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文明在中华文明发展中的地位与影响
1
作者 徐卫民 苗凌毅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3-86,共14页
当代文化中常常提到的“汉人”“汉族”“汉语”“汉字”,都以“汉”为指代符号,外国研究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的学问,也称作“汉学”。可见汉文明的影响之大。博大精深的汉文明在中华文明发展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有对先秦文明的继承... 当代文化中常常提到的“汉人”“汉族”“汉语”“汉字”,都以“汉”为指代符号,外国研究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的学问,也称作“汉学”。可见汉文明的影响之大。博大精深的汉文明在中华文明发展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有对先秦文明的继承,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体现出多元性、包容性、和谐性、创造性的特点。在其形成的过程中,既能坚持本土文化的传统,又能不断吸纳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来丰富自己,为己所用。因此,这一时期确立的政治制度为后世所效法,其都城布局规划为后世所仿效;历法和节气的确立提高了农业发展的水平;“敬天法祖”和“孝”文化则影响了整个中华文明的历史。这一时期确立的主体疆域、民族认同、丝绸之路等,对其后两千多年的发展影响深远。我们相信,以汉文明为主体的中华文明,能适应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只要我们认真总结汉文明的基本特性,弘扬汉文明的精华,中华文明定能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文明 中华文明 文化认同 社会影响
下载PDF
广东永汉汉文明乡土聚落的景观结构及生态节制机制探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姜雪婷 后德仟 +1 位作者 严力蛟 王启宇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3-129,共7页
在人类占绝对主导地位的人类生态系统中,生态节制机制是系统自我调节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以广东省龙门县永汉镇乡土聚落为例,从聚落文化和景观结构出发探索了汉文明乡土聚落这一人类生态系统的生态... 在人类占绝对主导地位的人类生态系统中,生态节制机制是系统自我调节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以广东省龙门县永汉镇乡土聚落为例,从聚落文化和景观结构出发探索了汉文明乡土聚落这一人类生态系统的生态节制机制。通过对永汉300多个乡土聚落中的80个聚落进行实地调研和访谈,获得54个有效样本。这些样本聚落的景观缀块构成均为"后龙山林地+建筑群+地堂+鱼塘+耕地"或其变体。这种共性源于其共同的文化背景,尤其是共同的生态观。永汉乡土聚落生态观的两大决定因素为农村经济和风水观,这在聚落景观结构上得到了验证。风水观间接削弱了以农耕为主、以务实为基本性格的汉文明对森林的破坏,是生态节制机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后龙山林地是风水观影响下被聚落严格保护的残留缀块,是生态节制机制的直接体现。在现代化过程中风水观逐渐淡化,传统生态节制机制效力逐渐降低,亟需建立适应现代文明的新的乡土聚落生态观和生态节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聚落 景观结构 生态节制机制 汉文明 风水 后龙山
下载PDF
宋代入蜀文人的文学书写:汉文明意识、地方色彩和地理修辞
3
作者 李熙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62-172,共11页
在宋代实行文官政治的条件下,入蜀文人既注重华夷之辨的汉文明意识,同时也注重地方经验。巴蜀是被描述的地方,也是引起其文人士大夫式感兴、议论、说理等具有普遍化特征的写作对象。某些巴蜀地区还是具有比较意识的入蜀文人经验过的景... 在宋代实行文官政治的条件下,入蜀文人既注重华夷之辨的汉文明意识,同时也注重地方经验。巴蜀是被描述的地方,也是引起其文人士大夫式感兴、议论、说理等具有普遍化特征的写作对象。某些巴蜀地区还是具有比较意识的入蜀文人经验过的景观甚至理想化的境界,他们一方面发现或再发现了巴蜀各地,一方面也使其成为汉文明意识、汉文学意识观照、塑造、升华的对象,是普遍观念与特殊经验的联结。相关描写还与地方独特性紧密相关,更具地方色彩。从长时段跨度来看,描写成都的文学创作典型地体现出变化:北宋时期兼顾官方价值取向和民俗的宴集游乐、逍遥闲雅的园亭题咏,地方人文意识、时代变迁意识突出,而南宋时期的汉文明意识则通过空间意识、正统意识、危机意识等体现出来,军事化的自然突显,慷慨、颓放、悲苦等情感浓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巴蜀 汉文明意识 汉文学意识 地方色彩 地理修辞
下载PDF
纵论汉文明的重要历史地位
4
作者 臧嵘 张颖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11期4-10,共7页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十分重要的历史时期,汉文明对当时中国乃至世界文明的进程,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汉代文明的繁荣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繁荣昌盛的局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开启了中华文明引领世界文明潮流的进程。对这...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十分重要的历史时期,汉文明对当时中国乃至世界文明的进程,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汉代文明的繁荣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繁荣昌盛的局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开启了中华文明引领世界文明潮流的进程。对这段历史文明进行更为深入、系统的研究,对于教育后人珍惜、发扬中国以至世界文化的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大的学术及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汉文明 汉文化圈 世界文明
下载PDF
汉语言的式微抑或是汉文明的式微?——从“阿房”(读a Fang)宫之类谈起
5
作者 王磊荣 《社会科学论坛》 2002年第8期34-40,共7页
关键词 汉语言 式微抑 汉文明 "阿房宫" 式微
下载PDF
从纪录片《帝陵》谈汉文明的创新传承
6
作者 张普然 《文化产业》 2019年第3期26-27,共2页
大型编年体史诗动画纪录片《帝陵》,紧紧围绕着弘扬和传承中华汉文明的主题,取得了良好效果。从作品出发,探讨了创新传承中的汉文明;从制作艺术上,展现了纪录片叙事方式的创新、表现手法的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
关键词 汉文明 创新传承 传统文化
下载PDF
考古学上汉文明论纲 被引量:2
7
作者 段清波 《考古学集刊》 2018年第1期189-217,共29页
通过古代遗存研究古代社会的考古学概念以及以物化要素来讨论文明起源及时代特征的考古学研究范式已经举步维艰;文明之间根本的区别并不仅仅或并不是物质现象之间的差异。考古学是通过物质遗存来研究古代社会发展演变规律的一门学科,承... 通过古代遗存研究古代社会的考古学概念以及以物化要素来讨论文明起源及时代特征的考古学研究范式已经举步维艰;文明之间根本的区别并不仅仅或并不是物质现象之间的差异。考古学是通过物质遗存来研究古代社会发展演变规律的一门学科,承载文化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核心基因的物质遗存,是由不同时期宇宙观、社会治理体系及核心文化价值观三者共同作用下的产物,以社会治理体系为轴心,以宇宙观决定的思维方式和以核心文化价值观决定的行为处事方式,三者共同构成了文明的基本特质。秦汉帝陵中的陪葬坑、陵墓封土形态以及高台建筑、中轴对称南与向理念、魂魄观与墓祭、TLV博局铜镜及博局、多室墓、长城等都是汉文明的物化体现。考古学上的汉文明,是在帝国体制演变过程中,形成的以汉字为书写和交流的工具,以阴阳五行为宇宙观,以对立、变通为思维方式,以规矩核心价值观为行为处事方式的文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构成要素 宇宙观 社会治理观 核心文化价值观 汉文明
原文传递
中土观音女性化与汉文明“乾坤并建”之教化原则
8
作者 李欣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17年第4期48-49,共2页
在印度,观音原是男身,佛教东流至中国之后才明确转化为女性形象。观音女性化与佛教中国化同步,汉文明“乾坤并建”的教化原则促使了观音形象女性化。“乾坤并建”,是汉文明一切名物制度之设计原理,即:先顺应人嗜欲之情,再加入节制欲与... 在印度,观音原是男身,佛教东流至中国之后才明确转化为女性形象。观音女性化与佛教中国化同步,汉文明“乾坤并建”的教化原则促使了观音形象女性化。“乾坤并建”,是汉文明一切名物制度之设计原理,即:先顺应人嗜欲之情,再加入节制欲与情的因子,既满足又弹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坤并建 佛教中国化 观音形象 汉文明 女性化 教化 设计原理
原文传递
浅谈汉唐文明在陶瓷工艺品中的表现
9
作者 毛火明 《景德镇陶瓷》 2010年第2期29-29,共1页
在华夏民族5000年的文明史上,出现了两座世人公认的奇峰,那就是距今千余年的两汉文明和享誉世界的唐文明。记录下这些文明的史料、文物不胜枚举。陶瓷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载体,在汉唐文明方面有着标志性的表现。
关键词 汉文明 文明 陶瓷工艺品
下载PDF
古代陵墓墓道研究——中国古代陵墓制度研究之四 被引量:5
10
作者 段清波 朱晨露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4-70,共7页
墓道作为墓葬的组成部分,随着文明的不断进步,其结构和内涵逐渐趋于复杂。古代陵墓墓道的发展演变,不仅是名称、形态数量或结构上的变化,也包含了功能和文化内涵的变化。这种转变,是王国至帝国时期宇宙观变化的缩影;而东汉之后墓道结构... 墓道作为墓葬的组成部分,随着文明的不断进步,其结构和内涵逐渐趋于复杂。古代陵墓墓道的发展演变,不仅是名称、形态数量或结构上的变化,也包含了功能和文化内涵的变化。这种转变,是王国至帝国时期宇宙观变化的缩影;而东汉之后墓道结构、朝向的变化,不仅与墓葬形制的变化密切相关,更是汉文明体系南向理念影响下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道 四方中心宇宙观 南向理念 汉文明
下载PDF
我国现阶段英语、语文课程教材及教学设置的观感
11
作者 王磊荣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S2期149-151,共3页
我国初高等教育的问题很多 ,而以教材等方面的问题最为突出 ,也最为明显 ,诸如英语课程的分量过重而效果不很理想 ,而人文课程如语文、历史、政治。
关键词 汉文明 语言的混杂化 汉文 教科书
下载PDF
“中国睡狮”辩
12
作者 张秀梅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03年第A12期88-89,共2页
关键词 中国 近代史 军事力量 文化史 民族精神 汉文明 蒙古帝国 元代
下载PDF
交响
13
作者 龙章辉(侗族) 《民族文学》 2024年第6期155-158,共4页
我的母亲出生于资水河畔的一个温润小镇。镇虽小,却因枕在资水磅礴的臂弯里,而生出万千气象。旧时由于商业对水上交通的依赖,汉文明与古梅山文明得以在资水的波光激滟里融合,浸润出小镇繁荣的商贸气息和开化的人民习性。后来到了20世纪6... 我的母亲出生于资水河畔的一个温润小镇。镇虽小,却因枕在资水磅礴的臂弯里,而生出万千气象。旧时由于商业对水上交通的依赖,汉文明与古梅山文明得以在资水的波光激滟里融合,浸润出小镇繁荣的商贸气息和开化的人民习性。后来到了20世纪60年代,因为发展的需要,国家在资水中游修建了一座大型水电站,处于水电站上游的小镇于是成了水淹区。其时母亲刚满十四岁,还没弄明白这世界发生了什么,便被裹换在一支移民的队伍里,乘轮船、搭汽车、走山路,一步三回头地朝湘西南山区行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上交通 资水 我的母亲 大型水电站 水淹区 汉文明 南山区
原文传递
帝国体制下独立陵园制的发展演变 被引量:4
14
作者 段清波 刘俊艳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6-97,2,共12页
人们对死去亲人的尸体有意识地进行掩埋处理,意味着灵魂不灭的观念已经成熟,该观念指导下的墓葬开始出现。“居室葬”和氏族公共墓地的产生与当时的社会形态是相适应的,是血缘制下先民原始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必然产物。而随着贫富分化的... 人们对死去亲人的尸体有意识地进行掩埋处理,意味着灵魂不灭的观念已经成熟,该观念指导下的墓葬开始出现。“居室葬”和氏族公共墓地的产生与当时的社会形态是相适应的,是血缘制下先民原始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必然产物。而随着贫富分化的加剧、等级观念的加深,公共墓地出现公墓与邦墓两种主要形式,逐渐形成与死者生前社会地位和身份相匹配的陵墓制度,在墓葬的形态、随葬品的类别和数量、棺椁数量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国体制 独立陵园制 社会治理体系 汉文明
原文传递
复州记屑
15
作者 孙郁 《人民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2-96,共5页
一位日本朋友到平遥古城访问,见街市的古朴与布局讲究,大叹汉文明的奇妙,于是写了一篇随记来。我那时候在编副刊,看到他的文章觉得有点简单,似乎没有搔到痒处。便说,那样的访问,看到的只是空旷的外壳,人间烟火不见的时候,自然接触不到... 一位日本朋友到平遥古城访问,见街市的古朴与布局讲究,大叹汉文明的奇妙,于是写了一篇随记来。我那时候在编副刊,看到他的文章觉得有点简单,似乎没有搔到痒处。便说,那样的访问,看到的只是空旷的外壳,人间烟火不见的时候,自然接触不到古城的灵魂。倘能够见到地方的贤达,或许才能解平遥的真意。不过这样的机会不是人人都有,这样的时候,退而求其次,看看地方的艺术,有意外的收获也说不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遥古城 复州 汉文明
原文传递
一个汉人在西藏的精神游历
16
作者 许晖 《东方艺术》 1995年第2期38-39,共2页
一个汉人在西藏的精神游历许晖我的朋友、年轻的摄影家孙红兵拍摄了关于西藏的这组照片。虽然看起来它们是沉重的、压抑的,但是我却认为,他传达的是一种空灵的音乐,在西藏这片蓝色高地上独有的空灵音乐。我离开西藏已经快三年了。虽... 一个汉人在西藏的精神游历许晖我的朋友、年轻的摄影家孙红兵拍摄了关于西藏的这组照片。虽然看起来它们是沉重的、压抑的,但是我却认为,他传达的是一种空灵的音乐,在西藏这片蓝色高地上独有的空灵音乐。我离开西藏已经快三年了。虽然那次只是一个月的观光客般的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布达拉宫 汉人 汉文明 汉藏民族 心灵历险 中国西部 中国西北 宗教信仰 民俗摄影
原文传递
千年帝陵 烟火人间
17
作者 健一 支宝成(图) 《摄影之友》 2022年第9期92-103,共12页
作为汉文明的发祥地,西安、咸阳一带的历史可以上溯到4000多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曾是11个王朝的首都,历史文物方迹遍布全省。摄影师支宝成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的金泘沱村,这里是唐代皇家公园遗址,村内就有多处文物古迹。
关键词 历史文物 文物古迹 新石器时代 西安市雁塔区 皇家公园 帝陵 汉文明 摄影师
原文传递
“唐宋八大家”辉耀辽宁
18
作者 冯永谦 《今日辽宁》 2020年第6期1-1,共1页
2020年岁尾,辽宁省博物馆举办的“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引发轰动。更引人瞩目的是,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的唐宋文化与辽宁是如此的关系密切。多数人所不知的是,八大家所在的唐宋时代,历来被视为中华之盛世、文明之巅峰,... 2020年岁尾,辽宁省博物馆举办的“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引发轰动。更引人瞩目的是,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的唐宋文化与辽宁是如此的关系密切。多数人所不知的是,八大家所在的唐宋时代,历来被视为中华之盛世、文明之巅峰,而其与视辽土为“腹心之地”的契丹王朝,联系很深;远在祖国东北方的辽宁与汉文明昌盛的中原、南方,交流频密;八大家本人,也与今日辽宁有着或近或远的情感粘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八大家 辽宁省博物馆 唐宋时代 唐宋文化 汉文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