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音乐社会学角度分析清商乐于汉末魏晋时期流行的原因
1
作者 胡郁青 《音乐探索》 CSSCI 2010年第4期29-32,共4页
清商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一种集艺术性、审美性、娱乐性为一体的音乐形态,在汉末魏晋时期发展并流行,为我国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的保存及隋唐歌舞大曲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本文将从音乐社会学的角度对清商乐于汉末魏晋时期... 清商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一种集艺术性、审美性、娱乐性为一体的音乐形态,在汉末魏晋时期发展并流行,为我国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的保存及隋唐歌舞大曲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本文将从音乐社会学的角度对清商乐于汉末魏晋时期流行的原因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商乐 汉末魏晋时期 音乐社会学 流行
下载PDF
论汉末魏晋时期道教在巴蜀的传播
2
作者 赵晨韵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1期71-76,86,共7页
巴蜀地区在中国道教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其神仙思想和巫术是道教形成的重要基础。巴蜀地区是早期道教的起源地之一,既是天师道的起源地又是李家道的起源地。天师道创始人张道陵曾在巴蜀学道、创教,并在今四川、陕西汉中一带设二十四治,初... 巴蜀地区在中国道教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其神仙思想和巫术是道教形成的重要基础。巴蜀地区是早期道教的起源地之一,既是天师道的起源地又是李家道的起源地。天师道创始人张道陵曾在巴蜀学道、创教,并在今四川、陕西汉中一带设二十四治,初步建立以宗教统治人民的组织形式。东汉末年,其孙张鲁在汉中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政教合一的割据政权。两晋时期巴蜀地区的天师道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并更积极地参与到政治斗争中,对两晋时期的巴蜀政局,甚至整个中华文明,都造成了深远影响。而李家道主要通过蜀人李宽传播到了江南一带,深深影响了魏晋政治和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 巴蜀地区 汉末魏晋时期
下载PDF
汉末魏晋文人生命意识的演进 被引量:3
3
作者 赵治中 《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4期45-50,共6页
汉末魏晋是文人生命情绪勃发与生命意识高扬的时期。这时期的文学 ,可称为是一种生命的文学。《古诗十九首》对人生有绝望的悲吟 ,而缓解的方法不免消极 ;建安文人忧生叹死 ,而引发出的是建功立业、拯世救物的积极人生态度 ;正始文人对... 汉末魏晋是文人生命情绪勃发与生命意识高扬的时期。这时期的文学 ,可称为是一种生命的文学。《古诗十九首》对人生有绝望的悲吟 ,而缓解的方法不免消极 ;建安文人忧生叹死 ,而引发出的是建功立业、拯世救物的积极人生态度 ;正始文人对生死有深度的焦虑 ,而缓解的方法是更关注自我 ,消极避世 ;西晋士人在人生态度上虽然入世 ,但心灵鄙俗 ,行为逸出常轨 ;只有陶渊明勘破生死 ,自觉把握人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意识 古诗 陶渊明 汉末魏晋时期 士人阶层 人生态度 诗歌
下载PDF
汉末魏晋挽歌及其流变论——兼谈挽歌的产生 被引量:2
4
作者 李金荣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48-49,共2页
尽管挽歌产生的确切时间和原因今天已很难说清,但到汉末魏晋时,葬礼中使用挽歌以助哀已成惯例,却是不争的事实。汉末魏晋人除了在葬礼中使用挽歌外,他们还喜欢在“宾婚嘉会”之际或日常生活中于酒酣之后吟唱挽歌,但已明显不以助哀为目的... 尽管挽歌产生的确切时间和原因今天已很难说清,但到汉末魏晋时,葬礼中使用挽歌以助哀已成惯例,却是不争的事实。汉末魏晋人除了在葬礼中使用挽歌外,他们还喜欢在“宾婚嘉会”之际或日常生活中于酒酣之后吟唱挽歌,但已明显不以助哀为目的,相反,崇尚“以悲为乐”的审美时尚,表达身处乱世的人们对于生命危浅的惶惑和忧惧,追求行为的放诞和风流,则成为汉末魏晋人喜欢在非葬礼场合于酒酣之后吟唱挽歌的原因和目的。汉末魏晋人喜欢在非葬礼场合于酒酣之后吟唱挽歌,这实际上是以助哀实用为目的的葬礼挽歌在本时期产生的“变调”亦或说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点 汉末魏晋时期 发展历史 挽歌
下载PDF
卫恒《四体书势》中的玄学观
5
作者 邓允 《中国书画》 2023年第5期23-25,共3页
一、《四体书势》与玄学概况中国书法艺术起源于汉末魏晋时期,它的起源合乎艺术起源的一般规律,即先有艺术事件才有艺术理论。在正式的书法理论形成之前,书法在古文献当中已经有非常丰富的表达了,但只有在书法理论形成的时候,中国书法... 一、《四体书势》与玄学概况中国书法艺术起源于汉末魏晋时期,它的起源合乎艺术起源的一般规律,即先有艺术事件才有艺术理论。在正式的书法理论形成之前,书法在古文献当中已经有非常丰富的表达了,但只有在书法理论形成的时候,中国书法才能正式宣告价值的独立和起源正当性,所以说最早期的书法理论是极其重要的。西晋卫恒的《四体书势》可以被称作现存第一篇书法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理论 中国书法艺术 艺术起源 卫恒 《四体书势》 玄学 古文献 汉末魏晋时期
下载PDF
汉末魏晋南北朝时期墓葬中神仙与佛教混合图像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杨莹沁 《石窟寺研究》 2012年第1期37-90,共54页
汉末魏晋南北朝时期墓葬中神仙与佛教混合图像,呈现传统神仙信仰与外来佛教信仰融合发展的情形,神仙信仰逐渐弱化与佛教信仰日益增强成为总体趋势。具体可分为汉末魏晋时期、南北朝时期两个发展阶段。汉末魏晋时期墓葬中佛教图像,大体... 汉末魏晋南北朝时期墓葬中神仙与佛教混合图像,呈现传统神仙信仰与外来佛教信仰融合发展的情形,神仙信仰逐渐弱化与佛教信仰日益增强成为总体趋势。具体可分为汉末魏晋时期、南北朝时期两个发展阶段。汉末魏晋时期墓葬中佛教图像,大体作为神仙的一种表现,神仙信仰发挥着主导作用。而且,佛像比较普遍地表现在墓室或用于装饰随葬品,将礼拜供养的佛陀偶像用于丧葬,反映了当时佛教发展的早期性。汉末、魏晋的情况略有不同,汉末流行神仙世界主神东王公、西王母图像,佛教图像的数量和形式有限,反映儒家忠孝观念图像占有重要位置,这是汉末社会神仙思想与儒家思想盛行的产物。魏晋则流行神仙类图像,几乎不见东王公、西王母与反映儒家思想图像,佛教图像的数量和形式显著增加,还出现比较明确的净土信仰图像,表明佛教影响力上升和儒家思想沦落的现状。南北朝时期墓葬中神仙类图像,与佛教性质图像的数量和种类大体相若,两者结合十分紧密,呈现升仙与往生佛国净土观念并行发展状态。莲花、摩尼宝珠、莲花化生等佛教性质图像数量众多,将墓室打造成净土世界,一般不再将佛陀作为一方神仙表现在墓室,或用于装饰随葬品,这是当时佛教发展到较高程度的反映。此时期流行的孝子图像与升仙和往生净土观念联系密切。汉末魏晋南北朝时期墓葬中反映现实生活图像,或再现墓主人生前的荣华,或表述儒家忠孝思想,并将现实生活与死后升仙及往生净土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汉末儒家思想图像多与升仙关联,而南北朝时期儒家思想图像亦与佛国净土关联,儒家思想图像衰微、神仙图像弱化及佛教图像强化,形成总体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末魏晋南北朝时期 墓葬 神仙与佛教混合图像
原文传递
汉末魏晋之际颍川士人的政治取舍与得失
7
作者 洪卫中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1-115,共5页
汉末魏晋时期颍川士人在政治舞台上表现可谓突出,他们在政治上的取舍不仅关乎自身的仕途升降,也影响着政局发展。桓、灵时期,宦官专权导致政局恶化、社会混乱,颍川士人奋起与之进行坚决抗争,弘扬了清风正气,但也导致颍川名士损伤惨重,... 汉末魏晋时期颍川士人在政治舞台上表现可谓突出,他们在政治上的取舍不仅关乎自身的仕途升降,也影响着政局发展。桓、灵时期,宦官专权导致政局恶化、社会混乱,颍川士人奋起与之进行坚决抗争,弘扬了清风正气,但也导致颍川名士损伤惨重,其政治活动由此走入低谷。董卓之乱后,随着曹操在军阀割据中政治上的积极表现,颍川士人相继投靠和归附,在为曹操统一北方作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他们也为自身在政治发展上奠定了坚实基础。魏晋之际,颍川士人在司马氏篡魏过程中的助纣为虐削弱了曹氏政权的统治基础,也导致颍川士人整体政治发展前途趋衰;至两晋时期只有少数颍川士人获得了很好的政治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末魏晋时期 曹操 颍川士人 政治取舍
原文传递
试析汉末魏晋诗歌中的生命情节 被引量:1
8
作者 徐学军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 2012年第9期74-75,共2页
汉末魏晋时期,统治者之间为了争权夺势,引发了连绵不断的社会战争,百姓生灵涂炭,在这样一个生命被肆意践踏的时代,不论是普通百姓,还是文人名士,生命都显得脆弱不堪,很多文人志士认识到生命的短暂和宝贵,迫切想要去探究生命存在的意义,... 汉末魏晋时期,统治者之间为了争权夺势,引发了连绵不断的社会战争,百姓生灵涂炭,在这样一个生命被肆意践踏的时代,不论是普通百姓,还是文人名士,生命都显得脆弱不堪,很多文人志士认识到生命的短暂和宝贵,迫切想要去探究生命存在的意义,在诗歌中表达了对生命流逝的感叹,惋叹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这种叹惋和伤感的情怀是汉末魏晋时期文人内心情感的重要表露,充分表现了当时的人们对于生命的无限留恋和追求,也体现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入探索,标志着这一时期文人的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充满了生命情节和生命气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末魏晋时期 诗歌 生命情节
原文传递
学书札记——雪泥留痕
9
作者 洪权 《书画世界》 2019年第8期39-44,共6页
一、关于"书势"对于艺术而言,韵律是极其重要的。早在汉末魏晋时期,书法艺术走向自觉,书法理论作为书法艺术自觉标志之一也即伴随而出现。而在这些理论中,"书势""势"乃是极其重要的关键词,甚至被作为文... 一、关于"书势"对于艺术而言,韵律是极其重要的。早在汉末魏晋时期,书法艺术走向自觉,书法理论作为书法艺术自觉标志之一也即伴随而出现。而在这些理论中,"书势""势"乃是极其重要的关键词,甚至被作为文章标题,如《四体书势》《九势》等。近百年来,随着西方学术语言的强势引入和国人醉心于引用西方词语以显得更为时髦和"现代性","书势"一词较少被提及,而代之为"节奏",然而"书势"所具有的内涵与外延则非"节奏"所能概括,反之则能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札记 汉末魏晋时期 书法艺术 《四体书势》 艺术自觉 书法理论 文章标题 学术语言
下载PDF
《世说新语》载录书家史料探析
10
作者 王兴芬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00-202,共3页
作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世说新语》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共三十六门,书中以简约的笔墨记述了东汉末年至刘宋初期文人名士的逸闻趣事,被称为是魏晋时期世人的百科全书。正因为如此,《世说新语》不仅是研究汉末魏晋时期政... 作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世说新语》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共三十六门,书中以简约的笔墨记述了东汉末年至刘宋初期文人名士的逸闻趣事,被称为是魏晋时期世人的百科全书。正因为如此,《世说新语》不仅是研究汉末魏晋时期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史料,同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说新语》 史料 汉末魏晋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 志人小说 逸闻趣事 汉末 百科全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