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字认知器的研制 被引量:2
1
作者 臧克和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3期119-127,共9页
汉字形声结构构成业已熟悉的认知原型。汉字发展形声结构的能产性,取决于信息处理"打包"认知模式,由此带来认知机制上原型归类识别的方便。二次解构与认知干扰。相对于隶变篆文"解构"过程,草书流行算得上是第二次&q... 汉字形声结构构成业已熟悉的认知原型。汉字发展形声结构的能产性,取决于信息处理"打包"认知模式,由此带来认知机制上原型归类识别的方便。二次解构与认知干扰。相对于隶变篆文"解构"过程,草书流行算得上是第二次"解构"。二次解构打乱了各种结构类型认知模式,包括构成部件可以替代归并变换规则(草书章程),释放出成批过渡形体,有的被历史字汇固定为"定型楷字"。二次解构所带来的楷书结构认知干扰,似乎一向并未引起相关调查研究者的充分关注。历代字汇都是静态积淀的结果,毋宁说是历史条件制约的产物,根本无法反映汉字的实际使用情况和异常丰富的演变信息。过渡性形体是观察字形变化趋向的关键环节,也是构建汉字认知关联的途径。因此,努力复原汉字使用历史过程,特别是恢复解构变异过程所产生的大量中介过渡状态字迹线索,是实现对汉字发展史真实观察、客观描写的主要因素。梳理过渡形体,可以实现将被固定为静态的字形置于动态的使用历史过程考察,为汉字的理解提供前所未有的可能性,从而使复杂字际关系定义、各种所谓"疑难字"的辨识,不啻恢复已经失落的联系环节、重建认识线索。中介字迹及过渡形体,对拓展汉字发展的认知渠道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形声结构与认知原型归类、二次解构过程带来过渡形体的各类语料库大数据坐标设定,构成了汉字认知工具即"汉字认知器"的研制平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声结构 二次解构 中介字迹 过渡形体 汉字认知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