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外来词看汉民族文化心理 被引量:1
1
作者 孙永兰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1期111-114,共4页
外来词是不同文化接触的产物,是民族关系的见证,是文化渗透的结果。一种语言对外来成分的接受方式和程度的不同,一方面反映出该语言的特征,另一方面更折射出以该语言为母语的民族的语言的文化心理。本文主要从引进外来词的历史及其吸收... 外来词是不同文化接触的产物,是民族关系的见证,是文化渗透的结果。一种语言对外来成分的接受方式和程度的不同,一方面反映出该语言的特征,另一方面更折射出以该语言为母语的民族的语言的文化心理。本文主要从引进外来词的历史及其吸收方式方面来探讨汉民族的文化心理特征,从而得出对外来词、外来文化我们应持有何种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词 翻译方式 汉民族文化心理 影响 态度
下载PDF
“诗经成语”中的汉民族文化心理例释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治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84-87,共4页
 由《诗经》诗句派生出的具有特定意义的固定词组即"诗经成语"。以《汉语成语考释辞典》所收源于诗经的成语(共180余个)为代表,选取民族文化心理角度,对其逐一梳理分析,以深入挖掘其中的丰富文化信息,揭示"诗经成语&qu...  由《诗经》诗句派生出的具有特定意义的固定词组即"诗经成语"。以《汉语成语考释辞典》所收源于诗经的成语(共180余个)为代表,选取民族文化心理角度,对其逐一梳理分析,以深入挖掘其中的丰富文化信息,揭示"诗经成语"在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诸层面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成语 汉民族文化心理 思维方式 价值观
下载PDF
汉语外来语与汉民族文化心理 被引量:10
3
作者 陈榴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5期44-48,共5页
民族文化造就了民族的品格,也孕育出民族的文化心理。民族文化心理经过遗传作用,逐渐积淀并固化下来,从而又制约着民族文化的发展。语言作为重要的文化现象,也必然受到民族文化心理的影响。这一影响不仅决定着民族语言自身结构模式的建... 民族文化造就了民族的品格,也孕育出民族的文化心理。民族文化心理经过遗传作用,逐渐积淀并固化下来,从而又制约着民族文化的发展。语言作为重要的文化现象,也必然受到民族文化心理的影响。这一影响不仅决定着民族语言自身结构模式的建立,而且也决定着民族语言对外来成分的吸收和改造。外来语是民族语言中主要的外来成分,它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译外来语 汉民族文化心理 民族语言 外来语词 文化 外来文化 意译 主要表现 综合效应
下载PDF
汉文化心理与汉文字的稳定性 被引量:2
4
作者 木镜湖 刘兴国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80-85,共6页
本文认为,汉文字具有长期稳定性的原因主要可归结为四个方面:1、中国传统文化因其思维的特点及本身的独特性,导致了文化心理中渗透着图象性、同源性、经验性的因子。2、文化心理包孕的这种文化因子,较强地显现于汉语的制造、孳乳和使用... 本文认为,汉文字具有长期稳定性的原因主要可归结为四个方面:1、中国传统文化因其思维的特点及本身的独特性,导致了文化心理中渗透着图象性、同源性、经验性的因子。2、文化心理包孕的这种文化因子,较强地显现于汉语的制造、孳乳和使用中。3、文化心理在汉字中的作用,使汉字在制造和使用中体现了与中国文化相适应的精神,同时又给汉字以稳定发展的土壤,4、汉字存在的文化背景具有穗定性、承传性、保守性等特点,它为汉字的稳定存在和发展提供了最为有利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背景 文字形体 汉民族文化心理 文化 思维模式 拼音文字 象形文字 形声字 文化传统
下载PDF
王筠汉字文化谈
5
作者 张玉梅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CSSCI 2009年第3期40-47,共8页
汉民族的文化心理有着自己的特点,很多古文字字形就是汉民族写实心理的表现:是否专门造字传达出当时社会的尊卑心理,求整齐、喜对称的审美心理反映在字形的间架结构上。汉字文化心理的源头是汉民族的思想:中国自古就有"以人为本&qu... 汉民族的文化心理有着自己的特点,很多古文字字形就是汉民族写实心理的表现:是否专门造字传达出当时社会的尊卑心理,求整齐、喜对称的审美心理反映在字形的间架结构上。汉字文化心理的源头是汉民族的思想:中国自古就有"以人为本"的思想,有"重祭祀,重占卜"的思想。从最早的甲骨文看,"雷"的造字取象是写实的;发展到金文,再到楷书繁体乃至简体字,它始终都具有对称之美;"雷"繁复的古文字字形折射出先民的神灵崇拜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筠 字特点 汉民族文化心理 民族思想
下载PDF
汉语吸收同化外来词现象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龙茜霏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144-146,共3页
我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吸收了许多外来词语,其中很多已被吸收同化成为汉语词汇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文章通过对借词汉化历史的考察、对借词构成方式的归纳,探讨我们汉民族文化心理对这些外来词的影响,同时简要分析汉语吸收同化外来词... 我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吸收了许多外来词语,其中很多已被吸收同化成为汉语词汇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文章通过对借词汉化历史的考察、对借词构成方式的归纳,探讨我们汉民族文化心理对这些外来词的影响,同时简要分析汉语吸收同化外来词汇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词构成方式 汉民族文化心理 吸收同化功能
下载PDF
试论成语褒贬色彩的历史演变 被引量:5
7
作者 左林霞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00年第6期17-21,共5页
成语的褒贬色彩是成语语义的重要构成成分。在长期使用和发展过程中,部分成语的褒贬色彩发生了转换。我们可以透过它观察到汉民族的传统文化特点以及历史发展中汉民族文化心态的变革,认识到社会文化对词义发展的制约作用。
关键词 成语 褒贬色彩演变 汉民族文化心理
下载PDF
浅谈古诗意象教学 被引量:1
8
作者 龙翠翠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13年第5期39-40,共2页
意象是古诗传情达意的重要形式,是诗人主观情志和外在物象(物、景、境)的结合,或“情”之于文的“赋形”。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是意的寄托物。一些艺术感染... 意象是古诗传情达意的重要形式,是诗人主观情志和外在物象(物、景、境)的结合,或“情”之于文的“赋形”。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是意的寄托物。一些艺术感染力很强的意象,经过历代诗人的沿用,成为某种独特思想情感信息的传达,如斜阳垂柳、萋萋芳草、烟波断鸿、羁旅思妇等,它们超越时空,成为凝聚汉民族文化心理、精神意味、思维方式的符号、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 古诗 汉民族文化心理 教学 艺术感染力 传情达意 情感信息 思维方式
下载PDF
中古胡姓家族之族源叙事与民族认同 被引量:1
9
作者 尚永亮 龙成松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17年第1期60-61,共2页
中古时期出现了大量与胡姓家族有关的族源叙事文本。这些文本一方面反映了胡姓家族自身的特点,另一方面展示了其民族认同变迁的鲜活状态。在这些族源叙事文本中,还存在模式化的情形,由此映射出汉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层结构特征。
关键词 叙事文本 民族认同 中古时期 模式化 深层结构 汉民族文化心理 族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