得以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谶纬 孔子为汉制法 《公羊》家 谶纬化今文经学 汉儒版新经学
下载PDF
《秦风·蒹葭》与秦都雍城地理环境研究
2
作者 徐彦峰 田亚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36-41,48,共7页
《蒹葭》一诗在《秦风》中有着独特的地位,但此诗所指不确,使得诗歌解读颇为困难。然而此诗存在着很多地理地貌描写,或可借此作为破解此诗的钥匙。随着考古对于秦都雍城的发现与复原,使得《蒹葭》诗所描写的地理地貌特点得到有力印证,... 《蒹葭》一诗在《秦风》中有着独特的地位,但此诗所指不确,使得诗歌解读颇为困难。然而此诗存在着很多地理地貌描写,或可借此作为破解此诗的钥匙。随着考古对于秦都雍城的发现与复原,使得《蒹葭》诗所描写的地理地貌特点得到有力印证,在此基础上可以给出《蒹葭》创作的时间范围。雍城时期对于秦人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也是秦人崛起的关键时期,结合历史与诗歌体现的意境,或为秦人崛起的研究提供一些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蒹葭》 汉儒经学 雍城 河流地貌 秦人精神
下载PDF
《毛诗正义》中的《周颂》“作者”
3
作者 张箫杨 《中国诗歌研究》 2024年第1期123-143,共21页
《毛诗正义》关于《周颂》“诗人(作者)述其事而作此歌”的阐释,不同于《诗序》和郑玄笺,凸显了“作者”的创作主体作用,构拟出“观政—感政”的颂诗创作机制,并将“作者”的“主意”与“便文”作为重要的阐释策略。《毛诗正义》通过疏... 《毛诗正义》关于《周颂》“诗人(作者)述其事而作此歌”的阐释,不同于《诗序》和郑玄笺,凸显了“作者”的创作主体作用,构拟出“观政—感政”的颂诗创作机制,并将“作者”的“主意”与“便文”作为重要的阐释策略。《毛诗正义》通过疏解汉儒基于仪式功能的阐释而将之转化为作者创作机制,反映出经学阐释中历时的注疏传统与共时的文化语境、时代政治的相互作用。从所处时代文化语境的作者观念出发,在国家意识形态建构的框架之下,将《周颂》“作者”建构为“太平德洽”理想时代的理想“诗人”,体现出借由经典阐释的权威性建立现实规范性的意图,正符合《毛诗正义》作为经学教科书的编纂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诗正义》 《周颂》 汉儒经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