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庠序之美 弘儒教之风——前秦政权的汉化教育及其历史原因 被引量:1
1
作者 赵跟喜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6-49,共4页
在民族融合的历史潮流和家族、政权的发展需要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前秦政权在苻坚统治时期,采取了广立学校、礼聘儒生、择优取士等一系列汉化教育措施,使永嘉之乱后"经沦学废"的北方又一次出现了儒学复苏的局面。虽然由于种... 在民族融合的历史潮流和家族、政权的发展需要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前秦政权在苻坚统治时期,采取了广立学校、礼聘儒生、择优取士等一系列汉化教育措施,使永嘉之乱后"经沦学废"的北方又一次出现了儒学复苏的局面。虽然由于种种原因,苻秦政权最终未能实现一统华夏的梦想,但是苻坚等人采取的崇儒兴学等一系列汉化措施,对于缓和民族矛盾、促进民族融合起到了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今天仍然值得借鉴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秦 苻氏 汉化教育 崇儒兴学 历史原因
下载PDF
喜读《西藏教育五十年》
2
作者 苏和平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2-83,共2页
关键词 《西藏教育五十年》 内容体系 特点 前瞻性 寺院教育 汉化教育 书评
下载PDF
功业盖棺有定评 名山依旧惹纷纭——乾隆帝御制诗文成因探论
3
作者 陈圣争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64-72,共9页
乾隆帝一生制作了庞大数量的诗文,原本期望会成为艺林佳话,但在清朝灭亡后却逐渐湮没无闻,甚至因代笔、叠韵等问题而多被诟病。然而,若不深究乾隆帝这一行为背后的原因或动机,则难以理解御制诗文的作用和意义。实则是他的教育经历、结... 乾隆帝一生制作了庞大数量的诗文,原本期望会成为艺林佳话,但在清朝灭亡后却逐渐湮没无闻,甚至因代笔、叠韵等问题而多被诟病。然而,若不深究乾隆帝这一行为背后的原因或动机,则难以理解御制诗文的作用和意义。实则是他的教育经历、结习、功业心态、权威意识等因素促使他制作了庞大数量的御制诗文,这对于深入理解和研究乾隆帝的思想、心态及乾嘉时期的一些文学现象有不少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帝 御制诗文 汉化教育 功业心态 权威意识
下载PDF
文韬武略蓝鼎元
4
作者 文之 《炎黄纵横》 2009年第4期46-48,共3页
蓝鼎元是清朝一位文武双全的朱子学者。清统一台湾后,他随军入台,出入军府,筹划军机,倡导兴学;回到大陆后,又在普宁、潮阳明正学、毁淫祠、树新风,为朱子儒学的传播做出重要贡献。
关键词 蓝鼎元 台湾 鹿洲 朱一贵起义 澎湖 汉化教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