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音乐与情感的思考——析汉斯力克美学思想 被引量:2
1
作者 胡郁青 刘嘉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5期97-102,共6页
音乐美学领域的“自律论”和“他律论”之争,由来已久。一般的观点认为,他律论肯定情感在音乐中的作用,而自律论对此持否定态度。其实,自律论和他律论都肯定情感对音乐的创作和欣赏过程起作用。
关键词 汉斯力克 自律论 音乐美学思想
下载PDF
关于汉斯力克《论音乐的美》中的自相矛盾 被引量:4
2
作者 宋卫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08年第4期92-94,共3页
何乾三先生的《音乐的情感初探——再读汉斯力克的〈论音乐的美〉》一文用两种情感概念的区分来看汉斯力克自相矛盾的论述,并分析了通常的情感和音乐的情感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认为汉斯力克的矛盾之处是混淆了这两种范畴的情感。笔者认为... 何乾三先生的《音乐的情感初探——再读汉斯力克的〈论音乐的美〉》一文用两种情感概念的区分来看汉斯力克自相矛盾的论述,并分析了通常的情感和音乐的情感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认为汉斯力克的矛盾之处是混淆了这两种范畴的情感。笔者认为,对两种情感的划分和解释是对汉斯力克形式论理论及情感论美学进行调和的结果,是二十世纪新的理论成果。对于《论音乐的美》的形式论理论要放到十九世纪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去解读,对于汉斯立克的形式论理论也要历史的批判,不能用两种情感概念的区分来看待汉斯力克的《论音乐的美》中的自相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的情感 自律论 他律论 汉斯力克 何乾三
下载PDF
论汉斯力克的音乐美学思想 被引量:1
3
作者 娜布其 《赤峰教育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45-46,共2页
19世纪后半叶,汉斯力克以一个具有高度音乐修养的"专业音乐评论家"身份出现在西方美学论坛上。他在黑格尔、康德等人的音乐美学影响下,以科学的态度,冷静、客观地提出了一系列有关音乐美学方面论题。他所构建的音乐本体形式... 19世纪后半叶,汉斯力克以一个具有高度音乐修养的"专业音乐评论家"身份出现在西方美学论坛上。他在黑格尔、康德等人的音乐美学影响下,以科学的态度,冷静、客观地提出了一系列有关音乐美学方面论题。他所构建的音乐本体形式美学观不仅开启了19世纪"实证主义"音乐美学思想之先河,而且时至今日仍在音乐美学思想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从表面上看,汉斯力克是站在"形式主义美学"的立场上高举"绝对音乐"大旗的旗手,其论敌们则是站在"内容美学"的立场上的誓死捍卫"标题音乐"这一来之不易的"新生儿"。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19世纪初,贝多芬、舒伯特、威柏等人通过自己的音乐实践,拉开了"浪漫主义音乐"舞台的大赛,在这个大舞台上活跃着一大批极富才华的音乐大师,上演了无数曲不同凡响的优秀作品。继而,舒曼、柏辽兹、李斯特、肖邦、门德尔松、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等人的音乐大大丰富了世界音乐宝库。他们在音乐各个领域均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尤其是柏辽兹的标题交响乐的诞生,可以说是西方音乐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它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斯力克 音乐美学思想 世界音乐 实证主义 贝多芬 音乐艺术 音乐实践 浪漫主义音乐 柏辽兹 形式主义美学
下载PDF
爱德华·汉斯力克与音乐的形式概念 被引量:2
4
作者 卡尔.达尔豪斯 蒋一民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35-143,共9页
由联邦德国著名音乐学家卡尔·达尔豪新(Carl Dahlhaus,1928—1989)发表于1967年的这篇文章,被认为是当代研究汉斯力克的重要文献。此文十分精炼,在其背后“积淀”了大量的音乐美学史料,它是以这些史料为前提的。可惜许多史料在我... 由联邦德国著名音乐学家卡尔·达尔豪新(Carl Dahlhaus,1928—1989)发表于1967年的这篇文章,被认为是当代研究汉斯力克的重要文献。此文十分精炼,在其背后“积淀”了大量的音乐美学史料,它是以这些史料为前提的。可惜许多史料在我国尚难见到,或根本就是空白。还需指出,如果对德国古典美学(特别是康德和席勒)的精髓有所了解,当对理解此文大有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斯力克 形式概念 音乐美学 音乐学家 爱德华 德国古典美学 联邦德国 史料 康德 席勒
原文传递
论音乐美接受的特殊性及其辨证过程 被引量:1
5
作者 孙川 《音乐学习与研究》 1989年第1期22-25,10,共5页
如果人们对以人类精神交往中信息量最大的基本工具——语言为艺术符号的文学作品发出这样的慨叹:“有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话,那么我们以人类精神交在中信息量较小的听觉对象——乐音为艺术符号的音乐作品,更有理由说:“有... 如果人们对以人类精神交往中信息量最大的基本工具——语言为艺术符号的文学作品发出这样的慨叹:“有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话,那么我们以人类精神交在中信息量较小的听觉对象——乐音为艺术符号的音乐作品,更有理由说:“有一万个听众,就有—万个贝多芬”! 对文学作品的上述这种接受美学的观点的思路大致是:文学作品有两个本文(Text)层次,一是“本义”——字面意义;一是“用义”——寓意,本义相对不同读者来说,充满着“未确定点与潜在因素”,这种结构中预示着“暗隐的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美 音乐作品 辨证过程 音乐审美 用义 文学作品 音乐音响 作曲者 听知觉 汉斯力克
下载PDF
从词曲关系看歌曲中的音乐形象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宁一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1987年第2期3-16,共14页
本文作者原系吉林艺术学院音乐系青年教师,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本文是作者的硕士论文,在此首次发表。由于本刊篇幅所限,发表时略有删节。
关键词 声乐体裁 首次发表 音乐作品 青年教师 歌词内容 新音乐运动 诗人之恋 汉斯力克 欣赏过程 救国军歌
下载PDF
浅谈哑剧与音乐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范士富 张伟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2期107-110,共4页
哑剧,是一种不用台词,专以手势、表情、姿态等一系列形体动作来完成剧情表达和形象塑造的艺术。它是古老的剧种之一,现在已发开成为一种很高雅的世界性的艺术形式了。音乐是审美意识的特殊表现形式。汉斯力克《论音乐的美》中指出,它的... 哑剧,是一种不用台词,专以手势、表情、姿态等一系列形体动作来完成剧情表达和形象塑造的艺术。它是古老的剧种之一,现在已发开成为一种很高雅的世界性的艺术形式了。音乐是审美意识的特殊表现形式。汉斯力克《论音乐的美》中指出,它的作用“是从感官的刺激,神经的游戏开始,最后才达到精神的领域”。最易和其它艺术形式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意识 艺术形式 汉斯力克 特殊表现形式 形象塑造 形体动作 欣赏过程 情感变化 欣赏活动 审美感受
下载PDF
简述李斯特音乐美学思想 被引量:1
8
作者 潘珅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06年第S1期183-184,共2页
李斯特是浪漫主义时期伟大的作曲家、钢琴演奏家,他的音乐美学思想代表了浪漫主义音乐美学的最高成就。在19世纪欧洲音乐史上,李斯特所倡导的"他律论"和"情感论"等美学思想和以汉斯力克为代表的"自律论"... 李斯特是浪漫主义时期伟大的作曲家、钢琴演奏家,他的音乐美学思想代表了浪漫主义音乐美学的最高成就。在19世纪欧洲音乐史上,李斯特所倡导的"他律论"和"情感论"等美学思想和以汉斯力克为代表的"自律论"及由其引发的"现代音乐思潮"的激烈抗争,使得欧洲音乐文化高度发展。李斯特的音乐美学作为一种重要的美学思潮,其历史地位永远不可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美学思想 李斯特 自律论 汉斯力克 钢琴演奏家 现代音乐 浪漫主义音乐 浪漫主义时期 自律美学 欧洲音乐
下载PDF
艺术的继承
9
作者 恩斯特.布洛赫 汉斯.艾斯勒 王宽信 《文艺理论研究》 1988年第4期90-92,共3页
K(一位艺术爱好者):从关于遗产问题的辩论中可以看出,社会主义运动竭力比以往更负责、更活跃地在对待文化问题。毫无疑问,这样可使社会主义运动从历史中得到借鉴;让那些历史上伟大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作为我们事业的证人。但在继(?)遗产时... K(一位艺术爱好者):从关于遗产问题的辩论中可以看出,社会主义运动竭力比以往更负责、更活跃地在对待文化问题。毫无疑问,这样可使社会主义运动从历史中得到借鉴;让那些历史上伟大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作为我们事业的证人。但在继(?)遗产时人们并非总是乐而无忧的。因为在获得伟大文化遗产的同时也存在着一种危险,即在看待现代艺术时有些人的目光会变得狭窄,会笼统地贬低新的艺术流派。记得在卢卡奇②的文章中有这样的说法:每部最新出现的机器虽然总是最好的,但每件最新出现的艺术作品却只不过是进一步表现出没落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是不可救药罢了。按照这种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家 文化遗产 贝多芬 作曲家 汉斯力克 音乐 艺术作品 社会主义运动 古典主义 古典作品
下载PDF
深刻理解词意 正确处理词曲关系——“歌曲创作”教学谈之一
10
作者 顾耿中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1期127-130,共4页
歌曲创作能力是初中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实际工作能力之一。在工作中,教师必然会接触到大量的音乐课外活动与音乐社会活动,他们也就要创作一些配合工作需要的歌曲。如果没有“歌曲创作”方面的知识与实践,那就很难适应工作需要。因此,《... 歌曲创作能力是初中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实际工作能力之一。在工作中,教师必然会接触到大量的音乐课外活动与音乐社会活动,他们也就要创作一些配合工作需要的歌曲。如果没有“歌曲创作”方面的知识与实践,那就很难适应工作需要。因此,《歌曲创作》这一门课是师专音乐系必须开设的一门课程。师专学制为两年,一般来讲,《歌曲创作》只能安排一个学期的学习时间。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进行《歌曲创作》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曲创作 学习时间 作曲者 和声织体 汉斯力克 嘉陵江上 乐音体系 词意 复调 曲式结构
下载PDF
论音乐艺术的美因特征
11
作者 王宜山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1987年第4期35-40,55,共7页
音乐是一种直感而非具体的艺术形式。比较于其它艺术形式,音乐具有最鲜明的节律性。节律所以能够成为强有力的艺术表现手段,在于它是一切自然事物和人的行为、意识共具的重要形式特征,在于它能够对美感品性给予直接而深刻的刺激。节律... 音乐是一种直感而非具体的艺术形式。比较于其它艺术形式,音乐具有最鲜明的节律性。节律所以能够成为强有力的艺术表现手段,在于它是一切自然事物和人的行为、意识共具的重要形式特征,在于它能够对美感品性给予直接而深刻的刺激。节律性使音乐表现出明显的“自律”特征。然而,当代自然科学所发现的“DNA音乐”又向人们揭示:遗传物质DNA具有和音乐极为近似的形式,而根据不同的DNA构成形式译制的乐曲又表现出不同的情感或情调。这样,我们就找到了音乐“自律”和“他律”所共有的基础。既然如此,作曲家就能够用“纯形式”将他的情感最直接、最纯粹地表现出来。至于创作背景和创作动机,则只是为作曲家提供了诱发情感的动力。从根本上讲,艺术乃是美感品性的体现,即“客观化”。这种体现在音乐艺术中最为直接和纯粹。这就是音乐成为最“纯粹”的艺术形式的奥秘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音乐 艺术形式 葬礼进行曲 节律性 创作动机 艺术构成 汉斯力克 新表现主义 斯特拉文斯基 动物狂欢节
下载PDF
钢琴集体课教学中节奏训练研究
12
作者 谭娟 《音乐教育与创作》 2021年第9期20-22,共3页
钢琴集体课的实施,不但充实了目前我国艺术专业课堂教学的种类,也为群众文化的进步打开了新途。而在钢琴集体课的传授环节中,节奏训练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奥地利乐曲点评家汉斯力克在《论音乐的美》一文中指出:“在大自然中不会有曲调,... 钢琴集体课的实施,不但充实了目前我国艺术专业课堂教学的种类,也为群众文化的进步打开了新途。而在钢琴集体课的传授环节中,节奏训练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奥地利乐曲点评家汉斯力克在《论音乐的美》一文中指出:“在大自然中不会有曲调,也并没有合音,只有承载着这两类元素的第三类元素--节奏。”这表明了节奏在乐曲中的重要性。节奏是乐曲开展的组织者,是乐曲组成的首位元素,如果没有节奏就不会有乐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琴集体课 汉斯力克 节奏训练 《论音乐的美》 艺术专业课堂教学 乐曲 曲调 奥地利
下载PDF
三位音乐家的旅行轶事
13
作者 佚名 《音乐世界》 2001年第11期56-56,共1页
和其他艺术家相比,音乐家的生命往往与旅行结下不解之缘。为了推广自己的音乐与提高知名度。甚或单纯为了生活糊口,音乐家经常四处羁旅,从事演奏以及应邀出席作品首演等等,因此他们在旅行当中遇到光怪陆离情况的机率也相对提高。但正如... 和其他艺术家相比,音乐家的生命往往与旅行结下不解之缘。为了推广自己的音乐与提高知名度。甚或单纯为了生活糊口,音乐家经常四处羁旅,从事演奏以及应邀出席作品首演等等,因此他们在旅行当中遇到光怪陆离情况的机率也相对提高。但正如德国哲学家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家 汉斯力克 普契尼
下载PDF
关于绝对音乐思想的再认识问题 被引量:2
14
作者 蒋一民 《人民音乐》 1988年第1期24-26,共3页
苏格拉底:我的意思乍看当然不明白,我来设法把它说明白。我说的形式美,指的不是多数人所了解的关于动物或绘画的美,而是……。你明白我的意思吧? 普若第库斯:我在设法了解,但是希望你把意思说得更明白一点。
关键词 六十年代 布莱希特 音乐思想 汉斯力克 绝对音乐 戏剧 美学原理 爱德华 半个世纪 音乐美学
原文传递
“音乐质能统一场论假说”辨析
15
作者 陈元杰 《人民音乐》 1988年第9期34-35,共2页
金兆钧的《音乐质能统一场论假说》一文(见1987年《人民音乐》第四期),试引入物理学的一些理论及研究方法,对研究音乐美作了颇有新意的探讨,给读者有一定的启发。与有些音乐美的研究文章相比,理论上有突破之势。一些有志者也曾从心理角... 金兆钧的《音乐质能统一场论假说》一文(见1987年《人民音乐》第四期),试引入物理学的一些理论及研究方法,对研究音乐美作了颇有新意的探讨,给读者有一定的启发。与有些音乐美的研究文章相比,理论上有突破之势。一些有志者也曾从心理角度、审美角度、哲学角度甚至物理角度来探讨音乐美的实质,但总觉得未抓到痒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说 研究方法 审美角度 心理功能 音乐艺术 统一场论 音乐美 汉斯力克 物理学 辨析
原文传递
“柴小协”与《音乐会》
16
作者 田艺苗 《人物》 2012年第11期151-151,共1页
可怜的老柴后来一直随身带着汉斯力克这篇恶毒的评论,并目再也不碰小提琴协奏这劳什子曲了。终其一生,他只写了一首小提琴协奏曲。电影《音乐会》的故事发生在俄罗斯。指挥家安德烈因支持两位犹太音乐家,在演出时被俄共书记折断指挥棒,... 可怜的老柴后来一直随身带着汉斯力克这篇恶毒的评论,并目再也不碰小提琴协奏这劳什子曲了。终其一生,他只写了一首小提琴协奏曲。电影《音乐会》的故事发生在俄罗斯。指挥家安德烈因支持两位犹太音乐家,在演出时被俄共书记折断指挥棒,从此在剧院做了30年清洁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知乐团应邀去巴黎演出,于是组织起当年一起被贬的哥们儿,想在巴黎重拾旧日辉煌。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被乐迷简称为"柴小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提琴协奏曲 柴可夫斯基 音乐会 汉斯力克 俄罗斯 音乐学院 安娜 电影 演奏技艺 演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