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幕末明治期的学术教学与汉学研究
1
作者
张彦萍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2期173-177,共5页
在日本“知”的形成中,汉学既有基础学的意义,也有关于中国学识的意义。在明治西洋化风潮的时代背景下,旧时作为基础学及学问核心的汉学,往往被认为已经衰败,但事实并非如此,而是以另一形式再现且存续至今。该文对幕末明治期近代化进程...
在日本“知”的形成中,汉学既有基础学的意义,也有关于中国学识的意义。在明治西洋化风潮的时代背景下,旧时作为基础学及学问核心的汉学,往往被认为已经衰败,但事实并非如此,而是以另一形式再现且存续至今。该文对幕末明治期近代化进程中的日本汉学动向进行梳理,主要通过教育界代表性人物、以东京大学为主导的教育制度等进行考证,对其摇摆不定摇篮期的学术、教学实态进行扫描,从而论证汉学在日本彰显的与旧时代不同的价值及意义,了解汉学在明治期的传播实态,旨在为汉学与幕末明治学术及教学的关系研究提供新的视域和阐释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治
汉学
教育制度
东京大学
学术教学
三岛中洲
汉学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科举取士对民间儒学教育的影响——以宋代书院和江户汉学塾的比较为视角
2
作者
张晓霏
《华夏文化论坛》
2024年第1期19-27,共9页
科举和儒学是古代东亚文化圈两个标志性元素。科举制度自隋朝创设以来,与儒学一直密切相连,也深刻影响着民间的儒学教育。本文通过比较中日两国历史上民间儒学教育典范——宋代书院和江户汉学塾的异同,探讨科举制度对于民间儒学教育的...
科举和儒学是古代东亚文化圈两个标志性元素。科举制度自隋朝创设以来,与儒学一直密切相连,也深刻影响着民间的儒学教育。本文通过比较中日两国历史上民间儒学教育典范——宋代书院和江户汉学塾的异同,探讨科举制度对于民间儒学教育的重大影响。宋代书院与江户汉学塾教育都以道德为主要目标,宋代书院包容科举,江户汉学塾鼓励学生各成其材;课程都以经史子集为主要内容,江户汉学塾包含部分日本相关内容;都有较高的独立性,但宋代书院发展受到朝廷政策、官学发展的影响,而江户汉学塾却基本独立存在,与官学并行不悖;都具有交流和传播学术的功能,但宋代书院祭祀、藏书和刻书功能齐备,而江户汉学塾基本不具有这些功能。造成这些同中之异的因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一大原因即是日本江户时期无科举制度,儒者无法通过儒学学习实现阶层跨越,进而导致儒学和儒者在江户时代的地位与科举盛行的宋朝有着巨大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取士
宋代书院
江户
汉学塾
民间儒学教育
原文传递
儒家思想对日本私立汉学教育的影响——以江户时代藤田幽谷的青蓝舍为例
3
作者
张晓霏
关长龙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8-83,共6页
藤田幽谷(1774-1826)的青蓝舍是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8)后期水户藩的一所著名汉学塾。该塾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以培养忠孝一体的君子为目标,教育课程以《孝经》为中心,同时教授四书五经、《史记》《汉书》《国语》《左传》等课程,并且鼓...
藤田幽谷(1774-1826)的青蓝舍是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8)后期水户藩的一所著名汉学塾。该塾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以培养忠孝一体的君子为目标,教育课程以《孝经》为中心,同时教授四书五经、《史记》《汉书》《国语》《左传》等课程,并且鼓励诗歌教育及文武兼修,但排斥老庄之学以及侧重评述的书籍。青蓝舍教育尊重学生个性,因材施教,提倡博采众长,不拘泥于一家之言。青蓝舍培养了众多后期水户学的中坚力量,并为幕末的维新运动提供了积极动力,是日本教育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所汉学塾,充分体现了儒家思想对日本教育的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藤田幽谷
青蓝舍
汉学塾
水户学
原文传递
《宋名臣言行録》在日本德川時期的流播
4
作者
張曉霏
《历史文献研究》
2023年第2期376-389,共14页
《宋名臣言行録》在中世傳入日本,在德川時期得到了較爲廣泛的傳播。不僅有各種版本從朝鮮和中國傳入,同時日本本土還刊刻了《宋名臣言行録》,形成了“和刻本”,而和刻本基本只翻刻朱熹獨著本,直到德川末期才出現李幼武增補的版本。在...
《宋名臣言行録》在中世傳入日本,在德川時期得到了較爲廣泛的傳播。不僅有各種版本從朝鮮和中國傳入,同時日本本土還刊刻了《宋名臣言行録》,形成了“和刻本”,而和刻本基本只翻刻朱熹獨著本,直到德川末期才出現李幼武增補的版本。在德川時期《宋名臣言行録》的研究本和模仿本都有一定數量的出現,表明在該時期日本人對於《宋名臣言行録》已經不再局限於閲讀和學習,而是有了獨立的思考和創作,即《宋名臣言行録》開始真正受容於日本社會。德川時期出版了《宋名臣言行録》的注釋本、糾錯本、評論本、模仿本等,但未有和譯本。將《宋名臣言行録》作爲教材的德川漢學塾比較少見,且主要集中在德川後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名臣言行录
德川时期
版本
教材
漢學
塾
原文传递
题名
幕末明治期的学术教学与汉学研究
1
作者
张彦萍
机构
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2期173-177,共5页
基金
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研究课题“清诗选本对明治汉诗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22XZW029)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文摘
在日本“知”的形成中,汉学既有基础学的意义,也有关于中国学识的意义。在明治西洋化风潮的时代背景下,旧时作为基础学及学问核心的汉学,往往被认为已经衰败,但事实并非如此,而是以另一形式再现且存续至今。该文对幕末明治期近代化进程中的日本汉学动向进行梳理,主要通过教育界代表性人物、以东京大学为主导的教育制度等进行考证,对其摇摆不定摇篮期的学术、教学实态进行扫描,从而论证汉学在日本彰显的与旧时代不同的价值及意义,了解汉学在明治期的传播实态,旨在为汉学与幕末明治学术及教学的关系研究提供新的视域和阐释维度。
关键词
明治
汉学
教育制度
东京大学
学术教学
三岛中洲
汉学塾
Keywords
Meiji Sinology
Education system
University of Tokyo
Academic teaching
Misima cyuusyuu
Sinology School
分类号
I3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I7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科举取士对民间儒学教育的影响——以宋代书院和江户汉学塾的比较为视角
2
作者
张晓霏
机构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华夏文化论坛》
2024年第1期19-27,共9页
文摘
科举和儒学是古代东亚文化圈两个标志性元素。科举制度自隋朝创设以来,与儒学一直密切相连,也深刻影响着民间的儒学教育。本文通过比较中日两国历史上民间儒学教育典范——宋代书院和江户汉学塾的异同,探讨科举制度对于民间儒学教育的重大影响。宋代书院与江户汉学塾教育都以道德为主要目标,宋代书院包容科举,江户汉学塾鼓励学生各成其材;课程都以经史子集为主要内容,江户汉学塾包含部分日本相关内容;都有较高的独立性,但宋代书院发展受到朝廷政策、官学发展的影响,而江户汉学塾却基本独立存在,与官学并行不悖;都具有交流和传播学术的功能,但宋代书院祭祀、藏书和刻书功能齐备,而江户汉学塾基本不具有这些功能。造成这些同中之异的因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一大原因即是日本江户时期无科举制度,儒者无法通过儒学学习实现阶层跨越,进而导致儒学和儒者在江户时代的地位与科举盛行的宋朝有着巨大的差别。
关键词
科举取士
宋代书院
江户
汉学塾
民间儒学教育
分类号
D691.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K244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儒家思想对日本私立汉学教育的影响——以江户时代藤田幽谷的青蓝舍为例
3
作者
张晓霏
关长龙
机构
浙江大学文学院/古籍研究所
出处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8-83,共6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日合作版《中日文化交流史丛书》”(项目编号:17ZDA227)
文摘
藤田幽谷(1774-1826)的青蓝舍是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8)后期水户藩的一所著名汉学塾。该塾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以培养忠孝一体的君子为目标,教育课程以《孝经》为中心,同时教授四书五经、《史记》《汉书》《国语》《左传》等课程,并且鼓励诗歌教育及文武兼修,但排斥老庄之学以及侧重评述的书籍。青蓝舍教育尊重学生个性,因材施教,提倡博采众长,不拘泥于一家之言。青蓝舍培养了众多后期水户学的中坚力量,并为幕末的维新运动提供了积极动力,是日本教育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所汉学塾,充分体现了儒家思想对日本教育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
儒学
藤田幽谷
青蓝舍
汉学塾
水户学
分类号
K313.24 [历史地理—世界史]
原文传递
题名
《宋名臣言行録》在日本德川時期的流播
4
作者
張曉霏
机构
浙江大學文學院
出处
《历史文献研究》
2023年第2期376-389,共14页
文摘
《宋名臣言行録》在中世傳入日本,在德川時期得到了較爲廣泛的傳播。不僅有各種版本從朝鮮和中國傳入,同時日本本土還刊刻了《宋名臣言行録》,形成了“和刻本”,而和刻本基本只翻刻朱熹獨著本,直到德川末期才出現李幼武增補的版本。在德川時期《宋名臣言行録》的研究本和模仿本都有一定數量的出現,表明在該時期日本人對於《宋名臣言行録》已經不再局限於閲讀和學習,而是有了獨立的思考和創作,即《宋名臣言行録》開始真正受容於日本社會。德川時期出版了《宋名臣言行録》的注釋本、糾錯本、評論本、模仿本等,但未有和譯本。將《宋名臣言行録》作爲教材的德川漢學塾比較少見,且主要集中在德川後期。
关键词
宋名臣言行录
德川时期
版本
教材
漢學
塾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K2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K313.36 [历史地理—世界史]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幕末明治期的学术教学与汉学研究
张彦萍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科举取士对民间儒学教育的影响——以宋代书院和江户汉学塾的比较为视角
张晓霏
《华夏文化论坛》
2024
原文传递
3
儒家思想对日本私立汉学教育的影响——以江户时代藤田幽谷的青蓝舍为例
张晓霏
关长龙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
0
原文传递
4
《宋名臣言行録》在日本德川時期的流播
張曉霏
《历史文献研究》
2023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