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近代条约体系视野探析中朝宗藩关系嬗变
1
作者 于恩鹏 《兰台内外》 2023年第5期67-69,共3页
19世纪初,东西文明冲突和东亚国际秩序变动之际,中国传统华夷体系面临条约体系的严峻挑战。明治维新不久,日本强迫朝鲜签订《江华岛条约》,企图不承认中朝宗藩关系,以便解除称霸亚洲的绊脚石。朝鲜“壬午兵变”后,日本迫使朝鲜签订《济... 19世纪初,东西文明冲突和东亚国际秩序变动之际,中国传统华夷体系面临条约体系的严峻挑战。明治维新不久,日本强迫朝鲜签订《江华岛条约》,企图不承认中朝宗藩关系,以便解除称霸亚洲的绊脚石。朝鲜“壬午兵变”后,日本迫使朝鲜签订《济物浦条约》,巩固其经济垄断地位。清政府为了应对日本挑衅,同朝鲜签订《中朝水路通商章程》,并明文规定其“属邦”地位。然而,日本巧妙利用“甲申政变”,先后与朝、清签订《汉城条约》和《天津条约》,对朝鲜问题上获取与清朝同等地位。甲午战争后,日本通过《马关条约》逼迫清政府终止中朝藩属关系。本文以上述几个主要条约为线索,阐明了清末中朝宗藩关系演进和嬗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物浦条约 中朝水路通商章程 汉城条约 天津条约 马关条约
下载PDF
论李鸿章同伊藤博文的三次会晤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学照 《近代中国》 1995年第1期138-153,共16页
李鸿章和伊藤博文是甲午中日战争双方的当事人,也是19世纪中日近代化运动的突出代表。他们在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有过三次会晤。
关键词 伊藤博文 甲午中日战争 李文忠公全集 日本近代化 马关 中日关系发展 北洋海军 汉城条约 变法运动 兴办铁路
下载PDF
论近代日本大陆政策的形成及其特点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巍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CAS 1989年第2期64-75,共12页
日本历史步入近代以来,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进行侵略扩张,妄图以亚洲霸主的地位在亚洲与欧美列强争夺势力范围,建立以日本为中心的世界帝国。从1868年至1945年,是日本大陆政策形成、发展、膨胀以至消亡的历史。追本溯源,我们重温日本大... 日本历史步入近代以来,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进行侵略扩张,妄图以亚洲霸主的地位在亚洲与欧美列强争夺势力范围,建立以日本为中心的世界帝国。从1868年至1945年,是日本大陆政策形成、发展、膨胀以至消亡的历史。追本溯源,我们重温日本大陆政策的形成过程,可以抓住大陆政策的实质,也就能够理解为什么近代日本的历史是由“血与火”的战争线条勾勒而成的道理。近代以来,中国不断遭到欧美列强的侵略,日本作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带有明显的军事封建主义色彩,①其对中国的侵略程度尤为残酷,危害是直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大陆政策 近代日本 侵略扩张 欧美列强 大久保利通 西乡隆盛 明治政府 吉田松荫 汉城条约 日本历史
下载PDF
日本与中法战争 被引量:3
4
作者 钟康模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38-43,共6页
一八八三年十二月,法国侵略军大举进犯中越边境,中法战争爆发。西方列强出于对中国的掠夺和侵略,都不希望清朝获胜。因为“中国的任何胜利,一般说来都会对欧洲人产生严重的后果”。但由于各自在中国所处地位的优劣和政治、经济利益的不... 一八八三年十二月,法国侵略军大举进犯中越边境,中法战争爆发。西方列强出于对中国的掠夺和侵略,都不希望清朝获胜。因为“中国的任何胜利,一般说来都会对欧洲人产生严重的后果”。但由于各自在中国所处地位的优劣和政治、经济利益的不同,它们对中法战争所持的立场、态度也不尽一样。德法是世仇,而英法在埃及问题上矛盾重重,所以英德两国“眼看法国从事一场代价高昂的战争,内心并不难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申政变 矛盾重重 汉城条约 英法 《天津条约 中越边境 英德 伊藤博文 镇南关大捷 巴夏礼
下载PDF
谋夺东北 魂断东北(下)——被击杀在中国东北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
5
作者 周力 《共产党员》 2016年第2期54-55,共2页
从"开国论"看,伊藤博文是日本近代文明的推动者;从建立立宪制度看,伊藤博文是日本近代法制社会的奠基人;但从日本侵华的大陆政策看,他又是一个军国主义者,是侵华侵朝的罪魁元凶。出任首相颁布宪法伊藤博文至关重要的第二次出洋考察,是... 从"开国论"看,伊藤博文是日本近代文明的推动者;从建立立宪制度看,伊藤博文是日本近代法制社会的奠基人;但从日本侵华的大陆政策看,他又是一个军国主义者,是侵华侵朝的罪魁元凶。出任首相颁布宪法伊藤博文至关重要的第二次出洋考察,是1882年3月带队专赴欧洲考察宪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藤博文 日本首相 近代文明 法制社会 大陆政策 国论 汉城条约 江华岛事件 吉田松阴 德富苏峰
下载PDF
略论中法战争之军事成败 被引量:3
6
作者 何平立 《军事历史研究》 1988年第3期60-66,共7页
1883—1885年的中法战争在中国近代军事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清军在此战争中取得了一些胜利,然而战争的最终结局却是清廷屈辱议和,故历来史著教材皆称这场中法战争,是中国“不败而败”与法国“不胜而胜。”笔者认为,综合当时双... 1883—1885年的中法战争在中国近代军事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清军在此战争中取得了一些胜利,然而战争的最终结局却是清廷屈辱议和,故历来史著教材皆称这场中法战争,是中国“不败而败”与法国“不胜而胜。”笔者认为,综合当时双方的战场的军事形势和战略目的进行客观辨证地认真研究分析,那么得出的结论就并非如此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茹费理 巴德诺 法军 最终结局 战略目的 顺化条约 关前隘 宗藩关系 马江战役 汉城条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