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剧百年研究史:历史、现状与反思 被引量:6
1
作者 陈志勇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7-22,共6页
汉剧是湖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剧种之一,它的研究已经走过百年的历史。汉剧研究虽然在汉剧史、音乐形态、表演艺术、创作与改革研究以及史料的汇编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但与汉剧的地位并不相称,故而应在薄弱处发力。强化汉剧形成史的研... 汉剧是湖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剧种之一,它的研究已经走过百年的历史。汉剧研究虽然在汉剧史、音乐形态、表演艺术、创作与改革研究以及史料的汇编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但与汉剧的地位并不相称,故而应在薄弱处发力。强化汉剧形成史的研究和此期相关文献的发掘;着力汉剧地域文化特征的研究;极力促进文化艺术系统与高校系统学者的合作,撰写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汉剧史,是今后汉剧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剧 汉剧史 汉剧研究 汉剧形成 地域文化
下载PDF
明末清初“楚调”的兴起及其声腔的衍化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志勇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8-27,共10页
明万历间袁中道《游居杮录》记载了沙市新兴的戏曲声腔"楚调"。楚调并不是流行此地的青阳腔、弋阳腔或四平腔的别称,而是具有独立品格的一种戏曲"新声"。楚调广泛流传,经过清前期与秦腔、昆腔等"时调"的... 明万历间袁中道《游居杮录》记载了沙市新兴的戏曲声腔"楚调"。楚调并不是流行此地的青阳腔、弋阳腔或四平腔的别称,而是具有独立品格的一种戏曲"新声"。楚调广泛流传,经过清前期与秦腔、昆腔等"时调"的相互融合,至清中叶实现了与西皮调的合流,演化为皮黄声腔。楚调的名称逐步淡出,转而被称为"汉调"、"黄腔"。新的汉调成为汉剧、京剧等皮黄剧种的艺术母体。探寻楚调的源起及其早期形态,对于声腔史、剧种史及明清戏曲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调 汉调 皮黄声腔 声腔衍化 汉剧史 京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