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语文化词习得实证研究——基于汉文化圈与非汉文化圈留学生的比较 被引量:2
1
作者 张仕海 《语言与翻译》 2012年第4期73-77,共5页
为了了解留学生习得汉语文化词的状况,以问卷形式调查了83个中高级汉语水平留学生,将之分为汉文化圈与非汉文化圈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他们在文化词习得总量上存在十分显著的差异;他们的文化词接受性习得都好于产出性习得,尤其是非汉文化... 为了了解留学生习得汉语文化词的状况,以问卷形式调查了83个中高级汉语水平留学生,将之分为汉文化圈与非汉文化圈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他们在文化词习得总量上存在十分显著的差异;他们的文化词接受性习得都好于产出性习得,尤其是非汉文化圈留学生,这两者差异十分显著;他们在文化词习得深度上也存在十分显著的差异。该结果还得到访谈数据的进一步印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习得 汉文化圈 汉文化圈 留学生
下载PDF
汉文化圈视域下的中琉天鹅处女型故事比较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漆凌云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185-197,共13页
《搜神记》中记述的毛衣女故事是中国文字记载最完整的天鹅处女型故事。在汉文化圈影响下,毛衣女故事还流传到韩国、日本、琉球等地区,并呈现在地化趋势。琉球地区流传的察度王传说的原型可追溯至毛衣女故事,但并非直接源自中国大陆而... 《搜神记》中记述的毛衣女故事是中国文字记载最完整的天鹅处女型故事。在汉文化圈影响下,毛衣女故事还流传到韩国、日本、琉球等地区,并呈现在地化趋势。琉球地区流传的察度王传说的原型可追溯至毛衣女故事,但并非直接源自中国大陆而是经过日本中转而成。在毛衣女故事传播到日本的过程中,两部汉文典籍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干宝的《搜神记》中的羽衣母题和藏衣于积稻下母题在日本和琉球的天鹅处女型故事中均有传承,句道兴本《搜神记》中的"天女井池中沐浴""树下仙女""神奇的天女之子"母题给日本和琉球的始祖型天鹅处女型故事带来很大影响。毛衣女故事在日本和琉球的传播是在汉文化圈背景下与儒释道文化、七夕节日等汉文化在日本的传播同步进行的,是与日本神道文化、本土的七夕信仰相融合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衣女 察度王传说 天鹅处女型故事 汉文化圈
下载PDF
东亚汉文化圈的“贤媛”书写 被引量:1
3
作者 钱南秀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1-15,共15页
因汉文或文言曾作为东亚汉文化圈诸国官方而正式的书写语言,大量汉文典籍因此产生,为后世了解这一区域的历史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篇帙浩繁的文化典籍也包含了妇女史的书写,其中,初见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的“贤媛”书写传统尤... 因汉文或文言曾作为东亚汉文化圈诸国官方而正式的书写语言,大量汉文典籍因此产生,为后世了解这一区域的历史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篇帙浩繁的文化典籍也包含了妇女史的书写,其中,初见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的“贤媛”书写传统尤为值得注意。延及明清时期,“贤媛”文体均于汉文化圈诸国引发仿作。大量明清《世说》仿作的出现,反映并促使了知识妇女对于魏晋“贤媛”及其所代表的“林下风气”之自由精神的认同,导致“贤媛”精神于清末维新运动中凸显,成为妇女平权运动的思想与精神资源及其独立自主意识的一种表达。在日本,“贤媛”仿作于德川早期出现,基于日本原有妇女史资料,“贤媛”偏才,而贞节观从未占主流。然而,不同于清末维新运动中“贤媛”居于前沿,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列女”仿作大量涌现,迅速取代“贤媛”,盖因教育妇女为其时重要社会变革目的。“贤媛”在朝鲜,协同推动了士林对于妇女诗文创作的重视;在越南,亦进入妇女生活的书写,重在表彰妇女才学智略。研究“贤媛”传统在东亚汉文化圈的流传衍变,不仅能够就东亚妇女史的书写有深入全面的了解,亦可对其后整个东亚社会政治学术对于人民生活的影响具体而微,有更为深切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汉文化圈 “贤媛” “列女” 妇女史 《世说新语》
下载PDF
“东亚汉文化圈与中国关系”国际学术会议暨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2004年会综述 被引量:1
4
作者 仇发华 《韩国研究论丛》 2005年第1期359-369,共11页
2004年2月16-19日,"东亚汉文化圈与中国关系"国际学术会议暨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2004年会在复旦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主办,由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
关键词 中外关系史 国际问题研究 汉文化圈 学术会议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东亚文化圈 东亚国家 文化特质 研究中心 中国国际战略
下载PDF
陶渊明的《述酒》诗与东亚汉文化圈中的《陶渊明集》 被引量:1
5
作者 范子烨 《铜仁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4,共4页
伟大的诗歌如同伟大的音乐,如屈子之《离骚》,杜甫之《北征》,但丁之《神曲》,歌德之《浮士德》,其深沉悲怆的旷世大美丝毫不逊色于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贝多芬以一生奋斗的光辉艺术结晶唱响了人类的最高音,以奇幻的雄伟的超... 伟大的诗歌如同伟大的音乐,如屈子之《离骚》,杜甫之《北征》,但丁之《神曲》,歌德之《浮士德》,其深沉悲怆的旷世大美丝毫不逊色于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贝多芬以一生奋斗的光辉艺术结晶唱响了人类的最高音,以奇幻的雄伟的超越的情思叩开了上帝的天阍,为迷蒙中的人类找到了精神的皈依。如果说贝多芬发现了人是音乐的人的话,那么,丹纳则发现了人是艺术的人,卡尔·马克思发现了人是阶级的人,弗洛伊德发现了人是欲望的人,孔子发现了人是礼义的人,司马迁发现了人是历史的人,陶渊明发现了人是诗性的人……文化巨人的标志就是对人的文化本性的发现以及相关的文化创造。当然,在同一发现的发现者系列中不止一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集》 汉文化圈 《述酒》 诗歌 《第九交响曲》 东亚 《浮士德》 贝多芬
下载PDF
华夏汉文化圈与亚美洲远古艺术钩沉
6
作者 黎羌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83-88,共6页
远古时期,世居亚洲的蒙古人种越海迁徙至北美洲。东晋时期高僧法显东渡大洋彼岸"扶桑国"的传闻,以及美洲玛雅地区汉文字出土、萨满教艺术流行等文化现象,均在证实华夏民族与印第安人神秘交流的历史;彰显日趋形成的太平洋汉文... 远古时期,世居亚洲的蒙古人种越海迁徙至北美洲。东晋时期高僧法显东渡大洋彼岸"扶桑国"的传闻,以及美洲玛雅地区汉文字出土、萨满教艺术流行等文化现象,均在证实华夏民族与印第安人神秘交流的历史;彰显日趋形成的太平洋汉文化圈在亚洲与美洲传统文学艺术融通过程中所显示的重要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文化圈 种族迁徙 印第安乐舞戏 萨满教艺术
下载PDF
汪德迈视野中的“新汉文化圈”
7
作者 梁宗华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21-123,共3页
汪德迈将汉文化圈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与政治发展置于历史、文化的整体背景下考察,具体剖析了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的经验教训,向人们指明现代化并非只有西化一个方向,预言了儒学在未来世界文化中的定位。他强调作为整体的汉文化圈因为汉字与... 汪德迈将汉文化圈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与政治发展置于历史、文化的整体背景下考察,具体剖析了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的经验教训,向人们指明现代化并非只有西化一个方向,预言了儒学在未来世界文化中的定位。他强调作为整体的汉文化圈因为汉字与儒学在历史上曾表现出很强的内聚力,虽然在近代西方文明强大冲击下而一度解体,但发展到今天,那些原先导致解体的因素或者消失,或正减弱;而另一方面,则出现了促成统一的强大因素,那就是经济发展的协同作用和文化的一致性,其中又以文化的一致性最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德迈 儒家文化 汉文化圈
下载PDF
新“汉文化圈”主张的消极意义
8
作者 羽离子 《学术探索》 2004年第4期101-104,共4页
作者认为,所谓"汉文化圈"的含义和内容等既不明确,也缺失现实的基础,并且事实上对"汉文化圈"存在着许多误读。作者认为,"汉文化圈"这一归纳的消极意义远较积极意义为甚,不宜在现实的政治和经济活动中提... 作者认为,所谓"汉文化圈"的含义和内容等既不明确,也缺失现实的基础,并且事实上对"汉文化圈"存在着许多误读。作者认为,"汉文化圈"这一归纳的消极意义远较积极意义为甚,不宜在现实的政治和经济活动中提用这一类的概念;但可在历史和文化的研究中,保留和使用这一类的提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文化圈 文化 中国的影响
下载PDF
昆仑文化与河湟汉文化圈之间的精神追寻
9
作者 李言统 《青藏高原论坛》 2013年第2期98-100,共3页
昆仑文化作为一种统领式的精神文化,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融入了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教文化,成为一大文化的复合体,它与儒释道文化为基础形成的河湟汉文化圈,互为表里,相互影响。本文从崇德报本的伦理观念、乐生向善的敬命思想以及... 昆仑文化作为一种统领式的精神文化,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融入了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教文化,成为一大文化的复合体,它与儒释道文化为基础形成的河湟汉文化圈,互为表里,相互影响。本文从崇德报本的伦理观念、乐生向善的敬命思想以及天人一体的和谐价值观等方面,论述昆仑文化与河湟汉文化圈在精神价值的追寻和确立方面体现出来的一致性和共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仑文化 汉文化圈 河湟
下载PDF
徽州民居与汉文化圈典型民居比较 被引量:2
10
作者 盛学峰 陈安生 《华中建筑》 2008年第4期95-98,共4页
徽派建筑从精神内核到形态、特征是汉文化圈重要建筑流派之一。为充分体现徽派建筑与汉文化圈其它建筑流派的区别,特将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民居建筑与北方四合院、陕北窑洞、福建土楼和江南水乡民居作简单地比较。
关键词 徽州民居 汉文化圈 北方四合院 陕北窑洞 福建土楼 江南水乡民居比较
下载PDF
汉文化圈内的越南古代园林艺术初探——公元1世纪至19世纪中期的越南园林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琳 《广东园林》 2013年第1期11-16,共6页
结合实地调研和文献资料检索,通过分析各时期典型案例的园林特点,梳理了越南古代(公元1世纪至19世纪中期)园林发展的脉络;对其造园要素的选择运用进行归纳剖析,探讨了越南古代园林的岭南地域特色。
关键词 越南古代 汉文化圈 越南园林 艺术特色
下载PDF
“同源异流”的汉文化圈 被引量:3
12
作者 朱靖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95-99,共5页
汉文化圈是指以中国为中心,波及东亚、东南亚诸国,以汉字、儒释道思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律令体制以及中国古代科技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区域。本文试从文化史的角度对汉文化圈内各国文化总体关系进行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 汉文化圈 同源异流
下载PDF
作为方法的汉文化圈 被引量:15
13
作者 張伯偉 《中国文化》 2009年第2期107-113,共7页
每一时代的学术,皆有其自身所面对的问题和所处的困境。为了解决问题,走出困境,就需要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新的理念、材料和方法。各门不同学科所面对的,往往是一些具体的问题;而由各种具体问题归结起来的共同点,就构成了一个时代... 每一时代的学术,皆有其自身所面对的问题和所处的困境。为了解决问题,走出困境,就需要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新的理念、材料和方法。各门不同学科所面对的,往往是一些具体的问题;而由各种具体问题归结起来的共同点,就构成了一个时代的问题,正如禅宗所说的"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①。中国学术之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文化圈 中国 学术 方法
下载PDF
汉文化圈国家朝韩日越语言中的汉字接受
14
作者 李同健 《语文学刊》 2017年第6期125-129,共5页
中国是汉文化圈的中心,其文化深刻影响着周边国家。汉字向东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向南传入越南,成为本地的官方文字,其时间长达千年之久,这些国家对汉字的接受也随着民族主义的兴起而发生了变化。
关键词 汉文化圈 接受
下载PDF
汉文化圈外语语种教学中的中国文化融入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坤 《文教资料》 2020年第25期12-13,21,共3页
跨文化教学中的"第三空间"理论,强调在保持自我文化特征的前提下,理解和尊重对方的语言文化。该理论可为中国文化融入外语教学提供理论参照。中国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的统一性和异质性,均显不同。教学不同的外语语种时,应采取... 跨文化教学中的"第三空间"理论,强调在保持自我文化特征的前提下,理解和尊重对方的语言文化。该理论可为中国文化融入外语教学提供理论参照。中国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的统一性和异质性,均显不同。教学不同的外语语种时,应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本文以汉文化圈外语语种教学为中心,在"第三空间"的理论框架下,探讨汉文化圈外语语种教学中的中国文化融入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空间 汉文化圈 中国文化 融入策略
下载PDF
东亚汉文化圈与朝鲜半岛古代文化的本源
16
作者 陈放 陈维新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48-50,共3页
东亚汉文化圈一般指东亚历史上中国周边的朝鲜、韩国、日本、越南等国的文化共同体。这个共同体的核心是中国与朝鲜半岛的文化都源于三皇五帝的文化。从《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尚书大传》《竹书纪年》等最远古的史籍中可见... 东亚汉文化圈一般指东亚历史上中国周边的朝鲜、韩国、日本、越南等国的文化共同体。这个共同体的核心是中国与朝鲜半岛的文化都源于三皇五帝的文化。从《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尚书大传》《竹书纪年》等最远古的史籍中可见其同源。特别从朝鲜半岛的《三国史记》《三国遗事》中得以充分验证。所以说有关学者在论及朝鲜半岛文化同中华文化同样具有五千年历史也不无根据,要说有所区别,也是同根异株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汉文化圈 朝鲜半岛 古代文化 本源
下载PDF
“汉文化圈”纵谈
17
作者 苏晨 《粤海风》 1999年第4期50-53,共4页
连日读日本版《黄遵宪文集》。中国只出版过他的《日本杂事诗》、《日本国志》和《人境庐诗草》,还没结集出版过他的其余文字。日本版《黄遵宪文集》共有六部分,第一部分是《与日本人笔谈》,收1878~1880年黄遵宪在清驻日公使馆任参赞时... 连日读日本版《黄遵宪文集》。中国只出版过他的《日本杂事诗》、《日本国志》和《人境庐诗草》,还没结集出版过他的其余文字。日本版《黄遵宪文集》共有六部分,第一部分是《与日本人笔谈》,收1878~1880年黄遵宪在清驻日公使馆任参赞时,和大河内辉声(桂园阁)、松井强哉、青山延寿、内村绥所、加藤樱老、石川鸿斋、龟井省轩、宫部襄、冈鹿门等藩主、著名诗人、学者、政治家、民间艺人、医生的28次汉文“笔谈”。第二部分是《与朝鲜人笔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文化圈 黄遵宪 朝鲜半岛 字书法 朝鲜人 日本人 日本侵略 日本国志 新加坡 李氏朝鲜
下载PDF
再谈作为方法的汉文化圈 被引量:15
18
作者 张伯伟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4-118,共5页
2009年,我曾经写过一篇《作为方法的汉文化圈》,刊登在刘梦溪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化》2009年秋季号。2011年,我又在中华书局出版了同样标题的著作。想要表达的核心观念是:回顾百年来的中国学术,除去文献、人物和史实的考辨,其学术... 2009年,我曾经写过一篇《作为方法的汉文化圈》,刊登在刘梦溪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化》2009年秋季号。2011年,我又在中华书局出版了同样标题的著作。想要表达的核心观念是:回顾百年来的中国学术,除去文献、人物和史实的考辨,其学术方法、理论框架以及提问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文化圈 2009年 《中国文化 中华书局 中国学术 核心观念 学术方法 提问方式
原文传递
儒文化圈与日本汉诗思想体系的形成 被引量:3
19
作者 吴雨平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94-196,共3页
儒家思想不仅在古代中国占支配地位,而且自汉代以后,成为整个东亚汉文化圈国家共辜的精神财富。日本汉诗是中国文化在日本的延伸,儒家重政治功利的实用主义文学观深刻而持久地支配了日本汉诗的创作,形成了日本汉诗迥异于和文学的思... 儒家思想不仅在古代中国占支配地位,而且自汉代以后,成为整个东亚汉文化圈国家共辜的精神财富。日本汉诗是中国文化在日本的延伸,儒家重政治功利的实用主义文学观深刻而持久地支配了日本汉诗的创作,形成了日本汉诗迥异于和文学的思想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思想 汉文化圈 日本 思想体系
下载PDF
汉文化圈视野下的朝鲜半岛《诗经》学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付星星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72-185,共14页
朝鲜半岛《诗经》学的发展,足以践行《诗经》研究中的"汉文化圈概念":其一,《诗经》学研究不能局限于中国,更需要一个超越国家区域的研究视域,将研究的范围扩大到东亚汉文化圈。其二,《诗经》学研究除了从时间脉络上做纵向的... 朝鲜半岛《诗经》学的发展,足以践行《诗经》研究中的"汉文化圈概念":其一,《诗经》学研究不能局限于中国,更需要一个超越国家区域的研究视域,将研究的范围扩大到东亚汉文化圈。其二,《诗经》学研究除了从时间脉络上做纵向的研究,还需要从地域空间上做横向比较的研究。其三,朝鲜半岛现存的以汉字书写的《诗经》学典籍是作为主流的中国《诗经》学的重要补充。在汉文化圈视野下,朝鲜半岛《诗经》学总体上呈现出以朱熹《诗集传》为中心的研究格局,但是又与本国的学术思潮紧密结合,在实学思潮的影响下朝鲜半岛《诗经》研究发生新变,呈现出丰富的《诗经》学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文化圈 《诗经》学 朝鲜半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