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藏蒙汉宗教文化的相互交流及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健 张肖敏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60-62,34,共4页
藏传佛教文化渊源于汉地大乘佛教和南亚密教,在与土著本教几经较量后,形成独具一格的藏传佛教文化。由于自身的生命力和历史的政治风云影响,藏传佛教文化北扩、南下、东返,藏蒙汉文化交流融合历经千余年。
关键词 藏传佛教形成 藏蒙文化交流 汉文化影响
下载PDF
夫余王城及汉文化影响论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德山 李路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8-107,共10页
夫余族创建了夫余国,是我国东北地区最早自主跨入文明时代的古民族之一,在东北民族史乃至于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上都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夫余国都城及夫余国汉文化影响程度问题,历代为人们所关注。因为它不仅是夫余史研究中的基本问题,对学... 夫余族创建了夫余国,是我国东北地区最早自主跨入文明时代的古民族之一,在东北民族史乃至于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上都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夫余国都城及夫余国汉文化影响程度问题,历代为人们所关注。因为它不仅是夫余史研究中的基本问题,对学术界全面了解和认识夫余族的起源、发展、演变等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且,还对探讨东北及东北亚地区的历史进程、华夏边缘地带历史民族与中原地区的互动关系、汉文化东传在特定时空范围内对特定对象的影响、东北及东北亚地区古代民族政治结构特征等,均具有深度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夫余 夫余王城 汉文化影响
原文传递
蒙古族本子故事《全家福》的汉文化影响考述 被引量:1
3
作者 伊日贵 陈永春 《民族论坛》 2015年第9期102-104,共3页
蒙古族本子故事《全家福》是通过借鉴唐代王朝的故事背景、模仿中国古典章回小说情节设置的特征及人物关系,采取章回小说形式创作并广泛流传于东部蒙古地区的文学作品。论文根据史料文献《新唐书》记载,对《全家福》中出现的叙事内容、... 蒙古族本子故事《全家福》是通过借鉴唐代王朝的故事背景、模仿中国古典章回小说情节设置的特征及人物关系,采取章回小说形式创作并广泛流传于东部蒙古地区的文学作品。论文根据史料文献《新唐书》记载,对《全家福》中出现的叙事内容、地名、职官、人物形象等方面进行考证分析,探讨文本在接受他文化影响过程中的创作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 《全家福》 汉文化影响 比较文学
原文传递
耶律大石西迁对中亚地区的影响
4
作者 杜娟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1-105,共5页
作为中国古代杰出政治家的耶律大石在中亚地区建立的西辽,统治期间本着兼收并蓄的思想,使契丹文化、汉文化在中亚地区得到了弘扬,促进了欧亚文化的交流,并且维护了中亚地区近百年的稳定,推动了中亚地区社会经济的向前发展,使世界很多国... 作为中国古代杰出政治家的耶律大石在中亚地区建立的西辽,统治期间本着兼收并蓄的思想,使契丹文化、汉文化在中亚地区得到了弘扬,促进了欧亚文化的交流,并且维护了中亚地区近百年的稳定,推动了中亚地区社会经济的向前发展,使世界很多国家认识和熟悉了中国,其发展提供了一种历史上诸民族在习俗、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中共处的整合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律大石 西迁 中亚地区 汉文化影响
下载PDF
冯太后与北魏汉化
5
作者 任玮 《职大学报》 2011年第5期44-47,共4页
北魏文明太后冯氏,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位杰出女政治家,作为太和改制的开创者和主持者之一,对北魏的汉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正是由于她出身汉族血统,自幼受汉文化的深深熏陶,宫廷生活也使她了解了汉人的治国方略,在掌权之后才能大规模的... 北魏文明太后冯氏,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位杰出女政治家,作为太和改制的开创者和主持者之一,对北魏的汉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正是由于她出身汉族血统,自幼受汉文化的深深熏陶,宫廷生活也使她了解了汉人的治国方略,在掌权之后才能大规模的推行汉化措施,重用汉人,并对孝文帝进行汉化教育,加速了北魏的汉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太后 汉文化影响 化措施 培养化改革的接班人
下载PDF
浅谈满汉交流中的满族手工业变迁
6
作者 黄新亮 李桂香 马竞淤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6-9,16,共5页
满族在南迁的过程中,生态环境与社会环境改变,与汉文化接触增多,由渔猎走向农耕,由迁徙渐趋定居,其手工业也发生了一系列相应的改变。在原有的石器制造、骨角制造、木器制造、毛皮制造、树皮制造等基础上,又引入了先进的铸造和纺织技术... 满族在南迁的过程中,生态环境与社会环境改变,与汉文化接触增多,由渔猎走向农耕,由迁徙渐趋定居,其手工业也发生了一系列相应的改变。在原有的石器制造、骨角制造、木器制造、毛皮制造、树皮制造等基础上,又引入了先进的铸造和纺织技术,进而促进了部门独立和劳动分工,从而实现了手工业生产的阶段性飞跃。文章运用文化语言学理论方法,重点从借词角度对此变迁进行实证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借词 汉文化影响 满族 手工业变迁
下载PDF
使用双语的朝鲜族大学生社会文化心理刍议 被引量:2
7
作者 尹东波 王沛 《民族教育研究》 1994年第1期49-50,63,共3页
使用双语的朝鲜族大学生社会文化心理刍议尹东波,王沛语言是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储存、传播文化信息的功能。社会文化的导入,离不开语言的铺垫和依托;同时,语言本身亦即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任何一种语言无不粘连着浓厚的... 使用双语的朝鲜族大学生社会文化心理刍议尹东波,王沛语言是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储存、传播文化信息的功能。社会文化的导入,离不开语言的铺垫和依托;同时,语言本身亦即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任何一种语言无不粘连着浓厚的文化色彩。语言与文化,在很大程度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族大学生 社会文化心理 朝鲜族群众 朝鲜语 本民族语言 语言障碍 汉文化影响 现代语借词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民族文化
下载PDF
汉唐时期粟特乐舞与西域及中原乐舞交流研究——以龟兹、敦煌石窟壁画及聚落墓葬文物为例(下) 被引量:2
8
作者 翟清华 《新疆艺术(汉文)》 2020年第1期4-17,共14页
一、从南北朝至隋朝粟特墓葬图解析乐舞类型,依丝路之途径,粟特人也从西域入驻到中原各地,在中原地区形成聚落并长期居住,中原汉文化是一个渗透力及辐射力很强的文化体系,入华粟特人很大程度上受到汉文化影响,但粟特乐舞并未因汉文化的... 一、从南北朝至隋朝粟特墓葬图解析乐舞类型,依丝路之途径,粟特人也从西域入驻到中原各地,在中原地区形成聚落并长期居住,中原汉文化是一个渗透力及辐射力很强的文化体系,入华粟特人很大程度上受到汉文化影响,但粟特乐舞并未因汉文化的影响断裂,而是顽强地存活下来,并且有丰富的乐舞类型。笔者根据文物资料、墓志信息及图片信息,首先锁定中原地区的粟特聚落,然后将中原粟特聚落中乐舞类型进行统一分类,主要依据山西虞弘墓、安伽墓、史君墓、安阳石屏等这些粟特聚落出土的墓葬及考古文物上的图像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文化影响 入华粟特人 考古文物 中原文化 粟特 文物资料 唐时期 渗透力
下载PDF
汉风熏习的新疆古代墓室绘画
9
作者 陈晓军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10-13,共4页
居于欧亚大陆丝绸之路中段的新疆民间美术,受惠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特别是大量汉族居民践迹新疆后,居于王统地位的中原汉文化艺术对新疆的影响是巨大的。本文旨在从西渐的前沿地区———楼兰和高昌的墓室世俗绘画艺术(3—4世纪)的题材... 居于欧亚大陆丝绸之路中段的新疆民间美术,受惠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特别是大量汉族居民践迹新疆后,居于王统地位的中原汉文化艺术对新疆的影响是巨大的。本文旨在从西渐的前沿地区———楼兰和高昌的墓室世俗绘画艺术(3—4世纪)的题材、风格、特色上试作些比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文化影响 西域 墓室绘画
下载PDF
云南方言与云南文化(讲授纲要·下)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茀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1996年第2期103-126,共24页
第二章 汉语方言与汉文化溶入民语和民文化的时期 两晋至唐宋时期,由于内地的战乱不断,政权更迭频繁,中央政权逐渐失去了对云南的控制。云南出现了三个比较稳固的政权:氏的大姓政权、南诏国和大理国。这三个政权延续了将近一个世纪。... 第二章 汉语方言与汉文化溶入民语和民文化的时期 两晋至唐宋时期,由于内地的战乱不断,政权更迭频繁,中央政权逐渐失去了对云南的控制。云南出现了三个比较稳固的政权:氏的大姓政权、南诏国和大理国。这三个政权延续了将近一个世纪。在这段漫长的历史时期,由于汉代移民的后裔逐渐失去了和内地的联系,又丧失了统治地位,处于当地土著民族的统治之下,因而逐渐“夷”化,终至溶于当地土著民族之中。在这一时期,汉语方言逐渐削弱,有的同化于当地土著民族语言之中,为民族语所吸收;汉文化也溶于当地土著民族文化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语方言 云南方言 汉文化影响 土著民族 洱海地区 民间故事 大理国 张三丰 花灯 南诏
下载PDF
元代内迁畏兀儿人的分布及其对汉文化的吸收 被引量:4
11
作者 尚衍斌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5-72,共8页
内迁畏兀儿人在元朝历史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在广泛搜集元人文集及元明方志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较全面地探讨了内迁畏兀儿人的分布及其对汉文化的吸收;分析了内迁畏兀儿人吸收汉文化的原因,从而客观地勾勒了内迁畏兀儿人在元... 内迁畏兀儿人在元朝历史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在广泛搜集元人文集及元明方志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较全面地探讨了内迁畏兀儿人的分布及其对汉文化的吸收;分析了内迁畏兀儿人吸收汉文化的原因,从而客观地勾勒了内迁畏兀儿人在元代多民族文化融合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历史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畏兀儿人 文化 别失八里 中原地区 《亦都护高昌王世勋碑》 达鲁花赤 汉文化影响 文化融合 儒学 族人民
原文传递
西夏避讳制度初探 被引量:5
12
作者 韩小忙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59-63,共5页
西夏避讳制度初探韩小忙避讳问题是西夏历史研究中一个很特殊的方面。由于西夏无纪传体专史,仅于宋、辽、金诸史中附《夏国传》之类传文,记述极其简约,致使西夏史料散佚湮没,加之近现代发现的西夏文献不多,因此,欲窥避讳方面之详... 西夏避讳制度初探韩小忙避讳问题是西夏历史研究中一个很特殊的方面。由于西夏无纪传体专史,仅于宋、辽、金诸史中附《夏国传》之类传文,记述极其简约,致使西夏史料散佚湮没,加之近现代发现的西夏文献不多,因此,欲窥避讳方面之详情,实属不易,故一直未引起史家对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避讳制度 天盛年改旧定新律令 汉文化影响 拓跋思恭 标点本 年号 少数民族 西夏文 宁夏考古 西夏国
下载PDF
儒学在土家族地区的传播 被引量:2
13
作者 宋祖红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3期37-39,共3页
土家族是居住在武陵山区的古老民族 ,自秦汉开始与封建王朝保持着隶属关系 ,开始接受以儒学为主体的汉文化影响。经过唐宋时期 ,特别是“改土归流”后 ,土家族吸收了大量儒学文化 ,使其经济文化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关键词 儒学 土家族 文化传播 汉文化影响
下载PDF
云南回族歌谣中的生死观探析
14
作者 陈艳萍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1-76,共6页
与云南其他少数民族相比,云南回族歌谣的数量较少。但从其为数不多的民间歌谣中,可透视出其在伊斯兰教义、教规和汉文化双重影响下所产生的“两世吉庆”生死观,即既奋斗今世,又追求后世的现世观和来世观。
关键词 云南回族 歌谣 宗教信仰 汉文化影响 生死观
下载PDF
十九世纪蒙汉文化交流的一面镜子——《泣红亭》及其汉译本述评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才铭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3-166,共14页
本文就蒙古族古典文学名著<一层楼>的姊妹篇<泣红亭>的创作受汉文化及<镜花缘>等古典文学影响的情形进行了简略评述,并着重对<泣红亭>汉译本的得失进行了分析评论.
关键词 《泣红亭》 汉文化影响 译本
原文传递
满语借词与满族习俗变迁浅议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新亮 《满语研究》 2007年第1期49-55,共7页
满族在南迁的过程中,生态环境与社会环境改变,与汉文化接触增多,由渔猎走向农耕,由迁徙渐趋定居,其思想文化也发生了一系列相应的改变。改变了原始的婚葬习俗,财产继承方面亦改变了"幼子继承",尤其在宗教信仰方面形成了多元... 满族在南迁的过程中,生态环境与社会环境改变,与汉文化接触增多,由渔猎走向农耕,由迁徙渐趋定居,其思想文化也发生了一系列相应的改变。改变了原始的婚葬习俗,财产继承方面亦改变了"幼子继承",尤其在宗教信仰方面形成了多元化的信仰体系既兼容并蓄又不乏特色,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满族社会的发展。本文运用文化语言学理论方法,拟从借词角度对上述满族习俗信仰的变迁进行实证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借词 汉文化影响 满族 习俗信仰变迁
下载PDF
撒梅人的西波教 被引量:3
17
作者 邓立木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3期48-53,共6页
分布在滇、黔、桂,川广袤地区的彝族,其宗教信仰多为原始宗教,这在我国民族学界早已有许多学者论述过。但由于彝族社会内部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在深受汉文化影响、经济较发达的部份彝族地区,其宗教信仰已发生了变化。如生活在昆... 分布在滇、黔、桂,川广袤地区的彝族,其宗教信仰多为原始宗教,这在我国民族学界早已有许多学者论述过。但由于彝族社会内部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在深受汉文化影响、经济较发达的部份彝族地区,其宗教信仰已发生了变化。如生活在昆明地区的撒梅人(彝族撒尼支)的宗教信仰,已在汉文化影响下吸收了人为宗教的成份,出现了向人为宗教过渡的西波教。本文试图对西波教作一粗浅的探讨,以窥测彝族原始宗教的发展变化并求教于专家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社会 原始宗教 创世说 人为宗教 道教 太上老君 经文 汉文化影响 宗教信仰 雷神
下载PDF
古代维吾尔族服饰初探 被引量:4
18
作者 尚衍斌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52-60,共9页
服饰是维吾尔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历史的发展,维吾尔族的服饰先后经历了改革、演变、繁荣的过程,并为丰富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作出巨大贡献。因此,深入地研究这些服饰,对于我们全面地认识古代维吾尔族的历史文化有着积极的意... 服饰是维吾尔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历史的发展,维吾尔族的服饰先后经历了改革、演变、繁荣的过程,并为丰富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作出巨大贡献。因此,深入地研究这些服饰,对于我们全面地认识古代维吾尔族的历史文化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主要利用古代文献和新疆本地石窟壁画材料,对古代维吾尔族在不同时期内流行的主要服饰、质料以及与中原地区在服饰方面的交流进行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本地 石窟壁画 畏兀儿 高昌国 汗国 衣冠服饰 民族服饰 椎髻 铁勒 汉文化影响
下载PDF
侗族婚姻习俗的传承性和变异性——析小广侗乡《永定风规》碑 被引量:4
19
作者 龚力新 《贵州文史丛刊》 1988年第2期107-113,共7页
在剑河县城东面50公里处的小广环龙庵前,有一座石碑,高1.43米、宽0.83米。碑文楷书阴刻。碑的背面无文字。碑眉从右到左为“永定风规”四个大字(7厘米见方),整个石面由上而下(自右至左)刻有1076字(含碑题四字),仅有几字较为模糊,但经过... 在剑河县城东面50公里处的小广环龙庵前,有一座石碑,高1.43米、宽0.83米。碑文楷书阴刻。碑的背面无文字。碑眉从右到左为“永定风规”四个大字(7厘米见方),整个石面由上而下(自右至左)刻有1076字(含碑题四字),仅有几字较为模糊,但经过洗刷,仍清晰可辨.此碑系光绪十四年(1888年)七月,由小广、下敖(即今化敖)、谢寨的头人潘松乔等人为正风俗而立,距今已99年。立碑前,曾两次出示晓谕(布告),第一次是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距今170年;第二次是同治十二年(1873年),距今114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定风规 婚姻习俗 阴刻 光绪十四年 同治十二年 剑河县 侗乡 苗疆 汉文化影响 姑舅表婚
下载PDF
越南科举制的产生和发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塔娜 《印支研究》 1983年第4期6-12,共7页
产生于十一世纪越南封建社会中的越南科举制,是在汉文化影响下孳乳成长的。而科举制的建立又促进了汉文化在越南的传播,影响了越南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本文试就越南科举制问题作一初步的探索,以就正于学术界前辈和同志们。
关键词 汉文化影响 开科取士 进士题名碑 黎圣宗 文化制度 太宗正 入仕 儒家学说 宪宗 兵部尚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