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语大字典》《中华字海》义阙疑难字例释
1
作者 柳玉宏 丁玉彬 《语文学刊》 2024年第4期47-51,共5页
文章以杨宝忠先生“形音义用序五者互相求”的疑难字考释方法为指导,对《汉语大字典》《中华字海》中收录的“■”“■”“■”“■”等四个义阙疑难字进行考释,认为“■”为“虖”的讹字,“■”为“胡”的讹字,“■”为“弼”的讹字,... 文章以杨宝忠先生“形音义用序五者互相求”的疑难字考释方法为指导,对《汉语大字典》《中华字海》中收录的“■”“■”“■”“■”等四个义阙疑难字进行考释,认为“■”为“虖”的讹字,“■”为“胡”的讹字,“■”为“弼”的讹字,“■”为“梁”的增旁分化字。对这些义阙疑难字进行考释,具有多方面的意义:一是可以将这些义阙疑难字与其正字进行沟通并对其进行合理归部;二是可以纠正前贤在沟通这些义阙疑难字时的疏误;三是可以为汉字整理与规范贡献自己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大字典》 中华字海》 义阙疑难字 以音考字
下载PDF
近世日本“中华”概念的异化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子青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8-102,共15页
汉字"中华"一词在当代日本有着与中国很不相同的意涵。这种差异是在日本近世时期出现的。之前,日本知识界曾以"中华"自诩,对中国文化有着深深的仰慕和认同。近世思想家却狂热地抬高本土文化的地位,持续地将对"... 汉字"中华"一词在当代日本有着与中国很不相同的意涵。这种差异是在日本近世时期出现的。之前,日本知识界曾以"中华"自诩,对中国文化有着深深的仰慕和认同。近世思想家却狂热地抬高本土文化的地位,持续地将对"中华"的认同和褒扬向着异化和贬损的方向扭转。但做到这一点需要一个过程。山鹿素行以与中国争夺"中华"的荣耀并与中国对抗为己任,"私意论"者和徂徕学派也通过各自的论证表明日本乃原本"中华"的代表,而比早已退去"中华"本色的中国更有文明优势;国学者则进了一步,径直利用本土神道资源贬斥"中华"概念,将之视为"中国人的自尊之辞";而兰学者则根据近代西方知识体系,有意地构建起对中国文化的对抗机制,将"中华"一词的含义解释为中国人的妄自尊大。随着近代神(皇)国思想和洋学思想的盛行,这种理解成为日本语境中通行的意涵。至此,近世思想家似乎撇清了自己与"中华"一词的干系,使它最终异化成了专门指称他者中国的概念。不过,洋学者把日本自诩为"文明开化",把"中华"打入"野蛮愚昧"的做法,最终无法表明真正逃脱了华夷观念之末流的命运。透过"中华"含义的这场异变,不仅可以看清近世日本文化主体意识是如何畸形崛起的,更可以体会到近代日本国族意识是怎样膨胀并最终导致东亚国际关系发生历史性异动的内在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中华” 近世日本 山鹿素行 国学者 兰学者
下载PDF
《可洪音义》与大型字典编纂 被引量:3
3
作者 韩小荆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3-66,共4页
《可洪音义》是一部辨析手写佛经中的俗讹难字的大型佛经音义,本文以《汉语大字典》、《中华字海》为例,从订补已有训释、考释疑难僻字等七个方面举例说明其对大型字典编纂的作用。
关键词 《可洪音义》 《汉语大字典》 中华字海》
下载PDF
《可洪音义》与疑难俗字考辨
4
作者 韩小荆 《励耘语言学刊》 2005年第2期68-83,共16页
本文主要利用《可洪音义》作为依据对《汉语大字典》和《中华字海》中的三十来个疑难俗字进行了考辨,并纠正了旧辞书注释方面的一些错误。
关键词 《可洪音义》 《汉语大字典》 中华字海》 疑难俗字
下载PDF
疑难字考释补遗十则
5
作者 张青松 《惠州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81-85,共5页
文章在张涌泉《汉语俗字丛考》与杨宝忠《疑难字考释与研究》等论著的基础上,对《汉语大字典》、《中华字海》中的十个疑难字——(?)、(?)、(?)、諿、(?)、(?)、(?)、(?)、(?)、(?)进行了考释,并纠正了旧辞书中的一些错误。
关键词 《汉语大字典》 中华字海》 疑难字 异体字
下载PDF
当代大型字书《口部》疑难字新考
6
作者 杨宝忠 王亚彬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1-87,共7页
利用"形用义音序五者互相求"考字方法,对《汉语大字典·口部》《中华字海·口部》收录的部分疑难字进行了考释。认为"(口攴)(吱)" "㕽" "(口似)" "呮""■(■)"&quo... 利用"形用义音序五者互相求"考字方法,对《汉语大字典·口部》《中华字海·口部》收录的部分疑难字进行了考释。认为"(口攴)(吱)" "㕽" "(口似)" "呮""■(■)""(噞刃)""(口妳)""■""(口蔡)""■""■"皆佛经文献音译字,无实义,《龙龛》收录此类"口边字"多有脱离佛经文献而援引字书、韵书为之说解,致使《龙龛》收录的佛经文献用字与佛经文献脱节者;"■"当是武周新字"君"所变;"■"当是"■"字所变;"■"有可能为"跡"字俗讹;"■"、"■"有可能为"咂"字俗讹;为"嘋"字补充了文献用例和用法。指出"呮"不同"跂"、"(噞刃)"不同"噞"、"(口隂)"不同"陰"、"■"不同"馨"、"㕽"非"(口似)"之省写、"(口妳)""(口蔡)"非"妳(奶)" "㗫"之增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大字典》 中华字海》 口部 疑难字 考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